閻海萍
護理
干休所喪偶老人的心理分析及護理對策
閻海萍
喪偶老人;心理障礙;心理護理
為了解老年人在喪偶后悲痛和再婚難的心理壓力,以提供積極的干預措施幫助喪偶老年人解除心理障礙。對筆者所在干休所8例75歲以上喪偶老人進行心理分析,提出了對喪偶老人的心理護理措施。
據心理學家研究和分析,老年人喪偶后心理往往要經歷五個階段的變化。
1.1 震驚階段 在喪偶的最初日子里,所有的心理活動集中指向死者。有的老人是痛不欲生,撕心裂肺。他們日夜沉浸在對死者的思想之中,不自覺的哭泣,不接受死者去世的現實,甚至阻止死者火化或下葬。
1.2 情緒波動階段 思念的情緒轉化為憤怒情緒后轉移到其他人甚至是死者身上。思念過度,無處發(fā)泄,為了宣泄對死者的極度思念之情,多數老年人會不自覺地把這種情緒帶到生活當中,帶到與其他人的交往中,表現出來的是易怒、易無故與人爭吵。
1.3 孤獨感產生階段 渴望獲得他人的理解和幫助。配偶去世后,家庭生活中失去了另一半的傾聽、幫助和扶持,內心中悲傷、孤獨的情緒只能向他人發(fā)泄。他們常常渴望身邊有人愿意傾聽自己內心的痛苦和不幸,在這種情緒的支配下,他們有時會不分時間、地點、場合向見到的人訴說和發(fā)泄,渴望得到他人的同情、理解和幫助。
1.4 寬慰自我階段 他們已經能意識到配偶已經不在了,逐步接受配偶去世的現實。但是不知道如何面對這樣的現實,不知道如何生活下去,心里充滿困惑和絕望。
1.5 重建新模式階段 度過前幾個階段后,他們會刻意的把自己的感情和關注點轉移到其他人或其他事上去,不去勾起對故人的思念之情,主動地回避悲傷之情,想要從絕望的情緒中擺脫出來,想要開啟新的生活。雖然他們的情緒看似正在恢復常態(tài),但在內心深處,悲傷的心情依然存在,只不過能主動壓抑或轉移罷了。
以上五個階段長短不一,因人而異。重要的是應該盡可能地設法縮短這些階段,平安度過這一時期。要克服喪偶的悲痛心理,子女、親友的安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得靠老年人自己進行心理調適。
2.1 心理疏導 首先,良好的溝通是心理護理的前提,與老年人溝通首先要采取包容的態(tài)度,要善于運用語言的藝術性和技巧,與之交談,要了解他們心中所想,使其愿意向你傾訴內心的痛苦。其次,醫(yī)護人員對喪偶的苦痛應予以理解和同情,允許甚至鼓勵老人“情緒宣泄”,通過安慰、勸解、暗示等方法,使老人的心理調適處于最佳狀態(tài)。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向老年人講述和示范各種情緒調節(jié)法,如自我教育法,活動轉移法,適當發(fā)泄法等[1]。
2.2 用正確的人生觀指導老年人生活 每個人都要走向死亡,這是誰也無法抗拒的自然法則。勸導老年人盡早從悲傷中走出來,對生活要有積極的態(tài)度。鼓勵其參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如釣魚、下棋、打太極拳、聽音樂等。也可到親朋好友、子女處小住一、二十天。通過這些方法,轉移老人的注意力,使他們盡快從失落、孤單、寂寞中走出來,擺脫喪偶后的心理陰影[2]。
2.3 為喪偶老人提供更多的社會支持 老年人的社會活動逐步減少,在社會上的資源也隨之減少,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孤獨。護士對喪偶老年人要格外關注,給予更多的關心和照顧。多與這些老人的子女取得聯(lián)系,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勸導子女多帶孩子回家看看,營造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環(huán)境。另外,所在單位、社會團體和親朋好友多為他們辦一些實事,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同樣也是非常必要的。
2.4 破除舊傳統(tǒng)思想影響,鼓勵再婚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思想觀念也在轉變,喪偶的老年人再婚率在呈現出增加趨勢,但喪偶老人再婚仍然受到不少因素的阻礙:一是傳統(tǒng)觀念破除難。不少老人認為再婚是羞恥的,特別是女性老人。二是兒女子孫理解難。有些子女對父母再婚不理解,百般阻撓。他們片面地認為,照顧好父母的生活就是孝敬,但是忽略了父母的精神世界的需要。三是受財產繼承的制約使老人再婚難。老年人再婚,往往會涉及房屋、財產繼承等問題,而這些問題又都是很敏感的問題,在家庭和子女面前,這些問題都是老年人再婚的攔路虎。研究表明,再婚有助于老人身心健康的恢復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綜上所述,對于困擾老人的心理問題,干休所衛(wèi)生所應發(fā)揮自身特點,充分利用資源,根據已有服務經驗,在實踐中逐步完善有針對性的身心護理方案。
[1]鐘玉華.老年人的心理護理[J].內江科技,2014,10(1):76-77.
[2]馮 琳.芻議老年人心理問題產生及護理[J].淮南職業(yè)技術學報,2015,14(6):94-96.
[2016-06-16收稿,2016-07-14修回] [本文編輯:吳 蓉]
R493
B
10.14172/j.issn1671-4008.2016.12.030
250031山東濟南,濟南軍區(qū)濟南第一干休所(閻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