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散曲家馮惟敏的《海浮山堂詞稿》為例"/>
劉 英 波
(山東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山東濟南250014)
?
古本散曲文獻整理與散曲研究的深化
——以散曲家馮惟敏的《海浮山堂詞稿》為例
劉英波
(山東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山東濟南250014)
[摘要]古本散曲文獻整理是一項做好我國傳統(tǒng)文化繼承與保護的重要工程,做好這項工作有利于人們對曲集版本的了解與認識,糾正曲作選本中一些詞句的謬誤;有利于人們了解曲作中記錄的一些歷史史實與歷史人物;有利于把握曲文中透露出的古代文人的某種心態(tài)與生活情趣;有利于人們加深對某一地域文化的了解,等等。同時,古本散曲文獻整理也為古本散曲文獻數(shù)字數(shù)據(jù)庫的建設(shè)打下了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古本散曲;文獻整理;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散曲研究
“古籍整理工作是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承的基本體系,是保留中華民族永恒記憶的有效載體,是培養(yǎng)和造就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繼承和傳承者的廣闊平臺”①內(nèi)容參見2012年4月5日柳斌杰在《全國古籍整理出版專題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因此,做好古本散曲文獻整理工作,既有利于古本散曲研究的進一步深化,也是傳承我國古代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鏈條中的重要一環(huán),有其不可忽視的重要價值和時代意義。這里以明代散曲家馮惟敏的《海浮山堂詞稿》為例,談?wù)劰疟旧⑶墨I整理的價值與意義。
一、古本散曲文獻整理利于人們了解曲集版本和校勘謬誤
讀古書要注意版本,已是大家熟知的道理。具體到古本散曲文獻而言,由于受諸多因素影響,流傳下來的古本曲集(包括選集與別集)版本相對較少,而且也相對粗糙,這一現(xiàn)狀既增加了古本散曲文獻整理的難度,也突現(xiàn)出做好此項工作的迫切性與重要性。明代山東臨朐曲家馮惟敏的《海浮山堂詞稿》稱得上是流傳下來保存較好的一個散曲別集。我們從曲集卷首作者本人撰寫的序文和落款,很容易了解到該曲集刊刻于明嘉靖(丙寅)四十五年(1566),可以說是明嘉靖刻本。然而,從所見版本中的曲作內(nèi)容看,其中收有不少明代嘉靖四十五年以后的作品,如小令[北雙調(diào)·折桂令]《送琦孫鄉(xiāng)試》、套數(shù)《歸田自壽》等等。關(guān)于這一問題,鄭騫先生早有判定:“《海浮馮先生詞稿》蓋馮氏后人印本。觀其刻工字體,至晚在萬歷末年,而書中所收萬歷初年作品甚多,故可定為萬歷中葉刻本?!盵1]241(曲本的具體刻印時間,至今未能確證)。謝伯陽先生在撰寫的《馮惟敏全集·前言》中也承述了這一觀點[2]6。由此看來,我們今天所見《海浮山堂詞稿》的版本應(yīng)該是萬歷年間的一個遞刻本,如果我們僅從序文中的落款來判定它的版本,也就不夠準確了。
再有,通過與汪氏(汪廷訥)環(huán)翠堂刻本坐隱先生選本校對,發(fā)現(xiàn)選本中對《海浮馮先生詞稿》有多處妄改,鄭騫先生依據(jù)《散曲叢刊》本中的??保信e出十例論析汪本之失,這里補上牌調(diào)與題目轉(zhuǎn)錄三例:
1.卷一 [正宮·端正好]《徐我亭歸田》[八煞]:“又無獄囚‘干系’擔(dān)驚怕?!薄案上怠币徽Z,至今北方仍有之,即關(guān)系、責(zé)任之意,因恐獄囚逃逸,故常擔(dān)驚怕,是作官人感慨語。汪本改“干系”為“枉系”,似是因恐枉入人罪而擔(dān)驚怕,變成做賊心虛,去原意未免太遠。
2.卷二[北雙調(diào)·折桂令]《閱報除名》四首之二:“止不過蝸角虛名,又不是都督王侯?!闭Z氣悲憤雄直。汪本改作“只今日遠離風(fēng)塵,落得個高臥林丘?!闭Z氣緩解,原意全失,且與上文合讀,文義亦不貫串。
3.卷二[北中呂·朝天子]二十首之二:“小則小合爻象。”謂房屋之合格局者為“合爻象”,至今北京尚有此方言,特說話時音轉(zhuǎn)為“爻性”耳。汪本改為“玄情鬯”,蓋不識原意也。[1]242-243
據(jù)上所述,我們可知像其他古代文學(xué)文獻整理工作一樣,做好古本散曲文獻的整理工作可以增進大家對曲集版本的了解與認識,也可以糾正版本中因各種原因所造成的種種謬誤,從而為做好古文本的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二、古本散曲文獻整理利于人們對某些歷史史實與歷史人物的認識
通過校釋古本散曲別集,我們發(fā)現(xiàn)個別曲家在借助散曲文本表情達意的同時,還為我們記錄下了一些當(dāng)時的歷史史實。由于受文體特點、作家曲學(xué)觀等因素影響,相較于詩歌而言,雖然古散曲文本中記寫歷史史實者并不多見,但此類少量曲作的存在的確能為我們了解當(dāng)時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提供幫助。以《海浮山堂詞稿》為例,在散套《呂純陽三界一覽序》中載:“迨戊午丁巳間,有酷吏按治齊魯,大獵民貲,以填溪壑,累歲無饜。人人自危,莫知所止?!盵2]350散套《財神訴冤跋》中記:
嘉靖丁巳戊午間,有墨吏某,每按郡縣,輒羅捕數(shù)百千人,囹圄充塞,重足而立,夕無臥處。計民產(chǎn)百金已上,必坐以法竭之。凡告人命,雖誣必以實論,有厚賂,雖實必釋。由是誣告伺察之風(fēng)盛興,而倚法強發(fā)民冢者不可勝計。冢主自陳無冤,則坐以私和;縣官堪報無傷,則論以枉法。有葬七十余年者,冢巔之木合抱矣,子孫乞哀于縣官??h官垂涕而掘之,不敢后。某自謂山東之民易于殘虐,密請于故相,獨留二年,六郡之財悉歸私室而后去[2]356。
又有套曲《財神訴冤》[七煞]:
鐵掃帚便是掃地王,皮笊籬做了個聚寶盆,瞞天一網(wǎng)都撈盡。蚰蜒穴內(nèi)難逃命,狼虎唇邊怎脫身?狠心腸還道無滋潤。頭發(fā)根兒里數(shù)算,牙齒縫兒里搜尋[2]355。
又有套曲《骷髏訴冤》[九煞]:
猛聽的一片聲,撲鼕鼕振地喧,鋼鍬鐵镢團團轉(zhuǎn)。又不是山?jīng)_水破重遷葬,又不是吉日良辰再啟攢,原來是官差一夥喬公干。霎時間黃泉曬底,白骨掀天[2]353-354。
通過稽考相關(guān)歷史史料,我們獲知上文所錄序跋中提到的“酷吏”“墨吏”是指明代官宦段顧言,其中所記內(nèi)容是他巡按山東時,不計民生疾苦,竭力搜刮民脂民膏,迫害無辜民眾的殘酷暴行。關(guān)于段顧言的史料留存較少,明人何出光等人編纂的《蘭臺法鑒錄》中段顧言的小傳是我們見到的對段氏介紹較為詳細的史料:
段顧言:字□□(墨涂不清),順天遵化縣人。嘉靖二十九年進士,三十五年由祥符知縣選河南道御史,三十七年巡按山東,三十九年巡按江西,四十年巡按廣東,升浙江副使、參政,考察回籍[3] 卷十七。
另外,《康熙遵化縣志》《順治祥符縣志》《開封縣志》《山東通志》中對段顧言也有只言片語的記錄[4]60,但均不能幫助我們對這個人物有一個完整的認識。由此,我們認為段顧言在仕途上的政績并不卓著,或者說政績很少,而他“危害一方”的行為應(yīng)該影響了后人編纂史志時對待他的態(tài)度。值得關(guān)注的是,上文《財神訴冤跋》中所言“某自謂山東之民易于殘虐,密請于故相,獨留二年,六郡之財悉歸私室而后去”。依據(jù)段顧言任職山東的時間與當(dāng)時朝中大臣的任職情況,這里的“故相”應(yīng)指嚴嵩(嚴嵩致仕時間為嘉靖四十一年<1562>),因馮維敏作《財神訴冤跋》的時間晚于嚴嵩致仕的時間,故稱其“故相”。由這則材料,我們可知段顧言和嚴嵩曾有一定的交際,可惜因材料所限,我們沒能查到記載他們具體交往的史料。不過,我們據(jù)此仍可認為之所以段顧言能在山東任上胡作非為,與嚴嵩在后面的支持有關(guān)。由此,我們除了直接了解到段顧言在山東殘暴貪婪的行為外,也從一個側(cè)面了解到當(dāng)時嚴嵩的爪牙遍布各地的勢力與影響。
再有,馮惟敏的曲作《刈麥有感》四首之一:
八十歲老莊家,幾曾見今年麥!又無顆粒又無柴。三百里旱災(zāi),二千里放開。偏俺這臥牛城,四下里忒毒害[2]166。
又《刈谷有感》二首之一:
自歸來農(nóng)圃優(yōu)游,麥也無收,黍也無收。恰遭逢饑饉之秋,谷也不熟,菜也不熟。占花甲偏憎癸酉,看流行正到奎婁。官又憂愁,民又漂流。誰敢替百姓擔(dān)當(dāng)?怎禁他一例誅求![2]167
由第二首曲作中的“癸酉”一詞,我們依據(jù)作者生活的時段,推知《刈麥有感》《刈谷有感》應(yīng)寫于萬歷元年(1573)。關(guān)于當(dāng)時山東臨朐旱情災(zāi)荒情況的報告,查《光緒臨朐縣志》《光緒益都縣圖志》《咸豐青州府志》等均未見有錄,只在《明神宗實錄》中有簡單記載:“山東濟南府旱荒,各蠲折有差,仍行令賑濟。”[5]卷十七因此,馮惟敏這類曲作對當(dāng)時災(zāi)情境況較為詳細地記述具有一定的實錄性特點,幫助我們對當(dāng)時旱災(zāi)給山東民眾帶來的苦難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彌補了史料記載之不足。
三、古本散曲文獻整理利于人們把握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懷與生活情趣
當(dāng)一個人面對某種為之心儀的情景,或內(nèi)心受到觸動,又急于把那種感觸表達出來時,恐怕最易于選擇的文體莫過于古詩詞這種文學(xué)樣式。對于古代文人來講,似更是如此。反過來講,我們通過整理研讀古代文人留存下來的古詩詞,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捕捉到他們內(nèi)里的思想情懷與生活情趣。整理閱讀馮惟敏的《海浮山堂詞稿》,也能達到這一目的。對于馮惟敏的思想情懷,鄭騫先生有論:“惟敏秉遺傳,承庭訓(xùn),植身立行,酷肖其父(按:馮裕性剛直,為理學(xué)名家)。其思想、學(xué)術(shù),則純粹儒家者流也。其性情、生活,則詩人之性情生活也?!盵1]217“他(馮惟敏)的學(xué)術(shù)思想,立身治行,完全以儒家為準則,所以在他的作品里面也充滿儒家氣息?!淖畲筇攸c便是以儒家的思想襟抱放在曲子里邊來代替道家的氣氛”[6]210-211??傮w而言,鄭先生之言頗為中肯。事實上,通過閱讀馮惟敏的散曲作品,我們深刻感受到其中濃郁的儒家氣息的同時,也從中感受到一種強烈追崇隱逸的情懷。最為典型的一個現(xiàn)象,就是我們發(fā)現(xiàn)他的作品中出現(xiàn)最多的人物意象是“陶淵明”。據(jù)統(tǒng)計,曲中直言陶淵明、淵明、陶元亮、陶潛、陶令、老陶、彭澤、紫桑處士者有14次,以五柳(五柳莊、五株柳)、東籬菊(東籬)、歸去來辭、桃源代指陶淵明者有9次,提到陶淵明曾居住過的地方“栗里”1次,與謝靈運并提“陶謝”1次;另外,還有化用陶淵明一些詩文詞句的情形,如小令《觀雨共酌椿林堂》四首之二:“命巾車,閑游城府,談笑有鴻儒?!碧諟Y明的《歸去來辭》中有:“或命巾車,或棹孤舟。”小令《閱世》四首之四:“肥遁且藏頭,功名甘罷手?!碧諟Y明《自祭文》中有:“壽涉百齡,身慕肥遯?!敝?,馮惟敏如此追尚陶淵明的隱逸方式與生活狀態(tài),其原因表現(xiàn)在多個方面,張秉國博士在其《論散曲家馮惟敏隱逸傾向》一文中有述[7]204,這里不贅。
再如,《海浮山堂詞稿》中作品的題材方面,除嘆世、隱閑、交游、詠物、農(nóng)事、家訓(xùn)等題材類型外,其中艷情曲占了較大比重。據(jù)統(tǒng)計,約有86首(套),這還不包括37首(套)閨情曲,其中僅詠妓、贈妓、嘲妓、悼妓曲就有42首(套),如《贈劉一兒》《弱仙》《贈牛月娥》《次韻贈妓少蘭》《悼琴仙》《韶仙》《梅英》等。如《弱仙》:
軟款款人兒,顫巍巍花一枝,海棠睡起嬌無力。風(fēng)兒柔怕吹,步兒輕懶移,藕絲兒牽的人兒至。細腰肢,春衫可體,尚自怯羅衣[2]263。
又如[倚馬侍風(fēng)云]《悼琴仙》四首之二:
想像仙姿,秋水芙蓉第一枝。天然標格,改樣風(fēng)流,分外清奇。腰肢輕裊海棠絲,鬢鬟半軃秋蟬翅?;ㄩ_風(fēng)亂吹,花落春又歸,揾不住看花淚。嗏,何處睹仙姿?自傷悲,盡日忘餐,長夜難成寐,一日相思十二時[2]233。
概言之,“明人贈妓風(fēng)氣,不如元盛,傳誦之作亦無多”,然《海浮山堂詞稿》中的這類曲作卻具有“極盡形容能事”的特點[8]1152。與明代其他散曲家相比,馮惟敏的這類曲作存量較多,且具有艷而不膩的特點。一定程度上講,馮惟敏這類曲作的大量存在既反映出了他對元人這類曲作的有意繼承,也呈現(xiàn)出了他向俗的一面,以及古代文人身上所表現(xiàn)出的一種傾慕風(fēng)流、彰顯自我的性情,具有普遍性、時代性、個體性特點。
四、古本散曲文獻整理利于人們了解某地的地域文化
對于長期生活于一個地方的人來講,其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影響著他們的生活方式,長期形成傳承下來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與風(fēng)俗習(xí)慣也會影響著一代一代人的心理、精神與氣質(zhì),進而形成一個地方的文化特色。如先秦的齊、魯今天同屬山東省,在古代卻屬于不同的文化類型區(qū)。齊文化中重商業(yè),重智謀,思想開放、活躍等特點,與魯文化中重農(nóng)桑,安土重遷,重和諧,思想相對保守的特點明顯有別。雖然后來的地域文化逐漸融入統(tǒng)一的中華文化之中,但作為文化積淀,特別是沉積在人們心理、精神和風(fēng)俗習(xí)慣之中的某些因素,仍然對當(dāng)?shù)厝水a(chǎn)生著不可小覷的影響[9]69-70。當(dāng)一個作家想通過文字記錄事情、描繪景物、表達情感的時候,這些積淀在其內(nèi)里的文化因素便會有意無意地出現(xiàn)在他的筆端,進而在他的作品中呈現(xiàn)出程度不同的具有地域文化特點的文學(xué)鏡像。
《海浮山堂詞稿》中也呈現(xiàn)出了明顯的地域文化印痕,如描繪家鄉(xiāng)景致的[南仙呂·桂枝香]《冶源大十景》十首,這里選其中的二首:
浮山勝概,冶源煙靄,又不是香霧空濛,又不是輕云叆叇。不移時閃開,不移時閃開,神仙世界,十洲三島,閬苑蓬萊。天上黃金闕,壺中白玉臺[2]185-186。
白鷗輕漾,紅鴛翻浪,恰才過捉馬潭邊,又早到小龍灣上。綠陰陰兩行,綠陰陰兩行,青絲飄蕩,千條弱柳,萬縷垂楊。好一似連環(huán)鎖,牽人入醉鄉(xiāng)[2]186。
“冶源”居臨朐西南二十五里處。曹立會在《馮惟敏年譜》中認為:嘉靖七年(1528)馮惟健“購得冶泉邊土地。自此,老龍灣歸馮氏”。于是,馮惟敏才得以“置家產(chǎn)土地于冶源”[10] 36、40。以上二曲描繪出了冶源的景致:山水相映,云霧煙靄,似仙境蓬萊;鷗鷺翻飛,鴛鴦嬉游,青絲萬縷,綠蔭成行,讓人魂牽夢繞,表達出了作者對所居佳境的贊許,抒發(fā)了他自樂自足之情,以及棄俗之心。在第十首曲作中,他曾自詡此處的勝景“見說江南好,江南恐不如”,彰顯出了馮惟敏對家鄉(xiāng)山水的熱愛與眷戀。還有,其在《量移東歸述喜》《訪沈青門乞畫》《邑齋初度自述》等曲作中也有對家鄉(xiāng)的海浮山、云門山、熏冶水等秀美景觀的贊頌。另外,馮惟敏任鎮(zhèn)江府學(xué)教授時*馮惟敏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至隆慶三年(1569)任鎮(zhèn)江府學(xué)教授。,因其位卑身閑,有更多的時間游覽江南勝景,也為我們寫出了一些吟誦當(dāng)?shù)貏倬暗钠?,如其套曲《仰高亭中自壽》《又仰高亭自壽》曲文及序跋中便著意描述了“仰高亭”周圍的山、水等自然景觀,為我們了解當(dāng)時當(dāng)?shù)氐娘L(fēng)景提供了幫助。
再有,曲作中使用的方言、俚詞,曾被王驥德列為四十條曲禁中的二條,原因是這樣做會使其他地方的人讀不明白,而且也不文雅。不過,在實際創(chuàng)作中使用方言俗語的現(xiàn)象并不罕見,所以王驥德又補充道:“如不能盡免,須檢點去其甚者,令不礙眼。”[11]131在《海浮山堂詞稿》中,馮惟敏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語,很好地反映出了明代中期山東方言的特點。如“閃”(因不小心而摔倒)、一坨兒(一塊兒,一起)、半扎(指伸開的拇指同中指或食指間的距離,“半扎”即其間一半的長度)、胡都(糊涂)、幾乏(幾回,幾次)、謊花兒(不結(jié)果實的花)、天靈蓋(人與動物頭頂?shù)墓穷^)、生疼(很疼)、不待見(不喜歡)等詞語俯拾皆是。這里舉一則極具地方語言色彩的例子,如套曲《徐我亭歸田》中[叨叨令]:
見了個官來客來,系上條低留答剌的帶。又不是金階玉階,免不的批留鋪剌的拜。恰便似天差地差,做了些希留乎剌的態(tài)。但沾著時乖運乖,落得他稽留聒剌的怪。兀的不磣殺人也么哥!兀的不磣殺人也么哥!單看你胡歪亂歪,妝一角伊留兀剌的外[2]285。
其中,“低留答剌”形容帶子紛亂不整下垂的樣子,“留”和“刺”都是詞綴;“批留鋪剌”形容跪拜時場面所發(fā)出的聲響;“希留乎刺”形容人沒精神,不夠端莊,混亂無序的樣子;稽留聒剌:說話多而嘈雜貌;伊留兀剌,形容人無力行走貌。至今,這些詞語在山東方言中仍在沿用[12]98-102。馮惟敏熟練地運用方言入曲,體現(xiàn)出了曲體崇尚本色的語言特點,山東方言的地域性特色也盡顯其中。另外,曲作《子侄守歲》中述及守歲錢、交年杯,以及年節(jié)子侄們邀請作者赴家宴時創(chuàng)作的系列曲作,也使我們了解到了當(dāng)時當(dāng)?shù)氐囊恍╋L(fēng)俗習(xí)俗。
五、古本散曲文獻整理利于數(shù)字資料庫的建設(shè)
傳統(tǒng)的古籍整理往往是通過紙本的方式存儲、傳播,借閱使用率往往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古籍整理的實際應(yīng)用意義。隨著計算機技術(shù)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在為古籍整理工作提供了高效、準確工具的同時,也為整理后文獻資料的存儲和傳播提供了新的可能。近年來一些古籍整理數(shù)字資料庫的構(gòu)建,在實際應(yīng)用中也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效。因此,古本散曲文獻整理后,將為古本散曲文獻數(shù)字資料庫的建設(shè)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而做好數(shù)據(jù)庫的建設(shè)也將會提高古本散曲文獻整理后的使用效率,從而進一步促進古本散曲研究不斷深入。以《海浮山堂詞稿》為例,如前文我們提到的其曲作中出現(xiàn)最多的人物意象——陶淵明,如果使用數(shù)據(jù)庫搜索則比人工搜集要快得多,也準確得多。再如,我們要搜索馮惟敏散曲中某一曲牌的使用頻率,如用電子數(shù)據(jù)庫搜索,也會很快獲得準確的結(jié)果,而這些數(shù)據(jù)快速準確的獲得顯然可以大大促進我們對散曲研究的深化。
總之,每個文本都滿含承載著文化,而了解、詮釋、吸收古文本中文化信息的基礎(chǔ),首先便是做好古文本文獻的整理工作,因此古本散曲文獻整理工作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鄭騫.馮惟敏及其著述[M]//鄭騫.景午叢編:下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1.
[2]謝伯陽.馮惟敏全集[M].濟南:齊魯書社,2007.
[3]何出光,陳登云,徐懋學(xué),等.蘭臺法鑒錄[M].明萬歷刻本、崇禎續(xù)刻本.
[4]劉英波.明代散曲家馮惟敏與段顧言之間的一樁公案[J].臨沂大學(xué)學(xué)報,2012,(1).
[5]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明神宗實錄[M].國立北平圖書館紅格鈔本微卷影印本.
[6]鄭騫.馮惟敏與散曲的將來[M]//鄭騫.景午叢編:上集 [M].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1.
[7]張秉國.論散曲家馮惟敏隱逸傾向[J].求索,2004,(8).
[8]任中敏.散曲叢刊·曲諧[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3.
[9]李伯齊.地域文化與文學(xué)小議[J].聊城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2,(6).
[10]曹立會.馮惟敏年譜[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6.
[11]王驥德.曲律[M]//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
[12]邢文革.馮惟敏散曲的語料價值[J].聊城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9,(5).
(責(zé)任編輯楊爽)
[收稿日期]2016-03-18
[基金項目]山東省社會科學(xué)項目“地域文化與明代散曲”(14CWXJ10)。
[作者簡介]劉英波,男,山東鄄城人,山東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副教授、碩士生導(dǎo)師,文學(xué)博士。
[中圖分類號]I207.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040(2016)04-0049-05
Ancient Editions of Sanqu Verse and Its In-depth Study
——with Reference to Feng Weimin’sHaiFuShanTangCiGao
Liu Yingbo
(SchoolofLiberalArts,ShandongNormalUniversity,Jinan250014,China)
Abstract:The study and sorting of ancient literature works of Sanqu is an essential project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f our country. It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Firstly it is useful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versions of the Sanqu collections; Secondly it is helpful for people to know historical facts and figures recorded in the Sanqu collections; Thirdly it enables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mentality and life interest of the ancient literati which are revealed in the Sanqu collections; Fourthly it helps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a certain regional culture. Furthermore, the study and sorting of ancient literature works of Sanqu also can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gital database for ancient literature of Sanqu.
Key words:ancient editions of Sanqu verse; study of ancient literature; Feng Weimin; Hai Fu Shan Tang Ci Gao; Sanqu verse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