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友田 林美卿
?
對確保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
□劉友田 林美卿
教師要確保思政課教學質量,全面了解課程設置方案、吃準吃透中央精神和教學大綱、準確把握課程的性質是前提;增強崗位自覺和崗位自信、切實認識到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光榮感是基礎;圍繞教學任務,優(yōu)化知識結構,全面扎實地掌握相關理論是根本;堅持“三個貼近”,理論聯(lián)系實際,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環(huán)節(jié),加強師生互動,生動形象地講授課程內容,及時有效地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是關鍵。
課程性質;責任意識;知識結構;三個貼近
中共中央宣傳部和國家教育部聯(lián)合下發(fā)的2010年2號文件指出:加強和改進為研究生所專門開設的思政課的教育教學,對于切實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培養(yǎng)造就德才兼?zhèn)涞?、全面發(fā)展的、高層次創(chuàng)新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開設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要確保教育教學質量,達到課程設置的基本目標,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任課教師應當做到四個方面:
全面了解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設置方案,吃準吃透中央精神和教學大綱,準確把握其本質屬性,是確保教育教學質量的基本前提。
研究生思政課新課程設置方案,是國家教育部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中發(fā)[2004]16號文件中有關進一步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精神,根據中共中央宣傳部和國家教育部教社政[2005]5號文件中有關進一步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明確要求,適應當前研究生教育
深化改革和切實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系列課程建設的需要,在實施本科生與??粕乃枷胝卫碚撜n“05方案”之后,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論系列課程設置開展全面調查研究,在廣泛聽取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門、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任課教師、研究生專業(yè)課教師以及廣大研究生的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依據思想政治理論課需要堅持導向、體現層次、講究實效這一原則,精心制定出來的。2010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就新的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系列課程方案進行了專題討論,報經中央批準后在當年9月公布。新的課程方案明確規(guī)定,碩士研究生開設1門必修課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研究和2門選修課程。博士生則開設1門必修程——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和1門選修課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列入學校博士生的公共選修課程。這個新方案,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課程體系結構更加完善,形成了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基本課程內容相互銜接的課程體系。
黨和國家對相關課程的教材建設高度重視,將其列入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各門課程教學大綱的編寫實行首席專家負責制。有關部門組織全國一流專家集體研究,認真撰寫,數易其稿,歷經一年多的努力,最終編寫出五門課程的教學大綱,經中央審定后,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2012年5月29日,國家教育部辦公廳專門下發(fā)“教社科廳函[2012]18號”文件,要求各省、市、自治區(qū)教育部門和相關單位要做好征訂和使用工作,務必體現新課程方案落實和“新教學大綱使用的權威性和嚴肅性”。[2]中共十八大召開后,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根據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辦公室的要求,中宣部、教育部于2013年1月啟動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五本研究生教學大綱的修訂工作。隨后教育部社科司發(fā)出“教社科司函[2013]152號”文件——關于做好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系列課程新修訂教材和教學大綱全員培訓暨舉辦示范培訓班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高校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做好本地、本校教師全員培訓工作,確保通過部級示范培訓、省(區(qū)、市)級教育部門培訓和高校培訓三種形式,實現新修訂教材和教學大綱全員培訓。”“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用中央精神統(tǒng)一思想,以吃透新修訂教材和教學大綱基本精神為重點,幫助任課教師盡快熟悉和掌握新教材和教學大綱修訂的原則、思路和重點難點”,為新方案的落實,為新大綱和教材的使用做好準備,確保教學質量。[3]
思政課是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講授思想政治理論系列課程,是一項政治性和政策性很強的工作。任課教師要確保教學質量,就應當原原本本、逐字逐句認真研讀有關文件,虛心接受相關教育培訓,吃準吃透中央精神和教學大綱,并在教學實踐中積極貫徹落實,絕不能使中央精神在自己講授的課堂上走樣變形。
增強崗位自覺、崗位自信,切實認識到所講課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強工作的神圣感和責任心,是教師確保教學質量的基礎。
“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講者,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和精神文明的傳播者”[4],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崗位神圣。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以宗教為主、以社區(qū)建設、大眾傳媒和學校教育等其他渠道為輔實現的對民眾道德勸善、國家認同、民族凝聚等功能,在我國是以各級各類學校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為主、以黨團工作、社區(qū)建設、大眾傳媒等其他渠道為輔實現的,這在我國也是有歷史傳統(tǒng)的,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更是也更應該是如此。當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光輝事業(yè)正處于關鍵時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全球的“洗腦運動”開展得如火如荼、頗有成效,對我國的“西化”、“分化”戰(zhàn)略、“和平演變”戰(zhàn)略正在加緊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當清醒而深刻地認識到這些問題,勇于擔當,甘于奉獻,以西方宗教徒般的熱情、以革命戰(zhàn)爭年代共產黨人沖鋒陷陣的英勇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去。只有對所承擔課程的重要性有了充分和深刻的認識,教師才有可能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工作滿腔熱情,心正意誠;教師只有有熱情,講課才會有激情,才能做到以情感人;教師只有有熱情,才有平時積累的積極性,平時注意及時搜集、整理相關資料、記錄教育心得,使教育效果不斷增強、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教師只有心正意誠,才能對自己及所從事的工作準確定位,能夠明確教學方向、準確把握教育教學內容講授的角度和分寸,正確處理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意識形態(tài)性的關系。正視社會現實,不回避和掩蓋矛盾,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入研究社會問題,為社會問題的科學解決盡心盡力,這是馬克思主義者應盡的職責;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社會主義的理想與現實、正確地認識中國的成就與問題,牢固地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神圣的使命。遵守教學紀律,堅持正確導向,遵循科學研究無禁區(qū)、教育宣傳有紀律的原則,這是教師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系列課程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保障。
研究生課程任課教師要提高教學效果,必須注重學術研究為教學提供學理支撐,增強學術魅力。如果沒有對所講內容的深入研究,課堂講授照本宣科,必然很難為研究生所信服、更不可能為研究生所喜愛。因此,圍繞新的教學任務,優(yōu)化知識結構,深化科學研究,特別是全面系統(tǒng)、深入扎實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教師確保教育質量的重要條件。
馬克思主義是博大精深和邏輯嚴謹的科學體系?!耙云浠杌琛辈豢赡堋笆谷苏颜选保v授好馬克思主義,使學生理解并接受馬克思主義,教師首先自己要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掌握而言,完整才準確,全面才正確,因為“偏見比無知離真理更遠”。列寧曾精辟地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每一個組成部分和每一個組成部分里的每一原理、結論都是相互貫通的,體現著一種整體精神。[5]
要完整準確地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必須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的“四維立體學習法”:全面學習其基本原理,以形成對它的完整性認知;深入研讀其經典著作,以使其科學理論能夠在教師自己的頭腦中生根(在這里所說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既包括馬克思、恩格斯、盧森堡、列寧、斯大林等人的基本著作,也包括毛澤東、鄧小平、胡耀邦、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中國國家領導人的基本著作);系統(tǒng)明了其發(fā)展歷史,以掌握其基本規(guī)律和理論品質;扎實實踐其基本要求,以便在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的實踐中,體驗和感悟其真理性和有用性。[6]如此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四維立體地學習”,教師就能夠對其“徹底”地掌握,從而為切實做好教學工作、確保教學質量奠定極為扎實的科學理論基礎,才能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說服和武裝學生,使學生自覺自愿地接受、發(fā)自內心地認可教師講授的理論。
有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效果之所以不甚理想,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自己并沒有真正全面系統(tǒng)認真扎實地學習過馬克思主義,并不真懂、真信馬克思主義,因而對馬克思主義實際上是一知半解,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缺乏熱情,不是把它當做為之獻身的事業(yè),而是僅僅把它當做自己謀生的“職業(yè)”甚至“副業(yè)”,對工作敷衍了事,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往往難以有效應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有意無意間會進行錯誤指導,在不經意中做出違背崗位職責的事情。
堅持“三個貼近”,理論聯(lián)系實際,加強師生互動,以生動活潑的語言、豐富多彩的形式,耐心細致地講授教學大綱和教材的內容,及時有效地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是教師確保教學質量的關鍵。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做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實事求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與時俱進,講求實效的具體體現。貼近實際,即從國際國內形勢,尤其從黨和國家實施“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推進我們國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實際情況出發(fā),緊密聯(lián)系現實講解相關理論;貼近生活,首先是要貼近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的主體生活。只有貼近主體社會生活,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工作才能始終抓住根本和主要的方面,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再者,要注意貼近廣大研究生的日常生活,并從中尋找教育的恰當切入點。貼近學生,也就是必須從廣大研究生自身的特點和思想實際這些客觀現實情況出發(fā),有的放矢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就是要尊重研究生,注重工作的雙向交流;[7]就是要注重使用研究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語言和手段,特別是要把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把書面語言轉化為學生聽得懂的口頭語言,向學生透徹地講解相關內容,發(fā)揮好課堂主陣地的作用;結合課程內容,展示相關圖片,播放精選的視頻,運用好課間十分鐘,播放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歌曲,烘托氣氛,表情達意,感染學生;發(fā)揮好網絡新渠道的作用,通過QQ、微信、微博、電子信箱與學生互動交流,通過博客等網絡空間延伸課堂,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改變過去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單純說教的狀況,多措并舉、多陣地并用,增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感召力、吸引力、滲透力、說服力和戰(zhàn)斗力,切實讓學生掌握、運用和信仰所學理論。
“三個貼近”是衡量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做得好壞的一個基本標準。一旦背離“三個貼近”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工作就必定難以取得好的效果,容易使研究生對這種“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產生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甚至會走向反面。
[1]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高等學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置調整的意見.教社科[2010]2號,2010-08-06.
[2]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大綱使用工作的通知.教社科廳函[2012]18號,2012-05-29.
[3]教育部社科司關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修訂教材和教學大綱全員培訓暨舉辦示范培訓班的通知.教社科司函[2013]152號,2013-11-28.
[4]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2005-02-07.
[5]列寧選集,第2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5.
[6]劉友田.對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幾點思考[J].高等農業(yè)教育,2010,(09).
[7]徐志宏.思想理論教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5-216.
2016-01-22
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碩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研究”(SDYY15095)和山東省高校工委課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時代價值與實效性研究”(13SDGXSZKJG03)的階段成果。
山東農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山東 泰安,271018
劉友田(1968- ),男,山東莒縣人,山東農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政治哲學與文化哲學、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發(fā)展;林美卿(1963- ),女,山東棲霞人,山東農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發(fā)展;本文通訊作者。
G643
A
1008-8091(2016)01-01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