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云
“史上最貴強拆”貴在法治信仰
文/李云
背景:因被認定在“史上最貴強拆”中拒不受理行政復議的做法違反規(guī)定,國家司法部近日被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敗訴。北京市三中院判決撤銷司法部前述《告知函》,并責令司法部針對劉朱夫婦的行政復議申請在法定期限內(nèi)重新作出處理。(8月14日《中國青年報》)
國家司法部敗訴可謂有喜有憂,喜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捍衛(wèi)正義的力量,即便是司法部也不例外,足以見證法治的進步;憂的是,連司法部這樣的司法部門也有違規(guī)行為,又從側(cè)面反映出法治進步的“艱難”。對此,我們不能“人艱不拆”,而應該深入“解剖麻雀”,并且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不斷提供動力,讓法治更好地維系社會的公平正義,讓法治的力量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
“史上最貴強拆”的司法之旅,是比較典型的“民告官”。首次大修的行政訴訟法于2015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標志著中國“民告官”進入2.0時代。有關人士認為,行政訴訟法的大修及實施,其法治意義在于,“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里”,讓“權力不可任性”,讓“權利大于權力”回歸正道,讓“權利監(jiān)督權力”、“權利起訴權力”更有效得到保障,劉朱夫婦的法治訴求,就是“民告官”2.0的生動實踐。
讓“民告官”進入法治新常態(tài),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法治“獲得感”。正如學者馬光遠所認為的,中國的法治建設不是像過去一樣,簡單地制定規(guī)則,而是如何讓法治成為中國市場經(jīng)濟的血液,成為市場經(jīng)濟的最基本的基因和最高信仰,成為市場經(jīng)濟的靈魂和圖騰。法治新常態(tài)的構建,就是讓人民群眾獲得法治建設帶來的安全感、保障感、正義感以及幸福感等。同時,讓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公平正義“獲得感”,反作用于司法實踐與改革,為國家發(fā)展提供了一股強動力。
“史上最貴強拆”貴在法治信仰。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與法治信仰不斷增強,這是建設法治社會的關鍵所在。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有一句名言:“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nèi)心里?!惫畔ED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也說過:“有良法,良法得到普遍遵守,才能有法治?!比袷胤ㄊ且婪ㄖ螄幕A,法治社會建設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深度推進的基石。必須重申,培養(yǎng)全民的法治信仰,是實現(xiàn)全民守法的重要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