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燦輝
?
聊聊《新教育》
張燦輝
一直聽同事說《新教育》這本書寫得非常好,值得一讀。一次偶然的機會,有幸拜讀了這部“教育力作”。該書呼吁關注孩子心靈的教育,列舉出了很多努力實踐心靈教育的事例,涌現(xiàn)出了很多熱心參與的老師,值得我們關注。書中也提出了很多關注孩子心靈的教育方法和途徑,為實現(xiàn)心靈教育指明了方向,值得我們學習。書的最后,對現(xiàn)今的教育熱點進行了討論,其中的一些觀點值得
我們深思,而且作者對于教育理想的鼓動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對孩子心靈的關注需要有理想的教師自覺實施。
作為一部“中國教育理論著作”(作者語),本人對該書有許多疑問和不敢茍同的意見。
作為“新教育”的理論著作,對于核心概念“新教育”的界定應該是清晰明了的。但遺憾的是,作者卻闡述得很少,只是反復引用了別人的觀點:
“新教育是什么?這是許多人經常問我的問題。這個問題80多年前,陳獨秀曾經回答過:‘舊教育的主義是要受教育者依照教育者的理想……新教育是注重在改良社會,不專在造成個人的偉大’?!保热魂惇毿?0年前就提出了“新教育”的觀點,那該書的“作者簡介”中說自己為“新教育改革的發(fā)起人”似乎是不合適的,如果一定要找到發(fā)起人的話,那么把陳獨秀看作是新教育改革的發(fā)起人可能更為恰當,80年之后再次倡導新教育的作者只能算作是新教育改革的傳承人吧?)
“蒼南縣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梁峰認為‘我對新教育的理解是:新教育其實就是教育的本真,是應該被還原的教育夢想’?!?/p>
“在許多新教育人看來,新教育首先是一個變革的夢想,一種成長的激情?!?/p>
“也有媒體曾經用‘心靈教育’來概括他們對于新教育的理解。他們認為,相對以分數(shù)……,新教育注重與人類崇高精神對話,強調一個人的精神發(fā)展史就是他的閱讀史,……教育生活應該是幸福的?!?/p>
作者分別引用了“陳獨秀”“教育局長”“許多新教育人”“媒體”等對于新教育的理解,嗦了1600字,最后半遮半掩地確定了新的命名(而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定義):“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贊成把新教育命名為‘心靈的教育’。”
然而“心靈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書中只字不提,直接跳到了下一個章節(jié)“新教育在哪里”。讀者只能到后面去尋找和拼湊,這就是核心概念定義的全過程,讀起來有點像小孩捉迷藏的游戲。
以上論述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既然新教育是心靈的教育,那么“傳統(tǒng)教育”就是不講究心靈教育的,本人對“傳統(tǒng)教育”頗有一些想法,但此處不作辯論。
理論著作邏輯不嚴密是很忌諱的事情,書中有的論斷沒有經過反復斟酌就拿出來了,如第293頁:“于老說‘現(xiàn)在的父母沒有學教育學就結婚了’?!边@句話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以前的父母都是學了教育學之后才結婚的?我是在農村長大的,記憶中,有些伙伴的父母好像沒有進學校學過教育學,家里也沒有教育學的書籍,有的奉行古老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非常野蠻。與此相反,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很多父母關注小孩的成長,盡力學習怎樣教育好孩子,如果用于光遠老先生一句偏激的斷言來佐證自己的觀點,那么這樣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有時候用權威的、沒有經過斟酌的話來暗示讀者,反而會弄巧成拙。
文中的嘮叨比比皆是,可比唐僧,隨手可拾:
第9頁:“我們新教育人,一定要沉下心來,用寧靜的心認真地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最近我看了一些評論國內外知識分子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是一位記者寫的。文章介紹了一個新德里著名大學的教授,拎了一個小箱子,坐了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去接中國的一個著名學者。這位記者說,我看他就是一個苦力的樣子,長期……”
仔細研讀了前后文,似乎看不出“這篇文章”是不是記者寫的與書中的觀點有什么聯(lián)系,也看不出“教授拎了一個小箱子”“坐了十幾個小時的火車”與“去接中國的一個著名學者”有什么必然的關聯(lián),我只看到了大篇的像唐僧念經一樣嘮叨的文字,這種嘮叨的風格即使在演講稿中也是極為少見的。我的意見是:簡潔一些,印章就會少些,書就可以便宜一些,這對于我們這些不富裕的中小學老師來說,何嘗又不是件一舉多得的好事呢?
我不太喜歡理論著作摻雜太多的抒情。理論專著抒情太多,顯得感性和隨意。然而,在《新教育》一書里隨處可見飽含深情的句子:
“當初次……這兩個問題也一次次地叩擊著我的內心?!?/p>
“新教育人從來把報道和榮譽,看成是追求生命意義的事業(yè)中所偶然遭遇的‘額外的獎賞’,除非我們有與之相符的事實,除非我們在新教育事業(yè)本身中獲得真正的成就感、意義感乃至幸福感……”
“那些記錄著新教育人夢想與激情、行走與思考的著作,可以依稀看到新教育的風采?!?/p>
……
“其間酸甜苦辣、坎坷艱辛,冷暖心知……”
這些句子美嗎?當然美。只是美得有點煽情。當我讀到這些句子的時候,我忘記了“我為何而出發(fā)”,淡忘了我捧讀該書原應該是對于教育理性的追索!
《序言》第1頁:“《我的教育理想》以及后來的《新教育之夢》出版后,受到了一線教師的熱烈歡迎,先后重印二十多次。這兩本書成為中國教育理論著作的暢銷書。”
第21頁:“2000年的時候,我出了一本書,叫《我的教育理想》,……,這本書出版后,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好評。很多教師跟我講,這本書點燃了他們心中沉睡已久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激情?!薄氨热缯f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人民日報》……幾乎有影響的媒體,都對新教育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有人說新教育不僅僅是一個教育的現(xiàn)象,而且也成為中國的一個新聞現(xiàn)象?!?/p>
我覺得這些話真是多余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何況一部暢銷著作呢?
當讀到第299頁至303頁《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實驗”指南》時,好像又明白了一些道理。我們知道,當前許多教育改革走到最后不免被商業(yè)化了——也許作者并不想這樣。但我認為,既然“新教育”上承陶行知等偉大的教育家,而陶行知又何嘗將教育商業(yè)化了呢?陶行知辦教育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真正地全心全意為教育!
我不否認,《新教育》給中國教育帶來了一股強勁的新風,它的許多觀點和做法值得我們學習。以上只是本人讀書時的心得體會,權當是與同事們的聊書話友吧!
(作者單位:株洲市蘆淞區(qū)賀家土小學)
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