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鈺
教育創(chuàng)新就是突破固有思維和習慣做法,在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前提下進行的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思考與行動,從而使教育教學不斷抵達學生的心靈深處。
教育每天都是新的,因為我們每天面對的都是生長中的兒童,他們身上有著太多我們所不知道的秘密;我們每天從事的都是觸及靈魂的事業(yè),存在著數(shù)不勝數(shù)的教育未知;我們每天都可能面臨教育的“黑洞”,遭遇教育的“黑箱”……面對“迷霧重重”的教育,我們很多人并沒有傾力“撥霧見日”;面向未來的創(chuàng)新教育,我們不能選擇漠視,不能選擇“每天重復昨天的故事”。
一個偶然的機會,看見學生在課上打游戲,不禁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正欲大聲呵斥,突見游戲中出現(xiàn)了一道選擇題,是有關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我禁不住探下身去。學生似乎并沒有把我放在眼里,“老師,這道題該怎么做?如果做錯,我就不能進入下一關了?!蔽覐妷号?,“你自己想”,學生一副沮喪的樣子,然而他并沒有放棄,絞盡腦汁地思考著。我沒有中止學生的游戲,雖然我知道學校明令禁止學生上課玩游戲,估計這也是全國所有學校的“通令”。我也知道,我的縱容會使自己的教學處于“危險”之中,一旦造成多米諾骨牌效應,課堂教學將難以掌控。也許是我的放任,學生終于做完了這道題,順利地進入了下一關。
課后,我做了一份問卷調(diào)查,男生幾乎百分百地喜歡游戲,女生對益智類的小游戲也情有獨鐘,當被問及電腦游戲和上課內(nèi)容哪個更有趣時,百分百的學生選擇了前者。面對這個現(xiàn)實的、不愿看到的調(diào)查結(jié)果,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教育為什么就不能采用學生喜歡的方式?教育為什么就不能像游戲那樣好玩?教育為什么非要是“苦”的?既然玩是學生的天性,我們?yōu)槭裁床荒茏寣W生“玩中學”?正是這一系列的反問促使我反思從教以來的教學行為,促使我走上課堂教學“游戲化”改造之旅。
走“游戲化”教學之路,注定是艱辛而曲折的,這是一條“人跡罕至”的小道。我們先嘗試將相關的知識、技能點嵌入到游戲中,這就需要對已有的游戲進行分析、解壓、重構(gòu),“嵌套”相應的知識技能點,這如同電視劇中強行插播廣告。由于每節(jié)課的知識技能點較多,游戲時不時地會中斷,游戲的趣味性并沒有充分地顯示出來。后來,我們開始整體考慮教育游戲的開發(fā),將知識與技能無痕地融入到游戲中,成為游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當?shù)谝粋€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游戲——“室內(nèi)尋寶”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時候,我看到了學生發(fā)光的眼神,他們?nèi)牡赝度搿⒈M情游戲,享受著游戲帶來的快樂,在學生游戲的過程中,教學目標也得以悄然達成。這難道不是我們苦苦追尋的“無痕教學”嗎?這難道不是我們心中期盼的“快樂學習”嗎?初獲成功之后,我們開始了系統(tǒng)的研究,組建團隊、明確分工、項目攻堅、教學展示,從“單一游戲”到“集成游戲”直至“基于平臺的游戲”,我們形成了游戲化教學的一整套體系,形成了微型游戲項目“雙載體”驅(qū)動教學樣式。在2015年第四屆全國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典型案例評選中,微型游戲項目“雙載體”驅(qū)動教學獲評全國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典型案例,我們的研究成果獲得了全國優(yōu)秀教科研成果獎。
只有從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出發(fā)的教學改革才是真改革,只有立足于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教育創(chuàng)新才是真創(chuàng)新。教育創(chuàng)新永遠是基于課堂、基于學生的,只有始終基于教育原點、基于真實的教學實踐、基于個性的教學理解、朝向理想教育的“地平線”,教育創(chuàng)新之路才能越走越寬。教育行政只有創(chuàng)設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賦予教師充分的教學自由,才能為教學改革的底層突破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才能不斷相約“新教育”的美好。
(作者單位:江蘇海門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