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我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制度探析

2016-03-29 10:59李貴
關鍵詞:刑訴法司法機關調查報告

李貴

(廣西北海市鐵山港區(qū)人民檢察院,廣西 北海 536017)

我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制度探析

李貴

(廣西北海市鐵山港區(qū)人民檢察院,廣西北海 536017)

新刑訴法第268條確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制度,但立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并未就社會調查制度的主體、形式以及報告的法律屬性作出明確規(guī)定,導致該制度在實踐中執(zhí)行效果不佳。因此,應當以刑罰個別化、再社會化理念為指導,明確立法及司法解釋對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制度的相關規(guī)定,以期能夠實現(xiàn)刑事訴訟制度對未成年犯罪人的保護。

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制度;刑罰個別化;再社會化

社會調查制度是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特色之一,這一制度要求公安司法機關在處理未成年人涉罪案件中,應當對案件中未成年個體的特殊成長經(jīng)歷、犯罪原因、監(jiān)護教育等情況進行深入調查。在科學分析調查結果后,形成完整的書面報告,全面評價涉案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危險性,為個性化的犯罪預防和罪犯矯治提供科學依據(jù),同時促進個案中對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政策得到有效落實,從而更好地化解社會糾紛,為未成年人罪犯順利回歸社會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1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制度的理論基礎

任何一座宏偉的建筑都需要有堅實的基石,同樣,任何一項制度的建立也需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確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制度已成為各國未成年人刑事訴訟程序的立法趨勢,在我國相關立法尚待完善的背景下,只有深究制度背后的理論基礎,才能指導社會調查制度在司法實踐中不偏不倚的適用。

1.1刑罰個別化原則

刑罰個別化指根據(jù)犯罪嫌疑人個人犯罪成因的特殊性,選擇性的適用最符合特殊預防的刑罰方式。針對于未成年犯罪而言,即要著重考慮未成年群體犯罪生成的特殊原因。國家從立法到司法對未成年犯罪人的特殊保護已經(jīng)成為一種既定原則,而此原則是建立在未成年人處于心理、心智發(fā)育未成熟的特殊考慮之上。從社會學角度出發(fā),未成年人處于實現(xiàn)社會化的關鍵時期,與成年人相比,其行為方式主要受到相關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等影響,特別是在溝通交往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行為偏差一旦未能得到及時的糾正,很容易產(chǎn)生失范行為;而從心理學角度出發(fā),未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其對于事物的認識水平較低,因此對于行為的合法與違法之間的界限也容易存在認知偏差,即缺乏明辨是非的認識能力,因此也更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蝕。因此,對于未成年人犯罪而言,社會化的失敗應當由社會本身承擔更重的責任,未成年人本身既是犯罪,但其同時也是受害者。因此,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受到區(qū)別于成年人來對待。

而對于未成年犯罪適用刑罰個別化的合理性依據(jù),亦是建立在其心理、認知能力未成熟的基礎之上。由于未成年人心智未發(fā)展成熟,其易受不良思想侵蝕的同時也容易對其及時進行矯治[1]。對未成年人的刑罰,目的在于使其順利地實現(xiàn)社會化,而非基于報應主義的要求使其 “贖罪”。國家、社會和法律都應當給予其寬容的對待使其能夠回歸社會[2]。因此,公安司法機關在對待未成年人犯罪時,應當將刑罰個別化思想融入到刑事訴訟程序中去,要實現(xiàn)懲罰與矯治并重[3]。

社會調查制度本身考量的是未成年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一般而言,在司法實務中人身危險性的評價標準并不容易準確把握,但是由于未成年人所處的交往環(huán)境、成長環(huán)境相對較為簡單,通過對其影響犯罪的因素進行分類、分級等方式的劃分,能夠得出相對客觀的評價結果。社會調查制度要求公安司法機關深入調查犯罪的未成年人的性格特點、成長經(jīng)歷、犯罪原因、監(jiān)護教育等情況,這些因素恰恰可以看作是犯罪的未成年人人身危險性在一定程度上的表征,從這一層面來說,社會調查制度符合刑罰個別化的基本要求。通過此調查對未成年人的社會化環(huán)境以及具體的性格特征等作出綜合評價,并為處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提供參考依據(jù)。

1.2再社會化理念

再社會化理念認為,刑罰的目的既不在于報應、也不在于預防犯罪,而在于通過一定的刑罰方式能夠使犯罪者重新回歸社會。犯罪行為作為一種行為的失范,其表征的是犯罪人自身的反社會人格,而刑罰則通過教育和感化功能將犯罪者當做心理病人一樣進行矯治[4]。單純的報應并不能夠有效地實現(xiàn)刑罰的正義,而目前的刑罰方式對于人格的改造不足也使得特殊預防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應當將再社會化理念融入刑罰之中,實現(xiàn)懲罰與改造并重。而對于未成年人犯罪而言,強調再社會化理念尤為重要。相較于認知能力成熟的成年人,未成年人具有非理性特征,如果說成年人犯罪是一種主觀上的惡,那么未成年人涉罪更應該說是一種錯,既然是錯就更應該給予未成年人改正錯誤的機會,使其成長為健全而負責任的社會一員。

沈家本有言,“夫刑罰為最后之制裁,丁年以內(nèi)乃教育之主體,非刑罰之主體”。對于未成年人而言,塑造其健全、健康的人格不僅體現(xiàn)在家庭、學校、社會所為其提供的優(yōu)良的社會學習環(huán)境,更在于其一旦實行了反社會的行為,能否同樣為其提供矯正的社會環(huán)境。刑罰的目的在于“懲前毖后、治病救人”,而對于未成年犯而言,治病救人應被擺在首要位置[5]。因此,通過公安司法機關對其實施科學的社會調查活動,能夠深究其犯罪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從而在對其的后續(xù)教育、感化和挽救中對癥下藥,幫助其順利完成再社會化。

2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制度現(xiàn)狀分析

作為刑訴法中特別設立的制度,立法關于社會調查制度的規(guī)定著墨不多,加上長期缺乏統(tǒng)一規(guī)定,司法實踐關于社會調查制度的適用各有千秋,這也造成了相關行政規(guī)章、司法解釋在實際運用中的無所適從。

2.1社會調查的主體混亂

刑訴法第268條將實施社會調查的主體規(guī)定為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但是,法律并未明確到底是由公安司法機關中的工作人員親自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調查,還是有權機關可以委托社會組織、個人從事社會調查,最終形成社會調查報告。這一立法的模糊性給了有權機關很大的空間去解釋實施社會調查的主體。

最高法《解釋》第476條、最高檢《規(guī)則》第486條均賦予了司法機關委托其他組織行使社會調查權的權力,且這兩條規(guī)定并未對委托的前提及被委托機關的范圍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但是縱觀刑訴法全文,也未有相關規(guī)定。司法機關能否將司法調查權委托他人代為行使?有關這一問題,我們僅能從《立法法》中探尋可供參考的法條抑或法律精神?!读⒎ǚā返?條第2項規(guī)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chǎn)生、組織和職權只能制定法律”,刑訴法雖然將社會調查權賦予公安司法機關享有,但就具體職權履行問題,并沒有明確相關機關有權委托他人行使,這就不免讓人產(chǎn)生疑問,如何能使其他組織作出的調查報告名正言順?沒有明確統(tǒng)一的執(zhí)行或調查機構,如何能保證調查報告的客觀性和統(tǒng)一性?不同調查機構作出的調查報告效力位階或權威程度如何認定?如何能確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其他組織作出的調查報告的信服力?此外,由公安司法機關進行社會調查雖然于法有據(jù),但也存在一定的隱憂,即如何保證社會調查報告內(nèi)容不會干擾刑事訴訟的順利進行。特別是人民法院組織進行調查時,勢必會造成法院事先接觸一些關于未成年被告人的個人信息,這極易形成先入為主的預斷,進而影響審判的公正性。

調查主體的多層次化容易產(chǎn)生三個弊端,一是重復調查所造成的司法資源的浪費,二是各調查主體之間相互推脫,三是各調查主體之間可能產(chǎn)生相矛盾的調查結果。而無論何種弊端,都可能造成訴訟各方相互質疑、爭辯,也可能導致訴訟期限的不當延長,對未成年被告人造成身心的摧殘。從被調查者角度出發(fā),被重復調查會為其造成負擔,導致其厭惡情緒的產(chǎn)生,從而影響調查結果的真實性。

2.2社會調查的形式不明確

全面調查原則是各國未成年社會調查制度中的一條重要原則。從刑罰個別化角度出發(fā),社會調查不以查清犯罪事實及犯罪行為為首要目的,而是以查明未成年人影響其人格形成的具體因素為首要任務,例如其家庭環(huán)境、教育背景、性格特征,等等。因此,在社會調查中,各地司法機關經(jīng)常由于個案特殊性而導致調查形式上各不相同,沒有固定的范式。這在司法實踐中使得社會調查報告的形式難以統(tǒng)一,報告中摻雜調查人員的主觀選擇,從而使社會調查在刑事訴訟中的效果大打折扣。

對于調查形式的不明確,主要集中在實踐中對社會調查報告是否應該存在主觀內(nèi)容的爭議。一種觀點認為,對材料的加工容易加入制作者的主觀成分,不利于客觀如實地反映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特性,因此不需要制作專門的調查報告,只要把各種調查材料匯集提交給法官即可。被調查人通過填寫一些帶有選項的詢問表格給予信息反饋。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社會調查報告必須實現(xiàn)“一案一作”,每個案件都要針對未成人的特殊情況制作成專門的、具有針對性的表格,才能反映出該案未成年人真正的個人特征。在此基礎之上對生成的調查報告應當包含著參考意見的內(nèi)容,也只有充分考慮個案的具體情況,才能給予法官準確的參考結論。

針對上述問題,刑訴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同樣沒有予以明確回應。以社會調查報告的內(nèi)容為例,刑訴法第268條、最高檢《規(guī)則》第486條及公安部《規(guī)定》第311條要求調查報告的內(nèi)容需涵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長經(jīng)歷、犯罪原因、監(jiān)護教育等情況,而最高法《解釋》第467條中調查報告的內(nèi)容擴充為性格特點、社會交往、成長經(jīng)歷、犯罪原因、犯罪前后的表現(xiàn)、監(jiān)護教育等情況。這種法律與司法解釋之間規(guī)定的相異,導致了社會調查的形式內(nèi)容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使得調查人員能夠通過個人偏好影響調查報告的最終結果。

2.3社會調查報告的法律屬性不夠明確

社會調查報告對于刑事訴訟而言最關鍵的在于其法律屬性。對于其能否作為證據(jù)使用一直存在爭議。反對者認為,社會調查報告只是作為一種具有參考價值的報告,其可能影響法官自由裁量權的使用,但是對未成年人犯罪事實本身并無影響,因此不能夠作為證據(jù)使用。而作為支撐方則援引了英美法系“品格證據(jù)”所具有的證據(jù)屬性,而社會調查報告本身包括對未成年人品格的調查,因此應當納入證據(jù)的范圍之中[6]。社會調查報告是否具有證據(jù)的屬性直接影響到其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的地位及被重視程度,對社會調查報告的法律屬性是否能正確認知直接影響到未成年案件能否依法且合理的辦結。但是,我國司法解釋規(guī)定對社會調查所獲取的材料,其目前只能為辦案和教育提供參考。

3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制度的完善

3.1通過程序公開來解決調查主體混亂之困擾

無論由公、檢、法三者誰來實施對未年人的社會調查,若社會調查報告能夠有效地影響案件事實的認定或者對未成年犯罪人量刑的幅度,都需要堅持調查主體公開的原則。刑事訴訟法是以實現(xiàn)程序正義為目的的法律,因此在對未成年犯罪人實施社會調查的過程中,亦要將此理念貫穿其中。社會調查無論從過程還是結果,都應當通過公開的形式進行,對其信息來源以及結論進行公開說明的同時,接受其他訴訟相關的主體的監(jiān)督和詢問,對于對調查結果具有異議的,能夠為其提供表達異議的合理通道,并給予相應的處理方式。對于調查結果存在實質上影響定罪量刑的嚴重異議時,法院應當提供相應的補充調查程序,經(jīng)過補充仍不能解決的,則應當否定報告的適用。

社會調查報告主要是通過走訪、查詢等方式獲得的信息,這些信息大多都依賴涉罪未成年人的家庭、好友、學校等提供,調查者從這些人口中獲得的證據(jù)可以定性為言詞證據(jù),只不過是以調查報告的形式記載而來。無論調查范圍、內(nèi)容多么全面,僅憑他人主觀陳述所得信息來判斷未成年是否具有相應酌定量刑情節(ji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不違背證人保護條件的前提下,可以向當事人公開信息獲得渠道,以確保社會調查報告的說服力。此外,如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社會調查報告存疑,應盡量使相關信息的提供者出庭質證,確保社會調查報告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作為未成年人特殊程序的重要支撐,新刑訴法用第268條確立了社會調查制度在刑事訴訟中的地位。但是,隨著立法層面的建立,對相應規(guī)定的細化解釋就迫在眉睫。只有隨著社會調查制度實施細節(jié)的科學化統(tǒng)一,它才能配合其他制度為刑訴程序良好地運作服務,從而更有利于未成年犯的改過自新和健康成長。

3.2明確社會調查報告的形式標準

從刑訴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來看,刑訴法僅要求公安司法機關客觀的調查上述情況,并如實制作成社會調查報告。因此,社會調查報告應當以中立、客觀為宗旨,僅應就調查事項作出科學的羅列,不能含有調查人員的主觀推斷或者是處理意見。至于調查報告該如何影響公安司法機關的判決、裁定或者決定,應當由該案的相關負責人依照刑訴法的相關規(guī)定加以確認,避免主觀信息在多層傳遞過程中造成過度引申或者信息失真的情況。

只有盡可能多的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前因后果及滋生其犯罪的生活環(huán)境,才更能有效對其定罪量刑。因此在調查報告的內(nèi)容形式上,刑訴法同樣要求公安機關在提起逮捕申請、檢察機關決定批準逮捕、提起公訴時,均應當細致地審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監(jiān)護教育情況、主觀惡性等因素,而這些因素的考察,除了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教育、訊問外,還應當從社會調查報告中得到全面的了解。因此,這就要求在司法實踐中,公安司法機關除了保證社會調查應當包含的未成年人成長經(jīng)歷、犯罪原因、監(jiān)護教育情況,還應在此基礎上盡可能多的了解未成年人家庭情況、社會交往等情況,真正落實全面原則。在全面原則指導下,實現(xiàn)社會調查的形式標準相統(tǒng)一。

3.3正確認知社會調查報告的法律屬性

與英美法系的品格證據(jù)不同,我國的社會調查有其自身特點。首先,兩者所包含的內(nèi)容有所區(qū)別。品格證據(jù)只是專屬于證明犯罪人品格或品格特征的證據(jù)總和,而我國的社會調查報告不僅僅局限于未成年人的品格情況,還包含未成年人的犯罪成因、家庭背景及社會交往等情況,因此,社會調查報告所涵蓋的內(nèi)容遠遠大于品格證據(jù)的外延。其次,兩者設立的目的不同。我國的社會調查制度設立的目的除了證明未成年人的品格特征外,還為尋找處理未成年人的最佳方式、探究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成因等方面提供科學依據(jù)。最后,兩者的實用程序有別。英美法系的品格證據(jù)主要由控辯雙方各自提出,需要經(jīng)過雙方質證之后由法官決定是否采納。而我國目前基本沒有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的適用規(guī)則,社會調查報告是否應經(jīng)過雙方質疑等方面都沒有規(guī)定。此外,社會調查報告尚不符合我國刑事訴訟法法定證據(jù)的特性,社會調查報告雖然具備合法性和客觀性,但是由于其主要內(nèi)容是反映涉罪未成年人的人格特征的形成環(huán)境,而非直接關系到犯罪事實的構成,因此不符合刑訴法48條對證據(jù)的基本要求,只能作為法官對未成年被告人量刑的重要參考依據(jù)。

那么,如何解釋非證據(jù)屬性的社會調查報告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安司法機關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處置呢?對于這一問題,影響定罪的因素屬于犯罪證據(jù)的范疇,而社會調查報告雖不具有證據(jù)屬性,但是其所反映的內(nèi)容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酌定量刑情節(jié)[7]。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中也規(guī)定:“對于未成年人犯罪,應當綜合考慮未成年人對犯罪的認識能力、實施犯罪行為的動機和目的、犯罪時的年齡、是否初犯、偶犯、悔罪表現(xiàn)、個人成長經(jīng)歷和一貫表現(xiàn)等情況,予以從寬處罰。”這里的個人成長經(jīng)歷以及一貫表現(xiàn)均屬社會調查報告的內(nèi)容,因此,公安司法機關可以參考社會調查報告中提供的信息,從酌定量刑角度考量,為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提供有效參考。

[1]莫洪憲,鄧小俊.試論社會調查制度在檢察機關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運用[J].青少年犯罪問題,2010(1):44-48.

[2]肖建國.發(fā)展中的少年司法制度[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7:56.

[3]溫小潔.我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28.

[4]于躍江.論刑罰目的[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2(6):23-31.

[5]王雪梅.兒童權理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292.

[6]羅芳芳,常林.《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的證據(jù)法分析[J].法學雜志,2011(5):106-108.

[7]王菲,張伯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制度選擇性適用研究[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3(12):80-85.

責任編輯 周斯韻

Exploration on Social Investigation System of Criminal Cases of Minors in China

LI Gui
(Beihai Tieshan Port Procuratorate,Guangxi 536017,China)

The social investigation system of minor criminal cases is established in the 268th article of the new criminal procedure law,but its implementation is ineffective in practice because the legislation and relevant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do not make the Legal attribute of the subject,form and report of the social investigation system clearly.So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social investigation system of minors should be cleared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protection of juvenile criminal litig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individualization and socialization of punishments.

minors;social investigation system;penalty individualization;resocialization

D925

A

1674-5787(2016)04-0027-05

2016-06-06

李貴(1987—),男,廣西北海人,碩士,廣西北海市鐵山港區(qū)人民檢察院工作,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

猜你喜歡
刑訴法司法機關調查報告
國內(nèi)艾灸應用現(xiàn)況調查報告
一例育雛室通風不良造成雞苗慢性死亡的調查報告
執(zhí)法機關和司法機關向紀檢監(jiān)察機關移送問題線索工作辦法印發(fā)
2016年中國臺灣直銷事業(yè)調查報告
中國審計署:2015年逾二千人遭撤職停職處理
京族醫(yī)藥調查報告
禁毒刑訴法適用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浦東:模擬詢問證人實訓應對新刑訴法
本期導讀
樊崇義:“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刑訴法意義重大
平昌县| 建湖县| 靖西县| 泾川县| 西乡县| 信阳市| 嘉黎县| 成武县| 靖远县| 郧西县| 海原县| 怀宁县| 贵州省| 武清区| 安庆市| 杨浦区| 新昌县| 黑山县| 赣榆县| 吉林省| 北辰区| 木里| 永寿县| 浦北县| 文登市| 德化县| 论坛| 铜陵市| 伽师县| 祥云县| 图们市| 南开区| 邹平县| 从江县| 集安市| 德州市| 南江县| 古蔺县| 合山市| 灵川县| 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