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西
(重慶交通大學 思政部,重慶400074)
新背景與新行動:深刻認識全面依法治國戰(zhàn)略舉措
劉雨西
(重慶交通大學 思政部,重慶400074)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全面依法治國的戰(zhàn)略。全面依法治國是新時代下對依法治國的繼承和發(fā)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保障和需要。全面依法旨在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保障市場有序運行,保障公民權利得到有效維護。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黨中央和政府制定了建設陽光政府、嚴格黨內紀律和規(guī)矩、健全立法機制等方方面面的具體措施,而這些措施因處在這一新時代背景下也具有了新內涵。
全面依法治國;政府;黨規(guī);立法
“全面依法治國”作為一個系統(tǒng)完整的綱領性文件,自出臺以后被賦予了不同版本的解讀。它的目的不僅僅是實現(xiàn)依法治黨、依法行政、依法治理,而是在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決勝階段這一新的歷史使命和時代任務下,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國家戰(zhàn)略目標的歷史進程中,為政黨、國家、政府、社會、公民提供一個系統(tǒng)的、完善的法治體系。保障國家各領域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轉,從而實現(xiàn)有法可依。這是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huán)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任務,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zhàn)略舉措,具有強大的前瞻性。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的一次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是對世界各國國家治理歷史的深刻總結。“治理”分為兩種手段:一是人治,二是法治。世界文明發(fā)展到當代,越來越趨向于從人治到法治的轉變。法治是世界潮流,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期許,全面依法治國是順應時代潮流、符合人心所向的重大行動。深刻認識并深入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戰(zhàn)略舉措,對于實現(xiàn)從人治到法治的轉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而言,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1全面依法治國是依法治國戰(zhàn)略在新時代的繼續(xù)發(fā)展
“依法治國”首次提出是在1997年9月的十五大上。這時期我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因處于世紀之交而到了歷史的關鍵節(jié)點,面對國際形勢的嚴峻挑戰(zhàn)和國內改革開放確立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嚴重考驗,把改革開放事業(yè)成功推進二十一世紀,這是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肩負的重大政治任務?!胺ㄕ撸瑖艘病?,順利完成這一重大任務,就離不開法的保駕護航,需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來保證國家沿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正確路線繼續(xù)前進。時隔17年后新一屆黨中央提出的“升級版”,即《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這不僅是因為時代環(huán)境有所改變,也是因為歷史賦予了黨和政府更加艱巨的任務。這個艱巨的任務集中體現(xiàn)在“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布局和戰(zhàn)略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四個全面”戰(zhàn)略是立足于解決當前我國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而提出的,“面對復雜形勢和繁重任務,首先要有全局觀,對各種矛盾做到心中有數(shù),同時又要優(yōu)先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帶動其他矛盾的解決。我們提出要協(xié)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當前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必須解決好的主要矛盾”[1]。全面依法治國是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的重大保障,也是新時代、新問題、新矛盾賦予新一屆黨中央的一項艱巨任務。
1.2全面依法治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保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全面依法治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兩者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在十八大提出“雙百目標”以及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全面深化改革”戰(zhàn)略舉措后,急迫地需要法治來為改革開路,為改革提供保障。首先,在一些需要革新的舊體制、需要斬斷的利益鏈方面,只有在法律方面有了明文規(guī)定,具體操作實施起來有了依據(jù),才會具有合法的強制力。對于國家機關進一步“簡政放權”同樣需要法律的規(guī)范監(jiān)督作用,只有放了權,市場才能獲得更大的活力,中小企業(yè)才能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法律條文不僅對國家機關來說是一種震懾,對市場和企業(yè)也是一種保護?!案母锸欠ㄖ蔚耐七M器”[2],法治反過來保障改革,這是一對相互促進的關系。其次,權利的運行仍然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機制。在地方,官員權力尋租現(xiàn)象嚴重,老百姓辦事難已經(jīng)成為常見的現(xiàn)象,即使有了明文法律規(guī)定,在行政執(zhí)法過程中也容易爆發(fā)政府官員與百姓之間的沖突,這是因為官員們法治意識不強;由下往上的溝通渠道不順暢,導致政府不能及時了解百姓之需;一些基層法院,由于法官素質不高等原因,并不能實質性地發(fā)揮司法機關的作用,流于形式[3]。最后,盡管憲法法律對公民權利一再確立,但在實際生活的實施中仍然存在缺失。所以需要一套完整的法律體系對公民權利進行全方位、立體的保護。建國以來,黨和國家適時地實行一些新舉措,使我國朝著現(xiàn)代化穩(wěn)步邁進。然而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尤其是制度方面的是不能被忽視的,所謂“千里之堤毀于蟻穴”。一套運行良好且被時間證明有效的制度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途徑。它不僅能滿足國家當下的治理需求,對后世來說,這也無異于一個政治金庫。
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告訴我們,成功的關鍵在于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貫徹到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方方面面,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全面依法治國的大政方針是馬克思主義在新時期、新時代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指導思想的結果,是立足于我國的具體國情,吸取歷史教訓,借鑒國外的先進理論經(jīng)驗的結果,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絕不照搬照抄進而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結果,是一套系統(tǒng)完整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全面依法治國”的理論和現(xiàn)實舉措。
2.1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建設陽光政府、法治政府
政府在提高工作效率更好服務大眾的同時,也需要加強自我監(jiān)督,從內部克服行政系統(tǒng)的腐敗。自我國改革開放、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以來,行業(yè)出現(xiàn)了相互的融合。針對這一現(xiàn)象,《決定》指出,政府應有選擇地在一些條件成熟的領域推廣跨部門綜合執(zhí)法。過去一個部門負責一個領域的情況得到改變,不僅提高了行政辦事效率,也使得政府行政機構運行體制更加符合市場經(jīng)濟的需求?!叭嫱七M政務公開”[4],只有政府的工作公開了,百姓們才能更好的實行監(jiān)督,而政府工作人員也能更加自覺地投入工作并且潔身自好。《決定》中表明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堅持以公開為常態(tài),不公開為例外原則”[4]。國家政府或地方政府的工作中,決策部分往往是最不容易為人們所見的,通常局限于政府內部,而這也是最容易出錯、最容易滋生腐敗的地方?!稕Q定》中強調“推進決策公開”[4],是黨中央和政府非常堅定的一步。決策過程的公開,意味著政府的整個工作方式在公眾面前呈現(xiàn)全透明,只有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堅決消除權力設租和尋租空間,才有利于社會、輿論、公眾等監(jiān)督主體更好地對政府的各項工作進行監(jiān)督。
2.2依法執(zhí)政,依規(guī)治黨,嚴格黨的紀律,實現(xiàn)全面從嚴治黨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要想保證全面依法治國的順利開展,中國共產黨是關鍵一環(huán)。早在1938年,毛澤東便提出要將“黨內法規(guī)”作為規(guī)范黨內關系的依據(jù),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也提過“沒有黨規(guī)黨法,國法就很難保障”。這次提出“將黨內法規(guī)體系納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范疇”[4],是黨把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同依法執(zhí)政的基本方式有機統(tǒng)一起來的壯舉。中國共產黨把黨內法規(guī)納入依法治國范疇,意味著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和廣大黨員不僅要遵守黨內法規(guī),而且還必須遵守國家法律,在國家法律的軌道上開展工作,而且對國家尤其是對黨內的領導都是公開透明的,不存在隱藏的“黑匣子”。有了明文規(guī)定的法律制度,百姓對黨的執(zhí)政也有了更好的監(jiān)督。不再把經(jīng)濟指標作為衡量政績的唯一標準,在逐步加入環(huán)保等因素后,這次把法治建設成效也加入了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成績的標準中,并且把能不能嚴格遵守法律作為考察干部的重要內容?!稕Q定》中對于公民對政府工作的監(jiān)督權利也給予了很大程度的保護,這不僅說明黨對自己的執(zhí)政工作是有信心的,同時也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證明了人民群眾才是國家的主人。
2.3健全立法機制,擴大公民政治參與,保障公民的政治權利
以往的立法實踐往往集中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邀請專家負責法律草案的擬制工作。雖然也有聽證會、立法咨詢論證等形式,但主要是政府主導,內部制定,缺乏公眾參與,法律的廣泛性、真實性不充足。在這次的《決定》中,專門明確了要健全立法機構與社會的交流機制,“充分發(fā)揮政協(xié)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lián)、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在立法協(xié)商中的作用”“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結構大分化,社會的利益格局也更為復雜,只靠少數(shù)專家來了解情況是遠遠不夠的。只有讓這個社會的參與者參與到立法工作中,才能更為真實的反映社會問題,了解民眾所需,減少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失真。
充分發(fā)揮民主黨派的參政議政作用。了解不同人群所需,使國家的法律制定能兼顧到更多的人,能普惠更多的群體,保障人民群眾共享改革成果,減少法律在制定中的失誤。與西方資產階級執(zhí)政黨為了減少公眾對政府壓力或者是為了利益回報所被迫做出的妥協(xié)而制定法律受到社會團體的影響不同,我國采取的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姿態(tài)邀請社會各界參與到法律制定工作中,這也表明了黨對自己執(zhí)政的自信。
建立基層立法聯(lián)系點制度。農村居民委員會、城鎮(zhèn)居民委員會等基層民主形式的成功,證明了基層群眾所蘊藏的巨大能量。《決定》提出“建立基層立法聯(lián)系點制度”[4],這是創(chuàng)新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重要措施。在基層建立立法聯(lián)系點,可以使尚處在萌芽狀態(tài)的問題及時反饋到中央,使基層百姓的需求傳遞到高層,這有利于立法工作中預防法律條款的增加,增加法律條文的預見性?!靶旁L納入法制化軌道”[4]。人權問題是每年西方國家對我國攻擊的一個重點。我國政府一貫主張人權的首要表現(xiàn)是“生存權”,中國公民的這一權益早在憲法及法律中就已經(jīng)有了明確的規(guī)定,這次的《決定》更是強化了這一點。黨始終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這一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并且貫徹到各項工作中?!稕Q定》中強調要把“信訪納入法制化軌道”,使得信訪這一我國政治溝通的主要渠道得到法律的保護。由于一些官員阻止民眾上訪,或者對上訪活動進行破壞,一方面,廣大人民群眾“有苦無處說”,對于中央來說,不能及時了解社會需要,制定政策時就很有可能出現(xiàn)偏差;另一方面,有效的政治溝通是促進民主化的方法之一,而民主也是黨中央一直努力的目標。公民權利的保護不僅需要法律條文明確權利內容,還需要法律保護權利實施的過程中不受損害,即使受到破壞以后也能得到及時的彌補。
擴大地方立法權。這是“簡政放權”口號的一個具體步驟之一。地方要發(fā)展,擁有更多的自主權是關鍵。在面對一些關鍵裁決時,若要一層層的向中央?yún)R報,往往會耽誤發(fā)展的好時機。我國國土廣闊且地區(qū)差異十分明顯,不同的地區(qū)擁有不同的發(fā)展優(yōu)勢、不同的發(fā)展資源和不同的發(fā)展前景,由中央作出統(tǒng)一的部署規(guī)劃只適用于一些全局性的問題。想要政策不僵化,就應該把更多的自主權交給地方政府。當然在多大程度上給予地方自主權也需要區(qū)別對待。這一點在《決定》中有了明確的權限限制,比如“禁止地方制發(fā)帶有立法性質的文件”“針對長期以來立法過程中存在的部門化問題、地方保護主義問題,由人大主導”[4]。因此,確保地方的自主權,劃分好中央和地方的工作任務側重點,才能更好的發(fā)展。
目前我國改革進入了“攻堅期”,正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何抓住這一關鍵時期的戰(zhàn)略機遇,《決定》給我們提供了戰(zhàn)略指導。要把它運用到實踐中,讓實踐來檢驗它的正確性,并且在實踐的過程中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適時做出改變。
[1]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fā)展基本問題本領[N].人民日報,2015-01-25(1).
[2]新華網(wǎng),《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誕生記[EB/OL].http://news. 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0/29/c_1113033772. htm.2016-02-29.
[3]郝宇偉.全面依法治國戰(zhàn)略實施的制約因素及其紓解[J].社會科學,2015(9).
[4]新華網(wǎng),《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ziliao/2014-10/30/c_127159908.htm.2016-02-30.
責任編輯周斯韻
New Background and New Action∶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ategy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LIU Yuxi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ffairs,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74,China)
Under the new background,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Xi Jinping as the general secretary,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It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ule of law under the new era,and protection and needs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comprehensively.The aim is to promote the rule of law construction in state,government and society,security the orderly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and safeguard the rights of citizens.According to it,the central committee and government formulate some specific measures such as construct the sunshine government,strict discipline and rules within the Party and improve the legislative mechanism.These measures has new connot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era.
comprehensive law;government;rules and regulations;legislation
D925
A
1674-5787(2016)04-0023-04
2016-05-24
劉雨西(1992—),女,新疆阿克蘇人,重慶交通大學思政部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