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向宇
(信陽師范學院 化學化工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
大學制度育人的現(xiàn)狀及建議
冷向宇
(信陽師范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河南信陽464000)
摘要:大學的制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制度育人就是用良好的制度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大學的制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未實現(xiàn)育人效果;要加強大學的制度建設,實現(xiàn)育人目標.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育人;建議
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1]高校要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目標,就必須要運用制度這一重要資源.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要求高校必須要實踐大學的各項制度.
“制度”概念有很多不同的涵義.筆者認同“制度是調整一定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關系或規(guī)定行為者行動的強制性規(guī)則體系”.[2]它蘊含著一定的價值追求,制度“對人們的價值選擇和價值取向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3]作為一種衡量標準,它可以約束人們的行為,對人的價值追求起矯正作用,促進和發(fā)展個人能力.高校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制度規(guī)范體系”,[4]使之與法律法規(guī)相協(xié)調,幫助學生全面成長;堅持管理與教育相融合,形成“教育﹑管理和服務”育人的良好氛圍和工作格局,[5]有效地引導學生的思想行為.因此,依靠制度實踐開展育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本文所稱的“制度”,就是指“在高校中,與大學生相關的各類管理制度”的總稱,它是協(xié)調“校﹑師﹑生”之間關系,調節(jié)學生學習與生活的行為規(guī)范.它賦予他們的成長以一種行為規(guī)范﹑價值導向等功能,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品質,從而形成德性和諧的道德人格.制度安排和設計“是一定倫理觀念的實體化和具體化,是結構化﹑程序化了的倫理精神”.[6]制度要規(guī)范和約束大學生的行為,影響他們的價值取向和道德品質.制度育人就是把大學的制度作為“育人”的資源﹑載體﹑手段,用良好的制度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將我國的主流價值觀及其規(guī)范傳遞﹑落實到大學生個體.制度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重要且有效的手段,對教育管理的順利進行以及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具有獨特的作用.大學制度的核心價值是育人.但是,制度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影響了育人的效果,對思想政治教育起著抵消作用.
近些年,在大學生中的各種失范行為越來越多,甚至“違法行為的趨勢在加劇”[7].從某種角度看,是制度出現(xiàn)了問題,未實現(xiàn)育人的目標.大學生個體的失范現(xiàn)象出現(xiàn)泛化趨勢,在道德和紀律教育上,短期內也很難取得實際效果.當大學生失范行為大量出現(xiàn)或者普遍存在的時候,問題的關鍵就是“約束個人行為的社會結構和制度體系出現(xiàn)了嚴重不公或缺陷,……不能發(fā)揮有效約束個體不良行為的作用,從而導致在大學生中出現(xiàn)眾多逾越制度規(guī)范的失范現(xiàn)象”.[8]因而,制度建設成為“育人”的根本途徑.
在制度建設的諸多方面,如何體現(xiàn)“育人”的根本價值;如何體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性;如何在執(zhí)行上重視學生德性成長的需要;如何避免制度目標和內容的功利化﹑實用化,應該成為制度實踐的目的性問題;等等,都是制度育人應該考慮的.
“當人們處于惡能得到好處的制度之下,要勸人從善是徒勞的”.[9]當大學生發(fā)現(xiàn)某項制度或規(guī)范存在問題,涉及到切身利益時,他們通常會改變認知,努力加入這群體,分享這種制度問題帶來的利益.
3.1制度的價值錯位和規(guī)范主體的部分缺位
思想政治教育側重于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在實踐上更偏重于制度的管理功能.現(xiàn)實中,制度以“維護穩(wěn)定秩序﹑規(guī)制學生行為”為主,就把制度局限在它是學生行為的管理規(guī)則,強調學生的服從,從而導致教育與管理成為“兩張皮”,由此造成育人價值錯位.制度規(guī)范的對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主體,包括部門組織﹑教職工和學生.而當前制度規(guī)范的對象主要是大學生,制度將組織或教職工置于“制度育人”之外,致使育人工作難以全面展開,甚至還會因一些分歧而導致在思想教育上發(fā)生不和諧.制度追求現(xiàn)實的功利,自覺或不自覺地輕視制度的育人價值,以致難以實現(xiàn)“育人”的目標和效果.
3.2部分規(guī)章制度存在的設計缺陷
除了權利與義務﹑獎懲內容外,制度還應包含人生理想﹑道德品質﹑科學態(tài)度等內容.在設計理念上,高校把重心放在管理上,以維持教學秩序,“育人”不是制定制度時所關注的重點,育人功能被部分缺損.很多學校采用目標量化考核的辦法,對部門﹑教師或學生,都有具體的標準.各主體都忙于完成自己的“指標”以應付“考核”,也就疏于“真正的”思想教育.這種理念傳導在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上,他們也學會“一切圍繞考核指標轉”,為了達標而“弄虛作假”.
3.3制度的實施環(huán)境需要優(yōu)化
校園中“弄虛作假”﹑“送禮請客”等風氣,均是受社會歪風邪氣的影響.原因之一,就是“制度和紀律沒有挺在思想和行為的前面”,制度的存在與否,對于師生員工的學習生活都沒有太大關系.遵紀守法意識淡泊,不良風氣就彌漫.學生對法紀的認知不正確,以及出現(xiàn)的違紀﹑違法等現(xiàn)象,都說明制度的實施環(huán)境是被忽視的.教育和管理,以及學生自我教育管理產生沖突,時間久了,就形成了“學生不舉﹑教師不問﹑學校不究”的狀態(tài).一旦發(fā)生違紀行為,“歪風邪氣”就會占據(jù)思想和行為的高地.
“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10]在制度建設上,要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目標,關鍵在于制度的實踐.
4.1注重德性建設
良好的制度將“能夠給那些既有益于個人完善又有助于其他人幸福的品質提供培養(yǎng)和發(fā)揮作用的環(huán)境,同時,又能夠有效控制那些損人利己的惡劣品質和行徑”.[11]正義的制度才能形成正義的美德,制度必須要經過德性審視.只有為師生員工提供正義的制度安排,且有良好的保證方式,引導他們向遵紀守法的方向發(fā)展時,校園才會出現(xiàn)普遍的德行狀態(tài),其成員才能向優(yōu)美靈魂的德性過渡.[12]高校要制定任何制度,都要以“立德樹人”為目標,鼓勵各利益相關主體參與討論,尤其要傾聽學生的意愿,通過他們對將要出臺的制度進行深入討論,把重點放在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行為上.制度的基礎在于共同的“約定”,要起到教育和導向作用,必須要實現(xiàn)師生共同參與﹑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結合,發(fā)揮主體能動性.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過程,它的意義遠遠大于匆忙形成并且發(fā)布的規(guī)章制度.
4.2注重法治建設
制度要保證它必須符合法治精神.高校建設各項制度,必須與法律法規(guī)保持一致,不能逾越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制度的合理性及其育人價值的實現(xiàn),關鍵在于“法律至上”.任何制度,當與法律﹑教育行政法規(guī)相沖突時,就必須及時調整.制度的法治建設,要遵守“正義”,制度的實踐主體是高校管理者﹑師生員工,必須要讓他們參與具體實踐過程.他們的“溝通和博弈”是制度實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要堅持“民主”,確定學生表達意見的渠道以及學校的反饋方式,鼓勵合理有序地參與學校管理,促進學生正常地發(fā)揮主體性作用.同時,要重視法律工作者的意見,參考在司法領域已經遇到的案例,深入討論具體內容,使之與法律法規(guī)相一致,才能最低限度的減少由于制度的漏洞或缺陷帶來的法治問題.
4.3嚴格執(zhí)行制度
“一步實際行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13]制度對師生員工具有同等的約束力.學校要嚴守各項制度,完善各種評價考核標準.教師帶頭執(zhí)行制度,自覺杜絕學術造假和舞弊,指導學生完成學業(yè),成為學生的引路人.學生要自覺遵守制度,按制度辦事,提高法治意識.學生管理要本著“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對學生獎罰分明,“對于犯了錯誤的人,有的需要有適當?shù)膽吞?但不要強調懲處,要強調幫助,滿腔熱情地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幫助他們進步.”[14]嚴格執(zhí)行制度,就是要促進師生對制度的認識﹑掌握和運用,本質上也是對“法治”的理解和實踐,幫助人們形成法治意識和行為習慣.
4.4塑造法治環(huán)境
增強制度育人的實效性,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塑造法治的實踐環(huán)境,營造法治文化氛圍.校園的法治環(huán)境,就是“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15].大學生有著一定的民主﹑法治和平等意識,教職員工都應該成為遵紀守法的榜樣,“其身正,不令而行”,學生們更看重教職員工是如何做的.要落實各項制度規(guī)定,尤其是實現(xiàn)教育與管理相一致;要提倡自律文化氛圍,均要“從我做起”,持之以恒,就會形成良好的學風﹑校風.全體師生員工遵紀守法,以自己的言行實踐制度,起到表率作用,營造安定﹑有序﹑和諧的環(huán)境,才能達到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胡錦濤.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N].人民日報,2012-11-18 (001).
〔2〕劉超良.制度德育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21.
〔3〕覃志紅.制度倫理研究綜述[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2).
〔4〕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組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獻選編(1978-2008)[G].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384.
〔5〕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組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獻選編(1978-2008)[G].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377.
〔6〕楊清榮.制度的倫理與倫理的制度——兼論我國當前道德建設的基本途徑[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1(4).
〔7〕劉寶.大學生犯罪頻發(fā)觸及法制教育“痛點”[N].中國商報,2015-9-16(A01).
〔8〕吳國娟.大學制度倫理反思[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1-2.
〔9〕[美]薩拜因.政治學說史(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638.
〔10〕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11〕亞當·斯密.郭大力,王亞南譯.國民財富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2.263.
〔12〕汪有榮.經濟倫理建設的制度安排[N].光明日報,2004-12-7.
〔13〕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3.
〔14〕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51.
〔15〕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2.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廳2015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當代大學生制度育人機制研究”(2015-QN-259)
收稿日期:2015-10-21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16)03-0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