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
摘 要: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特別是青少年時期學生的德育教育,所以小學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要貫徹幸福教育的思想理念,打破傳統(tǒng)的德育教育方式,回歸到小學生教育的本質,給予學生良好發(fā)展平臺,進而培養(yǎng)出學生的幸福感。本文針對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和策略,提出幸福教育與德育工作的結合優(yōu)勢,采用幸福教育的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觀念,為我國培養(yǎng)出更多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幸福教育;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
現階段校園中的德育工作主要在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使學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觀念,由此可以看出小學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要,班主任在這一工作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直接關系到學生德育教育的效果。筆者認為目前的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展開應該與幸福教育相結合,下面針對這一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
一、幸福教育的涵義
隨著1994年俄羅斯哲學家、教育家瓦尼亞提出了幸福教育觀,并且廣泛傳播之后,以幸福教育論為主要內容的人性教育席卷了我國教育界,給我國的教育體系增加了新的活力。瓦尼亞提出的幸福教育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要使教師具有精神、心靈、物質上的幸福教育生活,因為學生的幸福觀,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教師的教育下得到的,因此教師必須通過各種手段和方式把幸福感傳達給學生,同時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教師要把教育作為幸福的活動,在教育工作中一定要有充分的個性展示方式,并且肯定自我,使教育事業(yè)成為一種非常幸福和令人羨慕的職業(yè)。
二是學生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幸福的童年,還有一個因為接受幸福教育而帶來的美好人生。幸福的童年就是非??鞓返男@生活、美好的家庭生活;而美好人生指的就是學生通過幸福教育,能夠為今后的人生奠定一個完整、和諧的發(fā)展基礎。小學班主任作為一名德育工作者,需要加強學生幸福觀的教育,同時把良好的幸福觀作為改善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向,在教育的過程中弘揚幸福觀念,把人生的美好價值融入對未來生活的不懈追求中,堅持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把幸福觀和德育教育相融合,帶給學生一個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和希望。
二、幸福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價值
幸福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是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最高目標。從本質上講,德育教育主要是通過教育使人獲得幸福感,給予人幸福的精神追求。所以,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使每一位學生的生活和生命中擁有成長的快樂,是一件非常值得慶賀的事。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回歸幸福。所以,幸福教育觀點對現階段我國小學生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希望教師能夠理解小學生的內心世界;二是引導小學生實現自我;三是把德育教育與智育教育相結合,最終使小學生獲得幸福感。小學班主任需要用陽光的心態(tài)面對一切困難。班級中學生的性格不同,各有差異,班主任應該做到用欣賞的眼光去觀察學生,用發(fā)現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給予學生信任感,使學生愿意和班主任溝通、交流,這樣再展開德育教育,學生就很容易聽從教師的安排和引導,所以幸福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具有非常高的價值。
三、幸福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實施的方法與策略
小學班主任工作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所以教師需要用心接受這份工作,引導每一位學生充滿自信,讓學生積極面對生活。教師要做到關心學生、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并且在德育教育中建立一個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樣學生能夠把心里的想法告訴教師,使班主任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心理活動,從而合理展開德育教育,這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班主任還需要采取合理的批評教育方式,不能對每一位學生都嚴厲地懲罰,不能夠使學生恐懼校園生活。小學班主任需要從根本上意識到幸福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的重要性,從而能夠用心和學生溝通,保證學生接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綜上所述,在小學德育教育中,只有教師尋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式,才能夠使學生在小學階段形成最基礎的道德觀念,并且引導學生在后期的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班主任在小學生的德育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德育教育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工作,教師需要結合自己的智慧以及多年的從教經驗,把幸福教育結合到德育之中,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用更加合理、優(yōu)雅、自然的方式解決學生的問題,用心體會學生的感受,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具有幸福感,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幸福中理解德育的內涵,使班主任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德育教育工作者,為我國培養(yǎng)出更多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拧?/p>
參考文獻:
[1]商文敏.小學班主任有效開展德育工作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38):83.
[2]秦文娟,李巍,張立冬.淺談農村小學德育教育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29):69.
[3]賈紅玲.小學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永遠在路上[J].中國校外教育,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