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和
摘 要:從結合教學內容設置問題、采用多種問題創(chuàng)設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三個方面,研究應用問題教學提高歷史教學效率,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內在動力。
關鍵詞:初中歷史;問題教學;自主學習;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424;G633.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4-0073-01
問題教學法是將教材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通過探討、研究,掌握知識、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技能。問題教學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歷史教學效率。歷史教師應科學安排問題教學的過程和內容,充分發(fā)揮問題教學的作用,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一、結合教學內容設置問題
歷史教師在進行問題教學時,應注意全面考慮教學內容,從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出發(fā)創(chuàng)設合理的問題,讓學生在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時應結合重點歷史知識,根據課堂進度來安排不同層次的教學問題,讓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習。并且通過合理控制教學節(jié)奏,有計劃地完成教學工作,讓學生能夠在不同階段了解更加全面深刻的歷史概念,在問題教學中讓學生學會用掌握的歷史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教師在進行問題的創(chuàng)設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特征及心理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并讓學生能夠通過這個問題情境來進行分析和思考,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內容。如學習“馬關條約”的相關歷史時,教師可以先問學生:同學們,還記得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后造成的危害嗎?然后讓學生討論其具體的內容,接著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中日甲午戰(zhàn)爭之后,各國列強借給清政府大量錢,這些國家為什么肯借這些錢?其中包含了什么目的?通過這種逐層遞進的問題模式,引導學生向著正確的方向進行探究,讓學生通過一系列問題探究明白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企圖,讓學生對歷史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注意問題之間的聯系,保證學生能夠根據問題逐漸了解相關歷史知識。通過這種問題的探究分析模式,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二、采用多種問題創(chuàng)設方法
歷史教學中問題的創(chuàng)設方法有很多,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應靈活應用問題的創(chuàng)設方法,充分發(fā)揮其作用,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常用的創(chuàng)設問題的方法有情景營造法、熱點結合法、設置疑問法、故事設問法以及聯想法等。歷史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歷史情景營造氣氛,引導學生融入歷史事件中,充分感受歷史。如在講解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描述一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讓學生明白秦朝一統(tǒng)六國的意義。然后向學生介紹其施行的一些政策,讓學生充分感知當時的情況,學會換位思考,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熱點結合法則是通過結合學生感興趣的信息,利用社會生活中的熱點來引出相關問題。如在進行美國南北戰(zhàn)爭的教學時,可以引入美國歷史上的第一位黑人總統(tǒng),結合學生關注的時事,集中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直接設問法則是通過直接詢問或者以圖片、文字等形式呈現疑問。如在學習中外交往和沖突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引用戚繼光的相關圖片和其所寫的詩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然后通過多媒體展示問題:海波不平指的是什么?其中的“我”指誰?主要有哪些事跡?通過這種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能夠更加有效地掌握相關歷史知識。故事設問法則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用一些中外歷史故事來創(chuàng)設問題,讓學生通過對這些故事產生興趣進而更好地學習,并從故事中得到更多的知識和啟發(fā)。如在講解伐無道、誅暴秦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歷史上發(fā)生的大澤鄉(xiāng)起義的故事,讓學生對歷史故事產生濃厚的興趣,然后再提問學生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并引導學生去探究起義的結果。通過這種啟發(fā)式的提問,讓歷史教學能夠高效進行。
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歷史教學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在歷史教學中,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并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和探究,讓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在安排學生自主學習時,應讓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問題進行思考,明白教學內容中的重點,然后根據學習的內容來搜集相關的歷史資料。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體現自身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并通過自身的想象和思維進一步完善歷史信息,掌握相關的歷史概念。同時,教師應適當讓學生通過小組活動來解決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小組學習主要是用來讓學生通過討論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并通過小組之間的競爭提高自身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歷史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經過小組間的討論和交流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總結,并給予相應的評價和補充。對于學生不正確的觀點,應進行及時更正,對于學生良好的表現,應給予及時肯定,增加學生學習歷史的信心。
四、結束語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歷史教學也更加重視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學習能力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歷史教師應適應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方式,充分發(fā)揮問題教學法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歷史思維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陸琴芬.初中歷史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3.
[2]高節(jié).初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