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物理教學策略探討
◇江蘇魏佳兵
高中物理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是一個較難的學科,為了讓學生學得通、學得快,需要教師不斷改變教學策略,這樣學生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本文根據作者自己的實踐教學經驗,從3個方面對高中物理的教學策略進行探討,以期共同進步和提高.
1做好課堂引入,注重課堂整體結構,創(chuàng)設生活教學情境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明確指出:教師設計的物理教學情境要具備探究性,要充分讓學生開動腦筋,觀察和體驗情境中的問題,有所思考,有所得.通過探究或者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科學思維,有所感悟.由于課堂引入環(huán)節(jié)關系著整堂課的教學質量,因此在該環(huán)節(jié)教師要認真設計,以學生的生活實踐和認知水平為基礎,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比如,講解“變壓器”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入教學狀態(tài),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設置一些教學情境,引入教學內容. 如實際應用中,大型發(fā)電機需要幾萬伏的電壓,洗衣機、電燈等需要220V的電壓,機床上的照明燈則只需要36V的電壓.提出這些內容之后,引入如下問題:各種設備需要的電壓不同,那么電壓是怎么轉變的呢?然后結合教材中的“思考和討論”小實驗,讓學生對這些現象進行分析,同學們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諧進行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積極互動,平等交流.
除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之外,教師還要關注整節(jié)課的教學結構,對課堂進行整體規(guī)劃,注重學生的知識形成過程.比如,在講解“力的分解”一節(jié)時,教師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合理設置學生學習進程,使師生給合生活、實驗情境,設置如下任務:
1) 將一個已知力F進行分解,使其分解成互成角度的2個分力,在小組內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開動腦筋,畫出不同的平行四邊形,然后得到多種力的不同分解方法.
2) 嘗試分解一個實際問題中的已知力,可以列舉拖車拉著車廂的力,學生拖著拉桿箱的力,學生對這些過程十分了解,積極討論,更加容易理解力的分解.
2利用微課等現代教學手段,科學定位選題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現代教學手段也不斷完善,出現了新型的微課教學方法.微課教學方法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2方面.
1) 由于實驗可以直觀地展示物理現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具趣味性,但是由于很多學校實驗條件不完善,很多實驗難以展開,此時,可以利用微課對高中物理實驗進行設計和展示.比如,講解光電效應這一概念時,紫外線照射鋅板,和鋅板相連的驗電器會張開一定的角度.在實際演示實驗過程中,由于周圍空氣干燥會中和鋅板上的部分電荷,影響實驗效果,無法成功開展實驗.此時,可以利用微課模擬該實驗過程,直觀形象地展示該實驗,滿足教學需求.此外一些比較危險或者是操作時間較長的實驗,也可以采用微課教學方法,制成微課視頻,在課堂上播放,提高教學效果.
2)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還可以利用微課教學手段進行選題,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內容的層次性.此外,由于微課視頻的時間較短,因此要圍繞一個切入點,堅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做到精準高效,利用小視頻解決大問題.如選擇性地可以制作“如何判斷電流表的測量對象”“電熱與電功的區(qū)別和聯系”“水中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運用杠桿原理確定最小動力”等專題視頻,讓學生反復觀看,直到弄清物理現象的本質為止.
3采用問題化教學手段,注重高中物理教學內容的層次性
由于高中物理問題有的比較深奧,需要學生逐步對其進行分析,才能理解內容的本質,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問題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驗人類思想發(fā)展中那些最關鍵的過程.如“探究功與物體速度變化關系”這節(jié)課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問題串,引領學生體會問題本質,并在此過程中注重問題的邏輯層次.設置的問題如下:問題1,在本節(jié)課中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哪些? 問題2,采用什么方法對合力做的功進行測量? 問題3,能不能對物體的運動條件進行控制,使功的測量更加容易?
在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研究教學策略,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手段,爭取在繁忙的高中學習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為學生的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和動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響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