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琳, 叢 麗
(沈陽建筑大學外國語學院, 遼寧 沈陽 110168)
《紅樓夢》中建筑文化翻譯
——基于文化翻譯理論的研究
李琳琳,叢麗
(沈陽建筑大學外國語學院, 遼寧沈陽110168)
中國古代經典文學作品的英譯間接地促進了中國建筑文化的海外傳播。本文從文化翻譯理論出發(fā),將《紅樓夢》的楊憲益與戴乃達英譯本與大衛(wèi)·霍克斯譯本中相關實例進行對比分析,就譯者在譯入語中建筑文化信息的闡釋進行評析,總結出建筑文化英譯的一些方法和策略,以促進中國建筑文化的西傳和中西建筑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文化翻譯理論;建筑文化;紅樓夢
近年來,為了響應國家文化“走出去”的戰(zhàn)略號召,翻譯研究領域也將譯介中國經典文學作品作為重點研究內容之一。除了具有較高的文學研究價值外,中國經典文學作品中所涉及的諸如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宗教等百科知識更呈現出濃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色彩。譯介中國經典文學作品是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途徑。作為古代四大經典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不僅代表了中國古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同時也是一部反映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巨著。因此,《紅樓夢》的英譯本也擔負著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使命。迄今為止《紅樓夢》中的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宗教文化都激發(fā)了研究者們廣泛的興趣。然而,不得不提的是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建筑文化,在《紅樓夢》的大觀園的描述中也體現得淋漓盡致。正如研究者們所說“研究建筑的可以在大觀園中讀出一部建筑史”。然而,以往對《紅樓夢》研究大都關注建筑詞匯或園林建筑名稱的翻譯,鮮見從文化傳播與交流的角度對《紅樓夢》英譯本建筑文化翻譯進行分析。隨著,《紅樓夢》英譯本在西方的傳播與介紹,其所蘊含的建筑文化也會隨之漂洋過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傳播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增進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的作用。本文從文化翻譯理論視角將英國大衛(wèi)·霍克斯的《紅樓夢》全譯本與楊憲益和戴乃達的《紅樓夢》全譯本中的建筑文化翻譯進行對比分析,旨在分析文化信息傳遞視角下《紅樓夢》英譯本中建筑文化翻譯策略,探究其英譯本中翻譯操作對建筑文化文化因素的處理方法,為中國建筑文化翻譯和傳播體系的構建做點基礎性貢獻。
上世紀90年代初,翻譯研究的文化轉向和文化研究的翻譯轉向把文化和翻譯緊密地聯(lián)系到了一起,在這種趨勢的影響下,當代英國著名翻譯理論家蘇珊·巴斯奈特強調翻譯方法應該發(fā)生變化,翻譯單位應該從語篇轉移到文化,并提出了文化翻譯理論。她認為翻譯是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翻譯對等是原文與目標語之間文化功能的對等。文化翻譯觀的理論基礎是文化、語言與翻譯之間不可分割的關系:翻譯在形式上看是不同語言之間的代碼轉換,但實質卻是異質文化之間的交流。其目的是突破不同語言之間的障礙,最終實現和促進異質文化之間的融合與交流。翻譯的主旨是文化移植與融合;翻譯的核心是跨文化信息傳遞,即一種源語文化在另一種譯語文化中的有效傳達;源語文化在譯語文化中的有效傳達應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對源語文化忠實的“傳”,另一層是在譯語文化中有效的“達”;文化翻譯必須掌握好一個適當的“度”。全球化氛圍越來越濃郁的今天是提高國家軟實力,弘揚傳統(tǒng)中國文化的極好契機,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譯觀給譯者在傳播中國文化,譯介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內容上提供了廣闊的視野。
根據文化翻譯觀,翻譯活動是一個解碼—重塑的過程,翻譯的最終目的是文化移植和交流。那么,在翻譯過程中譯語文化和原語文化在功能上實現等值則是翻譯要達到的目標,即譯語文化讀者對譯語文本文化信息的理解與原語文化的讀者對原語文本信息的理解的效果是一致的?!叭魏蔚姆g活動都潛藏著譯者對源語文化和目的語文化的關注,所有關于翻譯方法和翻譯策略的探索,無不基于他們對兩種文化的理解?!睋y(tǒng)計,《紅樓夢》中人物活動的主要建筑——大觀園在文中共出現了70多次,是中國古代園林建筑的意境和古代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特點和風格的具體體現。在《紅樓夢》中,中國古代建筑和園林是文學塑造空間和意境的重要手段。作為《紅樓夢》翻譯研究的一個方面,對園林建筑文化的翻譯研究可以說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準確無誤地翻譯這些建筑文化必須慎重考慮文化因素,以下將從文化翻譯的目的和文化信息傳遞的效果兩個方面討論建筑文化翻譯的方法和策略。
(一)文化翻譯的目的
文化翻譯理論認為文化翻譯的目的是文化因子的移植和轉換。文化翻譯觀的提出對翻譯過程中的文化沖突的處理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翻譯的最終目的是達到不同語言文化之間順利有效溝通和交流,減少文化信息傳遞中產生的誤解和矛盾。
原文1:忽見街北蹲著兩個大獅子,三間獸頭大門,前列坐著十來個華冠麗服之人。
——《紅樓夢》第三回
楊譯本:a street with two huge stone lions crouching on the north side,flanking a great triple gate with beast-head knockers,in front of which ten or more men in smart livery were sitting.
霍譯本:The chair proceeded some distance more down the street and presently there was another triple gate,this time with the legend above it.
評析:石獅子,獸頭大門是中國古代統(tǒng)建筑物不可或缺的藝術裝飾,極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在中國古代,獅子是吉祥的動物,被尊稱為“瑞獸”,可以避邪納吉用以鎮(zhèn)宅護衛(wèi),禁壓不祥和保護府邸平安。同時,中國古代在宮殿、王府、衙署、宅邸前多用石獅子守門以彰顯主人的權勢和尊貴。獸頭大門又稱獸面銜環(huán),代表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的門飾文化,獸頭又稱“鋪首”以威嚴斥諸視覺,在這一門飾形式里,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猛獸怒目,露齒銜環(huán),將威嚴氣象帶上大門,是當門的辟邪物,如清代《字沽》所說:“門戶鋪首,以鋼為獸面御環(huán)著于門上,所以辟不祥,亦守御之義”。比較楊譯本和霍譯本,發(fā)現楊譯本從原文出發(fā)選擇異化法用“huge stone lions”“great triple gate with beast-head knockers”非常詳盡的描述門前的石獅子和獸頭大門,目的是想將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原汁原味的移植到目的語文化當中,讓目的語文華讀者能夠了解中國傳統(tǒng)建筑物的裝飾藝術和門飾文化。而霍譯本則是從目的語讀者出發(fā),目標是讓目的語讀者能夠讀懂文本信息,而忽略石獅子、獸頭大門這樣彰顯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信息。因此,從文化翻譯目的角度來看,霍譯本并沒有達到實現兩種語言的文化交流,更不用說文化移植和轉換的目的。
原文2:只見迎面一帶翠嶂擋在前面?!Z政道“非此一山,一進來園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則有何趣?”眾人都道:極是。非胸中大有丘壑,焉能想及此。說畢往前一望,見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獸,縱橫拱立;上面苔蘚斑駁,或藤蘿掩映;其中微露羊腸小徑?!?/p>
——《紅樓夢》十七回
楊譯本:only to find their view screened by a green hill.At this sight his secretaries cried out in approval.“If not for this hill,”observed Jia Zheng,“one would see the whole garden as soon as one entered,and how tame that would be.”“Exactly,”agreed the rest.“Only a bold landscape gardener could have conceived this.”O(jiān)n the miniature mountain they saw rugged white cocks resembling monsters and beasts,some recumbent,some rampant,dappled with moss or hung about with creepers,a narrow zigzag path just discernible between them.[3]
——《紅樓夢》十七回
霍譯本:A cry of admiration escaped them as they entered,for there,immediately in front of them,screening everything else from their view,rose a steep,verdure-clad hill.‘Without this hill,'Jia Zheng somewhat otiosely observed,‘the whole garden would be visible as one entered,and all its mystery would be lost.'The literary gentlemen concurred.‘Only a master of the art of landscape could have conceived so bold a stroke,'said one of them.As they gazed at this miniature mountain,they observed a great number of large white rocks in all kinds of grotesque and monstrous shapes,rising course above course up one of its sides,some recumbent,some upright or leaning at angles,their surfaces streaked and spotted with moss and lichen or half concealed by creepers,and with a narrow,zig-zag path only barely discernible to the eye winding up between them.[4]
評析:此段盡顯幽景之美。剛一進園子首先看到的是一片翠嶂而不是園景一覽無余。當繞過了過了翠嶂,沿小徑走去,才領略到園林氣象萬千、壯觀磅礴的主景觀。這一藏一露充分展現了中國古代園林建筑文化,給觀者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對比楊譯本和霍譯本,發(fā)現者兩處的譯文差距不大,都對其中的園林建筑文化有詳盡的描述,但從對譯文體現建筑文化的理解角度看,仍有細微差別。楊譯本中用了“…and how tame that would be.”,而霍譯本用“…and all its mystery would be lost.”來對這段中所體現的建筑文化進行闡釋。筆者認為,楊譯本所選用的句子會給目的語讀者一定的思考空間,如果觀者直接看到主景觀“為什么會太平淡了”?然而,通過思考得出如果這樣設計園林,那么園林景觀就沒有任何神秘感可言,不能給游覽者一種遐想和出乎意料之感。譯者在潛移默化中傳遞了給目的語讀者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文化思想,也是目的語讀者加深了對于中國建筑文化的印象與理解。同時,不難看出譯者在翻譯整本書的過程中始終銘記著傳播和介紹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大多采用異化和直譯的方法,以實現文化的移植和交流。而霍譯本采用闡釋的方法譯得出的譯文正是目的語讀者通過思考得出的結論?;糇g本將讓目的語讀者接受譯本為首任,而將原語文化的傳播和移植與交流放在次要位置,所以,直接將“一藏一露”的中國園林建筑文化所達到的效果直接向目的語讀者進行闡釋,這樣減少了目的語讀者理解困難,避免了一些信息處理努力。但是,目的語讀者對于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理解與印象也就沒有那么深刻了。因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的目的沒有完全實現。
(二)文化信息傳遞的效果
根據文化翻譯觀,傳遞不同語言之間的信息,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但由于不同語言文化的差異,時常出現文化空缺,這給忠實傳達原文文化的翻譯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因此,能否有效的傳遞原語文化信息必然成為檢驗譯文的一個重要手段之一。
原文3:只見佳木蘢蔥,奇花閃灼,一帶清流,從花木深處曲折瀉于石隙之下。再進數步,漸向北邊,平坦寬豁,兩邊飛樓插空,雕甍繡檻,皆隱于山坳樹杪之間。俯而視之,則清溪瀉雪,石磴穿云,白石為欄,環(huán)抱池沿,石橋三港,獸面銜吐。
——《紅樓夢》十七回
楊譯本:They walked on through a tunnel into a ravine green with magnificent trees and ablaze with rare flowers.A clear stream welling up where the trees were thickest wound its way through clefts in the rocks.Some paces further north,on both sides of a level clearing,rose towering pavilions whose carved rafters and splendid balustrades were half hidden by the trees on the slopes.Looking downwards,they saw a crystal stream cascading as white as snow and stone steps going down through the mist to a pool.This was enclosed by marble balustrades and spanned by a stone bridge ornamented with the heads of beasts with gaping jaws.
霍譯本:As he spoke,they passed through a tunnel of rock in the mountain's shoulder into an artificial ravine ablaze with the van-colored flowers and foliage of many varieties of tree and shrub which grew there in great profusion.Down below,where the trees were thickest,a clear stream gushed between the rocks.After they had advanced a few paces in a somewhat northerly direction,the ravine broadened into a little flat-bottomed valley and the stream widened out to form a pool.Gaily painted and carved pavilions rose from the slopes on either side,their lower halves concealed amidst the trees,their tops reaching into the blue.In the midst of the prospect below them was a handsome bridge.
評析:“移步換景”,“欲揚先抑”,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建筑藝術的一個重要表現手法,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風格的頗具代表性的體現。作者在這段中將眾多的景致安排得主次分明,將大大小小的建筑群體,安置得錯落有致。使觀景者每走一步都會有不同的景致映入眼簾。起初,觀景者看到是蔥郁樹木,芬芳花草,一彎溪水瀉于石隙,后來隨著不發(fā)的移動,景致也不斷變換,路面平坦?jié)u寬,亭臺樓榭,雕梁畫棟隱于山間,溪水,石階,池塘,欄桿,石橋一一映入眼簾。給觀景者以豁然開朗,曲徑通幽之感。對比楊譯本與霍譯本,發(fā)現對原文中“石磴穿云,白石為欄,環(huán)抱池沿,石橋三港,獸面銜吐”部分的處理,兩個譯本有所不同。楊譯本采用直譯的方法把各個景致詳細的翻譯出來,以此來達到原語文化信息的忠實傳遞和移植的效果。而霍譯本則是采取省略的翻譯方法將此部分省略掉,只是大致將原文所描寫的景致描述一二,目的是減輕目的語讀者的閱讀和理解的壓力,但也正因如此,譯文忽略了源于文化信息傳遞的效果。因此,楊譯本能給目的語讀者傳遞更多的原語文化信息,通過楊譯本的描寫,目的語讀者能夠在頭腦中勾勒出一個更加惟妙惟肖的園林景觀,信息傳遞效果明顯。
原文4:行不多遠,則見崇閣巍峨,層樓高起,面面琳宮合抱,迢迢復道縈紆,青松扶檐,玉欄繞砌,金輝獸面,煥彩離頭這就是正殿了。
——《紅樓夢》十七回
楊譯本:From there they went on some way until ahead of them loomed towering pavilions enclosed by magnificentbuildings,allofthemconnectedby winding,passageways.Green pines brushed the eaves,white balustrades skirted the steps,the animal designs glittered like gold and the dragon-heads blazed with color.“This must be the main reception palace,”[3]
霍譯本:Leaving the place of many fragrances behind them,they had not advanced much further when they could see ahead of them a building of great magnificence which Jia Theng at once identified as the main reception hall of the Residence.[4]
評析:原文描述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講究空間的變化和對比的文化特征,使人感覺新鮮和不落窠臼,布局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對比兩個譯本,楊譯本仍是遵循異化規(guī)則,采取直譯方法將原文所展現的景致詳盡描述,盡量還原原文信息,傳遞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讓目的語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理解體會到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空間變化和對比,實現原語文化信息的傳遞和移植,達到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效果。而霍譯本則采取省略概括的方法,將原文的詳細描述進行概括描寫,目的是減輕目的語讀者的閱讀和理解壓力,但也正因如此,譯文的文化信息傳遞的效果大大減弱,而楊譯本能給目的語讀者傳遞更多的原語文化信息,目的語讀者能夠在頭腦中勾勒出一個更加惟妙惟肖的園林景觀,信息傳遞效果明顯。
通過對比分析,楊憲益、戴乃迭譯本多依據異化原則,采用直譯方法;而霍克斯的譯本多根據歸化原則,采用意譯和闡釋的方法。兩個譯本在建筑文化層面上的策略選擇差距較大。通過兩個譯本的比較,論文認為楊憲益夫婦,作為中國翻譯家,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出發(fā),旨在譯介中國傳統(tǒng)建筑文化,譯文傾向于保持原文的本來面貌,促進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而霍克斯,作為研究漢語的外籍翻譯家,他的主要目的是想向目的語讀者介紹《紅樓夢》這部古典名著,而《紅樓夢》中所體現的建筑文化不是他重點考慮和解決的問題,所以在翻譯過程中,遇到比較難懂建筑文化,在翻譯操作上,譯文則更傾向于讀者對原文內容的理解,而放棄了對于文化的傳播。
隨著,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方針,譯者尤其是中國譯者在譯介中國建筑文化時或應該時刻銘記傳播播中國建筑文化的使命,要有廣泛的文化意識和文化預設以及正確的文化翻譯觀。翻譯中國建筑文化時,要以本國文化為出發(fā)點,盡量依據異化原則,采取直譯方法來進行處理。促進中國建筑文化的傳播和中西建筑文化交流與融合。
[1]王銀全,楊樂.《紅樓夢》英譯與中醫(yī)文化西傳[J].中國翻譯,2014,(4).
[2]蔡平.文化翻譯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
[3](清)曹雪芹,(清)高鶚?!都t樓夢》[M].楊憲益,戴乃迭,譯.北京:外文出版社,2003.
[4]Hawkes.D.THE STORY OFTHESTONE[M].London:Penguin-Books,1977.
[5]劉和平,許明,等.中國文化對外推廣與“三貼近”原則[J].中國文化研究,2010,(14).
(責任編輯:王莉)
H059
A
1671-802X(2016)01-0099-05
2015-12-25
李琳琳(1980-),女,遼寧朝陽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翻譯與社會文化。E-mail:zxlucky2009@163.com.
遼寧經濟社會發(fā)展立項課題(2015lslktziwx-32);沈陽建筑大學一般項目(2014092);沈陽建筑大學一般項目(2014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