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勇
(洛陽外國語學院亞非系 河南洛陽 471003)
?
馬來西亞凈選盟運動及其影響
劉勇
(洛陽外國語學院亞非系河南洛陽 471003)
凈選盟;馬來西亞;大選;威權;民主化;民族問題
從2007年到2015年,馬來西亞凈選盟運動一共發(fā)生了四次,參與人數(shù)逐漸增多,影響力越來越大,它直接導致執(zhí)政黨國民陣線在2008年和2013年的兩次大選中成績逐次下滑,并影響到了其執(zhí)政地位。縱觀歷次凈選盟運動,民族不平等是其發(fā)生的根本原因,威權統(tǒng)治是其發(fā)生的主要原因,而大選的“不公正”則是其發(fā)生的直接原因。它的發(fā)生促進了馬來西亞的政治民主化進程,但也會造成民族隔閡的加深,因此凈選盟運動的未來發(fā)展將會極大地考驗組織者的智慧。
凈選盟(BERSIH)全稱“干凈與公正選舉聯(lián)盟”(Colition for Clean and Fair Elections),是馬來西亞的一個非政府組織,它策劃和實施的社會運動——凈選盟運動對馬來西亞政治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凈選盟的出現(xiàn)使馬來西亞政壇發(fā)生了一系列顯著變化,反對黨在長期被打壓的情況下又展現(xiàn)出了新的政治活力,在2008年和2013年的大選中支持率逐漸增高,國會席位也逐年增多。在世界民主化的大背景下,這一社會運動方式對馬來西亞民主化的影響不可估量。
(一)凈選盟的歷史與領導架構
凈選盟的前身是2005年7月成立的選舉改革聯(lián)合行動委員會,它的成立是為了促進馬來西亞大選的改革。2006年9月,該委員會在吉隆坡召開了選舉改革研討會,并在會后發(fā)表了聯(lián)合公報。經(jīng)過一系列的籌備活動,同年11月23日,凈選盟在國會大廳正式成立。它成立的直接原因是人民對國家在2004年大選中所暴露出的種種弊端不滿,認為是選舉體制的不足造成國民陣線(以下簡稱“國陣”)在2004年大選中只獲得了64%的支持率卻贏得了91%的議席。成立之初,凈選盟發(fā)言人提出了聯(lián)盟的三個短期目標——使用不易褪色的水筆,廢除郵寄投票,更新選民冊,以及三個長期目標——公平的媒體使用權、合法的競選活動和獨立的選舉委員會[1]。反對黨伊斯蘭教黨、民主行動黨和人民公正黨的領導人以及一些非政府組織的領導人參加了凈選盟的成立大會,除了上述反對黨之外,凈選盟在成立初期還包括其他25個非政府組織。組織者除了提出政策目標和要求之外,還將黃色確定為凈選盟運動的主色調,因為黃色在世界上代表自由社會運動的顏色,因此凈選盟運動又常常被稱作“黃潮”,參與人群被稱作“黃衫軍”。除此之外,凈選盟還設立指導委員會,由部分反對黨領導人和非政府組織負責人任委員會委員,馬來西亞職工總會的會長賽沙里爾任凈選盟發(fā)言人。
2007年11月10日,凈選盟舉行首次運動,反對黨領袖安瓦爾、哈迪阿旺和林冠英等成為運動的積極分子,吸引了媒體的大量關注。運動后,凈選盟組織者為了體現(xiàn)運動的非政府屬性,提出聯(lián)盟的非政黨化,弱化了反對黨在凈選盟中的組織作用,加強凈選盟內部組織體系建設。為了體現(xiàn)出與第一次凈選盟的不同,新的組織稱作凈選盟2.0,凈選盟2.0發(fā)展至今一共包含92個非政府組織[2]。在凈選盟2.0的第一屆指導委員會中,前馬來西亞律師協(xié)會主席安美嘉以及馬來西亞國家文學家薩瑪賽義德受邀共同擔任指導委員會主席,現(xiàn)任主席瑪麗亞·陳任指導委員會委員。凈選盟2.0所有委員會職務都由非政府組織人士擔任,以體現(xiàn)其不偏向任何一個政黨的特性。此后,2013年11月選舉的第二屆指導委員會和2015年11月選舉的第三屆指導委員會主席都是瑪麗亞·陳[3],她是2007年凈選盟組織中的非政府組織代表人,在第一次運動結束之后于2008年接管了凈選盟指導委員會并于2009年入選委員。她曾邀請安美嘉加盟凈選盟2.0,安美嘉后來成為凈選盟2.0和3.0的協(xié)調人,在凈選盟組織中享有極高的威望[4]。隨著凈選盟2.0組織構架的逐漸發(fā)展成熟,其指導委員會包含主席、署理主席、財務總管、國家代表,以及分別來自沙巴、砂拉越和馬來半島東部、南部、中部、北部等區(qū)域各一名副主席(分別負責所屬區(qū)域的政策宣傳和運動動員任務),而雪蘭莪社區(qū)覺醒機構*雪蘭莪社區(qū)覺醒機構是馬來西亞非政府組織,主要關注婦女和兒童的人權問題,瑪麗亞·陳為其現(xiàn)任主席。則作為凈選盟2.0的秘書處,時間為2011—2015年[5]。
(二)凈選盟目標和歷次運動概況
凈選盟2.0基本確定了八個運動目標:(1)及時更新選民名冊;(2)改革郵遞投票;(3)使用不褪色墨水;(4)至少21天的競選周期;(5)自由公平地使用媒體;(6)加強公共機構建設;(7)停止腐??;(8)停止骯臟政治[6]。除此之外,凈選盟運動還根據(jù)歷次運動發(fā)生前的國家政治經(jīng)濟狀況提出一些其他的政治訴求。例如在凈選盟4.0時組織者就根據(jù)當時的國家政治經(jīng)濟情況提出了透明、清廉的政府和拯救國家經(jīng)濟的目標。
第一次凈選盟運動發(fā)生在2007年的11月10日,組織者稱凈選盟運動將是一系列長久的運動,直到選舉體制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為止[7]。凈選盟官網(wǎng)引用“當今大馬”(Malaysia Kini)網(wǎng)站的報道稱,凈選盟運動大約有4萬人參與,原計劃先到獨立廣場游行,然后再前往國家皇宮請愿,在警方封鎖通往獨立廣場道路的情況下,人們兵分四路在各反對黨領導人的領導下,直接前往國家皇宮向最高元首請愿,其中反對黨領袖安瓦爾和哈迪阿旺還在國家皇宮前發(fā)表了簡短的講話[8]。2011年7月9日,凈選盟2.0運動在主席安美嘉和薩瑪賽義德的帶領下繼續(xù)進行。在運動前,盡管兩位主席提前覲見最高元首并就和平集會得到了最高元首的首肯,運動仍然受到警方的極力阻攔,并發(fā)生了沖突,導致警方逮捕1667人。運動過后政府和警方受到了來自多方的批評[9]。
2012年初,凈選盟2.0聲稱對即將到來的大選的公平性感到擔憂,因此決定在4月28日舉行凈選盟3.0運動,再次提出了由凈選盟2.0組織所確定的八個目標。大約25萬人參加了運動并在獨立廣場以靜坐抗議的方式進行,但是警方仍然沒有同意集會申請,并通過設置路障和噴水的方式驅散集會人群,最后雙方發(fā)生沖突,512人被警方逮捕[10]。2015年國際經(jīng)濟形勢低迷影響了馬來西亞經(jīng)濟發(fā)展,令吉匯率跌破新低,加上首相納吉爆出一馬公司和7億美元的政治獻金丑聞,凈選盟3.0決定于8月29-30日在首都吉隆坡和砂拉越州的古晉和沙巴州的哥打基納巴魯三個城市舉行凈選盟4.0運動。運動共吸引了大約50萬人參加,從29日開始直到30日晚一共經(jīng)歷了34個小時,是歷次凈選盟運動中活動時間最長的一次,也是最和平的一次。雖然運動并沒有得到警方的批準,但是運動沒有造成沖突,警方也并未在現(xiàn)場逮捕集會人員[11]。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蒂爾和夫人都出現(xiàn)在凈選盟4.0運動中,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12]。
(一)民族不平等是其發(fā)生的根本原因
凈選盟運動是以大選改革為關注對象的社會運動,組織者是獨立的非政府組織機構,提出的直接目標是大選改革抑或政治改革。但歸根到底,政府從獨立以來一直存在的民族不平等是運動發(fā)生的根本原因。追根溯源,民族的差距從殖民時期已經(jīng)產(chǎn)生,殖民者“分而治之”的政策為后來的民族矛盾埋下了禍根。獨立以后華人繼續(xù)保持在經(jīng)濟領域的優(yōu)勢,而馬來人也繼續(xù)在政治領域發(fā)展,但是隨著華人政治訴求的提高,民族問題開始凸顯。政府為了提高馬來人在國家經(jīng)濟中的地位,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保證馬來人的特權,但同時卻限制華人在政治領域的發(fā)展,限制華人參政議政。歷史上,馬來西亞民族問題曾經(jīng)導致了新加坡的分離以及“5·13事件”的發(fā)生,但是由于族群政治的緣故,民族問題并未得到有效的緩解,反而加強了政府的威權統(tǒng)治,同時政府則寄希望于通過推動經(jīng)濟的發(fā)展來掩蓋民族之間的矛盾。通過一系列經(jīng)濟發(fā)展政策,馬來西亞實現(xiàn)了35年左右的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但是民族問題并沒有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而解決。隨著20世紀末期以來國際政治強人的持續(xù)下臺以及世界民主化的發(fā)展,人們對政治改革以及民主的訴求越來越強,而這也為凈選盟的產(chǎn)生做好了鋪墊。由于政府長期被馬來人精英階層所主導,絕對的權力造就了絕對的腐敗,政府的腐敗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針對政府的腐敗,如前所述,當2005年選舉改革聯(lián)合行動委員會成立時,他們認為只有從選舉體制上實現(xiàn)根本的改革才能扭轉馬來西亞的這一政治局面,因此凈選盟應運而生。隨著凈選盟運動參加人數(shù)的日益增加,政治改革的呼聲越來越大,馬來西亞政府也承受著前所未有的改革壓力。綜上所述,各民族不平等和發(fā)展不平衡造就了馬來人特權,馬來人特權和族群政治則推動了政府的政治威權,而威權導致了政府的腐敗,大選的腐敗又直接催生了凈選盟運動的發(fā)生,因此民族的不平等是凈選盟運動發(fā)生的根源。
(二)威權政治體制是其發(fā)生的主要原因
關于馬來西亞政治體制的討論觀點眾多,筆者認為其中選舉型威權主義或者競爭型威權主義的描述比較恰當。這種體制的主要特點是:存在一黨獨大的政府,反對黨受到限制;雖然有一人一票的選舉,但選舉受到限制;在權力結構上,一黨獨大政府與國家難以區(qū)分[13]。威權體制通過選舉這一合法的“外衣”長期存在,但是因為選舉的不確定性,威權體制存在改變的可能性[14]。這一情況在馬來西亞的具體體現(xiàn)是國民陣線長期執(zhí)政,反對黨受到打壓,選舉委員會等機構長期被政府控制,這使得國陣能夠在歷次大選中通過高票數(shù)獲得組建政府的機會。雖然大選的存在一定意義上決定了威權基礎的不穩(wěn)定性,但是由于威權政府內部較強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威權這一看似不穩(wěn)定的體制在馬來西亞實現(xiàn)了持久的存在。動搖威權政治最大的武器——大選掌握在執(zhí)政黨的手里,反對黨沒有通過制度化政治推翻執(zhí)政黨統(tǒng)治的更為有效的方法,因此只有采取社會運動的方式來對執(zhí)政黨威權提出挑戰(zhàn)。
政治機遇論認為,當政治體制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出現(xiàn)改革的政治機遇,社會團體就會動員起來,試圖通過社會運動影響政治生態(tài)。通常政治改革需要內部因素為主、外部因素為輔的共同作用,其中外部因素主要來自國際民主化的發(fā)展和輿論的示范以及國際力量的推動,而政治機遇論主要強調內部因素的影響。關于社會運動的發(fā)生條件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政治體制必須達到相對的開放程度,一個絕對開放和絕對封閉的政體下社會運動發(fā)生的可能性都比較??;其次,擁有體制內穩(wěn)定的精英盟友;第三,就是考慮國家的鎮(zhèn)壓能力和鎮(zhèn)壓傾向[15]。當以上條件都具備時,社會團體通常認為政治時機成熟,可能通過抗議活動改變自身的地位。凈選盟運動的產(chǎn)生正是在這樣一個政治機遇下,加上21世紀以來國際民主化浪潮的推動,馬來西亞的威權統(tǒng)治已經(jīng)有所松動并處于自我調節(jié)的趨勢,馬來西亞半開放的威權政治體制當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主動改革的苗頭,但民主化發(fā)展還不成熟。加上反對黨聯(lián)盟作為凈選盟運動的精英政治盟友,進一步增加了運動成功的可能性。同時從政府層面來說,政府雖然具備一定的鎮(zhèn)壓能力,但是鎮(zhèn)壓的可能性較低。因此威權統(tǒng)治是凈選盟運動發(fā)生的政體基礎,人們看到了威權體制改革的必要性、緊迫性和可能性,因此發(fā)生了一系列凈選盟運動。
由于國陣長期把控政府,長期威權下滋生的腐敗問題也被反對黨所詬病,反對黨希望通過凈選盟運動來改革政府的執(zhí)政政策,所以威權政治制度下的種種弊端為凈選盟的產(chǎn)生提供了合理的理由。實際上,反對黨從執(zhí)政理念和執(zhí)政能力來說,并不具備執(zhí)政方面的優(yōu)勢,但是人民對執(zhí)政黨長期執(zhí)政所積累的腐敗等問題的控訴,對執(zhí)政黨的審美疲勞,以及對國家政治的求變需要都成為反對黨的優(yōu)勢。隨著中產(chǎn)階級民主意識的逐漸增強,威權統(tǒng)治的基礎被動搖,而凈選盟運動則正是促進威權政治轉型的具體形式。社會運動作為制度化政治體制的補充,有效地促進了政治制度化的發(fā)展水平。它為被長期排斥在政治秩序之外或者處于政治秩序邊緣的普通人參政提供了一個具體的參政方式,通過對問題的關注來實現(xiàn)政治上的影響力,改變了過去通過粗泛的選項表達來進行傳統(tǒng)的政治參與的方式。凈選盟運動以大選改革為出發(fā)點,不僅僅是對候選人或者政黨簡單的贊成或者反對,而是提出了自己鮮明的政治觀點——干凈和公正的大選,通過對大選問題的持續(xù)關注來對執(zhí)政者進行施壓,并期望以此實現(xiàn)其政治目的。因此馬來西亞威權體制是凈選盟運動發(fā)生的主要原因。
(三)對“干凈、公正的大選”的追求是其發(fā)生的直接原因
凈選盟運動的直接目標是“干凈、公正的大選”,可以說大選的“不公正”是其發(fā)生的直接原因。威權政治需要大選選票的支持,而大選這一民主形式的存在會給執(zhí)政者的威權統(tǒng)治帶來不確定性,政府要想在大選中獲得選票,要么采取惠民的政策,通過提高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來獲得人民的支持;要么通過控制大選,制造選票或者制造政府優(yōu)勢來實現(xiàn)成功選舉。前者是正當形式,后者則屬于不正當操縱,而反對黨詬病的正是馬來西亞政府對選舉的操控,它們認為政府控制了選舉。民主行動黨多次抨擊國家的選民登記制度,認為其刻意將選民登記復雜化,使一些反對黨的支持者無法獲得正常的投票權;選民登記制度勞民傷財,其中充斥著舞弊和腐敗[16]。針對選民需要在登記之后3個月才有投票資格這一制度,反對黨認為只要是馬來西亞公民就有投票權,不需要等登記3個月之后才能投票,應該讓年滿21周歲的公民自動獲得選舉權[17]。此外,反對黨還認為國陣在選民登記中有舞弊的行為,有的選民登記地址不詳,造成選民冊造假或者出現(xiàn)很多“幽靈選民”,例如有的僅僅寫明來自什么鎮(zhèn)卻沒有具體的地址,而有的同一個地址有數(shù)百名選民[18]。反對黨認為正是這些原因使得國陣擁有很多假票,從而幫助國陣在大選中屢屢獲勝。
此外,政府還在選區(qū)劃分上大做文章,由于馬來西亞采取“一區(qū)一席”的選舉方式,政府在劃分選區(qū)時,將華人登記多的區(qū)域選區(qū)劃大,而馬來人登記多的區(qū)域選區(qū)劃得較小,以此來獲得更多國會的議席,因此就會出現(xiàn)華人選區(qū)的選民與馬來人選區(qū)的選民比例是4:1,但是卻都選出一名國會議員這種現(xiàn)象[19]。反對黨認為選舉委員會屬于政府,出臺的選舉制度有失公允,因此長期抗議。大選中媒體的公平使用權也是反對黨長期以來的訴求,政府擁有更多的媒體資源來宣傳其執(zhí)政理念和方式,從而獲得更多選民特別是中立選民的投票;而反對黨則相對來說媒體資源較少,在選舉宣傳方面就直接居于下風。歷次的凈選盟運動都以選舉改革作為直接的目標,因此追求“公正”的大選是一系列凈選盟運動的直接原因。
(一)促進民主化發(fā)展
一系列凈選盟運動對馬來西亞政壇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首次凈選盟運動之后,國陣隨即引來大選的“308政治海嘯”。在2008年大選中,反對黨得票率從2004年的9.59%上升到36.9%,議席數(shù)從21席上升到82席;而執(zhí)政黨議席數(shù)也從2004年的198席下降到140席,失去了國會的2/3多數(shù)地位,時隔34年之后重新失去優(yōu)勢,同時還失去了吉打、檳城、霹靂和雪蘭莪四個州的控制權[20]。凈選盟2.0運動之后,政府決定成立特別選舉委員會對大選進行改革[21],同時廢除《內安法》和《印刷法令》等,從而讓人們獲得了更大的言論自由和集會自由,這一結果對長期以來追求干凈公正的大選和選舉委員會改革的凈選盟運動來說,算是不小的勝利。凈選盟3.0運動后,政府怕影響大選得票率,將大選整整推遲了一年,但是在2013年馬來西亞的第13次大選中,反對黨聯(lián)盟——人民聯(lián)盟(以下簡稱“民聯(lián)”)仍然更進了一步。國陣只以微弱的優(yōu)勢戰(zhàn)勝民聯(lián),其中國陣的總得票率僅為47.38%,而民聯(lián)的得票率為50.87%,得票率已經(jīng)超過國陣;國陣在國會的議席也從之前的140個繼續(xù)下降到133個,民聯(lián)的議席則從82個議席上升到89個,議席數(shù)較2008大選又多了7個[22]。而凈選盟4.0運動結束后,馬來西亞政府在國際上遭受了歷年來最大的負面評價,反對黨更是公開要求納吉辭職,并策劃在隨后的下議院會議中對納吉投不信任案,雖然最后并未成功,但是馬來西亞政府受到的質疑著實不小。
凈選盟運動極大地影響了馬來西亞的威權統(tǒng)治,促進國家的民主化發(fā)展。在當今信息化時代中,威權體制已經(jīng)越來越風雨飄搖。從執(zhí)政黨來看,他們已經(jīng)開始主動地推進威權政治向民主化方向發(fā)展,例如作出一些政治改革或推出各種惠民政策,但是這種自發(fā)的改革力度太小,無法與人民的民主意識同步。作為一種外力,凈選盟運動起到了加速馬來西亞政治民主化發(fā)展的作用。按照國際普遍規(guī)則,政黨政治中成熟的民主化至少要經(jīng)歷兩次執(zhí)政黨的和平更替。在州層面,國陣與反對黨在某些州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數(shù)次的權力更替,但是在中央層面,從馬來西亞獨立以來國陣已經(jīng)連續(xù)執(zhí)政58年。在當今世界深入變革的大背景下,隨著世界民主化浪潮的不斷推動,馬來西亞國情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像馬哈蒂爾一樣強勢的領導人已不易出現(xiàn),馬來西亞的民主化發(fā)展將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當今的納吉首相,是馬來西亞第二任首相拉扎克的兒子,論政治威望無人能及,但是在當今馬來西亞經(jīng)濟發(fā)展受阻、馬幣大幅貶值以及一馬公司弊案的影響下,其政治地位仍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前總理馬哈蒂爾公開要求其辭職,他的前副手穆尤丁也在一馬公司問題上公開要求其解釋,他重組內閣革去副首相的做法也引來了各方的爭議,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這也說明威權政治在當今的馬來西亞已經(jīng)失去了市場,人民的民主意識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已經(jīng)逐漸增強,只有不斷向民主方向靠攏才能真正獲得選民的支持。而歷次的凈選盟運動則逐漸推動國家走向民主化方向的改革,推動國家的民主化逐步深入。
(二)激化民族矛盾
隨著凈選盟運動的逐步發(fā)展,凈選盟運動的參與者逐漸發(fā)生變化。據(jù)觀察者的統(tǒng)計,第一次凈選盟運動,大約80%的參與者是馬來人,華人只占15%;凈選盟2.0運動中,馬來人占60%,華人占30%;凈選盟3.0運動中馬來人和華人參與者相當;而凈選盟4.0運動中華人占80%,馬來人和印度人各占10%[23]。隨著華人參與人數(shù)逐漸增多,馬來人人數(shù)逐漸減少,運動被人有意歪曲,造成華人和馬來人之間隔閡越來越深,不利于民族的融合。由于政黨的族群屬性,在馬來西亞政治問題容易被民族化,一切問題都可能演變成民族問題,嚴重影響國家的和諧統(tǒng)一。馬來西亞民族關系的敏感性,稍有不慎就會和政治聯(lián)系起來,從而引發(fā)民族之間的沖突。凈選盟4.0運動之后,馬來極端勢力土著權威組織(PERKASA)稱參與人員大多為華人,將其渲染成華人抗議馬來人的運動,隨即支持政府的“紅衫軍”在2015年9月16日舉行反華大游行,抗議凈選盟運動。這是前幾次運動中不曾出現(xiàn)的,前幾次運動雖然也出現(xiàn)了運動后包圍安美嘉住宅等行為,但是逆向運動并沒有指向族群關系。隨著2015年9月16日反華大游行的進行,凈選盟運動毫無疑問會加劇華馬兩族的隔閡。
(一)影響其發(fā)展的消極因素
社會運動會隨著政府政策的變化而發(fā)生較大的變化,特別是當社會運動的組織者成功進入制度化政治之后,社會運動的發(fā)展將會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并且社會運動的組織化程度也會極大地影響到它的發(fā)展進程。而對于凈選盟運動來說,其參與者的不確定性將會大大影響其未來的發(fā)展。從凈選盟1.0運動到凈選盟4.0運動,組織者主要是非政府組織,反對黨聯(lián)盟則是運動的主要參與者,隨著其參與力度逐漸增大,運動的影響力也逐漸增大。筆者認為,作為主要的參與動員者,反對黨聯(lián)盟的變化將會影響凈選盟運動的發(fā)展。伊斯蘭教黨是前三次凈選盟運動的參與者,但是卻成了凈選盟4.0運動的反對者,游行示威人群甚至踩踏其主席哈迪阿旺的畫像,而凈選盟4.0運動后隨即發(fā)生了馬來人的抗議運動。因此反對黨聯(lián)盟的穩(wěn)固性是影響凈選盟未來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如今原來的反對黨聯(lián)盟——人民聯(lián)盟已經(jīng)瓦解,伊斯蘭教黨則堅決不加入新的反對黨聯(lián)盟——希望聯(lián)盟,民主行動黨和新黨國家誠信黨與伊斯蘭教黨已經(jīng)水火不容,但是人民公正黨與伊斯蘭教黨卻繼續(xù)保持聯(lián)系。各主要反對黨之間關系復雜,凈選盟運動很可能會因為馬來人政黨的退出而變味。伊斯蘭教黨的退出及馬來人參與者的減少,為凈選盟的繼續(xù)發(fā)展增加了不確定因素。
根據(jù)歷次凈選盟運動參與者族群比例的變化可以看出,凈選盟成立時受到了馬來人的強烈支持,相對而言華人參與比較少。但是隨著政治改革的呼聲逐漸變大,馬來人參與比例卻逐漸降低。筆者分析認為,凈選盟運動從一開始的目標就是大選改革,即希望推動政府的轉型改革,馬來人特別是中產(chǎn)階級馬來人作為民主意識率先覺醒的人,大多持支持或者默許的態(tài)度,但是隨著華人參與人數(shù)增多、力度加大,政治改革的目標有向爭取華人政治權利轉變的傾向。從馬來人角度來看,這已經(jīng)演變成了反對馬來人特權保護者——政府的運動,或者說是反對馬來人特權的運動。這不僅會影響中產(chǎn)階級馬來人的參與熱情,還會引起精英馬來人和底層馬來人的抵制,因為這部分人是政府的堅定支持者,2015年“9·16大集會”就是最好的例子。隨著凈選盟運動主要參與者的變化,政治改革需求在向著爭取華人權利的趨勢發(fā)展,這將極大地影響凈選盟運動的繼續(xù)發(fā)展,因為人們記憶中的“5·13事件”正是發(fā)生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
同時還應該從逆向運動的發(fā)展和國家對逆向運動的態(tài)度來考察社會運動的發(fā)展趨勢。社會運動的發(fā)生會促進政治民主化的發(fā)展,這種外來的改革動力勢必引起政府的排斥,因此國家和政府可以通過調節(jié)逆向社會動員活動的方式影響社會運動,國家對于逆向運動的態(tài)度將會極大地影響社會運動的效果。凈選盟2.0運動在提出后遭到了部分團體的強烈反對,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巫統(tǒng)青年團和土著權威組織,他們聲稱將會舉行反凈選盟運動游行進行對抗。雖然政府發(fā)布了一份名單禁止凈選盟2.0組織者、反對黨領導人以及巫青團和土著權威組織的主要領導人參與凈選盟運動及其對抗運動,但是并沒有奏效。2011年7月9日當天,在政府的堵截和驅散下凈選盟運動照常進行,同時巫青團主席凱利也領導了對抗運動,并且也受到了警方的阻攔和驅散,警方最終逮捕了凱利??梢哉f,凈選盟2.0運動時政府對逆向運動的態(tài)度還是處于堅決反對的狀態(tài)。而2015年凈選盟4.0運動倡議提出之后,部分極端馬來人認為凈選盟4.0運動是針對馬來人的集會,于9月16日組織了“馬來人尊嚴大集會”,集會甚至提出了“斬首凈選盟運動參與者”的口號。出人意料的是,政府不僅同意了此次集會申請,國際貿易和工業(yè)部副部長阿末馬斯蘭和高等教育部長伊斯利德朱索也出席了集會[24]。集會人群身著紅衣,高喊著侮辱華人的口號,并且多次沖擊茨廠街,聲稱要抓出踩踏首相畫像的人,只是由于警方的提前準備,才沒有造成大的沖突。運動結束后,納吉首相在9月18日發(fā)表講話,稱馬來人的尊嚴不容褻瀆,如果有誰敢侮辱馬來人,馬來人將給予強烈的回擊,“9·16大集會”就是馬來人團結的最好證明[25]。同時,政府各界對于馬來人集會也表示出支持的態(tài)度。對比上述事件可以看出,政府對凈選盟等社會動員運動的反對一如繼往,如今對于逆向運動的態(tài)度卻悄然發(fā)生了變化,由反對逐漸轉變?yōu)橹С?,甚至有發(fā)展為主導逆向運動對抗凈選盟運動的趨勢。同時凈選盟運動被政府逐漸渲染成華人社會運動,將有挑起民族沖突的可能,這為政府的打壓帶來名正言順的理由。因此,這一系列因素勢必會對凈選盟運動的繼續(xù)發(fā)展產(chǎn)生影響。
(二)影響其發(fā)展的積極因素
凈選盟運動仍然有其繼續(xù)發(fā)展的積極因素,那就是世界民主化浪潮的推動和馬來西亞人民對民主化的期盼。馬來西亞內幕網(wǎng)(The Malaysia Insider)特約評論員文章《馬來西亞能夠像緬甸一樣進行和平的權力交接嗎?》[26]一文分析了馬來西亞國內的執(zhí)政黨和反對黨的對弈形式,雖然悲觀地認為反對黨仍然難以撼動國陣的地位,但是也表現(xiàn)出了對馬來西亞政治民主化的強烈期盼。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表明馬來西亞人民民主意識在提高,這將有利于凈選盟運動的繼續(xù)發(fā)展。同時由于馬來西亞中產(chǎn)階級人數(shù)增加,中產(chǎn)階級的民主化意識較強,因此中產(chǎn)階級群體也將繼續(xù)成為凈選盟運動的支持者。從凈選盟運動本身來說,縱觀其從2007年第一次出現(xiàn)至今,在國內和國際上都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也受到了各方的支持和援助,同時在政治制度化建設上也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極大地促進了國家的民主化建設。因此,其組織者和主要參與者不會放過如此有效的運動方式,凈選盟運動將會成為馬來西亞政治改革的催化劑。
凈選盟運動主要來自人們對于政治改革的強烈愿望,其未來也將持續(xù)聚焦于大選的改革,作為一種有效的社會運動方式,它已經(jīng)在馬來西亞政壇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對于其未來的發(fā)展,綜合多方面因素來看,它有促進政治改革的積極方面,也有造成政治和社會問題的可能,因此仍然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其未來的發(fā)展將極大地考驗執(zhí)政者、組織者和參與者的智慧,也會對馬來西亞政壇產(chǎn)生持續(xù)性的影響。
【注釋】
[1] Oleh Saadon Aksah, “Coalition for clean and fair elections launched”,2006-11-23,http://www.bersih.org/harakah-daily-coalition-for-clean-and-fair-elections-launched/
[2] “List of Endorsees”,2015-08-26,http://www. bersih.org/about-bersih-2-0/list-of-endorsees/
[3] “Pengumuman Jawatankuasa Pemandu BERSIH 2.0 Sessi 2016-2018”,2015-11-06,http://www.bersih. org/pengumuman-jawatankuasa-pemandu-bersih-2-0-sessi-2016-2018/
[4] 高嘉琪:《認識凈選盟新主席:她,叫瑪麗亞陳……》,當今大馬網(wǎng)站,2014-01-06,http://m. malaysiakini.com/news/251953
[5] 雪蘭莪社會覺醒機構官網(wǎng),http://empowermalaysia.org/,2016-04-15.
[6] “8 demands”,http://www.bersih.org/about-bersih-2-0/8-demands/,2016-04-15.
[7] Baradan Kuppusamy,“Malaysian opposition rallies for change (IPS)”,2007-11-08,http://www.bersih.org/malaysian-opposition-rallies-for-change
[8] Beh Lih Yi & Syed Jaymal Zahiid,“The Bersih rally”,2007-11-10,http://photopages.malaysiakini.com/bersih_rally
[9] 林吉祥:《709游行標志著真實的一個馬來西亞之落實》,馬來西亞國會議員林吉祥微博,2011-07-10,http://cblog.limkitsang. com/?p=2549
[10] 林吉祥:《呼吁所有馬來西亞人向25萬名凈選盟3.0支持者看齊》,2012年6月2日,http://cblog. limkitsiang.com/?p=2987
[11] “Bersih 4.0 Pentas promosi pembangkang”,Utusan Online,2015-08-30,http://www.coxogh.com/berita/politik/bersih-4-0-pentas-promosi-pembangkang-1.129910
[12] Ismail Sabri,“Kehadiran dr. Mahathier di perhimpunan bersih mengecewakan”,Utusan Online,2015-08-30,http://www.coxogh.com/berita/politik/kehadiran-dr-mahathir-di-perhimpunan-bersih-mengecewakan-ismail-sabri-1.129974
[13] 黃進發(fā):《“選舉型一黨制國家”的打造》,載孫和聲、唐南發(fā)編《風云五十年》,吉隆坡:燧人氏事業(yè)有限公司,2007年,第36頁。
[14] 莊禮偉:《第13屆國會選舉前夕的馬來西亞——選舉型威權的終結?》,《東南亞研究》2013年第2期。
[15] 〈美〉杰克·A.戈德斯通主編,章延杰譯《國家、政黨與社會運動》,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9年,第200頁。
[16] 倪可敏:《政府錢不夠用卻耗數(shù)千萬進行選民登記吁即刻改為自動登記》,http://dapmalaysia.org/cn/statements/2010/12/08/2509/
[17] 張念群:《張念群回應納茲里指“政府不推行自動選民登記制,乃尊重公民本身抉擇”的不負責言論》,http://dapmalaysia.org/cn/statements/2010/03/18/1968/
[18] 林吉祥:《選舉系統(tǒng)和選舉委員會應該進行重新改造,其三個功能應分別由三個不同的機關執(zhí)行》,http://dapmalaysia.org/cn/statements/2013/06/09/5157/
[19] 同[14]。
[20] “Tiada majoriti mudah”,Utusan Online,2008-03-10,http://ww1.utusan.com.my/utusan/info.asp?y=2008&dt=0310&pub=Utusan_Malaysia&sec=Politik&pg=po_03.htm
[21] “In nod to bersih, PM announces vote system relook”,The Malaysia Insider,2011-08-15,http://www.themalaysianinsider.com/malaysia/article/pm-announces-bi-sect1isan-panel-to-study-vote-system/
[22] “Barisan Nasional Kembali Berkuasa”,BERNAMA, 2013-05-06,http://www.bernama.com/bernama/v8/bm/po
[23] 《馬來西亞:凈選盟4.0集會》,2015-08-31,http://nhjd.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064&page=1&authorid=7688&mobil=2
[24] 《2部長出席集會》,〈馬〉《光明日報》網(wǎng)站,2015-09-16,http://www.guangming.com.my/mode/267313?tid=84
[25] Mohd Asron Mustapha,“Melayu bangsa bermaruah”,Utusan Online,2015-09-19,http://www.utusan. com.my/berita/nasional/melayu-bangsa-bermaruah-1.137727
[26] Wong Chin Huat,“Adakah Malaysia mampu ikut jejak Myanmar laksana peralihan kuasa?”,The Malaysia Insider,2015-11-22,http://www.themalaysianinsider.com/malaysia/article/adakah-Malaysia-mampu-ikut-jejak-Myanmar-laksana-peralihan-kuasa/
【責任編輯:李皖南】
The BERSIH Movement in Malaysia and Its Effects
Liu Yong
(Desect1ment of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 Luoya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Luoyang 471003, China)
BERSIH; Malaysia; General Election; Authority; Democratization; Ethnic Conflict
From 2007 to 2015, BERSIH have happened for 4 times,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sect1icipants and growing its influence, they have directly influenced the performance of National Front in General Election of 2008 and 2013,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ruling sect1y also be threatened. Making a general survey of BERSIH activities, ethnic conflict is the root cause of its development, authoritarian rule is the main reason for its occurrence, and “injustice” of the election is the direct cause of its occurrence. The happening of BERSIH will promote the process of Malaysian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but it also probably causes ethnic conflict again,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BERSIH movement will greatly test the wisdom of the organizers.
2015-10-16
劉勇,洛陽外國語學院亞非系助教。
D733.824A
1008-6099(2016)04-003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