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貿易演變:1992
—2014

2016-08-18 03:06:06葉劉剛
東南亞研究 2016年4期
關鍵詞:競爭性比重貿易

葉劉剛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 廣州 510275)

?

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貿易演變:1992
—2014

葉劉剛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廣州 510275)

海上絲綢之路;行業(yè)內貿易;出口相似度;貿易競爭性

本文采用貿易強度指數、行業(yè)內貿易指數、出口相似度指數、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等指標對中國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貿易結構、貿易關系緊密程度、行業(yè)內貿易以及貿易競爭性的演變進行了研究。研究發(fā)現1992—2014年間,雙方的出口產品結構升級明顯,貿易緊密程度不斷變化,行業(yè)內貿易水平經歷了先上升后下降的過程。2013年以來,雙方在主要市場的貿易競爭性再次增強,但在總計66個行業(yè)中,僅有7個行業(yè)存在明顯的出口競爭關系。

前言

目前,中國正著力實施“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zhàn)略,推動沿線各國經濟政策協(xié)調,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qū)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qū)域經濟合作架構。在此背景下,對過去二十幾年來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貿易演變進行多維度的測算和研究,將為推動中國和沿線國家未來的貿易發(fā)展,制定貿易暢通政策提供理論依據。

有關中國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貿易方面的研究近兩年開始出現,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關“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思路、發(fā)展目標的研究。陳萬靈和何傳添認為應以通道建設為基礎,以經貿合作制度建設為支撐,全面提升“海上絲綢之路”的經濟合作水平*陳萬靈、何傳添:《海上絲綢之路的各方博弈及其經貿定位》,《改革》2014年第3期。。全毅等提出“海上絲綢之路”的發(fā)展目標是以海洋經濟合作為重點,構建經濟合作機制,發(fā)展多領域的雙邊和多邊合作,打造海上繁榮之弧*全毅、汪潔、劉婉婷:《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zhàn)略構想與建設方略》,《國際貿易》2014年第8期。。二是有關中國與沿線國家貿易潛力的測算。譚秀杰和周茂榮通過引力模型的測算表明“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效率在不斷提升,但中國對沿線國家的出口仍有很大潛力*譚秀杰、周茂榮:《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潛力及其影響因素——基于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實證研究》,《國際貿易問題》2015年第2期。;廖澤芳和寧凌基于擴展引力模型的實證結果表明,經濟增長、人口總量、優(yōu)惠貿易安排以及國家沿海特征等是促進雙方貿易暢通,影響貿易的重要因素*廖澤芳、寧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之中國與東盟貿易暢通——基于引力模型的實證考察》,《經濟問題》2015年第12期。。三是有關海上絲綢之路貿易便利化的研究。毛艷華和楊思維探討了沿線各經濟體開展貿易便利化合作面臨的主要障礙*毛艷華、楊思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貿易便利化合作與能力建設》,《國際經貿探索》2015年第4期。;汪潔和全毅測算了沿線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認為貿易便利化對出口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汪潔、全毅:《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貿易便利化研究》,《國際商務》2015年第6期。。

然而,現有文獻并未關注中國和沿線國家的貿易演變情況。有鑒于此,本文擬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內(根據數據的可得性,本文選擇1992—2014年這段時間),較細分的行業(yè)層面上,綜合采用貿易強度指數、行業(yè)內貿易指數、出口相似度指數、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等指標對中國和沿線國家的貿易結構、貿易關系緊密程度和行業(yè)內貿易的演變進行研究,并重點比較中國和沿線國家在各個層面上的貿易競爭性及其變化。本文的研究將有助于增進對中國與沿線國家雙邊貿易關系的理解,為未來兩地經貿合作提供借鑒。

一 中國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貿易發(fā)展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主要包括三條航線:東南亞航線,南亞、波斯灣航線,紅海灣及印度洋西岸航線[1]。本文根據數據的可得性選取了三條航線沿岸的23個代表性國家作為研究對象(如表1所示)。

(一)中國和沿線國家的雙邊貿易發(fā)展迅速,互為重要的貿易伙伴

中國和沿線國家的雙邊貿易發(fā)展迅速。雙邊貿易額從2001年的570億美元,上升到2014年的7016億美元,年均增長21.3%,遠高于同期全球貿易8.5%的增長率水平*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中的數據計算得到。。

中國和沿線國家互為重要的貿易伙伴。如圖1所示,沿線國家占中國出口和進口的比重從1992年的7.7%和6.6%分別上升為2014年的15.6%和18.6%。其中,沿線國家占中國出口的比重仍在增加,而沿線國家占中國進口的比重自2011年后有所減少。目前,沿線國家作為一個整體已成為中國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僅次于美國和歐盟。中國占沿線國家出口和進口的比重從1992年的1.6%和2.5%逐漸上升為2014年的10.0%和14.1%。目前,中國已成為沿線國家僅次于歐盟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國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國,而且中國占沿線國家進口和出口的比重仍處在上升過程中。

(二)雙邊貿易構成變化顯著,出口產品結構升級明顯

根據《國際貿易標準分類(修訂3)》(SITC Revision 3)的分類,本文計算了不同時期中國和沿線國家雙邊貿易中各類產品的占比情況(如表2所示)。

計算結果顯示,雙方貿易構成在過去20多年間變化顯著,初級產品比重下降,制成品比重上升。從中國對沿線國家的出口來看,機械及運輸設備(SITC 7)和雜項制品(SITC 8)的比重從20世紀90年代平均28.8%和13.5%上升到近5年平均41.2%和17.1%,占比分別增加了12.4和3.6個百分點;食品和活動物(SITC 0)、飲料及煙草(SITC1)、非食用原料(SITC 2)、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SITC 3)、動植物油、脂和蠟(SITC 4)和未另分類的其他商品(SITC 9)的比重分別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這顯示中國對沿線國家的出口產品結構升級明顯,制成品出口逐漸取代了初級產品的出口。從沿線國家對中國的出口來看,礦物然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SITC 3)和機械及運輸設備(SITC 7)從20世紀90年代的33.1%和16.2%分別上升到近年來的39.5%和26.1%;食品和活動物(SITC 0)、動植物油、脂和蠟(SITC 4)、主要按原料分類的制成品(SITC 6)分別從4.6%、5.2%、18.4%下降到1.8%、2.3%、5.4%。

從產品的要素密集度來看,中國對沿線國家出口產品中,資源密集型產品*國際上通常將0-4類初級產品歸為資源密集型產品;第6、8類工業(yè)制成品歸為勞動密集型產品;第5、7類工業(yè)制成品歸為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SITC 0-4)的出口比重明顯下降,已從20世紀90年代的21.3%下降到近五年來的6.9%;勞動密集型產品(SITC 6、8)比重略有上升,從38.2%上升到41.8%;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SITC 5、7)比重大幅上升,從38.7%上升到51.2%,增加了15.1個百分點。這表明中國對沿線國家的出口已經從早期主要依靠資源轉變?yōu)楦嗟匾揽抠Y本和技術。沿線國家對中國出口產品中,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比重大體穩(wěn)定,從53.4%變?yōu)?4.4%;勞動密集型產品比重下降,從19.7%下降到7.8%;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比重上升,從26.3%上升到37.7%。這顯示沿線國家對中國的出口產品中資源密集型產品仍占一半以上,但同時資本和技術密集的產品比重在增加,出口結構有所改善。

表1 2014年“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范圍和各航線國家對外貿易總額(單位:10億美元)

數據來源: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http://comtrade.un.org

圖1 1992—2014年中國和沿線國家在對方進出口中所占比重的變化

數據來源: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http://comtrade.un.org)數據計算后繪制。

表2 1992—2014年中國和沿線國家貿易中各類產品的占比(%)

數據來源: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http://comtrade.un.org)數據計算得到。

二 中國和沿線國家的貿易緊密程度

兩地的貿易緊密程度可以用小島清(Kojima)發(fā)展的貿易強度指數(Trade Intensity Index)加以衡量[2]。該指數可以分為出口強度指數(XII)和進口強度指數(MII),計算公式如下:

(1)

(2)

其中:XIIij是i國對j國的出口強度指數。分子Xij/Xi是i國對j國的出口(Xij)占i國總出口(Xi)的比例,用于衡量i國的出口集中于j國的程度;分母Mj/(M-Mi)是j國的總進口(Mj)占世界總進口(不含i國)的比例*國內部分文獻用M代替Mj/(M-Mi)中的分母(M-Mi),Kojima(1964)認為這種做法并不可取,因為i國的進口(Mi)并不構成對i國的出口需求,而且該種做法會使得該指數上偏(upward bias)。,用于衡量j國占世界進口需求(或購買力)的比例;如果XIIij大于(或小于)1,則表明i國對j國的出口強度高于(或低于)i國對其他國家的平均出口強度。

類似地,MIIij是i國對j國的進口強度指數;Mij/Mi是i國從j國的進口占i國總進口的比例,用于衡量i國的進口集中于j國的程度;Xj/(X-Xi)是j國的總出口占世界總出口(不含i國)的比例。

圖2給出了中國和沿線國家的貿易強度指數在1992—2014年間的變化情況。從中國的角度上看,中國對沿線國家的出口強度指數(XII)和進口強度指數(MII)呈現震蕩走高的態(tài)勢,表明中國對沿線國家的出口和進口強度不斷加強,沿線國家市場對中國的重要性日漸上升。

從沿線國家的角度上看,沿線國家對中國的出口強度指數和進口強度指數呈現先波動上升后有所下降的態(tài)勢,表明沿線國家對中國的出口和進口強度在2006之前呈現波動增強的趨勢,此后又逐漸減弱。除了2005年前后,沿線國家對中國的出口強度指數和進口強度指數都小于1,表明中國市場對于沿線國家的重要性長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兩地的出口或進口強度指數曾低于1,說明雙邊貿易緊密程度低于同期與其他貿易伙伴的平均水平;20世紀90年代中期到2008年,中國對沿線國家的出口強度指數和進口強度都不斷走高,沿線國家市場的重要性開始高于同其他國家市場的平均重要性;2009年后出口和進口強度指數有所回落,2014年指數又重新開始走高。

此外,中國對沿線國家的進口和出口強度指數一直高于沿線國家對中國的出口和進口強度指數,意味著中國對沿線國家的進出口強度長期高于沿線國家對中國的進出口強度,對方市場對本國的重要性長期高于本國市場對于對方的重要性。

圖2 1992—2014年中國和沿線國家各自對對方的貿易強度指數

數據來源: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http://comtrade.un.org)數據計算后繪制。

三 中國和沿線國家的行業(yè)內貿易

行業(yè)內貿易情況可以用格魯貝爾(Grubel)和勞埃德(Lloyd)提出的行業(yè)內貿易指數(也稱G-L指數)加以衡量[3]。該指數定義為:

(3)

其中,IITijc是i國和j國c行業(yè)的行業(yè)內貿易指數;分母xijc+mijc是i國和j國c行業(yè)的總貿易額,等于出口額(xic)加進口額(mic);分子中的|xijc-mijc|是兩國c行業(yè)的行業(yè)間貿易額;分子xijc+mijc-|xijc-mijc|是兩國c行業(yè)的行業(yè)內貿易額;IITijc值介于0到1之間,值越大表明行業(yè)內貿易所占比例越大。

本文采用《國際貿易標準分類(修訂3)》(SITC Revision 3)的分類方法,在四位數行業(yè)劃分的基礎上計算行業(yè)內貿易指數。另外,為了衡量行業(yè)內貿易的平均水平,本文按照格魯貝爾和勞埃德的公式計算了不同層面的加權IIT指數,例如國家層面、一位數分類行業(yè)層面等。具體的計算公式如下:

(4)

(一)總的行業(yè)內貿易情況

1992—2014年間,中國與沿線國家、中國與世界的行業(yè)內貿易指數變化情況如圖3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到以下幾點:一是中國對沿線國家的行業(yè)內貿易指數經歷了一個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逐漸上升,2002年后逐漸下降的過程。二是中國對沿線國家的行業(yè)內貿易值在2000年前后曾拉近了同中國對世界的行業(yè)內貿易值的差距,但此后隨著中國對沿線國家行業(yè)內貿易比重的走低,兩者差距又重新擴大。2014年,中國對沿線國家的行業(yè)內貿易值為0.18,低于中國對世界的0.33,意味著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行業(yè)內貿易比重較少,低于中國與世界的平均水平。這反映出中國和沿線國家間的貿易以行業(yè)間貿易為主,行業(yè)內貿易占比較少。

(二) 分行業(yè)的行業(yè)內貿易情況

1.一位數分類行業(yè)層面的行業(yè)內貿易變化情況

本文將1992年到2014年劃分為三個時期,計算了不同時期一位數分類行業(yè)層面的行業(yè)內貿易指數(如表3所示)。從表中可以得出幾下幾點:一是SITC 2-4(非食用原料,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動植物油、脂和蠟)的行業(yè)內貿易指數很小,這些行業(yè)幾乎沒有行業(yè)內貿易。二是SITC 7(機械及運輸設備)和SITC 9(未另分類的其他商品)的行業(yè)內貿易指數相對較高,行業(yè)內貿易相對較多,但SITC 7(機械及運輸設備)的行業(yè)內貿易指數呈現出逐期下降的態(tài)勢。三是SITC 6(主要按原料分類的制成品)、SITC 8(雜項制品)的行業(yè)內貿易指數經歷了先上升后下降的過程,與兩國總體的行業(yè)內貿易指數變化相一致。

圖3 1992—2014年中國對沿線國家和世界的行業(yè)內貿易總指數

數據來源: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http://comtrade.un.org)數據計算后繪制。

表3 1992—2014年中國和沿線國家一位數分類層面的行業(yè)內貿易指數

數據來源: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http://comtrade.un.org)計算得到。

2.二位數分類行業(yè)層面的行業(yè)內貿易情況

為了更具體地考察行業(yè)內貿易情況,本文計算了各個二位數分類行業(yè)(共66個行業(yè))的行業(yè)內貿易指數。限于篇幅,表4僅列出了2014年按進出口貿易額排名前20的行業(yè)(占總貿易額的80%)的行業(yè)內貿易指數。

結果發(fā)現行業(yè)內貿易比重較大的主要是一些相對復雜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例如SITC 87(未另列明的專業(yè)、科學及控制用儀器和裝置)、SITC 75(辦公用機器及自動數據處理設備)、SITC 77 (未另列明的電力機械、裝置和器械及其電器零件)和SITC 76(電信、錄音及重放裝置和設備)。行業(yè)內貿易比重較小的主要是一些產品同質性強的資源密集型產品,例如SITC 33(石油、石油產品及有關原料)、SITC 28(金屬礦及金屬屑)、SITC 67(鋼鐵)、SITC 82(家具及其零件;床上用品等)和SITC 66(未另列明的非金屬礦產品)。

表4 2014年中國和沿線國家二位數分類層面的行業(yè)內貿易指數

數據來源: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http://comtrade.un.org)數據計算得到。

四 中國和沿線國家是否相互競爭?

(一)基于出口相似度指數的衡量

兩國的出口相似度可以用出口相似度指數(Export Similarity Index, ESI)加以衡量。該指數由芬格(Finger)和克瑞寧(Kreinin)提出,用以衡量兩個國家(組)對某一共同市場出口商品結構的相似程度[4]。計算公式如下:

sikc=Xikc/Xik,sjkc=Xjkc/Xjk

(5)

其中,sikc和sjkc分別表示i國和j國向k市場出口的產品c在各自出口中的份額。Xikc是i國c產品向k市場的出口額,Xik是i國向k市場的總出口額。類似地,Xjkc和Xjk分別是j國c產品向k市場的出口額和j國向k市場的總出口額。ESIij的值介于0到100之間,取值越大代表兩國出口結構越相似,相互競爭性越強。

1992年至2014年間,中國和沿線國家在主要市場的出口相似度指數(ESI)變化情況見圖4。從中可以看出以下幾點:一是中國和沿線國家在世界市場上的ESI從1992年的41.3逐漸上升到2002年的44.5,隨后回落到2011年的36.8,然后又上升到2014年的41.7。這表明中國和沿線國家的相互競爭性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逐漸增強,在2002年后雖有所減弱,但從2013年開始又逐漸增強。二是中國和沿線國家在美國市場上的ESI一直是震蕩上升,并在2003年超過在歐盟市場上的ESI。這表明中國和沿線國家在美國市場上的相互競爭性不斷上升,目前的相互競爭程度已高于在歐盟和日本市場。三是中國和沿線國家在日本市場上的ESI長期低于在美國、歐盟和世界市場的ESI,表明中國和沿線國家在日本市場上的相互競爭性弱于在其他市場上的競爭性。

圖4 1992—2014年中國和沿線國家在主要市場的出口相似度

數據來源: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http://comtrade.un.org)數據計算后繪制。

(二)基于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的衡量

為了進一步衡量中國和沿線國家的貿易競爭性和互補性,本文計算了中國和沿線國家在各類產品上各自的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RCA)。RCA指數由巴拉薩(Balassa)于1965年提出[5],計算公式如下:

(6)

其中,RCAic是i國在c產品上的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Xic是i國在c產品上的出口額;Xiw是i國的總出口額;Xcw是c產品的世界出口額;Xw是所有產品的世界總出口額。

當RCAic大于1時,即i國在c產品上的出口比重大于世界在c產品上的出口比重,意味著i國在c產品上有比較優(yōu)勢。反之,當RCAic小于1時,i國在c產品上有比較劣勢。

1.中國和沿線國家各自的比較優(yōu)勢及其變化

表5給出了基于SITC一位數行業(yè)分類基礎上的RCA指數在1992至2014年間的變化情況。根據表5,中國在SITC 0-4類初級產品(資源密集型產品)上存在顯著的比較劣勢,而且比較劣勢在逐漸擴大。中國目前在SITC 6-8類工業(yè)制成品上存在顯著的比較優(yōu)勢,其中SITC 7(機械及運輸設備)由早期的比較劣勢演變?yōu)榻裉燧^強的比較優(yōu)勢(RCA為1.44)。這反映出中國的出口結構逐漸由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為主轉變?yōu)閯趧用芗秃唾Y本、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為主。沿線國家在SITC 3(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和SITC 4(動植物油、脂和蠟)上具有很強的出口比較優(yōu)勢,在未另分類的其他商品上存在比較劣勢,但都不太明顯,RCA介于0.55到0.79之間。

2.中國和沿線國家存在出口競爭性的行業(yè)

如果兩個國家在同一個行業(yè)的RCA值都大于1,即都具有出口顯性比較優(yōu)勢時,則表明兩國在該行業(yè)存在相互出口競爭性。在根據SITC二位數分類的66個行業(yè)中,總計有為數不多的7個行業(yè)存在相互出口競爭性(如表6所示)。其中SITC 65(紡織紗、織物及有關產品)、SITC 75(辦公用機器及設備)和SITC 84(各種服裝和服飾用品)行業(yè)存在很強的相互競爭性。從表6還可以看到,這7個行業(yè)幾乎在各個時期都存在出口競爭性,表明中國和沿線國家在這些行業(yè)具有長期的出口競爭關系。

表5 1992—2014年中國和沿線國家的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

數據來源: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http://comtrade.un.org)計算得到。

表6 1992—2014年中國和沿線國家存在相互出口競爭性的行業(yè)

數據來源: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http://comtrade.un.org)計算得到。

結論

自20世紀90年代到今天,中國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貿易發(fā)生了很多變化。一是雙邊貿易發(fā)展很快,中國和沿線國家在對方進出口貿易中的比重大幅上升,互為對方重要的進口來源國和出口目的地。二是貿易構成發(fā)生了明顯改變,出口產品結構得到改善。在中國對沿線國家的出口中,資源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比重明顯下降,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比重大幅增加。三是中國和沿線國家的貿易緊密程度不斷變化。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雙方的經貿聯系水平低于同其他國家的平均水平;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對沿線國家的進出口強度雖有反復但總體上不斷加強,對方市場的重要性日益上升。沿線國家對中國的進出口強度則經歷了一個逐漸上升,2006年后又逐漸下降的過程。此外,沿線國家市場對中國的重要性長期高于中國市場對于對方的重要性。四是中國和沿線國家總的行業(yè)內貿易比重經歷了一個20世紀90年代不斷上升,2002年后逐漸下降的過程,并且各時期都顯著低于中國和世界的平均水平。兩地的貿易以行業(yè)間貿易為主,行業(yè)內貿易較少。分行業(yè)看,行業(yè)內貿易比重較大的主要是一些相對復雜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比重較小的主要是一些產品同質性強的資源密集型產品。最后,中國和沿線國家在世界市場上的相互競爭性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逐漸增強,2001年后有所減弱,但從2013年開始又逐漸增強。分行業(yè)看,在根據SITC二位數分類的66個行業(yè)中,有為數不多的7個行業(yè)存在持續(xù)的出口競爭性,而其他行業(yè)并不存在明顯的競爭關系。

【注釋】

[1] 陳萬靈、何傳添:《海上絲綢之路的各方博弈及其經貿定位》,《改革》2014年第3期。

[2] Kojima, K.,“The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mong advanced countries”,HitotsubashiJournalofEconomics,No.1,Vol.5,1964.

[3] Grubel,Lloyd,Intra-industrytrade:thetheoryandmeasurementofinternationaltradeindifferentiatedproducts,London:Macmillan,1975.

[4] Finger,Kreinin,“A Measure of ‘Export Similarity’ and Its Possible Uses”,EconomicJournal,No.256,Vol.89,1979.

[5] Balassa,B.,“Trade Liberation and Revealed Competitive Advantage”,TheManchesterSchoolofEconomicandSocialStudies,No.7,1965.

【責任編輯:李皖南】

Changing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Countries Along the Maritime Silk Road:1992-2014

Ye Liugang

(Lingnan College,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Maritime Silk Road; Intra-industry Trade; Export Similarity; Trade Competiti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major trends of and changes in the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the two economies, and explored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rade composition, trade intensity, intra-industry trade and trade competition in the two economie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export structure has been upgraded, the level of trade intensity and intra-industry trade increased initially then decreased between 1992 and 2014. Since 2013 trade competitions have been enhanced and were found in seven industries out of 66.

2016-01-29

葉劉剛,中山大學嶺南學院世界經濟專業(yè)2010級博士研究生,廣東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

廣東省普通高校青年創(chuàng)新人才類項目“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研究”(2015WQNCX050);廣東海洋大學“創(chuàng)新強校工程”科研項目“‘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潛力與貿易促進研究”(GDOU2015050252)。

F752.6A

1008-6099(2016)04-0070-10

猜你喜歡
競爭性比重貿易
“2021貿易周”燃爆首爾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14
貿易融資砥礪前行
中國外匯(2019年6期)2019-07-13 05:44:14
今年第一產業(yè)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消費導刊(2018年9期)2018-08-14 03:19:56
貿易統(tǒng)計
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及比重
PPP競爭性談判與風險管控
貿易統(tǒng)計
競爭性國企改革需跳出三個誤區(qū)
學習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
關于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的幾個問題
競爭性要素收入份額下降機理分析——壟斷租金對競爭性要素收入份額的侵害
天津市| 延长县| 饶阳县| 鄂尔多斯市| 宁波市| 逊克县| 荃湾区| 林州市| 巴林左旗| 象州县| 焉耆| 泰和县| 扶沟县| 阳山县| 灌阳县| 临泽县| 玉门市| 乌海市| 阿巴嘎旗| 杭锦后旗| 沙湾县| 鄂温| 来宾市| 武宁县| 永清县| 崇礼县| 蓝田县| 宝丰县| 中阳县| 阳春市| 丰台区| 岳普湖县| 兴宁市| 城固县| 德化县| 望城县| 萨嘎县| 吉木萨尔县| 阿拉善左旗| 抚远县| 阿拉善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