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唐代盧仝茶詩對宋代詩人的影響

2016-03-19 08:59張爽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學報 2016年4期
關鍵詞:詩人詩歌

張爽

(四川師范大學 文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8)

唐代盧仝茶詩對宋代詩人的影響

張爽

(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四川成都610068)

中唐詩人盧仝所作的茶詩是后世熟知的千古佳作,其對宋代詩人的影響包括顯性和隱性兩大方面。顯性影響主要由宋代詩人對盧仝茶詩的再創(chuàng)造情況體現(xiàn)出來,宋代茶詩大多出現(xiàn)了盧仝茶詩中經(jīng)典詩句的回音。隱性影響則是表現(xiàn)在宋代詩人在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時,自覺地向盧仝茶詩新穎的題材內(nèi)容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兩方面靠攏。在題材上以俗為雅,將詩人的情感注入生活瑣事,做到生活日常情感化;內(nèi)容上以故為新,講究詩歌情趣與心靈隱逸,追求宋代詩人的一片新天地;在藝術風格上,盧仝茶詩中的以文為詩、以奇為詩、以思為詩的藝術特色對宋代詩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也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盧仝;茶詩;影響;宋代詩人

一、緒 論

盧仝是中唐韓孟詩派的成員之一,自少孤僻隱居,性格狷介?!杜f唐書》中甚至沒有關于他的生平記載,在《新唐書》中僅有“盧仝居東都,愈為河南令,愛其詩,厚禮之。仝自號玉川子,嘗為《月蝕詩》以譏切元和逆黨,愈稱其工?!保?]148這句評述于韓愈傳記中順帶一提,但因獨特奇譎的創(chuàng)作風格仍使他在高手如云的唐朝傲然挺立。正如元代辛文房在《唐才子傳》所說:“唐詩體無遺,而仝之所作特異,自成一家,語尚奇譎,讀者難解,識者易知。后來仿效比擬,遂為一格宗師”[2]57,可見盧仝影響之力。與盧仝有關的論文約有40多篇,較早時期的對盧仝論文研究第一熱點為“盧仝之死”。描寫盧仝人生軌跡的作品則被學者作為了支持盧仝死于“甘露之變”的強力佐證,比如黃永年《〈纂異記〉和盧仝的生卒年》是其中的代表作,卞孝萱《“甘露之變”與〈噴玉泉幽魂〉》則是借李玫為盧仝之死抱屈;其反對面則是主張盧仝死于元和年間的觀點,代表文章為姜光斗、顧啟《盧仝“罹甘露之禍”說不可信》和劉曾遂《盧仝不死于“甘露之變”辨》,分別根據(jù)賈島的《哭盧仝》和盧仝臨終托孤行為來證明他并非橫死,大概因為盧仝生平痛恨閹黨加之元和九年被訛為大和九年,很容易讓人把甘露之變與他的死聯(lián)系起來。另一個關注熱點則是對盧仝的詩歌研究,董乃斌《天地間自欠此體不得——論盧仝、馬異、劉叉的詩》從盧仝詩歌的意義出發(fā),注重揭露朝政的黑暗;李曉宇《論盧仝體》和陶善耕《萬卷堆胸,三光撮眼——盧仝其人其詩》從詩歌風格出發(fā),根據(jù)嚴羽在《滄浪詩話》提出的“怪奇”對詩人作出全面分析;聶桂菊《盧仝詩歌研究》和王天恒《盧仝詩歌研究》從整體出發(fā),探討盧仝詩歌發(fā)展演變過程中的意義,評析盧仝詩歌的思想情感、藝術特征、歷史影響囊括宋明清三個朝代,使盧仝詩歌風格和生平研究形成一個較完整的體系,但人們卻忽略了對盧仝單篇詩歌具體的研究。

盧仝一生愛茶成癖,于元和六年作詩《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成為與陸羽的《茶經(jīng)》齊名的茶學經(jīng)典,為中國茶詩之最,盧仝也由此得“茶仙”之稱。當代學界對此詩的研究切入角度較多。曹望成、周巨根的《得知天下蒼生命,且盡盧仝七碗茶》專門針對盧仝茶詩進行研究,但文章主要依靠原文翻譯評釋對文本的整體把握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缺少了審美情趣;林珍瑩、施拓全在《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一詩呈現(xiàn)的茶人內(nèi)涵及其影響》中則是論茶人與茶道的詞義內(nèi)涵及其對日本茶道的現(xiàn)實影響而非詩歌內(nèi)涵影響;姚國坤的《盧仝、盧仝茶歌、盧仝煮茶圖》一文中將詩人生平和茶詩緊密相連,并衍生了畫中有詩的煮茶圖,但其影響力局限在“文以明道”的現(xiàn)實意義上;吳昌林、陸海銀《從文學文本走向茶詩經(jīng)典——論〈七碗茶〉在后代的傳播與接受》主要從比較文學中的傳播與流傳學出發(fā),缺少了詩學研究價值,顯得有些美中不足。因此盧仝的茶詩有很大的研究空間??上У氖牵两裆袩o學者從文學功能上來探究盧仝茶詩對宋代詩人的影響力。

唐朝以前世人僅僅把飲茶當作用于解渴的一種有味道的飲料,并未上升到文人相交的精神風度。至唐朝文人雅士品諳茶道或以茶入詩作為風靡的雅交,給茶文化的順利誕生鋪下了溫和的土壤。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三件事是:第一,唐朝開始征收茶稅,由此可見唐朝百姓已經(jīng)開始了大面積的種茶,茶已成為了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并且茶的經(jīng)濟效用步入了正軌;第二,陸羽的《茶經(jīng)》問世,書中對茶的種植、發(fā)酵、烹調(diào)、飲用等方面都做了詳細的介紹,陸羽成為研究茶道的鼻祖,被后人稱為“茶圣”;第三,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的出現(xiàn),在文學價值上,這一首詩讓世間人都想嘗盡這七碗茶的滋味以期達到“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的神仙之境,其茶學價值便是使得盧仝的茶文化自然而然地成為中華茶文化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支流。宋朝作為興盛茶文化唐朝緊接著的一個朝代,茶在宋人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無論百姓還是文人都把茶當做了生活的一部分,由唐朝飲茶之風始,把飲茶這一生活行為上升為一種精神風度的雅舉,由此產(chǎn)生獨特的中國茶文化。據(jù)《中國茶文化經(jīng)典》統(tǒng)計,宋代關于詠茶詩歌共有 759首,在《詠茶詩詞曲賦鑒賞》中共選錄宋朝了56首茶詩和93首詠茶詞;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光是字面上引用或化用盧仝詩句就有12首茶詩和 18首茶詞。不僅如此,蘇軾、黃庭堅、梅堯臣、楊萬里、范仲淹、陸游、歐陽修、范成大等大家在其大部分茶詩詞中都可見化用盧仝茶詩詩句的痕跡。除此之外,孫覿、惠洪、文同、蔡松年、張炎、舒亶、王之望等宋代文人也是將盧仝茶詩內(nèi)容典故化和題材固定化的典型代表。盧仝茶詩在宋代詩人中的再創(chuàng)造情況之盛,卻沒能直接吸引住當代學術界的眼球。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便是從盧仝茶詩出發(fā),將宋代詩人作為受力點分析受其影響的不同層次,并深入理解它為宋代詩人打造的一片獨到的飲茶風范和精神追求,探清盧仝茶詩給宋代詩人生活和精神帶來的有力沖擊和對宋代詩人詩歌作品積極的示范性。

二、盧仝茶詩在宋代詩歌中的再現(xiàn)

宋代正好處于中國兩千多年古代史最中間部分,其承前啟后所帶來的宏通廣博,堪稱古典文明的最高峰。各個朝代不同的文化熏陶哺育出不同氣質(zhì)心態(tài)的詩人,而由他們寫成的璀璨詩篇又反過來映襯出時代特色。推論到具體事件上亦然,宋代詩人受茶文化的影響后開始發(fā)揮其反作用力。對于宋人而言,唐朝盛世帶來的繁華詩篇高峰是難以逾越的,心中對唐朝的崇拜也時常在他們的作品中表現(xiàn)出來。宋代詩人對唐朝流傳下來的茶詩名篇也是如此。

在源遠流長的歷史中,盧仝的茶詩在眾多茶詩中脫穎而出,自陸羽《茶經(jīng)》問世,飲茶之風便逐漸興起。至北宋時期,斗茶和茶宴已經(jīng)盛行,加之文人騷客的大力推崇,茶詩的創(chuàng)作也進入了一個繁榮時期。宋代文人的茶詩大多出現(xiàn)盧仝茶詩的“回音”。宋代詩人大量引用盧仝的茶詩并不是毫無道理地抱著贊譽傾慕而是以盧仝的品味為目標,由此憑著崇敬之意期望自己的茶詩也能望其項背。宋代詩人對盧仝茶詩的豐富再創(chuàng)造也反過來說明了宋代茶文化的興盛。盧仝因為自身喜愛飲茶,所以他的詩篇中無時無刻不在顯示他的愛好。而其代表作《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在宋代詩人中有著非凡的影響力,關鍵在于盧仝的茶詩注重的是精神境界上的追求而非單一的飲茶后感。從一碗到七碗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將飲茶的七種不同層次和愈來愈高的精神享受全部由詩人盧仝的生動感覺中傳遞出來,漸漸增加的除了飲茶的碗數(shù)帶給人體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通過增加的碗數(shù)將茶過渡成為了精神需要的寶貝,從而達到人茶合一飄飄欲仙之境。這是中國知識分子一直追尋著的寧靜淡雅直至人生凈化,這個內(nèi)涵本質(zhì)決定了盧仝的茶詩被后代詩人廣泛傳播是一種必然結(jié)果,因此代表著精神狀態(tài)或人生追求的“七碗茶詩”中的意象或心境,比如“兩腋清風生”“毛孔散”“搜枯腸”“玉川子”“七碗”等便合情合理地成了宋代茶詩中的高頻詞匯?!坝翊ê砦菨櫍獏捈膩眍l。”[3]32這一出自北宋詩人文同《謝人寄蒙頂新茶》之句就化用了盧仝茶詩中的 “一碗潤喉韻,二碗破煩悶”。飲茶給喉嚨帶來滋潤效果的同時還帶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可見詩人飲茶時的欣喜之狀。余靖《和伯恭自造新茶》:“一槍試焙春尤早,三盞搜腸句更嘉”[4]75以及黃庭堅“搜攪胸中萬卷,還傾動、三峽詞源”[4]185都是由盧仝茶詩“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化用而來,此時飲盡三碗茶的人已經(jīng)染上了茶的靈性,能夠催發(fā)出詩性,使人文思如雪崩,才思如泉涌。孫覿在《飲修仁茶》道:“亦有不平心,盡從毛孔散?!保?]95這句話是化用盧仝茶詩中的 “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毕M貌鑱砬宄约盒闹械牟黄轿?,通過烹煮的茶讓身和心同時獲得溫暖和安慰,疏通全身以回復昔日的精神神采?;莺椤敖蚪虬兹闆_眉上,拂拂清風產(chǎn)腋間”[4]94、王庭珪“今夜酒醒歸去,覺風生兩腋”[4]194-195、謝逸“兩腋清風拂袖飛,歸去酒醒時”[4]193便是化用吃茶已入飄飄神仙之境中的“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王之望《滿庭芳·賜茶》:“歸途穩(wěn),清飚兩腋,不用泛靈槎?!边@里的茶已虛化為不食人間煙火的東西了,是從人過渡到神的媒介,而這一橋梁的實現(xiàn)便成就了宋代詩人所追求的精神上的雅。

茶理精于唐,茶事精于宋。玉川茶詩被后人競相引用的廣告效應讓宋代詩人對茶詩的創(chuàng)作越來越得心應手,文人騷客的雅興生活由此變成了琴棋書畫詩酒茶。北宋大文豪蘇軾共有90首詠茶的詩歌流傳下來,即約占了整個宋代詠茶詩歌的1/8。他才華橫溢卻一生仕途不順,而經(jīng)歷過政變?nèi)鹑漕嶔さ男那?,恰好和中唐時期承受著甘露之變的雅士盧仝有著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之感。在放逐黃州期間,蘇軾學會以茶代酒為自己心靈找到一片棲息之地,學習玉川子隱逸世間,在茶文山水中逍遙自得,奪得愛茶的雅號。蘇軾的“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5]377和《試院煎茶》“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甌常及睡足日高時”是由盧仝七碗茶詩的“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活用而來。詩人的無事一身輕從表面上便是可以無事一身輕來飲茶作文,從情感深度卻更突出作者再貶瓊州、壯志未酬的苦悶。《行香子·茶詞》中:“斗贏一水,功敵千鐘。覺涼生、兩腋清風?!边@首詞化用了盧仝茶詩“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且茶詞中也提到了“君恩”,最后以飲茶盡而興有余收束全篇,側(cè)重表達飲茶之樂。蘇軾受盧仝茶詩影響的例子數(shù)量較多,不僅是因為其奪得了“茶詩之最”的桂冠才將其奉為經(jīng)典,更重要的是盧仝茶詩中所透漏出來的人茶合一、羽化成仙的精神境界,正好與千古文人一直追尋的高尚風度相契合。

隨著盧仝茶詩在文人詩歌中頻繁的再現(xiàn),盧仝茶詩的題材內(nèi)容和藝術手法也逐漸被經(jīng)典化。宋代詩人對盧仝茶詩的再現(xiàn)不僅表現(xiàn)在他們的詩歌上,還出現(xiàn)了《碾茶圖》和《玉川煎茶圖》等繪畫作品來表明對茶詩的支持。更有后人巧出新意,選擇在茶詩圖上題詩來表達對茶詩的向往之情。比如宋代周季《題〈玉川煎茶圖〉》“但知兩腋清風起,未識捧甌春筍寒”便是以詩題畫的代表作,進一步突出茶詩帶來美之享受的即視感。盧仝的茶詩經(jīng)過宋代詩人的喜愛和詩歌創(chuàng)作的再現(xiàn)熱潮,聞名遐邇,成為千古名篇,因之宋代詩人又稱盧仝為“茶七碗”。

三、盧仝茶詩在題材和內(nèi)容上對宋代詩人的影響

“文變?nèi)竞跏狼?,興廢系乎時序?!保?]428詩歌與時代、時代與風格的關系正是這般密不可分。唐代政局的變幻風云也如實反映了唐詩的分期階段性特征。唐代詩歌經(jīng)歷了由反對齊梁艷詞艷情又在某種程度上回歸濃艷詩風的回旋過程,但是中間并未走上剛健壯大的詩歌風骨,而是選擇了面向社會走向文以明道寫實文學。宋代詩人的文學思想與唐代文學思想,特別是中晚唐以來有著十分緊密的承接關系。撇開宋代幾個理學家詩人,宋詩基本上是在學唐的口號中逐漸發(fā)展而成的。比如宋詩的典型代表“江西詩派”,雖然自創(chuàng)了一套理論體系但仍要以杜甫為領頭,因此創(chuàng)出“一祖三宗”之說,以期得到唐詩的精髓。強盛的唐朝經(jīng)歷安史之亂的創(chuàng)傷,朝廷內(nèi)部宦官檀權與黨爭不休,朝廷之外藩鎮(zhèn)實力雄大,漸漸脫離了正態(tài)向前的歷史軌跡,這時期的詩人多感受到人生理想的破滅,樂觀向上被迫替代成了謹慎沉寂。在詩歌的題材、內(nèi)容的選擇上亦不例外,相較執(zhí)著于可望不可即的精神洗禮上,越來越多的詩人開始關注起了現(xiàn)實生活的方方面面。白居易:“或誘于一時一物,發(fā)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保?]85十分確切地指明了中唐以來以俗為雅、喜細尚俗詩風的流行指標。其中,通過世俗人情或生活從而帶給詩人精神隱逸的啟示是詩人在題材或內(nèi)容上表達的重點。盧仝不喜用宏大深遠的題材,而是鐘愛從生活瑣事中發(fā)現(xiàn)美的存在。他時刻認真觀察生活,通過一雙妙手將一幅幅充滿濃烈生活氣息的記錄本轉(zhuǎn)變成了一頁頁充滿雅趣的詩篇。其間充斥著的動人深情足以讓讀者欣然忘言,讓讀他詩的人能遠離世事喧囂,在心靈的土壤上種下一寸南山菊。這種貼近世俗生活來填充詩歌不僅反映出盧仝對現(xiàn)實生活的熱愛,也從側(cè)面印證了中晚唐時期當時社會創(chuàng)作風格逐漸由吞吐天地的境界享受向重視現(xiàn)實生活之風的轉(zhuǎn)變,尤其是盧仝的這首茶詩里顯露出的生活化傾向尤為明顯。

(一)詩歌題材以俗為雅——生活日常情感化

《走筆謝孟諫議送新茶》可算作一部日常生活紀錄片,從題目得知,作此詩的原因是為感謝孟諫議送來的新茶。盧仝收到孟簡派人饋贈的茶葉后,喜不自勝,開始自煎自飲;由于茶味太好,一連吃了七碗茶,品茶的同時連同內(nèi)心的積郁和吼吻的快感完全通過茶噴薄而出。這種平直的敘事描寫和真摯的情感融入便成就了與陸羽《茶經(jīng)》齊名的飲茶歌。盧仝茶詩對宋代詩人的影響除了讓宋代詩人在創(chuàng)作題材的生活化外烹茶吟詩開始登上歷史舞臺,貼近日常生活的詩歌題材更是涉及了宋代詩人創(chuàng)作的方方面面。

詩歌題材的俗化在宋代由梅堯臣開始嘗試,把審美的眼光落入生活的各個角落。比如《深夏忽見柰樹上猶存一顆實》《捫虱得蚤》《范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這些細小的描寫對象正是詩人將普通平凡題材詩納入詩歌體裁生活化的體現(xiàn)。雖然開路人梅堯臣并沒有將瑣事點石成金,但這開拓俗化題材疆域的努力讓后來主位詩壇的蘇、黃繼承后大放異彩。在蘇、黃的詩集中最多的題材是書畫亭臺、筆墨紙硯以及食物酒茶等身邊細小事物。比如黃庭堅就比較注重飲食,他的詩歌歌詠過蓮子湯、蛤蜊、豆粥、黃雀鲊這些前人絕少注意的“俗物”。讓文人閉口不談的俗物牛糞也在蘇軾的詩歌下化腐朽為神奇。他在《被酒獨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中寫到:“半醒半醉問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尋牛矢覓歸路,家在牛欄西復西。”[8]247以牛糞入詩,詩篇毫不雕琢,雖是寫了最粗俗的東西,淺俗的題材一經(jīng)詩化卻成就了雅趣,活潑生動農(nóng)村的樸素于不經(jīng)意間呈現(xiàn)出詩人的樂觀姿態(tài),讀完讓人不覺得粗鄙,最大程度地借助平常生活,將其上升到詩歌境界,并在從中寄寓不平凡的道理。

盧仝茶詩中憂國憂民思想對宋代詩人的影響正如韓盈評其詩曰:“其為體峭挺嚴放,脫略拘維,特立群品之外,要夫指事措意于救物之為忠憤切身者矣。”[11]273胸懷天下蒼生、承《離騷》之志正是玉川茶詩所做的事。盧仝在茶詩中寫道“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焙敛谎陲椀貙⑻熳拥囊箅[喻為陽羨茶,百草則變化成了百姓,粗讀詞句是在表現(xiàn)皇帝的威嚴,過后細想是盧仝在為天下民眾而吶喊。只為一介布衣的盧仝并沒有因為收到孟簡寄來的一包至精至好的茶,只顧自己享受而忘卻了“巔崖受辛苦”的采茶人。最后兩句“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用對朋友的詰問充分表達了詩人為民請命的關切心情。這一問不只是問諫議也是問天子更是問自己,什么時候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yè)?是否將民情上報就能改善百姓的境地呢?詩篇最后透露出來的惆悵與無奈,是盧仝率先在品茗詩中表現(xiàn)了自己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這種高尚的情操在蘇軾的《荔枝嘆》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詩篇以紀實手法展開,用漢唐貢獻荔枝之害批判官吏的諂媚取寵和諷刺統(tǒng)治者的窮奢極欲,特別是“我愿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瘇。雨順風調(diào)百谷登,民不饑寒為上瑞”[9]87表達了其慮及蒼生的離騷情懷。宋朝抗金名臣李綱把自己的愛國熱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在《病牛》中寫到“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強烈地表現(xiàn)百姓甘于犧牲的高貴品格,也從反面得出百姓如今已陷入了沒一頓飽飯的窘境?!熬匆蝗~舟,出沒風波里?!保?0]165詩人范仲淹則是用輕描淡寫的方法將打漁人為飲酒作樂的人獻上鮮美的鱸魚需要經(jīng)歷出生入死和驚濤駭浪搏斗的生活艱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中唐以來,文人大夫都經(jīng)歷了一次心靈的幻滅,要從根本上扭轉(zhuǎn)自唐五代以來的頹靡士風和動搖的精神狀況,他們都必須找尋到一份獨立且適合的精神以保證自己能以道抗勢,不至于在現(xiàn)實的政治活動中失去精神中的重要品質(zhì)。比如梅堯臣的捫虱、黃庭堅的黃雀鲊、蘇軾的荔枝、李綱的病牛、范仲淹的鱸魚等都不僅僅是宋代詩人浮于表面地來陳述記錄人的日常生活,而是將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日常點滴的體驗題材深度化。歐陽修《六一詩話》的描寫恰如其分:“然其資談笑、助諧謔、敘人情、狀物態(tài),一寓于詩,而曲盡其妙?!保?2]178詩中所描寫的對象已經(jīng)超越了它們生活中的實用性質(zhì)而質(zhì)變?yōu)榱嗽娙藨n國憂民的精神品質(zhì),沒有半點俗氣,且成功地完成了詩歌題材以俗為雅的升華。

(二)詩歌內(nèi)容以故為新——注重詩趣和隱逸

宋詩將平凡生活化的題材入詩,講述身邊的故事,“以故”是手段,“為新”是目的,連接在這兩者間的便是詩人的情趣。宋代詩人的魔法就是將陳舊的話題內(nèi)容注入奇妙的構(gòu)思,從而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使內(nèi)容致意玲瓏充滿著生氣與活力。與其一脈相承的便是盧仝吃盡七碗茶的身心感受,茶詩中將飲茶時的生理和心理感受都描繪得有聲有色,顯現(xiàn)他內(nèi)心風云的輾轉(zhuǎn)流連。首先讓我們感受到盧仝內(nèi)心的熾熱,接著把焦點由新茶轉(zhuǎn)念到家國百姓,想落天外的思緒又讓人平添幾分感慨。這種充斥著一波三折的詩趣、以自身情調(diào)為基準的特點對宋代詩人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南宋詩人楊萬里深諳其運轉(zhuǎn),繼承了呂本中的活法理論,使其詩歌以充滿情趣著稱。他與同代詩人同樣是選擇日常生活中的細節(jié),不同的是他擅長以風趣的內(nèi)容來突出表現(xiàn)其個性。正如他的《泉石軒初秋乘涼小河池上》:“芙蕖落片自成船,吹泊高荷傘柄邊。泊了又離離又泊,看它走遍水中天。”[13]1186秋天荷花凋零是命定,隨水漂流的凄涼不禁讓人覺得這是人生的漂泊流離。再如“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10]70整日無聊的閑看由詩人貫穿情趣后撲面而來的是家庭的親切和清新。楊萬里詩歌的內(nèi)容用主觀色彩觀察一切生活事物,靈敏捕捉到前人未寫之處從而創(chuàng)為新奇點,形成了別開生面的誠齋體。注重個人情趣與誠齋體無二致還有同為中興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與后期出現(xiàn)的“永嘉四靈”即徐照、徐璣、趙師秀、翁卷相得益彰。通過平常字眼巧妙寫出事物的情狀和細微真切的感受,著重表達自己的生活個性。如趙師秀在 《冷泉夜坐》中寫到:“樓鐘晴聽響,池水夜觀深?!保?4]173用聽與看主觀直接真切地感受樓鐘的晴響和深夜的存在,在白描之中帶領讀者體味當時的境與情。

宋王朝結(jié)束了唐五代的兵荒馬亂而建立起相對穩(wěn)定的國家,宋代文人所處的政治和生活環(huán)境相較于盧仝來說是統(tǒng)一穩(wěn)定的,但其思想和精神束縛卻壓制著詩人的內(nèi)心。于是他們面對盧仝茶詩中的“蓬萊山,在何處?”的精神隱逸選擇了積極的繼承,而且這不是簡單的避世,而是詩人對政治和社會發(fā)出的反抗。對于詩人而言,選擇心靈隱逸是在社會安定狀態(tài)下讓生命自由的價值平行于詩人的詩性本質(zhì),然后最真地體現(xiàn)詩人“無為國有者所羈”的人生價值,達到在游戲污瀆中追求精神的生存自由,讓詩歌內(nèi)容做到強力為心靈減壓。林逋與宋初的魏野、陳摶同為隱逸高人,40余歲后隱居杭州西湖,結(jié)廬孤山以梅花和仙鶴作伴得到“梅妻鶴子”的雅號。其在《小隱自題》以明白曉暢的語言描繪了清幽舒適的隱居環(huán)境,同時將閑鶴和懶蜂擬人化,烘托主人的怡然自得和隱居生活的“情深”之趣。在宋代詩歌聲勢浩大的江西詩派成員中,有隱居廬山“以琴書自娛”的蘇庠、慶湖遺老賀鑄和人稱燕游十友的李昭珆,還有李彭、潘大林、晁沖之、江端友、謝逸等都曾在詩歌內(nèi)容傳遞了心靈上的隱逸,寧可與十囊書畫為友,也不愿與人為朋。朱敦儒在北宋晚期隱居山林時說:“麋鹿之性,自樂閑曠,爵祿非所愿也。”[15]200與魏野的話幾乎如出一轍。

兩宋的隱士多于以往任何時期,更為重要的是,宋代詩人普遍具有追求和向往自由生存與詩性棲居的隱逸精神。盧仝茶詩帶有的情趣和對隱逸精神的向往,完全適用于越來越注重詩人心性主體精神修煉的宋代文化。這種對人生徹底又理性的思考召喚著詩人注重回歸生活的本真,從而啟迪人們重新認識心靈隱逸的情趣和積極生活的意義。宋代蘇軾的《方山子傳》和秦觀的《魏景傳》正是對這種精神內(nèi)涵的模范寫生。

四、盧仝茶詩對宋代詩人的藝術沖擊

在中唐出現(xiàn)重主觀、尚怪奇的韓孟詩派,從主觀方面看是為擺脫盛唐、求新的文學流派要求;從客觀方面則是體現(xiàn)了當時的歷史時期一種普遍求新求怪的社會審美思潮。例如白居易《時世裝》寫到:“時世流行無遠近,腮不施朱面無粉。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妍蚩黑白失本態(tài),妝成盡似含悲啼。圓鬟在鬢椎髻樣,斜紅不暈赭面狀?!保?6]87還有元稹對當時婦女流行妝容的描寫:“近世婦人暈淡眉目,綰約頭鬢衣服修廣之度,乃匹配色澤,尤劇怪艷”[17]289,這些奇怪無比、標新立異的妝容正表明了當時社會歷經(jīng)轉(zhuǎn)變的審美藝術取向;而這種極力表現(xiàn)極端陌生化的美,就正是以韓愈、孟郊為圓心,盧仝、馬異、賈島、劉叉等人為發(fā)散點韓孟詩派所追尋的險怪峭絕。詩人嚴羽對宋代及其以前的詩體劃分為了 36體,盧仝體被稱之為怪奇,在《滄浪詩話·詩評》中道出:“玉川之怪,長吉之瑰詭,天地間自欠此體不得。”[18]316讓盧仝體得以與各家風格并立行世,盧仝的創(chuàng)作風格因為符合宋代當時社會追求的審美趣味很受宋代詩人的青睞,而他的茶詩《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所帶給宋代詩人的藝術沖擊影響力主要表現(xiàn)在以文為詩、以奇為詩、以思為詩三個方面。

(一)以文為詩——句式語言散文化

在詩中參雜散文化的句子的創(chuàng)作特色并不是始于盧仝,盛唐時期李白的長篇古風行歌以及任華的雜言詩都已有了散體趨勢,但到韓孟詩派時才是將散體句式穿插入詩的正式開始。在尚險怪的思想指導下,“以文為詩”的創(chuàng)作特色成為了詩人探求的新大陸,盧仝茶詩正是應運而生的代表作之一。盧仝的茶詩從整篇格局來看,句式之間不拘長短,全詩41句話加長篇幅,加上通俗易懂的語言更像是散文而非詩歌。盧仝在其茶詩中打破傳統(tǒng)詩歌五言、七言的基本句式,力求一種非詩化的結(jié)構(gòu),在茶詩中依次出現(xiàn)了七言、六言、五言、三言、九言等多種句式變化形式,相互參雜錯落但卻不顯雜亂無章;且在詩歌當中不重押韻,忽然用一單句來破壞韻律卻平增一分反常規(guī)的節(jié)奏感,以散文化的語言來描寫生活事件,這種驚人的創(chuàng)變膽量以散文化的外張力達到了以文為詩的最終目的,即打破詩的對稱性。兩宋之交愛國詩人陳與義前期以《墨梅》詩句明凈、追求幽美受到宋徽宗的賞識。他的《題牧牛詩》前四句用五言句式描寫山野鄉(xiāng)居的環(huán)境,自“向山影”一句轉(zhuǎn)而描寫牧童神情成為了七言句式詩,詩歌采取五言與七言之間自然變換的方法將詩中的牧童、老牛、犢兒等意趣描述生發(fā)。南遷之后,他的詩趨向悲傷,但其散文化的語言依舊如前。比如《登岳陽樓》(其一)“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遍_篇明義用散文化的語言給讀者交代了時間地點及景物,將傷時憂世的情感與眼前眺望之景融合,使人一目了然。除此之外,散文化的特色還表現(xiàn)在詩歌篇幅的加長上。比如梅堯臣的《日蝕》,在句式上是由七字句詩轉(zhuǎn)為五字句詩,在篇幅上突破以往固定的八字句,全詩由二十句構(gòu)成;歐陽修的《鬼車》全詩二十九句,詩篇中分別出現(xiàn)了五字句、七字句、四字句、六字句,各類句式靈活地橫貫詩歌結(jié)構(gòu),著意造成詩歌背離傳統(tǒng)常態(tài)。詩歌篇幅的加長以及詩句的長短不齊不僅突出體現(xiàn)了以文為詩散文化的趨向,而且由此帶來的脫離固定格式的創(chuàng)新詩歌形式也增加了詩歌藝術表現(xiàn)力。

(二)以奇為詩——擅用數(shù)字與修辭

韓愈無論是性格或?qū)懽魃隙贾τ谛缕嫣禺?,希望突破舊的詩歌范式,給人一種亂石穿空的縱橫捭闔之感。他在《寄盧仝》寫道:“往年弄筆嘲仝異,怪辭驚眾謗不已。近來自說尋坦途,猶上虛空跨綠駬?!笨梢娂词贡R仝有意走向平常套路之時,詩中的異乎尋常、奇崛險怪也讓人感受到其詩的獨樹一幟。一方面,《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用數(shù)字處便有13,絕大部分數(shù)字出現(xiàn)在描述七碗茶之感。如此多的數(shù)字穿插在詩中,不僅使詩通俗口語化,更與詩篇中古澀聱牙的字詞相結(jié)合導致怪異。另一方面,盧仝對修辭手法的運用體現(xiàn)在:疊字、比喻和擬人。盧仝的詩歌僅有107首,用疊字卻有82處;茶詩出現(xiàn)的疊字則是“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詩中 “月團三百片”“仁風暗結(jié)”“碧云引風吹不斷”用貼切的比喻和新奇的擬人化入詩歌加以柔化調(diào)整節(jié)奏,使藝術審美趣味達到與讀者感同身受。這樣高超的創(chuàng)作技術讓北宋大文學家蘇軾也積極追尋,東坡詩有“前生恐是盧行者,后學呼過韓退之”一聯(lián)[19]317。蘇軾的《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以及《花影》“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歸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這兩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都用疊字,使詩歌能在較小的篇幅通過緊湊來明確表達中心意思,形成的回環(huán)向心力也讓詩讀起來更有節(jié)奏感。此外,北宋詩人王令是深諳此種修辭之法的好手。王令一生艱難,始終生活在社會底層。他的代表作五言長詩《夢蝗》“嘗聞爾人中,貴賤等第殊。雍雍材能官,雅雅仁義儒。脫剝虎豹皮,假借堯舜趨?!保?0]42將剝削階級擬人化為蝗蟲,指出其殘害百姓的現(xiàn)實。王令有意模仿盧仝,在他的《答問詩十二篇寄呈滿子權》詩中全篇活用擬人手法,讓耒、水車、斧頭等農(nóng)具自問自答表明它們的作用,饒富趣味。楊萬里《寒食對酒》也從這首詩中汲取到了靈感:“醒時本強飲,醉后忽快舉。一杯至三杯,一二三四五?!保?1]188誠齋一次強飲五杯酒恰有玉川子連飲七碗茶之感,這里對數(shù)字的連用確實是盧仝茶詩的影子。婉約之詞宗的秦觀對盧仝較為推崇,在他的《擬玉川子》詩中則是運用了盧仝詩中的疊字、比擬或化用原本詩句和意境直接入詩,秦觀對茶詩的修辭手法的多重接受即可見盧仝對秦觀的影響之功。

(三)以思為詩——率性構(gòu)思、化物于心

韓孟詩派的詩歌創(chuàng)作重在表達主觀心性,從而構(gòu)成作者主體精神的強烈噴發(fā),用內(nèi)心世界來重新塑造客觀實際中的意象。這種率性而為的詩歌正是盧仝茶詩中所呈現(xiàn)的想落天外、狂放不羈的氣質(zhì),這與盧仝孤傲怪異及他的發(fā)散性思維密不可分。在茶詩中,起筆從友人送茶開始,再聯(lián)想到茶的難得不易和制作過程,在反關柴門自煎過程中詩人開始天馬行空的構(gòu)思了,連飲一到七碗茶時在感覺、心情、文章、實際、仙境多重空間中穿梭,最后來到蓬萊眾仙面前為天下蒼生請命,用一句反問發(fā)出自己的感慨,登上想象的終端,給人一種言盡但意不窮的美妙享受。以思為詩對宋代詩人而言便是隨著思緒的流轉(zhuǎn)一氣呵成地將詩歌的意象意境、情感風格串成精妙。中興時期詩人陸游一人作詩近萬首,其心力活動的強弱與意境思維的廣窄密不可分?!笆牢赌陙肀∷萍?,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保?0]49情思由高到低,唯頷聯(lián)一句便延伸出靜坐小樓、潤物聽雨、深巷賣花三個詩境。《關山月》充分表現(xiàn)了陸游愛國詩歌的精神實質(zhì)。更令人值得稱贊的是全詩十二句由三種“月下人物”構(gòu)建起三種人物層次,用高超的藝術手法將官員、戰(zhàn)士和百姓各自的境遇形成鮮明的對比,讀來使人潸然。陸游千轉(zhuǎn)百回的思緒遐想把清新愁緒或悲憤愛國渾然天成。在以朱熹為中心的理學派正統(tǒng)思想指導下的南宋,仍以性情為正旨,承盧仝化物于心、求精求妙的構(gòu)思便是非正統(tǒng)的江湖詩人了。戴復古在《夢中亦役役》便是借由曲折一夢聯(lián)想到人生不易,得出與其糾結(jié)于人事中不如夢中偷樂更合乎天理的結(jié)論。再如滄浪逋客嚴羽在詩作《江行》中羈旅之感由首聯(lián)的蒹葭始,頸聯(lián)對濃霧的追尋正是可望而不可即理想的隱喻,尾聯(lián)以聽棹聲終,卻敲碎了迢迢故鄉(xiāng)路的游子心,由分離凄美的意象自出胸臆道出天涯漂泊之憂,并將其表現(xiàn)得更加強烈,極力馳騁人之性情。劉克莊《趙孟桉詩題跋》云:“必思索始高深,必鍛煉始精粹。”反對詩涉理路,堅持創(chuàng)作中“妙悟”的詩歌興趣,江湖詩人把“悟”視為詩人應具備的才能,悟性思緒的深淺直接決定著師心自用的天然和美感,將構(gòu)思的重要性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結(jié)語

總之,盧仝的茶詩對宋代詩人的影響很大。首先,在顯性影響上主要體現(xiàn)在宋代詩人對盧仝茶詩的再創(chuàng)造情況,即活用或化用盧仝茶詩的詩句入詩,在宋代詩人的茶詩中大多出現(xiàn)了盧仝茶詩的經(jīng)典詩句的回音,比如黃庭堅、蘇軾、歐陽修、梅堯臣、楊萬里、陸游等茶詩愛好者就將盧仝茶詩經(jīng)典化。其次,盧仝茶詩對宋代詩人的隱性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宋代詩歌內(nèi)容題材和風格藝術兩方面。在題材上,宋代詩人在其詩歌中采用生活化的題材并注重將情感的傳遞注入其中,宋初梅堯臣、蘇舜欽為開路人學習“盧仝體”,將一些丑俗怪異的事物或繁瑣的生活現(xiàn)象引入詩中,雖然并沒有達到點石成金的水平,但其后歐陽修、蘇軾、黃庭堅三人將以俗為雅的詩歌題材發(fā)揚光大少不了前人的功勞。在內(nèi)容情感上,著眼于現(xiàn)實生活的宋代推行文以明道,在詩歌內(nèi)容上注重情趣和心靈隱逸的向往。在審美藝術上,盧仝茶詩影響則表現(xiàn)為追求散文化、多修辭、擅構(gòu)思的審美風格。宋代詩人推崇盧仝的茶詩既是對他品茶精神的一種傳承,也是對其詩歌“怪奇盧仝體”的藝術風格追摹。盧仝茶詩對宋代詩人顯性或隱性的影響,都為宋代詩歌文學增添了不少亮點。

[1]歐陽修,宋祁.新唐書:第 11部[M].長沙:岳麓書社,1997.

[2]辛文房,撰,徐明霞,校點.唐才子傳[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3]俞壽康,編著.中國名茶志[M].北京: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82.

[4]李莫森,編注.詠茶詩詞曲賦鑒賞[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

[5]張春林,編.蘇軾全集(上)[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9.

[6]杜占明,主編.中國古訓辭典[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

[7]白居易.白居易集[M].太原:三晉出版社,2008.

[8]楊子才,編注.八大家詩醇[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

[9]霍松林.宋詩鑒賞舉隅[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

[10]秦言,編著.中國歷代詩詞名句典[M].北京:中國商業(yè)出版社,2011.

[11]傅璇琮.唐才子傳校箋:第 2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9.

[12]簡恩定,編著.唐詩選讀[M].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

[13]鐘尚鈞,等.中國歷代詩歌類編[M].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8.

[14]陳瑞贊,編注.東甌逸事匯錄[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

[15]劉方.宋型文化與宋代美學精神[M].成都:巴蜀書社,2004.

[16]孫明君,評注.白居易詩[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17]陳才智.元白詩派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18]于民,主編.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19]劉以煥.一代宗師陳寅恪兼及陳氏一門[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1.

[20]王令,著,沈文倬,校點.王令集:21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1]項楚.柱馬屋存稿[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責任編輯:劉昱]

The Influence of Tang Dynasty Poet Lu Tong's“Tea Poetry”on the Song Poets

ZHANG Shuang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 610068)

The Mid Tang Dynasty poet Lu Tong's“tea poetry”is known as the masterpiece of tea poem through the ages,it has greatly dominant influence as well as hidden effects on the poets of Song Dynasty. Dominant effect is showed by the tea poetry's recreation,the Song Dynasty poets'tea creations mostly are echoes of Lu Tong tea-poetry's classical sentences.Hidden influence is reflected on learning new theme content and unique art style consciously by the Song dynasty poets at the time of creation.In subject,something vulgar was put into elegant theme and focus was on poets'emotional life to feel daily life.In content,old topics were employed to create the new,and attention was paid to poetical taste and soul hermitage to open a new world for Song dynasty poets.In artistic style,the creative style of taking prose,the odd and thoughts for poetry which also produced a lasting influence on Song poets.

Lu Tong;tea poetry;influence;Song poet

I 206.2

A

1672-402X(2016)04-0059-08

2015-12-29

張爽(1993-),女,四川安岳人,四川師范大學 2015級碩士研究生。專業(yè)方向:中國古代文學明清小說。

猜你喜歡
詩人詩歌
詩歌不除外
最帥的詩人
“詩人”老爸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詩歌是光
我理解的好詩人
詩人貓
詩歌島·八面來風
詩歌論
詩人與花
祁阳县| 阿图什市| 井研县| 米脂县| 清流县| 柯坪县| 开封县| 万全县| 清新县| 黎城县| 万源市| 卢湾区| 梁平县| 木里| 永济市| 江安县| 南华县| 敦煌市| 渭源县| 正宁县| 江达县| 济南市| 富裕县| 鄂伦春自治旗| 永修县| 太仆寺旗| 阿鲁科尔沁旗| 鄂托克前旗| 拜泉县| 南投县| 兴义市| 辽阳市| 东莞市| 青河县| 扎兰屯市| 五指山市| 高清| 大安市| 长乐市| 靖江市| 淮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