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雷磊
(三明學(xué)院文化傳播學(xué)院,福建三明365004)
論朱熹閱讀理論體系的建構(gòu)
金雷磊
(三明學(xué)院文化傳播學(xué)院,福建三明365004)
朱熹作為南宋著名理學(xué)家、教育家,在講學(xué)和著述的過程中,總結(jié)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形成了系統(tǒng)的閱讀思想。熟讀精思的閱讀方式、虛心涵泳的閱讀狀態(tài)和切己體察的閱讀體驗使得朱熹樹立起了閱讀理論體系。讀書要達到效果,須先熟讀,繼以精思;讀書須要斂身正坐,緩視微吟,虛心涵泳;讀書還要切己體察,將心比心。
朱熹;閱讀理論;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
朱熹是古代著名哲學(xué)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學(xué)家,他根據(jù)前人閱讀經(jīng)驗和自己閱讀體會,總結(jié)出了一套獨特而又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理念,形成了獨特的閱讀理論體系,其閱讀思想不容忽視。結(jié)合既有的中國書籍史和閱讀史研究成果,參考西方書籍史、閱讀史理論,挖掘朱熹著述中大量有關(guān)閱讀的史料,對以往研究注意不多的朱熹閱讀理論進行總結(jié),探討其閱讀理論體系的建構(gòu),就顯得很有意義。整整兩卷《朱子讀書法》和其它有關(guān)讀書的文獻,總結(jié)了朱熹讀書治學(xué)經(jīng)驗。可以說,朱熹是中國古代閱讀理論之集大成者,初步建立了古代閱讀理論體系。
朱熹認為,讀書要達到效果必須熟讀,然后精思。這是一個過程中連續(xù)的兩個階段。“大凡讀書須是熟讀,熟讀了自精熟,理自見得。”[1]“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1]
為學(xué)不可以不讀書,而讀書之法,又當(dāng)熟讀沉思,反復(fù)涵泳,妹積寸系,久自見功不唯理明,心亦自定。若欲徒為涉獵,而求此理之明,又欲別求方便,以望此心之定,其亦難矣。(《朱文公文集》卷六四《答江端伯書》)
以上材料充分說明了“熟讀”與“精思”的關(guān)系,“熟讀”是基礎(chǔ),是感性認識,“精思”是提升,是理性認識。光有“熟讀”沒有“精思”不行,光有“精思”沒有“熟讀”也不行,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對經(jīng)典的理解和解釋??梢姡祆洳]有把“熟讀”和“經(jīng)思”割裂開來,而是把兩者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既要“學(xué)”,又要“思”,“學(xué)”和“思”同時進行,強調(diào)兩者之間的互動:
學(xué)與思須相連。才學(xué)這事,須便思量這事合如何。(《朱子語類》卷二四)
思,只是思所學(xué)底事。學(xué)而不思,便都周了。(《朱子語類》卷二四)
且如做此事是學(xué),然須思此事道理是如何,只懲下頭做,不思這事道理,則昧而無得。若只空思索,卻又不傍所做事上體察,則心終是不安穩(wěn)。須是事與思互相發(fā)明。(《朱子語類》卷二四)
朱熹所謂的“熟讀”,就是多次地、反復(fù)地閱讀。他曾說:“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2]“誦得熟,方能通曉若誦不熟,亦無可得思索?!保?]只有通過不厭其煩地閱讀,才能理解經(jīng)典文本的含義。
同時,還要達到能夠背誦的地步。“若讀十遍不會,則讀二十遍;又不會,則讀三十遍至五十遍”[1],直至“通透爛熟,都無記不起處”[3]。朱熹認為,學(xué)者的第一要務(wù)就是讀書,而讀書首先就要反復(fù)成誦?!白x書必欲成誦,真是學(xué)者第一義”[3],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對經(jīng)典的進一步的思考和闡釋。
朱熹所論述的深思,不是長時間的靜坐思考,而是講究間斷性思考。思考一會兒,如果沒有靈感,先可以放一放,過幾日,再重新來讀,這樣就會有新的體會、感受和認識,而且最好在靜謐的環(huán)境中進行:
看道理,若只悠地說過一通便了,則都不濟事。須是常常把來思量,始得行過了后,無時無候,又把起來思量一遍。十分思量不透,又且放下,待意思好時,又把起來看。悠地,將久自然解透徹。延平先生嘗言“道理須是日中理會,夜里卻去靜處坐地思量,方始有得”某依此說去做,真?zhèn)€是不同。(《朱子語類》卷一○四)
思考的時候還要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才會融會貫通,不斷進步和成熟:
程先生說“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長進”,此不可不深念也。知日誦《四書》,時時省察,此意甚善。但不知何故都無所疑恐?只是從頭讀過,不曾逐段思索、玩味,所以不見疑處若果如此,則不若且看一書,逐段思索,反復(fù)玩味,侯其畢而別換一書之為愈也。(《朱文公文集》卷五九《答竇文卿書》)
“虛心涵泳”是朱熹對閱讀心理活動的高度總結(jié)。“學(xué)者讀書須要斂身正坐,緩視微吟,虛心涵泳,切己體察。”[1]“大凡讀書,且徐讀正文,虛心涵泳,切己省察,亦當(dāng)自見大體意味;其間曲折,卻續(xù)求之未晚也?!保?]
“虛心”首先是指心里的閑適、輕松、空靈狀態(tài),也就是氣定神閑、悠然自得。這是讀書之前的準(zhǔn)備工作,也是進入讀書狀態(tài)的基礎(chǔ)工作?!翱之?dāng)放下許多道理,且平心看他文義向甚處去……此處正好玩味也,大抵先要虛心為要耳?!保?]
“虛心”也指排除任何雜念和干擾,心無旁騖、專心致志?!白x書,須是要身心都入在這一段里面,更不問外面有何事,方見得一段道理出……蓋自家能常常存得此心,莫教走作,則理自然在其中。今人卻一邊去看文字,一邊去思量外事,只是枉費了工夫。不如放下了文字,待打疊教意思靜了,卻去看?!保?]朱熹強調(diào)讀書時候要專一,不要想七想八,一心二用,這樣不但沒有效率,還體會不到圣人的原意,更得不出其中的“理”。
“虛心”還要做到不驕不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但此章文義正自難明,且當(dāng)虛心平氣,反復(fù)諷誦,久當(dāng)有味。今以迫切之心求之,正猶治絲而棼之?!保?]朱熹認為,越是讀到難懂、難理解的地方,越不能心急如焚,而是要虛心平氣,反復(fù)閱讀,精心思考,這樣才能讀出味道?!捌埣逼惹笾?則此心已自躁迫紛亂,只是私己而己,終不能優(yōu)游涵泳以達于道?!保?]
除此之外,“虛心”還不可以存有己見?!坝^《詩》之法,且虛心熟讀尋繹之,不要被舊說粘定,看得不活?!保?]“今欲直得圣人本意不差,未須理會經(jīng),先須于《論語》《孟子》中專意看他,切不可忙;虛心觀之,不須先自立見識,徐徐以俟之,莫立課程?!保?]朱熹認為,讀書不能固守成見,墨守成規(guī),而是要放下一切,把各種觀點擱置一邊,“退一步思量”,專注于文本本身,來理解古人意思。
再問:“所說:‘尋求義理,仍須虛心觀之’,不知如何是虛心?”曰:“須退一步思量?!贝稳?又問退一步思量之旨。曰:“從來不曾如此做工夫,后亦是難說。今人觀書,先自立了意后方觀,盡率古人語言入做自家意思中來。如此,只是推廣得自家意思,如何見得古人意思!須得退步者,不要自作意思,只虛此心將古人語言放前面,看他意思倒殺向何處去。如此玩心,方可得古人意,有長進處。”(《朱子語類》卷一一)
可見,朱熹本人十分強調(diào)讀書時候的心理狀態(tài),追求一種心理上的平和和寧靜,并強調(diào)存有不急不躁之心。讀者只有在澄明的心境、虛靜的狀態(tài)下閱讀經(jīng)典,才能親近經(jīng)典,從而理解經(jīng)典?!八遣蛔R,好底將做不好底,不好底將做好底。這個只是心里鬧,不虛靜之故。不虛不靜故不明,不明故不識。虛靜而明,便識好物事。雖百工技藝做得精者,也是他心虛理明,所以做得來精。心里鬧,如何見得!”[1]
“涵泳”也是朱熹在論述讀書時,經(jīng)常用到的一個詞?!昂闭?,沉浸其中也;“泳”者,水中潛行也。朱熹是這樣來解釋“涵泳”的:
問“向蒙見教,讀書須要涵泳,須要浹洽。因看《孟子》千言萬語,只是論心。七篇之書如此看,是涵泳工夫否?”曰“某為見此中人讀書大段鹵莽,所以說讀書須當(dāng)涵泳,只要仔細尋繹,令胸中有所得爾。如吾友所說,又襯貼一件意思,硬要差排,看書豈是如此?”又一士友曰“先生‘涵泳’之說,乃杜元凱‘優(yōu)而柔之’之意。”曰“固是如此,亦不用如此解說。所謂涵泳者,只是子細讀書之異名也。大率與人說話便是難,某只說一個‘涵泳’?!保ā吨熳诱Z類》卷一一六)
可見,朱熹所說的“涵泳”是仔細閱讀,令胸中有所得。不要急躁,也不要魯莽和粗心。
同時,朱熹所說的“涵泳”也是一種從整體上進行觀照、感受和體味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來獲得對象所蘊含的意義?!按蟮肿x書,當(dāng)擇先儒舊說之當(dāng)于理者,反復(fù)玩味,朝夕涵泳,使與本經(jīng)正言之意通貫,浹洽于胸中,然后有益。不必段段立說,徒為觀美而實未有得于心也?!保?]這種整體觀照的方法,是一種反復(fù)體味和感受的過程,通過此過程,達到對經(jīng)典文本的全面把握和深入領(lǐng)會?!按蟮肿x書,當(dāng)擇先儒舊說之當(dāng)于理者,反復(fù)玩味,朝夕涵泳,使與本經(jīng)正言之意通貫,浹洽于胸中,然后有益。不必段段立說,徒為觀美而實未有得于心也?!保?]“學(xué)者固欲知之,但亦須積累涵泳,由之而熟,一日脫然自有知處乃可,亦非可使之強求知也?!保?]“所示《春秋》大旨,甚善。此經(jīng)固當(dāng)以類例相通,然亦先須隨事觀理,反復(fù)涵泳,令胸次開闊,義理貫通,方有意味?!保?]從這些話中可以看出,朱熹特別注重反復(fù)涵泳,仔細咀嚼,慢慢品味,就是“墳火慢炙、細加煮沸,在細加品味、體會中獲得對于對象的認知。它不是靠強力驅(qū)使,也不是一蹴而就”[4]
朱熹認為,從容地、慢慢地、反復(fù)地“涵泳”,最終會豁然開朗、融合貫通。“讀《詩》之法,只是熟讀涵泳,自然和氣從胸中流出,其妙處不可得而言,不待安排措置,務(wù)自立說,只恁平讀著,意思自足?!保?]“優(yōu)游涵泳到了精熟的地步,便如會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讀者最后會恍若在一種無意識的狀態(tài)下,不期而然地獲得對經(jīng)典意義的理解和把握,有一點‘頓悟’的意味?!保?]
朱熹認為,在熟讀精思的基礎(chǔ)上,還要切己體察,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體驗作者的本義。同時還要自己的觀點。朱熹在不同場合對體、體認作出了解釋:
曰:“‘物有未體,則心為有外’?!w’之義如何?”曰:“此是置心在物中,究見其理?!保ā吨熳诱Z類》卷九八)
所謂“體”者,便作“體認”之“體”,亦不妨。體認者,是將此身去里面體察,如《中庸》“體群臣”之“體”也。(《朱子語類》卷九五)
可見,“體”就是進入到作品里面,用心體會,將心比心,設(shè)身處地為作者考慮。站在作者的立場上來思考問題。作者講是什么,為什么要這樣講,講這些話的背景如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與作者心靈的溝通,與文本意義的交流,從而真正地理解作者、理解文本?!八^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與立說之古人,處于同一境界,而對于其持論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詣,表一種之同情,始能批評其學(xué)說之是非得失,而無隔閡膚廓之論?!保?]
具體來說,切己體察就是要求讀者讀書的時候,不能孤立的來讀,而是要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生活體驗來閱讀文本的內(nèi)容,并且通過這種閱讀進一步的豐富自己已有的知識和體驗。只有這樣閱讀,才是真正有效地閱讀,才會真正有所收獲?!皬娬{(diào)詮釋主體在生活情境中的自我體認、肯定診釋主體從自我身心中體認的道理對理解經(jīng)典義理的重要性、優(yōu)先性”。[7]朱熹認為,“讀書,不可只專就紙上求理義,須反來就自家身上推究。秦漢以后無人說到此,亦只是一向去書冊上求,不就自家身上理會。自家見未到,圣人先說在那里,自家只借他言語來就身上推究,始得?!保?]“學(xué)者當(dāng)以圣賢之言反求諸身,一一體察。”[1]也就是說,讀者要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充分結(jié)合自己的情況來理解和闡釋經(jīng)典中所蘊含的義理,而不可將此義理置身度外,完全脫離自己的生命體驗。
究竟如何“切己體察”,朱熹告訴我們:
取《大學(xué)》《論語》《中庸》《孟子》,逐句逐字分曉精切,求圣賢之意,切己體察,著己踐履,虛心體究。如是兩三年,然后方去尋師證其是非,方有可商童,有可議論,方是“就有道而正焉”者。(《朱子語類》卷一二一)
朱熹的這種解釋方法,與西方解釋學(xué)很像。伽達默爾認為,解釋者“只想理解傳承物所說的東西,即構(gòu)成本文的意義和意思的東西。但是為了理解這種東西,他一定不能無視他自己和他自己所處的具體的診釋學(xué)境況。如果他想根本理解的話,他必須把本文與這種境況聯(lián)系起來”[8]。
朱熹不僅強調(diào)“察己體察”,而且還把這種方法運用到具體的讀書實踐活動過程之中,通過將心比心的方式,推己及人,把握對象的生命世界和審美世界:
看《鄉(xiāng)黨篇》,須以心體之?!翱鬃佑卩l(xiāng)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比绾问恰八撇荒苎哉摺保俊俺?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須是想象他“恂恂”是如何,“誾誾”是如何,不可一滾看。(《朱子語類》卷三八)
可見,讀書之前先要調(diào)整狀態(tài),靜下心情,使得心中處于完全放松狀態(tài),這樣才可以進入到書中去,和書的人物對話和交流,吸取書中的知識營養(yǎng)。當(dāng)調(diào)整好狀態(tài)后,則要對于經(jīng)典書籍反復(fù)閱讀,反復(fù)思考,這樣才會有所收獲。吸取了書中的營養(yǎng),最后還要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閱歷,來切身體會書中所說道理,還要將之付諸實踐,在實踐中檢驗和完善書中的智慧。熟讀靜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三者之間一脈相承,它們是朱熹總結(jié)的三種主要閱讀方法。這三種方法支撐起了朱熹的閱讀理論體系。
朱熹作為理學(xué)大師,以傳統(tǒng)儒家知識分子的心態(tài),通過自身的閱讀實踐和思考,確立了“讀書明理”的閱讀觀。這種閱讀觀以塑造圣賢人格為旨歸,以讀書來求道為目標(biāo),指出了讀書治學(xué)的重要性,糾正了不讀書、死讀書以及只在紙上求義理的讀書傾向。朱熹的閱讀理論,對今天提倡全民閱讀仍有重要參考價值。
[1]黎靖德.朱子語類[M].北京:中華書局,1986:168,168,169, 168,179,177,205,2812,2614,3333,2086,181,181
[2]陶宗儀.說郭三種[M]∥朱熹.訓(xùn)學(xué)齋規(gu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3331.
[3]朱熹.朱子全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2984,2989,4967,2177,2064,3011,3011,1769, 2153。
[4]吳功正.說“涵泳”[J].福建論壇,2006(06):69.
[5]曹海東.朱熹經(jīng)典解釋學(xué)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7:127.
[6]審查報告(一)[M]∥馮友蘭.三松堂全集.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373.
[7]朱漢民.實踐——體驗:朱熹的《四書》詮釋方法[J].中國哲學(xué)史,2004(04):93.
[8]伽達默爾.真理與方法[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421.
(責(zé)任編輯:馮起國)
On the Construction of Zhu Xi's Reading Theory System
JIN Leilei
(School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s,Sanming University,Sanming,F(xiàn)ujian 365004)
Zhu Xias a famous Confucian and educator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he summarized a set of effective reading methods and formed the systemed thoughts of reading in his lecturing and writing process.Perusal of pure thought way of reading,the connotation of reading modestly state inspected and cut his own reading experience,zhu set up his reading theory system.In order to achieve reading results,first you must perusal,reflect on a problem;The second,sit up straight,reading slowly and quietly and be modest;Reading also need apperceive yourselves and judge another person's feelings by one's own.
Zhu Xi;reading theory;excellent thoughts;be modest in the connotation;apperceive yourselves
G652
A
1674-2109(2016)10-0007-04
2016-06-03
福建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FJ2015C073);福建省教育廳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JAS150538)。
金雷磊(1981-),男,漢族,講師,主要從事新聞與傳播史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