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薇薇
(1.安徽大學(xué),安徽 合肥 230039;2.阜陽師范學(xué)院,安徽 阜陽 236032)
?
敦煌本《搜神記》部分副詞考察
張薇薇1,2
(1.安徽大學(xué),安徽 合肥 230039;2.阜陽師范學(xué)院,安徽 阜陽 236032)
摘要:敦煌本出自敦煌石室,未經(jīng)后人改動,語料價值很高。但是目前學(xué)界對于敦煌本的研究還很不夠,尤其是從語言學(xué)角度,成果鮮見。文章考察敦煌本《搜神記》的一部分副詞情況,通過與中古以及近代漢語的某些副詞進行比較,以期找到作品中的一些語法規(guī)律和語言特色,從而對作品的年代和語料有一些實在的把握。
關(guān)鍵詞:敦煌本;《搜神記》;副詞考察;語言學(xué)
題名為《搜神記》的小說,目前可以見到多種版本,但以3種版本最為有名,即二十卷本、八卷本(或稱《稗?!繁?和敦煌本(或稱句道興本,僅有1卷)。其中,敦煌本《搜神記》①題名為“句道興本《搜神記》一卷”,較完全的本子為日本人中村不折收藏,羅振玉先生《敦煌零拾》最早刊布。王慶菽先生以中村不折收藏卷子的影印本為底本,又比勘巴黎、倫敦殘卷,整理出一個較為完備的本子收于《敦煌變文集》中。由于文本所用語言通俗易懂,接近當(dāng)時口語,以至于歷來都被作為變文的語料而出現(xiàn),加之作者句道興其人未見有史料記載,因此,對于敦煌本《搜神記》的語言年代、語料定位都是十分模糊的。本文擬從副詞切入,對敦煌本《搜神記》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副詞語法特征做一考察和整理,看看此時期副詞發(fā)展的情況,希望能為研究者提供一些實在的語料參考,也為敦煌本《搜神記》的寫作年代提供合適的定位。
這里首先要理解何謂副詞?參考諸多的語法著作,學(xué)界目前比較統(tǒng)一的結(jié)論是:所謂副詞,一般是指在句子中表示行為或狀態(tài)特征的詞,用于修飾動詞、形容詞、其他副詞或全句,表示時間、地點、程度、方式等概念。副詞內(nèi)涵十分豐富,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對時間副詞、程度副詞、范圍副詞和語氣副詞進行窮盡性分析。
一、時間副詞
1、更
敦煌本《搜神記》中時間副詞“更”(有的論著將其歸屬于情狀副詞)很常見,大多用于“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反復(fù)進行或出現(xiàn),相當(dāng)于‘又’‘再’,既可用于未實現(xiàn)的,還可用于已實現(xiàn)的。在句法結(jié)構(gòu)中一般修飾動詞性謂語,有時也可修飾形容詞性謂語?!盵1]
用來修飾動詞或者動詞性短語,相當(dāng)于“再、又、復(fù)”。例如:
(1)汝身長嬌能非輕,不可絕其后嗣,汝更勿言。(敦煌本3②)
(2)榆附死后,更有良醫(yī)。(敦煌本4)
(3)后更至三年,宣王遂出城田獵……(敦煌本18)
(4)玄石再三求乞取嘗,狄自取一盞與嘗,飲盡。玄石更索……(敦煌本19)
(5)鬼使曰:“……”。鬼使更奏曰:“如信之徒,天下何限,今若放之,恐獲例者眾。”(敦煌本21)
尤其是最后兩例,從上下文語義看更加明顯,第(4)例是說玄石喝完了一盞,“又”索要;第(5)例前面鬼使已經(jīng)說了一段話,緊接著“又”說一段。
2、始
《漢語大字典》(縮)[2](P438)關(guān)于“始”作為副詞的部分用法是這樣解釋的:
(1)剛剛;正。
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二:“始,猶正也?!薄睹献印す珜O丑上》:“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蹦铣航汀峨s體三十首·左記室思詠史》:“終軍方始達,賈誼位方尊?!?/p>
(2)只;僅。
唐李白《梁園吟》:“天長水闊厭遠涉,訪古始及平臺間?!碧评钌屉[《贈孫綺新及弟》:“陸機始擬誇《文賦》,不覺云間有士龍?!?/p>
(3)方才;然后。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晉程鄭卒,子產(chǎn)始知然明?!碧瓢拙右住杜眯小罚骸扒Ш羧f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薄剁R花緣》第十三回:“母親良氏,素有陰虛之癥,服藥即吐,惟以海參煮食,始能稍安?!?/p>
敦煌本《搜神記》中,時間副詞“始”共出現(xiàn)25例26次,其中大多表示“方才;然后”,有16例,例如:
(1)抱嵩置墓東八十步,然始霹靂冢開,(敦煌本2)
(2)回到家,見管輅。始語顏子曰:“北邊坐人是北斗,南邊坐人是南斗……”(敦煌本6)
(3)于后劉泉拜元皓為京州刺史,子京為秦州刺史,二人始相分別,各赴所任。(敦煌本14)
(4)信方始得說委曲,始知是兒,遂抱悲哭。(敦煌本21)
(5)其時妻面上瘡出,狀如火燒,疼痛非常,后乃求哀伏首,始得差也。(敦煌本26)
表示“只;僅”的有8例,而且這8例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均用于年齡之前,表示“僅……歲”,例如:
(1)年始八歲,母患臥在床,忽思堇菜而食之。(敦煌本2)
(2)見一年少始可十八九矣,在道南刈麥……(敦煌本6)
(3)其田章年始五歲,乃於家啼哭,喚歌歌嬢嬢,乃于野田悲哭不休。(敦煌本23)
(4)年始十五,心愛孝順。(敦煌本24)
(5)臣有一子,年始兩歲。(敦煌本25)
表“剛剛,正”義的只檢得1例:
狄具言曰:“本共君飲酒之時,計應(yīng)始醒,但往發(fā)冢破棺,看之的不死爾?!?敦煌本19)
講的是劉義狄算好了千日之后劉玄石正好酒醒。
3、還
作為時間副詞的“還”在敦煌本《搜神記》中出現(xiàn)11例,這11例大致可分為兩種用法:一種表示動作狀態(tài)持續(xù)不變,相當(dāng)于“仍然”,例如:
(1)忽出門看,遂見元皓來至子京前,還似平生無異。(敦煌本14)
(2)王聞此語,還判從死。(敦煌本21)
(3)與珍相見,還(如)同學(xué)之時。(敦煌本22)
(4)乃不見著要處,眼差還來相害。(敦煌本22)
(5)為未得方便,卻還分付與阿婆藏著。(敦煌本23)
另一種表示動作狀態(tài)重復(fù)發(fā)生,相當(dāng)于“又”,例如:
(1)其二童子,還化作二蟲,從景公口入腸中。(敦煌本7)
(2)女子還出迎來,然道度趨蹡而入……(敦煌本9)
(3)還遣青衣女子二人,送度出門外。忽然不見瓦舍,唯見大墳巍巍,松柏參天。(敦煌本9)
(4)唱聲未了,即有一人不識姓名,來唾婦耳中,更無言語,遂還去也。(敦煌本32)
4、忽(忽然)
敦煌本《搜神記》中“忽、忽然”共出現(xiàn)18次(其中“忽”6次,“忽然”12次),表示事態(tài)或動作、狀態(tài)發(fā)生得非常迅速又出乎意料,它們在句中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例如:
(1)年始八歲,母患臥在床,忽思堇菜而食之。(敦煌本2)
(2)向者更無余事,直以憐卿好年少,明日午時忽然卒死,是故嗟嘆也。(敦煌本6)
(3)北邊坐人舉頭見顏子,忽然大恕(怒)曰…… (敦煌本6)
(4)櫪上有一白馬,忽然變作人面,其家大驚怕,往問先生劉安。(敦煌本8)
(5)后年四月,歡在田鋤禾,乃有一人,忽然在前頭而立,問曰……(敦煌本11)
(6)子京睡中,忽然夢覺,而坐嘆曰…… (敦煌本14)
(7)子京忽起,動表奏馳,驛馬奔走,往到京州,具如夢中不虛也。(敦煌本14)
(8)忽即發(fā)被看之,乃有一胡人床上而臥。(敦煌本21)
以上“忽、忽然”位于主語之后,修飾謂語。
還有幾例“忽、忽然”置于主語之前,修飾整個句子,如:
(1)忽有一道風(fēng)云而來到嵩邊,抱嵩置墓東八十步,然始霹靂冢開,出其棺…… (敦煌本2)
(2)昨夜孤愁夜靜,月下?lián)崤?,忽有一女郎并將二婢,來入我船,鼓琴戲樂,四更辭去。(敦煌本12)
二、程度副詞
1、甚
在敦煌本《搜神記》中,表示程度的副詞基本上都是用“甚”,“甚”凡12例。
可用于修飾形容詞,例如:
(1)鬼女得琴,即嘆哀聲甚妙。(敦煌本12)
(2)昔秦時韓陵太守趙子元出游城外,見一女子,姿容甚美,年可十五六矣。(敦煌本13)
(3)孝真志性清勤,歌揚聲于遐外,孝真以所乘之馬甚快,日行五百余里。(敦煌本15)
(4)昔有田昆侖者,其家甚貧,未娶妻室。(敦煌本23)
(5)昔日恩義甚大,生死救之。(敦煌本35)
可用于修飾聯(lián)合詞組,例如:
昔有吳王孫權(quán)時,有李純者,襄陽紀南人也。有一犬字烏龍,純甚憐愛,行坐之處,每將隨。(敦煌本20)
可用于修飾動賓詞組,例如:
(1)其父身上患囗,焦華甚有孝心,侍養(yǎng)父母,衣冠不解,晝夜憂心,恐懼所及。(敦煌本3)
(2)皓憶子京,遂至王前,稱秦州刺史段子京神志精勤,甚有實行,堪任為主簿,王可召而授之。(敦煌本14)
(3)甚能善造千日之酒,飲者醉亦千日…… (敦煌本19)
還可用于修飾偏正詞組,例如:
(1)小少相愛,對門居,出入同游,甚相敬重,契為朋友,誓不相遺。(敦煌本14)
(2)父得此語,甚大驚愕:“汝是吾子,何得棄我?!?敦煌本24)
2、至
“至”在敦煌本《搜神記》中基本上都是用作動詞,相當(dāng)于“到”。用作程度副詞的例子也有很多,但是90%都非常固定地只修飾一個形容詞“孝”。例如:
(1)昔有樊寮至孝,內(nèi)親早亡,繼事后母。(敦煌本1)
(2)樊寮至孝,松柏終不改易。(敦煌本1)
(3)昔有張嵩者,隴西人也,有至孝之心。(敦煌本2)
(4)天感至孝,非時為生堇菜。(敦煌本2)
(5)昔有焦華(者)至孝,長安人也。(敦煌本3)
而且,“至孝”這個詞組也只見于前3篇描寫“孝道”的文章中,余下的篇章也檢得兩例程度副詞“至”,即:
(1)本情契要至重,以緣父母憶逼,為君永世不來,遂適與劉氏為妻,已經(jīng)三年。(敦煌本16)
(2)其時襄陽太守劉遐出獵,見此地中草木至深,不知李純在草醉臥,遂遣人放火燒之。(敦煌本20)
3、極
敦煌本《搜神記》一卷中作為程度副詞使用的“極”只有1例:
當(dāng)家地內(nèi),有一水池,極深清妙。(敦煌本23)
三、范圍副詞
(一)表示總括
1、都
(1)良久,供食酒脯訖,州縣諸子及子京家口兒子,并言好客都來,不知元皓是鬼。(敦煌本14)
(2)即捉王僧送州推勘,事事依實,都市(是)思尋鬼語,大有所憑,如此通於神明,坐作立報。(敦煌本17)
2、皆
(1)一月余日,刑(形)體羸瘦,人皆不識。(敦煌本1)
(2)凡人受胎皆從南斗過,見一人生,無量歡喜。北斗注殺,見一人死,皆大歡喜,此之是也。(敦煌本6)
(3)內(nèi)外諸親,及州縣官寮,悉皆怪之,即問曰:……(敦煌本14)
(4)天下之人,無有勝者,是以四海之內(nèi),皆就邊先生學(xué)問。(敦煌本22)
(5)小兒選(旋)即下來,天下所有聞?wù)?,皆得知之,三才俱曉?敦煌本23)
3、全
(1)嵩聞此語,蒼(倉)忙而走,向地覓堇菜,全無所得,遂乃發(fā)聲大哭云:……(敦煌本2)
(2)女郎(驚起),出門看之,全非己之舍宅。(敦煌本10)
4、俱
(1)后至長大,皆有英藝之風(fēng),俱事劉泉。元皓為尚書左丞相,子京為黃門侍郎。(敦煌本14)
(2)皆得知之,三才俱曉。(敦煌本23)
在敦煌本《搜神記》中出現(xiàn)的“俱”一般都與“皆”對應(yīng)使用。
5、盡
(1)停琴煞(然)燭,遣婢出船,二人盡飲,不異生人。(敦煌本12)
(2)遂即官家出敕,頒宣天下,誰能識此二事,賜金千斤,封邑萬戶,官職任選。盡無能識者。(敦煌本23)
6、總
(1)其不出者,合家總死。(敦煌本8)
(2)送葬之物,事事總在,惟少金枕。(敦煌本9)
7、悉
(1)其家人大小聞哭聲,并悉驚怖。(敦煌本8)
(2)二人相愛,曉夜不相離別,天子已下,咸悉知之。(敦煌本14)
(3)內(nèi)外諸親,及州縣官寮,悉皆怪之,即問曰:……(敦煌本14)
(4)遂令諸臣悉挽纓而斷,始聽燭入,莫知誰過也。(敦煌本30)
“悉”在文本中出現(xiàn)時,與同類副詞連用的情況比較多。如(1)(2)(3)例均是。
8、并
(1)家中富貴,所造棺槨墳?zāi)?,并自手作,不役奴仆之力?敦煌本2)
(2)景公夜夢,見病鬼作二枚蟲,(豎)從景公鼻出,化作二童子,并著青衣,於景公床前而立,遞相言語:……(敦煌本7)
(3)昔劉泉(淵)時,梁元皓、段子京并是平陽人也。(敦煌本14)
(4)文書兩紙,并是父名。(敦煌本22)
(5)當(dāng)時即召集諸群臣百寮、及左右問之,并言不識。(敦煌本23)
9、咸
(1)雖即官職有異,二人相愛,曉夜不相離別,天子已下,咸悉知之。(敦煌本14)
(2)(王)走退無路,百寮已下,咸而(面)見之。(敦煌本18)
10、所有
(1)小兒選(旋)即下來,天下所有聞?wù)撸缘弥?,三才俱曉?敦煌本23)
(2)所有美味,每減與子,令母饑羸,乃由此小兒。(敦煌本25)
(二)表示限定
1、只
(1)遂至十一月一日,聚集親情眷屬,槌牛釀酒,只道取妻,本不知迎處。(敦煌本10)
(2)惟只阿娘床腳下作孔,盛著中央,恒在頭上臥之,豈更取得。(敦煌本23)
四、語氣副詞
(一)肯定語氣副詞
1、必
(1)秦緩者,大好良醫(yī),今來入齊境內(nèi),必殺我二人,共作逃避之計。(敦煌本7)
(2)慎莫發(fā)看,發(fā)看必令人貧矣。(敦煌本8)
(3)平生神靈與我殊別,計此夢中之言,必不虛也。(敦煌本14)
(4)速掘墓破棺,我必活矣。(敦煌本16)
(5)殷勤屬告母言:“此是天女之衣,為深舉(弆),勿令新婦見之,必是乘空而去,不可更見。”(敦煌本23)
2、定
(1)比來夢惡,定知不活,聞我精好之時,汝等即報內(nèi)外諸親,在近者喚取,將與分別。(敦煌本3)
(2)知君未取妻室,所以我明年十一月一日,剋定為君取妻,君宜以生人禮待之。(敦煌本10)
(3)我明日共姊妹三人,更去游戲,定見你兒。(敦煌本23)
文本中的“必”“定”一般都是單獨用來表示肯定語氣,并未出現(xiàn)“必然”“必定”等復(fù)合形式。但是出現(xiàn)一例“剋定”,“剋”也是“必定”的意思。因此,“剋定”應(yīng)該看做是“剋”與“定”的同義連用。
3、真
嘆曰:“我女有圣德通于神明,乃能與生人通婚,真是我女夫。”(敦煌本9)
4、的
狄具言曰:“本共君飲酒之時,計應(yīng)始醒,但往發(fā)冢破棺,看之的不死爾。”(敦煌本19)
5、實
(1)皓重啟王曰:“以子京小來親交,情同魚水,若非實是好人,何敢詮舉。皓往自喚取去,請與侍從,子京必當(dāng)歡喜而來?!?敦煌本14)
(2)憑曰:“審如此語,實是精靈通感,天地希有。一人信者,立身之本。”(敦煌本16)
(3)珍(曰):“實不知(怨家)何人是也?”(敦煌本22)
(4)母實喜歡,即造設(shè)席,聚諸親情眷屬之言日呼新婦。(敦煌本23)
敦煌本《搜神記》中的肯定副詞基本上都是單音節(jié)的,復(fù)合連用的現(xiàn)象極為少見。
(二)否定語氣副詞
敦煌本《搜神記》一卷中用于否定的副詞主要是“不”。
(1)若不得鯉魚食之,即應(yīng)死矣。(敦煌本1)
(2)汝身長嬌能非輕,不可絕其后嗣,汝更勿言。(敦煌本3)
(3)針灸所不能及,醫(yī)藥所不能至,此是禁穴,縱秦緩至,能奈我何!(敦煌本7)
(4)今為失音,無處申說,停經(jīng)一旬,神靈見身,不許殯葬,須待子京。(敦煌本14)
(5)其田章年始五歲,乃于家啼哭,喚歌歌娘娘,乃于野田悲哭不休。(敦煌本23)
其次是“未”。
(1)明日午時剋(刻)到君家,方始救之,未知得否?(敦煌本6)
(2)知君未取妻室,所以我明年十一月一日,剋定為君取妻,君宜以生人禮待之。(敦煌本10)
(3)狄語玄石曰:“酒沸未定,不堪君喫?!?敦煌本19)
(4)怪而問曰:“自古至今,未聞此事,雖則假讬胡頭,孝道之至,通于神明?!?敦煌本21)
(5)方便語玄曰:“外有風(fēng)言,云兄是鬼,未審實否?”(敦煌本22)
再次是“非”和“勿”。
(1)鵲曰:“太子命故未盡。非臣卒能活得。”(敦煌本5)
(2)顏子問曰:“丈人豈非管輅?”(敦煌本6)
(3)然道度趨蹡而入,已至閤門外,覺非生人,辭欲卻出,遂不敢還,即卻入見秦女。(敦煌本9)
(4)女郎(驚起),出門看之,全非己之舍宅。(敦煌本10)
(5)先生問李玄:“非是圣人乎,何故神明甚異于眾?……”(敦煌本22)
(6)汝身長嬌能非輕,不可絕其后嗣,汝更勿言。(敦煌本3)
(7)且借你別頭手,著過王了,卻來至此,與你好頭手將歸,慎勿私去。(敦煌本21)
(8)此是天女之衣,為深舉(弆),勿令新婦見之,必是乘空而去,不可更見。(敦煌本23)
縱觀整個敦煌本《搜神記》一卷,基本上都是單音節(jié)否定副詞,并未出現(xiàn)“不要”“不必”“何必”等復(fù)合使用的情況。
五、結(jié)語
通過以上對敦煌本《搜神記》中出現(xiàn)的時間副詞、程度副詞、范圍副詞和語氣副詞進行窮盡性分析,可以看出,文本副詞的體系完整、類別齊全,語言具有較強的嚴密性;各類副詞基本上還是以單音詞為主,這個特點和近代漢語副詞雙音節(jié)詞一統(tǒng)天下的格局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有一種情況值得注意:范圍副詞同義并列連用的情況也十分常見,例如并皆、并悉,咸悉、悉皆……這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語法特征是相吻合的[3](P116)??偟膩碚f,這個版本的《搜神記》基本上還是契合中古時期的副詞的語法特征,甚至還有一些依舊承襲了上古的語法,例如“咸”“甚”等,并沒有出現(xiàn)或者說廣泛使用諸如“曾經(jīng)”“已經(jīng)”“再三”“更加”等新興的近代漢語副詞。因此作品的年代應(yīng)該屬于中古,不會晚于唐初。
注釋:
① 本文采用的《搜神記》版本:敦煌本,即句道興撰《搜神記》,收入王重民等編的《敦煌變文集》,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7年版。
② 敦煌本3,即敦煌本《搜神記》第3篇的簡略,全篇從此。
參考文獻:
[1]高育花.中古漢語副詞“更”探微[J].湘潭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1(2):91-94.
[2]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縮)[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2.
[3]鄧慧愛.《百喻經(jīng)》中“盡”“悉皆”等副詞研究[J].綏化學(xué)院學(xué)報,2010(2):116-117.
Adverb Investigation in “Soushenji” of Dunhuang Copy
ZHANG Weiwei1,2
(1.AnhuiUniversity,Hefei230039,China; 2.FuyangNormalUniversity,Fuyang236032,China)
Abstract:This “Soushenji” of Dunhuang copy is found from Dunhuang stone, without posterity changes, and its corpus value is very high. But it is not enough about the study of Dunhuang with rare achievements, especi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s. Through the adverb investigation about “Soushenji” of Dunhuang copy and comparisons of some adverbs between middle ancient times and modern times, this paper hopes to find some grammatical rules and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thus to grasp the era and data of the works.
Key words:Dunhuang copy; Soushenji; adverbs investigation; linguistics
中圖分類號:I2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735(2016)01-0121-05
作者簡介:張薇薇,女,安徽壽縣人,講師,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漢語史。
基金項目:2016年安徽高校省級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SK2016A0705);2014年度安徽高校省級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項目(2014sk005);阜陽師范學(xué)院2014年人文社科研究項目(2014fssk11);阜陽師范學(xué)院2014年基礎(chǔ)教育研究項目(2014jyxm56)。
*收稿日期:2015-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