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全升
(西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論漢賦創(chuàng)作對讖緯的影響
郭全升
(西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讖緯是一個內(nèi)涵隨著時代發(fā)展而不斷變化的概念,其實質仍是一種封建迷信思想,只是在西漢末期,漢王朝衰敗時期獲得了統(tǒng)治者的利用一度登上政治舞臺,開始不斷的造作有利于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言論,成為統(tǒng)治者維護其封建統(tǒng)治,迷惑下層民眾的政治工具。讖緯思想冗雜、內(nèi)容豐富,其中包含一些文化信息,在漢代文學的發(fā)展中可以追尋到這些文化信息的痕跡,尤其是在作為漢朝一代之文學的漢賦中,這些文化信息對漢賦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一些影響。讖緯在漢代廣泛傳播,深入影響了漢賦的創(chuàng)作,漢賦在接受讖緯影響的同時對讖緯文獻的生成、思想的傳播也發(fā)揮了一定作用。二者體現(xiàn)出一種互動發(fā)展的關系。本文在此基礎上重點論述漢賦創(chuàng)作對讖緯的影響。
漢賦;讖緯;影響
讖緯影響了兩漢時代的社會、政治、思想、文化等諸多方面,讖緯作為一種政治文化思想對漢賦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同時也應看到,漢賦對讖緯也有一定的影響。張峰屹《讖緯思潮與兩漢辭賦創(chuàng)作》中對漢代辭賦與讖緯對比分析后指出,兩漢的辭賦創(chuàng)作與讖緯的發(fā)展階段性特征基本一致。由此可以想到,漢賦的創(chuàng)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讖緯文獻的生成;既然漢賦吸收了讖緯的相關思想內(nèi)容,那么漢賦的發(fā)展也對讖緯思想的傳播起到了一定作用。
讖緯在漢初興起,至東漢初期獲得極盛發(fā)展風靡一時,對漢代社會、政治、文化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漢賦作為漢朝一代之文學,更受到了讖緯的深刻影響。在漢代,方士儒生化與儒生方士化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漢賦作家多是出于此類,他們對漢代流行的讖緯思想都諳熟于心,部分漢賦作家也是讖緯的造作者,所以讖緯作為一種社會思潮在影響漢賦創(chuàng)作的同時自身也受到了漢賦的影響。這主要表現(xiàn)在讖緯結構上的主客問答;創(chuàng)作手法上的鋪陳張揚;藝術精神上的頌揚與諷刺。
(一)結構的賦化
漢賦在創(chuàng)作結構上有“三步走”原則,即由首引、主體、結尾三部分構成。首先在文章開頭先構建對話的人物,引出所論述的主體,如枚乘的《七發(fā)》在開篇便以楚太子生病,吳國賓客前往慰問開始。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也是楚國使臣子虛與烏有先生的對話開篇。東方朔的《答客難》、揚雄《解嘲》均是此類。其次,漢賦在主客發(fā)生問答之后,便進入了文章論述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或主或客發(fā)出高談闊論,把文章推向高潮,正如枚乘《七發(fā)》中,當吳國賓客慰問楚國太子后,展開陳述了美樂、美食、打獵等七件事來規(guī)勸太子。最后,漢賦結尾處多是以某一方的恍然大悟或認識到錯誤來結束,有些漢賦也以詩或表現(xiàn)作者情感態(tài)度的句子結束。漢賦的這類寫作形式在讖緯多有反映:
《河圖挺佐輔》:“黃帝修德立義。天下大治,乃召天老而問焉:‘余夢見兩龍挺曰圖,即帝以授余於河之都,覺味素喜,不知其理,敢問於子?!炖显唬骸映鳊垐D,雒出龜書,紀帝錄州圣人所紀姓號,典謀治平,然后鳳皇處之。今鳳皇以下三百六十日矣,合之圖紀,天其授帝圖乎?’……大盧魚溯流而至。乃問天老曰:‘子見天中河流者乎?’曰:‘見之。’顧問五圣,皆曰莫見。乃辭左右,獨與天老跪而迎之,五色畢具,天老以授黃帝,帝舒視之,名錄圖。”
《河圖挺佐輔》開篇便以黃帝內(nèi)修德行設立道義,國家安定而召天老,進而開始了主客問答。主體部分是皇帝受天老啟發(fā),祓齋多日以求錄圖。在結尾處,黃帝和天老單獨跪迎而受錄圖。整條讖緯看似短小,但由于現(xiàn)存讖緯文獻均以逐條編輯的形式存在,且每條當二十字左右,所以此處所引讖緯可算作《緯書集成》中較長、較完整的一條。此條讖緯雖短,但仍可感受到受漢賦創(chuàng)作影響的痕跡,不僅大致符合漢賦中主客問答的創(chuàng)作方式,且讀起來韻散結合。
(二)創(chuàng)作手法的賦化
鋪陳張揚是漢賦的另一個特點,《文心雕龍·詮賦》中指出漢賦“極聲貌以窮文”。司馬相如《子虛賦》中齊王在與子虛田獵后,問及楚國田獵的情況,子虛開始對楚國的云夢之地大加夸贊,在夸贊中對云夢的描繪可謂鋪陳至極,先寫云夢空間上有九百里,再寫其中山則盤旋曲折,山上樹木蔥郁,然后從東西南北的方位對園囿中的山石、流水、植物、動物做了細致的描繪。讖緯也受到漢賦鋪陳張揚的影響:
黃帝即位,施圣恩,承大明,一道修德,唯仁是行,宇內(nèi)和平,未見鳳皇,乃召天老而問之曰:“鳳象何如”,天老對曰:“夫鳳象鴻前而麟后,蛇頸而魚尾,龍文而龜身,燕颣而雞喙,首戴德,頸揭義,背負仁,心入信,翼挾義,足履正,尾系武,小音金,大音鼓,延頸奮翼,五色備舉?!薄逗訄D録運法》
天老在描繪鳳凰的時候,也是極力鋪陳,細致入微,從鳳凰的體態(tài)、頸部、尾部、等方面來寫,同時結合德、義、仁、信等儒家思想來比附在鳳凰身上。《子虛賦》雖是在云夢九百里的宏達背景下展開敘述,《河圖録運法》看似只是在一只鳳凰身上進行描繪,但所運用的夸飾、比擬等手法和漢賦中的鋪陳張揚一脈相承。同樣是在《河圖括地象》中對天有九部八紀從東南西北宏達的幾方面來寫,也是一種鋪陳的寫法?!渡袝ぶ泻颉罚骸傍P凰止庭,朱草生郊,嘉禾孶連,甘露潤液,醴泉出山,修壇河洛?!蔽淖止ふ畸?,頗有漢賦鋪陳排比的特征。
(三)諷諫精神的賦化
漢賦主要為政治服務,多是對漢王朝的歌頌。漢初騷體賦略帶楚辭抒發(fā)個人情懷的影響,對漢王朝的歌頌有所節(jié)制,漢大賦則完全體現(xiàn)了漢賦歌頌漢王朝的功能。《子虛賦》、《上林賦》中的頌揚,在漢賦的表現(xiàn)中可以看作是漢賦的一種基本精神,子虛、烏有夸贊齊楚之事之后,“亡是公聽然而笑曰:‘楚則失矣,齊亦未為得也?!苯酉聛韯t展現(xiàn)天子苑囿“巨麗”的特點,以別樣的丹水紫淵、崇山巨木、離宮別館、奇花異果等來對漢王朝進行歌頌。其中的創(chuàng)作結構、創(chuàng)作手法、形象、語言的運用都為漢賦頌揚的精神服務。這種精神為讖緯所吸收,在讖緯文獻中轉化為運用祥瑞來對帝王進行頌揚。
王者上感皇天,則鸞鳳至,景象見。王者德洽于地,則朱草生,食之使人不老?!洞呵锞暋じ芯?/p>
在漢賦中也有對帝王的諷刺,漢賦作家往往通過對繁盛景象的鋪陳描寫來對比映襯,《七發(fā)》中所描繪的六種活動來使人消除煩惱、以免“久耽安樂”?!暗谄叻N是言外之意,或者作者將借機會面呈其辭”[1],這種委婉的勸諫方式也為讖緯文獻所吸收,讖緯中通過種種災異現(xiàn)象來警示漢代統(tǒng)治者。
國大旱,怨獄結。旱者,陽氣移精不施,君上失制,奢淫僭差,氣亂感天,旱則徵見?!洞呵锞暋じ芯?/p>
雖然漢賦中常常運用讖緯中的種種祥瑞、災異來加強對漢王朝的頌揚或警示,這是一種互動性的影響,但究其源頭乃是漢賦這種諷諫的精神首先影響到了讖緯文獻的生成。
在漢代尤其在東漢時期,讖緯在漢賦作家中廣為傳習,進而成為他們知識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于是,漢賦作家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化用讖緯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在這種情形下,漢賦的傳播必然會進一步促進讖緯的傳播。
(一)漢賦對讖緯文獻的保存
從傳播學角度來看,任何一種傳播行為,其都是由傳者、受者、信息、媒介、反饋五種要素構成[2]。傳播的媒介實現(xiàn)信息傳播的標志是受眾對信息的接受和相關反饋,讖緯作為漢代盛行的一種迷信思想,其傳播與盛行需借助一定的媒介,進而影響到受眾。讖緯最初的傳播者是由秦入漢的一批方士化的儒生,通過口耳相傳,使得讖緯的思想在民間流傳,作為讖緯思想的受眾,當分為一般受眾與特殊受眾。一般受眾是指讖緯思想的一般接受者,特殊受眾指受讖緯思想影響的文學創(chuàng)作者與評論者,他們?nèi)诤献従曀枷氲南嚓P內(nèi)容,創(chuàng)作出與讖緯思想相關的文學作品,進而推動讖緯的傳播。漢賦作家便充當了這一特殊受眾,他們的漢賦作品中蘊含了一些讖緯思想,其中對讖緯文獻的引用,保存了一些讖緯文獻,對讖緯的傳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漢代賦作中保存了一些讖緯文獻。揚雄《羽獵賦》:“熒惑司命,天弧發(fā)射”其中“熒惑司命”就來自《樂緯·稽曜嘉》中“熒惑主命”之語。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五龍比翼,人皇九頭”其中“人皇九頭”來自《春秋緯·歷命序》中“人皇九頭,乘云車,駕六羽”的說法。
張衡《思玄賦》:“察二紀五緯之綢繆遹皇”來自《易緯·乾鑿度》:“律歷調列,五緯順軌”之語。可見漢賦作家在深熟讖緯文獻的基礎上,對讖緯字句的化用與引用,也為后來學者考查漢人視野中讖緯文獻的相關問題,提供了一定的依據(jù)。
(二)由漢賦到其它文體:對讖緯的進一步傳播
有漢一代,漢賦作為最有影響力一種文體,漢賦中對讖緯思想的宣揚和傳播,對讖緯的受眾產(chǎn)生了直接的影響,作為受眾對讖緯信息的接受和反饋,漢代詩歌、漢代歌謠、漢代畫像磚中也體現(xiàn)出一定的讖緯思想,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讖緯的傳播。
受漢賦宣揚和傳播讖緯思想的影響,漢代詩歌中也有涉及讖緯內(nèi)容的作品,這些作品擴大了讖緯的傳播范圍,加深了讖緯傳播的深度。兩漢詩歌由于存佚的原因,現(xiàn)存六百三十八首(據(jù)逯書),其中明顯涉及讖緯的有一百首左右[3]。如漢武帝時期的《瓠子歌二首》
為我謂河伯兮何不仁,泛濫不止兮愁吾人。齒桑浮兮淮泗滿,久不返兮水維緩。搴長筊兮湛美玉,河伯許兮薪不屬。
面對洪水泛濫,對河伯產(chǎn)生了抱怨和許諾,充滿了天人互通的思想。
崔骃《七言詩》中,涉及到對祥瑞的描繪。
鸞鳥高翱時來儀,應治歸德合望規(guī),喙食竹實飲華池。
漢賦創(chuàng)作中所宣揚的讖緯思想得到了上層統(tǒng)治者的青睞,這對讖緯在民間的進一步流傳產(chǎn)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具體在漢代民間歌謠中有充分的展現(xiàn)。
鳳皇翔兮于紫庭,余何德兮以感靈。賴先人兮恩澤臻,于胥樂兮民以寧?!秲x鳳歌》
天久不雨,烝人失所。天王自出,祝令特苦。精符感應,滂沱下雨?!堵尻柸藶樽A几琛?/p>
從這些歌謠中可以看出“鳳皇翔兮”,“精符感應”等都充滿了天人相感的思想。
除此之外,漢代畫像(畫像石、畫像磚、壁畫)等圖像形式中也蘊含有很多讖緯中的祥瑞、災異等形象,例如江蘇睢寧九女墩墓室中一塊畫像石上就刻有“九穗禾”的圖像,旁邊是神鼎、鳳凰、九尾狐、麒麟等,墓室后門門額的畫像中則有麒麟、靈芝等。
讖緯在漢代盛行,深刻影響了作為漢朝代表性的文體——漢賦,漢賦中對讖緯思想的進一步利用與宣揚,又直接影響到漢代詩歌與民間歌謠等文學形式中對讖緯思想的化用。從這里可以看出,以漢賦為杠桿,直接擴大了讖緯思想傳播的廣度與深度。面對漢朝之后,歷代對讖緯的禁毀,漢賦、漢代詩歌、漢代歌謠等文學形式中對讖緯文獻、思想的保留,無疑進一步推動了讖緯的傳播。
[1]趙逵夫、韓高年等編.歷代賦評注·漢代卷[M].四川:巴蜀書社,2010:21.
[2]江波.文化傳播的社會價值、目標與效果[J].蘭州大學學報(社科版),1995(4)88.
[3]張峰屹.兩漢經(jīng)學與文學思想[M].三聯(lián)書店,2014:398.
2016-09-06
郭全升(1988-),男,甘肅山丹人,西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兩漢文學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