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玲
(湖北工程學院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湖北 孝感 432000)
?
《孝經(jīng)》與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劉曉玲
(湖北工程學院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湖北 孝感 432000)
《孝經(jīng)》闡釋了“孝”的地位、作用:“孝”是所有道德和規(guī)范的基礎(chǔ),孝可以治理天下,構(gòu)成良好的社會秩序,做子女的做到了顧惜身體,珍愛身名;對父母進行物質(zhì)和精神上的悉心贍養(yǎng);慎終追遠,慎重紀念去世的父母和先祖;廉忠職守,心系天下;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等行為就是遵循了孝道?!缎⒔?jīng)》認為“孝”具有普遍性、自然性、社會性、政治性等屬性。今天,如果用弘揚精華、去其糟粕的態(tài)度去研讀《孝經(jīng)》,會發(fā)現(xiàn)《孝經(jīng)》對構(gòu)建良好的社會秩序、愛國主義教育、積極的社會激勵機制有著重要的價值。
《孝經(jīng)》;孝;和諧社會
《孝經(jīng)》相傳為孔子及其門人所作,是中國古代儒家最重要的倫理學著作之一?!缎⒔?jīng)》一共十八章,全書以“孝”貫之,通篇論孝,集中地闡釋了儒家“孝”的倫理思想,對孝的地位、孝的內(nèi)涵、孝的要求作了具體的規(guī)定,明確“孝”具有普遍性、自然性、社會性、政治性等屬性?!缎⒔?jīng)》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深遠,直接決定和影響了中國社會的核心倫理——孝道的形成和發(fā)展。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將來”的經(jīng)典,對傳播和維護封建綱常起了很大作用。即使到了今天,《孝經(jīng)》中的很多思想精髓也是我們應該遵循和發(fā)揚的道德準則。
1.《孝經(jīng)》論孝的地位和作用?!缎⒔?jīng)》在《開宗明義》和《三才》兩章里兩次強調(diào)了“孝”的地位:“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闭J為“孝”是天地之間的自然法則,是人的天性,是人所有德行的根本,是一切政治教化的源頭,所有的社會秩序都應該建立在孝道的基礎(chǔ)之上,意即“孝”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孝經(jīng)》指出“孝”可以用來治理天下,教化百姓,可以讓社會秩序和諧,讓百姓各司其職,忠于職守?!跋韧跤兄恋乱溃皂樚煜?,民用和睦,上下無怨”(《開宗明義》)。[1]“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順可移于長。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廣揚名》)
除此之外,《孝經(jīng)》認為“孝”還可以通鬼神,暢順于整個宇宙,無所不能,無所不通?!靶┲粒ㄓ谏衩?,光于四海,無所不通?!?《感應》)
《孝經(jīng)》關(guān)于“孝”的地位和作用的論斷有一定的合理性,無論是在中國古代還是在中國現(xiàn)代,“孝”被中華民族公認為是最重要的倫理道德之一,諸多的中華美德都建立在“孝”的基礎(chǔ)上,對養(yǎng)之育之的父母都不孝,還能指望其人有什么其他的美德?“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圣治》)不遵孝道卻有其他的美德,顯然不合邏輯常規(guī)。當然,把“孝”看成是宇宙間無所不能、無所不通的利器,顯然有夸大的嫌疑。
2.《孝經(jīng)》論孝的內(nèi)涵。
(1)顧惜身體,珍愛身名。珍惜自己的身體,愛惜自己的名聲,不讓自己的身體、名聲受到戕害?!缎⒔?jīng)》認為,這是最基本的孝道。
《孝經(jīng)》認為子女應該好好保全父母給予的身體,強身健體,“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開宗明義》)。子女無論成年與否,一旦曉知人事,便應該懂得珍惜自己的身體,愛惜自己的名聲,這是一種自我珍愛,也是對父母撫育之恩的一種回報。做子女的如果因為不當行為讓自己的身體罹患疾病或身受戕害,讓自己的名聲受損,必然導致父母擔憂或遭受侮辱,這都是不孝行為。
“修身慎行,恐辱先也?!?《感應》)《孝經(jīng)》還要求子孫后代要好好修身養(yǎng)性,謹言慎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維護父母祖先的聲譽,不給父母祖先抹黑。顧惜自己,遠離傷害,珍愛己之名聲,維護父母祖先聲譽,這是最基本的孝道。
(2)事親?!缎⒔?jīng)》認為:“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紀孝行》)這里要求子女對父母不僅要有物質(zhì)贍養(yǎng),還要有精神贍養(yǎng)?!笆掠H”具體包含養(yǎng)親、敬親、樂親等三個方面。養(yǎng)親屬于物質(zhì)贍養(yǎng)范疇,是指做子女的要物盡其用,竭盡全力地去贍養(yǎng)父母,讓父母的生活得到保障。敬親、樂親屬于精神贍養(yǎng)范疇,是指做子女的對父母要發(fā)自內(nèi)心地愛、敬,要經(jīng)常讓父母在精神方面得到慰藉。事親注重對父母身心兩方面的贍養(yǎng),物質(zhì)和精神贍養(yǎng)都做好了才是孝道。
(3)慎終追遠?!缎⒔?jīng)》認為,真正的孝道不僅包括對父母的悉心侍奉,父母身后,也應該哀痛居喪,肅穆致祭,只有“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紀孝行》)。[1]對于去世了的父母和先祖,應該“卜其宅兆,而安措之;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孝經(jīng)》)。[1]《孝經(jīng)》引《大雅》曰“無念爾祖,聿修厥德”(《開宗明義》)。意指沒有先祖,就沒有父母,沒有父母,就沒有子女?!跋茸嬲撸愔疽?,無先祖,惡出?”(《易》)今天看來,這種孝道思想對當今社會有著非常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華夏族是黃河流域最早居民,黃帝和炎帝是華夏族的祖先,因此,每個中華兒女要懂得追本溯源,追念炎黃先祖,牢記自己是華夏子孫,肩負民族傳承重任,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自己的民族,這是每個華夏兒女的孝道。
(4)廉忠職守,心系天下。《孝經(jīng)》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順可移于長。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廣揚名》)還認為夫孝,“中于事君”(《開宗明義》)。
孝子如何忠君?就是指人臣忠于君主所分派的職事。古人描述孝子忠君的最高境界是“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做文職的盡忠職事,兢兢業(yè)業(yè),廉潔勤勉;做武職的保家衛(wèi)國,奮勇殺敵,不貪生怕死。曾子曾說:“事君不忠,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戰(zhàn)陣無勇,非孝也?!?《禮記·祭義》)廉和忠是古人對孝子忠君的最高要求。
孝子如何事君?“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事君》)孝子忠君,不可愚忠,在盡忠的同時,應該“進思”,即使身處江湖,也應該思補其過,先天下之憂而憂。
在封建時期,“朕即國家”,忠君就是愛國,《孝經(jīng)》其實是在要求人們忠廉,要心懷天下,熱愛自己國家。
(5)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缎⒔?jīng)》云:“夫孝……終于立身?!薄傲⑸硇械溃瑩P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開宗明義》)《孝經(jīng)》里的這兩段話的意思是:做子女的要修身養(yǎng)性,好好進行技能和道德方面的學習,內(nèi)外兼修,努力做出成績,讓父母因為自己的成績而得到眾人的贊譽。這是中國古人追求的最大孝道。技能學習是指各種做事的技能。道德學習,是指對儒家倫理道德——仁、義、禮、智、信等五德的學習和遵守。在今天,這些品德可以理解為真誠、善良、正直、謙虛、勤勞、聰慧、節(jié)儉、團結(jié)、寬容、忠誠等,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公認的良好品質(zhì)。擁有高超的做事能力,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履行于生活,然后就可以“行成于內(nèi),而名立于后世矣”(《廣揚名》)。
這種孝道思想在今天有著積極意義。習得良好的做事技能,學習并遵循良好的道德規(guī)范,為人民服務,為國家服務,在服從集體利益乃至國家、民族利益的同時成就自我,讓父母以我為榮,這是每個社會主義社會公民的最大孝道。
3.《孝經(jīng)》論孝的屬性?!缎⒔?jīng)》認為孝帶有以下屬性:
(1)普遍性?!缎⒔?jīng)》認為:“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庶人》)無論何人,無論何種階級,都有能力履行孝道。《孝經(jīng)》也認為“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感應》)。宇宙間,沒有孝道不能通達的地方,沒有孝道不能達到的領(lǐng)域?!缎⒔?jīng)》有言:“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天子》)意思是說對自己父母遵循孝道的人,也會把孝道的原則施及他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些都隱含了“孝”的普遍性。
(2)自然性。《孝經(jīng)》曰:“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jīng),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三才》)是說“孝”就好像是運行天道,是天地之間自然的法則,是人類自然的行為,人類應該秉承自然,順應自然來遵循它。在這段話中,《孝經(jīng)》認為“孝”不是后天培養(yǎng)或習就的,是人類自然的行為,具有自然性。這種說法值得商榷。
(3)社會性?!缎⒔?jīng)》認為孝道的重要標準是社會個體(子女)的孝行得到社會群體的普遍認同?!傲⑸硇械?,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開宗明義》)孝道發(fā)生在社會個體與他人關(guān)系的建立之上。孝是之于父母的個體行為,也是社會群體的規(guī)范。孝道是子女和父母關(guān)系和諧的體現(xiàn),孝道也是國民與國家關(guān)系和諧的體現(xiàn)。這種和諧關(guān)系直接影響整個社會關(guān)系的變化和協(xié)調(diào)?!皭塾H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天子》)孝道是家庭秩序的良好規(guī)范,也是社會個體與社會整體之間的良好規(guī)范。所以,“教民親愛,莫善于孝”(《廣要道》)。
(4)政治性。《孝經(jīng)》認為,“孝”可以應用于政治。五等之孝的履行,其實就是政治手段的履行。除此之外,“孝”還和很多政治元素密切相關(guān),如階級、皇權(quán)政治、法律等。這些都是“孝”具有政治性的體現(xiàn)?!缎⒔?jīng)》認為得“孝”者天下治,所以中國歷代王朝都把“孝”當作是治國安邦的工具。
《孝經(jīng)》關(guān)于“孝”屬性的論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孝”的普遍性,任何人都可以履行孝道,“孝”的社會性、“孝”的政治性等。但是,《孝經(jīng)》認為“孝”無所不通,無所不能,顯然有唯心主義的成分,夸大了“孝”的作用?!缎⒔?jīng)》認為,“孝”是自然的行為,這在一定意義上也含有機械唯物主義的成分?!靶ⅰ北划斪饕环N社會準則,一種行為規(guī)范時,它就是后天約定俗成的,后天培養(yǎng)的。
《孝經(jīng)》在傳承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負面的看法,因此就有人認為《孝經(jīng)》里的有些說法或有違人性,或有違常道。
1.五等之孝。《孝經(jīng)》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五章,分別論述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五等人的孝道標準,后世稱之為“五等之孝”。有很多人認為,“五等之孝”的實質(zhì)是階級的劃分,是對封建君主集權(quán)制度的肯定,是封建倫理與皇權(quán)政治的結(jié)合,在“孝道”的背后蘊藏了深刻的政治目的和階級意識。
《孝經(jīng)》產(chǎn)生于封建時期,其時階級意識深厚,皇權(quán)政治存在,作為這個時期的產(chǎn)物,不可避免地帶有這個時代的烙印。《孝經(jīng)》提出“五等之孝”應該是基于當時的現(xiàn)實,試圖確立社會關(guān)系中不同群體有關(guān)孝道的行為規(guī)范,強調(diào)“孝”的普遍性原則。“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無終始?!?《庶人》)到了社會主義社會,即使階級和皇權(quán)政治消失,社會不同群體孝道的體現(xiàn)形式也不盡相同。幼兒好好吃飯,強健身體,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便是盡孝;學生時代好好學習,身體健康,道德優(yōu)良,成績優(yōu)異,體貼敬愛父母便是盡孝;成年以后努力工作成就事業(yè),遵循良好的道德,悉心照顧父母,做一個好子女,好公民便是盡孝。再者,不同職業(yè)的群體,盡孝形式也不盡相同,在這里不一一贅述。
所以,“五等之孝”的實質(zhì)應該是在強調(diào)孝道的普遍性,即任何人都有能力履行孝道。
2.愚孝。《孝經(jīng)》中有諫諍章,是孔子和曾子關(guān)于“子從父”的問答。曾子問:做兒子的一味順從父親,是真正的孝道嗎?孔子答曰:“父有爭子,則身不陷于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于父,臣不可以不爭于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諫諍》)[2]《孝經(jīng)》明確指出,子女盲從父母不是真正的孝道。父母如果有了過錯,子女應該用一定的方式進行諫諍。《禮記·祭義》說:“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边@種愛,這種敬是有一定前提的。真正的儒家從來不曾強調(diào)“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孝是子女對父母百依百順”,這些不正確的孝道觀是由封建統(tǒng)治者的長期利用和某些人的曲解而形成的。至于《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兒”更是《孝經(jīng)》之后對孝道的惡意曲解[3]。在一定意義上,孝德是中華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構(gòu)建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精髓所在。
《孝經(jīng)》關(guān)于孝道的闡述基本上構(gòu)成了后世傳統(tǒng)孝文化的內(nèi)涵。千百年來,孝文化一直是中華文明的核心之一。自孝道形成以來,中國古代歷代統(tǒng)治者都認識到了孝道的價值,為建立良好的社會規(guī)范,實現(xiàn)對人民的有效統(tǒng)治,統(tǒng)治者們實行 “以孝治天下”,對《孝經(jīng)》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詮釋和宣揚以促進孝道規(guī)范建設(shè),使得孝道逐漸成為中華文明倫理道德的基石——“孝乃百行之首”。千百年來,孝道的確有效地促進了中華民族社會秩序的和諧發(fā)展。今天,如果去除《孝經(jīng)》中的糟粕,取其精華,《孝經(jīng)》對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1.《孝經(jīng)》與社會主義社會秩序?!缎⒔?jīng)》所體現(xiàn)出來的“孝”的社會性決定了孝道是社會的行為規(guī)范,是社會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的要求。孝道對社會主義社會的秩序有著積極的作用。
《孝經(jīng)》要求人民遵循孝道,愛惜自己的身體,顧念自己的名聲。今天,如果每個社會公民都能夠遵循孝道愛惜自己的身體,顧念自己的名聲,遵紀守法,恪守社會主義公德,那么社會主義的社會秩序一定會和諧。
《孝經(jīng)》要求子女不僅要在物質(zhì)上物盡其用贍養(yǎng)父母,而且要在精神上愉悅父母,不僅要求子女對父母的外在物質(zhì)行為,而且要求子女對父母的內(nèi)在精神行為,符合社會主義的贍養(yǎng)法規(guī)。實際上,這種孝道要求是對家庭從內(nèi)到外的約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秩序,進而形成良好的社會秩序。
《孝經(jīng)》要求為民勤而為官者忠廉職守,心系天下。這些孝道思想包含了一定的法律和道德的約束。在社會主義社會,如果每個公民都能夠恪守職事,民勤勉而為官者廉明,那么社會秩序一定會和諧,社會文明一定會昌達。
弘揚《孝經(jīng)》里的這些積極思想有利于構(gòu)建社會主義社會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有利于社會主義社會的法治建設(shè),有利于社會主義社會的道德建設(shè)乃至精神文明建設(shè)。這些都是社會主義良好社會秩序、和諧社會形成的關(guān)鍵要素。
2.《孝經(jīng)》與社會主義愛國主義教育。慎終追遠,追念先祖,是《孝經(jīng)》對孝道的要求之一。孝道規(guī)定的這些內(nèi)容在今天可以體現(xiàn)為銘記民族的傳承,了解民族歷史,這有利于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增強愛國情感。孝道要求忠君愛國,在今天可以理解為忠于國事,以國事為己任,宣傳這種思想,有利于增強國民的國家責任感和使命感。
以上這些都是我國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弘揚《孝經(jīng)》里的這些思想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愛國主義教育建設(shè),增強國家和民族的向心力。
3.《孝經(jīng)》與社會主義社會的激勵機制。“揚名聲,顯父母,光于前,裕于后”?!缎⒔?jīng)》認為因為自己良好的名聲,讓父母擁有盛名顯于當世,傳于后世,這是最大的孝道。[3]
成就自我良好名聲的唯一途徑就是努力學習生活技能,修身養(yǎng)性,學習和遵守良好的社會道德規(guī)范,在家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齊家”,到社會上用“齊家”的方式來對待工作,對待上級,對待同事,對工作忠,對上級順,對同事友愛,再加上個人擁有的良好做事能力,積極的工作態(tài)度,“是以形成于內(nèi),而名立于后世矣”。通過對集體、社會、國家做出貢獻而得“名”,為父母爭光,引導后世效仿學習。這種孝道思想不是封建糟粕,它是激勵人們成就自我的途徑,是中國社會激勵人們立身的一種良好倫理。這是社會主義社會激勵機制的重要內(nèi)容。
如果排除當時的時代局限、后世的曲解,《孝經(jīng)》里的孝道思想對今天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言意義深遠。弘揚《孝經(jīng)》中的孝道思想精髓,去其糟粕,這是今天的人們對《孝經(jīng)》應該持有的正確態(tài)度。
[1] 李隆基,邢昺.孝經(jīng)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 劉曉玲.中國古代孝論文選譯注[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
[3] 蘭耀輝.《孝經(jīng)》的孝道思想探析[J].孝感學院學報,2012(1):12-16.
(責任編輯:祝春娥)
2016-04-07
劉曉玲(1978- ),女,湖北安陸人,湖北工程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
B82
A
2095-4824(2016)05-0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