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則玲
(浙江外國語學院 中國語言文化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2)
寧波俗語中的地域文化特色探析*
趙則玲
(浙江外國語學院 中國語言文化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2)
寧波方言中最具文化內(nèi)涵的當推俗語和歌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主要反映了四個方面的地域文化特色:一是海洋文化,二是儒商文化,三是民俗鄉(xiāng)情文化,四是漁業(yè)文化。
寧波俗語;地域文化;探析
寧波,簡稱甬,是我國浙江省的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為浙江的三大經(jīng)濟中心之一,寧波港是中國貨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全市總面積9365平方公里。位于浙東,長江三角洲南翼,北臨杭州灣,西接紹興,南靠臺州,東北與舟山隔海相望。兩面環(huán)海,舟山群島為其天然屏障。這是一座具有7000年“河姆渡文化”歷史的古城,唐宋以來,一直是我國重要的對外貿(mào)易口岸,也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陶瓷之路”的出發(fā)港。以王陽明為代表的浙東學術(shù)文化以及特殊地理位置形成的海洋文化在這里得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形成了獨具寧波特色的甬文化,為具有儒商特征的“寧波幫”*泛指舊寧波府屬的鄞縣、鎮(zhèn)海、慈溪、奉化、象山、定海六縣在外地的商人、企業(yè)家以及旅居海外的寧波人。著名的“寧波幫”人士如包玉剛、邵逸夫、應(yīng)昌期、葉澄忠、趙安中等。奠定了思想基礎(chǔ)和做人準則。
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說過:“中國的文化保存在語言當中?!闭Z言中沉淀或存儲了人類的歷史和文化,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鏡子。語言中最能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當推方言俗語,它不是某個專家學者書齋里苦思冥想出來的產(chǎn)物,而是根植于地方文化土壤中,經(jīng)過民眾集體智慧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朵奇葩。它與地域文化關(guān)系密切,一方面,方言俗語能反映地域文化,它是在地域文化背景下孕育、形成和使用的,凝聚著本地歷史文化內(nèi)涵,透過它可以了解種種地域文化現(xiàn)象,包括生活、生產(chǎn)、禮儀、稱謂習俗、民情民性、思想觀念等。另一方面,地域文化對方言俗語的形成、發(fā)展和演變也有著深刻的影響。作為甬文化載體的寧波方言中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當然也是俗語和歌謠。本文根據(jù)筆者多年收集到的一些方言俗語,按照文化內(nèi)涵進行分類并闡釋其文化特色。
寧波兩面環(huán)海,自然、地理、氣象、生產(chǎn)、生活、飲食以及風俗習慣、思想觀念等等,無不帶上“?!钡睦佑?, 反映在語言里,產(chǎn)生出了一大批具有濃厚海洋文化氣息的方言俗語。這部分俗語的產(chǎn)生與寧波海洋文化背景休戚相關(guān),因其與海洋、港口以及生活在海港城市的人們關(guān)系密切,被稱為“藍色俗語”。
寧波人深受海洋文化的熏陶,“三句話不離本行”,即使是一些說教類的俗語,也常帶有海洋色彩的修辭手法?!霸俪艨偸囚~,再孬總是兒” 再臭的魚也總是魚,能夠賣錢,再壞的兒子仍然是自己親生的兒子,也是含辛茹苦拉扯長大的,到老了也還得靠他養(yǎng)老?!昂永飮`魚蝦也好,嘸沒兒子囡也好”。河里捕不到魚,抓點蝦也好;生不出兒子,養(yǎng)一個女兒也好。這兩句俗語,寧波人以“魚蝦”作比喻,反映了樸素的“養(yǎng)兒防老”的思想?!皫~吃肚皮,閑話講道理?!边@是寧波人“借物表意、借景寄情”的表達手法,類似于中國古詩中常用的“比興”手法。為了表達“閑話講道理”這個意思, 借一句“帶魚吃肚皮”來做“引子”,帶有濃厚的海鮮味。這句把美食與哲理結(jié)合起來的俗語,至今仍被寧波人奉為信條。
“民以食為天”,山里人崇尚山珍,海港人則崇尚海味。寧波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生猛海鮮?!俺燥埓筻锱悖嘛場橍~苔”,鰳魚是一種海魚。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人生中最快樂的事,莫過于吃飯時有大女兒陪,有鰳魚做下飯的菜。鰳魚在寧波人心目中,其美味程度絕對不亞于鮑魚燕窩?!扒鍩跣↑S魚,好比白斬雞” 和“八月青蟹抵只雞”以及“紅殼蝦(即海蝦),肉鰨魚(比目魚),配配冬至湯圓頂愜意”的俗語。在隆冬季節(jié),桌前放一盤新鮮明艷的海蝦和肉多味美的肉鰨魚,再來一小碗熱乎乎的湯圓,如此自得其樂,應(yīng)該是再愜意不過的生活了。這些俗語把寧波人喜吃海鮮味的海洋人習性表達得淋漓盡致?!扒迕髀輭讶琦Z,八月鰨壯如鴨”以及“春鳊、秋鯉、冬鯽、夏鲌”等,則是寧波人從餐桌上領(lǐng)悟到的品嘗魚鮮的美食要領(lǐng),并總結(jié)出不同海魚各有不同的最美味部位,如“黃魚吃嘴唇,鯧魚吃下巴,鰳魚吃尾巴,帶魚吃肚皮”“鰣魚吃鱗,甲魚吃裙”等寧波特有的海鮮飲食文化特色。
寧波自古就是一個商業(yè)發(fā)達的地區(qū),在秦代商貿(mào)活動已相當活躍。唐時,寧波成為我國對外貿(mào)易的主要港口,外貿(mào)事業(yè)頗為興旺?!钝纯h通志》記載:“甬人具有冒險性,都習海善航,以是與西人接觸較早。接受西文資本主義經(jīng)營思想較快,所以甬人以商著稱,國中凡新舊企業(yè),幾莫不占相當之地位?!?有一句俗語叫“無紹勿成衙,無寧勿成市。”說明了沒有紹興師爺,就不像衙門;沒有寧波人,就成不了市面,反映寧波人很會做生意,崇商風氣十分濃厚。寧波方言中有句叫“天下之主,弗如買主”的俗語,反映了寧波人在經(jīng)商中視顧客為“衣食父母”,處處尊重買主。做生意做到顧客上門,不管新老,笑臉相迎,端凳請坐,敬煙獻茶。貨款不足,派人跟??;攜帶不便,送貨上門;遠道顧客,招待食宿;買錯貨物,允許調(diào)換等,處處體現(xiàn)“顧客至上”的經(jīng)營理念。俗話說“無奸不商”,自古以來做生意靠的是圓滑和小聰明賺取利潤,但深受以王陽明為代表的浙東儒家文化影響的寧波人強調(diào)“誠信禮義”,做生意“仁”字當頭,講究積德行善,寧波俗語中有“腳踏路中央,不怕論短長”“積德百年,喪徳一日”,就是告誡商人做人要正直,行為要端正?!叭丝苛夹臉淇扛呗芳兛磕_后跟”“天地良心,到處通行”俗語,說明人要立身創(chuàng)業(yè)必須講究良知的道理。還有“勿是儂格財,勿落儂格袋”,不是你的財產(chǎn),不要放到自己口袋里等俗語,警示人們要靠自己的本事賺錢,不走歪門邪道,不發(fā)不義之財。寧波籍商人“理財乃義也”的務(wù)實觀念,信奉謀利而不忘義,這可以從包玉剛、邵逸夫等一大批寧波幫商人發(fā)家致富后對家鄉(xiāng)寧波的教育事業(yè)無私捐助得到印證。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寧波人開設(shè)的錢莊,就是以信譽卓著而聞名于世,人稱“信用經(jīng)商”。歷史上寧波就有“賒銷碼頭”和“過帳碼頭”之稱,商品買賣多憑信用放賬,大大方便了商品流通,使眾多客商都樂于與寧波商人打交道。而寧波錢莊業(yè)的發(fā)達也是同它注重信譽分不開的。孫中山先生曾這樣評價寧波人:“既素以善于經(jīng)商著,且具有偉大之魄力?!睂幉ㄈ藷o論在家鄉(xiāng)還是在外地,都把“重然諾”作為商貿(mào)活動的立足之本。這種守信好義、務(wù)實誠信的儒商品格正是寧波人文精神的主要體現(xiàn)。
在寧波方言中,有一句叫“黑鼻頭管望外婆”的俗語,蘊含著風俗民情。意思是為了避邪,滿月時第一次到外婆家去,把嬰兒鼻梁涂黑,這樣容貌搞得丑陋一點,免得半路遇到野鬼,被攝走嬰兒的魂魄。
寧波俗語中,有關(guān)過節(jié)做壽的習俗也很有地域特點。如“做壽做九勿做十”,一般來說,中國傳統(tǒng)是逢整十歲祝壽,而寧波人為了避諱“壽歲到”(陽壽盡頭的口讖),一般卻于頭一年即逢九祝壽?!叭鹂慑e,四十勿可做”。在寧波祝壽習俗中,人到三十歲必需舉辦祝壽儀式,似乎與傳統(tǒng)的“三十而立”相合;但四十歲不可張揚搞祝壽儀式,因為“四”與“死”諧音忌諱?!罢埑跃?,挜拜生”,這是寧波方言中,小輩為長輩祝壽時常說的一句俗語?!皰ァ?,指強行給予,“拜生”,即祝壽。一般說來,請喝壽酒,是正常的人情往來。但有些老人年事已高,一生艱辛,常常不愿為自己做壽,講孝的寧波人,就會由兒孫輩們“強挜”長輩“拜生”祝壽。這句流行語,體現(xiàn)了寧波人“孝文化”的內(nèi)涵。
“八月半中秋十六過”的俗語,則反映了寧波獨特的風俗習慣。我國傳統(tǒng)都是八月十五過中秋,但寧波卻是八月十六過中秋。據(jù)康熙《鄞縣志》記載:“端午之龍舟,八月十五之中秋,天下皆然,唯四明*寧波古稱四明。本地人提到籍貫,常以四明代郡,遠如唐代詩人賀知章,就自稱為“四明狂客”。則以十六為中秋,以中秋競渡相傳。史越王母夫人以十六日生,故而是日為佳節(jié),遂以龍舟娛其親,俗因之不改,天時人事皆為相君(史浩)所移?!笨梢姀哪纤纹?,八月十六日過中秋在寧波已成定俗。
寧波俗語“要竄頭,海三灣?!币馑季褪且氚l(fā)跡,就要出海闖世界。這種積極進取,敢闖世界,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的風氣,在寧波歌謠中也有所反映。如《小白菜》:“小白菜,嫩艾艾,老公出門到上海;上海么事帶回來,鄰舍隔壁分眼開;小白菜,嫩艾艾,老公出門到上海;十元廿元帶進來,介好老公阿里來?”反映寧波人不固守本土,勇于向外開拓市場的精神。從唐朝起,寧波商人就積極地向海外拓展市場,開展對外貿(mào)易,寧波的慈溪、鎮(zhèn)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發(fā)源地。“吃過奉化芋艿頭,跑過三關(guān)六碼頭”,既強調(diào)了奉化芋艿頭的美味,又以“三關(guān)六碼頭”作比喻,說明一個人闖蕩世界閱歷豐富。
“嵊山箱子岙,十具棺材九具草”這句俗語,則反映了寧波漁民的一個喪葬習俗,當漁民遭遇海難后,家里親人先要舉行“草人招魂”儀式,最后將稻草人代替亡人放入棺材安葬。
寧波古稱四明(本地人提到籍貫,常以四明代郡,遠如唐代詩人賀知章,就自稱為“四明狂客”)。一代又一代寧波漁民實踐經(jīng)驗中總結(jié)出來的俗語,體現(xiàn)了很多有關(guān)魚訊和時鮮美味的文化內(nèi)涵。“三月三,踏沙灘”,這條俗語反映的是寧波象山漁港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在皇城沙灘祭海的習俗。這一天,當?shù)貪O民會從四面八方聚攏到這片美麗的沙灘上,用高蹺、漁鼓以及抬閣、馬燈來祈求漁業(yè)豐收。
還有反映漁訊氣象的俗語,如捕撈帶魚:“小雪小抲,大雪大抲,冬至旺抲。”又如反映捕撈時節(jié)的:“雷響驚蟄前,夜里捕魚日過鮮”“小滿到,黃魚叫”“三月清明節(jié),烏賊嘸處疊”“三月三,黃螺爬上灘”“四月月半潮,黃魚滿船搖”“五月十三鰳魚會,日里勿會夜里會”“立夏東南風,烏賊沖沖動”“七月八月,青蟹換殼”“大潮捕黃魚,小潮捕鰳魚”“退潮泥螺,漲潮蟹”“大水螄螺,小水蝦”“秋風起,蟹腳癢”等等。此外還有不少描述海產(chǎn)品的俗語,如“墨魚黑,帶魚白,鰳魚肚皮像刀割”“三月蝦嫩似水”“清明螺壯如鵝,八月鰨壯如鴨”“ 墨魚喜燈照,黃魚咕咕叫”“帶魚像銀劍,鯧魚把扇搖”等等,都是寧波人從漁業(yè)生產(chǎn)中領(lǐng)悟到海鮮美食要領(lǐng)。
寧波人還常把漁業(yè)和人生哲理結(jié)合起來,如“三冬靠一春,三春靠一水/一水靠三潮,一潮靠三網(wǎng)”,強調(diào)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住眼前不放松?!斑\道來了推勿開,烤熟毛蟹爬進來”,形象地說明機遇的重要性?!皰u魚嘸沒大膽子,難吃外洋黃魚籽”,說明事業(yè)成功需要勇氣。“蜒蚰螄螺上寧波,只要日腳多”,激勵人們只要有毅力,不畏艱難,堅持到底,一定能達到目的?!按蚬芬?,抲魚要網(wǎng)”,是說辦事情要創(chuàng)造條件?!拔r有蝦路,蟹有蟹路”,說明在困難面前,各有各的解決辦法?!按笮愤€是小蟹乖,小蟹打洞會轉(zhuǎn)彎”,比喻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等等。這些俗語漁業(yè)氣息濃厚,言簡意賅,發(fā)人深省。
寧波俗語也是反映寧波社會生活的重要載體,其獨特的歷史地理和文化背景是寧波俗語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基礎(chǔ),一地的方言俗語代表的是一地的本土文化,承載著濃厚的地域特色,寧波俗語因其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讓人們體會到了“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的真諦。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生產(chǎn)生活方式的轉(zhuǎn)變,新的俗語還將不斷產(chǎn)生。從方言俗語角度分析地域文化,對語言學、民俗學、社會學等研究都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為研究寧波地方經(jīng)濟和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趙則玲.寧波方言俗語中的地域文化特色[N].寧波大學校報(第269期).2009-03-20.
[2]溫瑞政.中國俗語大詞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
[3]董鴻毅.寧波俚語漫談[M]. 寧波:寧波出版社,2009.
[4]趙德聞.寧波諺語[M]. 寧波:寧波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 鐵曉娜]
On the Region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of Ningbo Slang
ZHAO Zeling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China)
With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 the slang and songs have the most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the Ningbo dialect. It mainly reflects four aspects of the region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first, the marine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second, the scholar-merchant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third, the folk-nostalgia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fourth, the fishery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Ningbo slang; regional culture; analysis
2016-09-16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語言地理學視域中的寧波方言調(diào)查與比較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13BYY052)。
趙則玲,教授,從事漢語方言學、應(yīng)用語言學教學與研究。
H314
A
1009-1734(2016)11-007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