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語文的本真
——讀竇桂梅老師《回到教育原點》有感
馮 琴
紀伯倫曾說:“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么出發(fā)?!痹俅伍喿x竇桂梅老師的《回到教育原點》,我才真正明白一位語文老師追尋的教育真諦是什么。
還記得十年前第一次閱讀它,仿佛親臨竇老師的課堂,我感受到了一位語文老師的激情澎湃,魅力四射。十年,彈指一揮間,歲月的蹉跎,消磨了最初的熱血和豪情。從繁瑣和忙碌中抬起頭來,再一次閱讀,我發(fā)現,不只是教育需要回到原點,教育人更要不忘初心。
回到教育原點,需要回到我們自身,提高個人素養(yǎng)。
竇桂梅說,語文老師應該成為“語文的化身”,時時處處代表語文的形象。“語文的方式,不僅僅指語文課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的教學方式,更是指用語文的方式來思考、來感悟、來表達、來敘事、抒情、對話,乃至一聲問候,一句評價?!?/p>
一個冬日的午后,孩子們從溫暖的寢室回到教室,一個個哆哆嗦嗦直喊“好冷好冷”。站在講臺上的我,也不禁打了個寒顫。教室空蕩,又在頂樓,風自然猛烈些。我靈機一動,何不趁此來一次小小的激勵教育。我說:“大家感受到了天氣的嚴寒吧?可是有幾位同學讓我眼前一亮。他們沒有被寒冷嚇倒,而是精神抖擻,一到教室就開始學習,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一種精神,那就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北緛硐胪祽械暮⒆?,聽了我這幾句話,趕緊拿出了書本。
回到教育原點,需要我們回到本真的課堂,追求真善美。
竇桂梅說:“每一位走進課堂聽課的老師,不是旁觀者,而應該是感同身受的行動者、研究者、執(zhí)行者?!彼终f:“真正的評課應該是專業(yè)引領下的‘蘿卜燉肉’,而并非‘蘿卜燉蘿卜’。”多么生動的比喻!回想在我自己的聽課和評課中,卻往往是“蘿卜燉蘿卜”,超越不了授課老師的水平。
竇桂梅教一年級《早操》一課,她的識字教學從傳統文化的高度著眼,使中華民族古老漢字散發(fā)出迷人魅力。這種追溯本源的教學方法,不正是回到了漢字的起點來認識漢字嗎?孩子們能了解漢字的來龍去脈,并在圖畫和故事中感受我國博大精深的歷史和文化,他們又怎么不喜愛這樣的課堂呢?還有一個細節(jié),“早操”一詞的發(fā)音,竇桂梅特別注意了兩個字音都是平舌。由于兩個放在一塊比較難讀,她特意在出示“早”時單獨強調,出示“操”時也單獨強調。課堂中有這樣的思考和碰撞,才是真實、美好的課堂。
回到教育原點,需要回到一種慢的狀態(tài),用愛心呵護孩子的成長。
“回到基礎,回到母語,回到兒童?!边@是竇桂梅語文教學多年的堅守。多么簡單而執(zhí)著的堅守啊!作為一名校長,竇桂梅說,每次看到那么多師范生、老師來清華附小應聘,她都會問他們:“你真的愛孩子嗎?”是呀,小學老師是根的工程,需要靜下心來做泥土的工作。和孩子交流,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微笑,每一個小小的舉動,都能給他帶去莫大的溫暖。班上有個不講衛(wèi)生的孩子,同學們對他避之不及。一次課間操,我看到他鞋帶松了,就走到他面前,輕輕為他系好鞋帶,并且給他整理好胸前的紅領巾。我什么也沒有說,只是給他一個會心的微笑。此后,我發(fā)現這個孩子變了,穿著變整潔了,學習也進步了。我常常覺得,自己就像一個牽著蝸牛散步的人。我愿意在旅途中帶著“蝸牛們”享受每一天的陽光和雨露。
惠特曼說,一個孩子向最初的地方走去,那最初的,便會成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p>
(作者姓名:長沙市芙蓉區(qū)燕山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