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支平 梅丹
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三法”
●彭支平 梅丹
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人類思維活動的一種方式。語文教學中,訓練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方法很多,本文結合教學實際,談談求異發(fā)散、視角轉換、系統綜合三種方法。
求異發(fā)散也就是發(fā)散性思維,它具有流暢性、開放性等特征。
1.流暢性
思維的流暢性與限定時間內產生的觀念數量有關。在短時間內產生的觀念數量越多,思維的流暢性就越強。如,教學《愚公移山》后,針對“你如何看待愚公移山的行為,請為你的看法找出理由,越多越好”這個問題,學生可以持贊同意見,理由是愚公的行為展示了“人定勝天”的堅定信念、愚公有鍥而不舍的可貴精神等,也可以持反對意見,理由是愚公可以搬家或繞道、愚公思想保守等。
2.開放性
開放性指思維的邊界相對寬泛,學生可以進行“海闊天空”式想象的思維方式。如,教學《驛路梨花》時,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開放性的題目:“我”和老余正猜測茅屋的主人是誰時,門開了……請發(fā)揮你的聰明才智,接著往下寫出有新意的片段。有的學生想象小茅屋的主人是達賴,小茅屋是他的秘密據點,“我”和老余同他巧妙周旋,斗智斗勇,將其擒獲;有的想象小茅屋的主人是CAI星球的間碟,“我”和老余在深山與之展開了生死搏斗;還有的想象小茅屋的主人是陶淵明的第481代子孫,“我”和老余同他切磋文學,談古論今,成為摯友,等等。此類意向越神奇,說明思維的開放性越高。
視角轉換指從多個視角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如學習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時,可以從內省與外察、近觀與遠觀的視角進行思考。
教學這類文章時,教師除了讓學生體會視角的多樣性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視角轉換的過程中提升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濫竽充數》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明白得到人們普遍認可的那種寓意,即批評南郭先生不學無術,然后引導學生多視角分析,提出更多的思維結果。如,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可以提煉出四個觀點:①不學無術是站不住腳的;②靠騙術是不會持久的;③逃避現實,罪有應得;④凡事不能不懂裝懂。從贊揚南郭先生的角度,可以提煉出兩個觀點:①南郭先生有自知之明;②南郭先生是適者生存的典范。從批評齊宣王的角度,可以提出三個觀點:①沒有嚴格的管理制度是不行的;②不負責任是選拔不出人才的;③官僚主義是產生“吃大鍋飯”現象的土壤。從贊揚齊泯王的角度,可以提煉出兩個觀點:①改革臃腫的機構十分必要;②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的考核辦法切實可行。
綜合是一種以問題為中心,按一定的規(guī)律和模式有序地組織材料和整合材料的思維方法。這種思維方法要求思維主體置身局外,通過對事物系統的、全面的審視和分析,創(chuàng)造出較為客觀的、能被人們接受的認知。魯迅先生曾對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綜合創(chuàng)新有過精彩的論述:“小說也如繪畫一樣,有模特兒?!薄澳L貎翰挥靡粋€一定的人,看得多了,湊合起來的?!薄皽惡稀笔囚斞傅淖灾t之詞,實為綜合。
語文教師要善于發(fā)現教材中的綜合之處,并引導學生認真體會,以達到提升綜合思維的目的。如,教學哲理詩《題西林壁》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體會詩中橫看、側看、遠眺、近觀、俯視、仰視、內審、外察等視角,還要指出只抓住某一個或幾個視角不能正確、全面地理解詩人的表達意圖,進而讓學生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要全面系統地認識一個對象,必須運用綜合思維。再如,教學曹操的《觀滄?!泛?,教師可以設計如下題目對學生進行綜合思維訓練:結合這首詩和你對曹操其他方面的了解,說說你心目中的曹操形象。此時,學生就有可能整合《三國演義》《三國志》等著作中有關曹操的史實,認識到曹操性格的多面性,及其在中國特定歷史階段的重要作用。這樣,學生對曹操人物形象的總體把握就會比較客觀。
(作者單位:武漢市黃陂區(qū)王家河街道長堰中學)
責任編輯 姜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