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發(fā)了神經(jīng),近一年來我開始同身邊所有人講,天下汽車其實沒什么大的分別,你若問我寶馬3系與奔馳C級之間應該選哪款?我會說:“你隨便吧,反正都一樣的”;你若不識趣再問我Boxster、M3或者福特野馬中間哪個更好玩?我會煩躁,會反問你:“開車時你到底玩點什么?無非做三個動作:踩油、剎車、打方向。所有車都是這三個動作,有什么分別,有什么好玩,”當然玩手動擋的人是另一類,不在討論范圍,雖然他們也就多了兩個動作。我也知道,打電玩都無非是按按鈕一個動作,可全世界的人都玩得不亦樂乎不是,但好歹人家游戲有從Gran Turismo到超級瑪麗,從三國殺到FIFA足球門類不僅齊全而且繁多,可你就算是車癡車狂,開著再好玩的車也不過是在北京的幾個環(huán)上繞圈圈,或者上海的高架上邊堵邊迷路,最厲害的不過在大屯路隧道里拉掉一面墻,或者在中環(huán)線上來一次意外的飄移罷了。反正如果你買車就是為了每天從A開車到B,那根本不用再去追問車與車之間有什么不同,開蘭博基尼的和開五菱宏光的都是一樣踩油、剎車、打方向,至于雜志上寫的那些“抓地力快到極限時我感覺到了工程師潛心研究五年來的心機”、“這是這款車問世30年來最好的一代”、“它的懸掛總是覺得有點不同”、“車架剛性好好”、“側(cè)傾有點大”、“降擋果敢而松脆”、“哇,竟然甩尾甩到我開口大笑”,別信我們啦,你試試把車買回去,開一輩子能get到以上說話中的幾句?
不過你get不到不是你遲鈍,其實是天下汽車真的沒啥不同。今日汽車工業(yè)從原料到供應商,就連設計師都是屈指可數(shù)那幾個,最世風日下的是近幾年都沒什么廠家在潛心研究革新的動力總成(電動機這種東西不算)。所以無論奧迪、奔馳、寶馬還是凱迪拉克、野馬、捷豹,就連保時捷、邁凱倫、法拉利也都是在不斷改良陳年舊機(或者索性拿別人家的發(fā)動機來用),加上不再有技術含量的手動擋,抑或一家獨大的雙離合供應商,自動變速器無非就是ZF的好,懸掛說得花好稻好也不過是前麥佛遜后多連桿,最厲害的剎車鉗說來說去也就是Brembo、好輪胎不過倍耐力,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遮遮掩掩仿佛全用上了博世,音響好點選B&O普通點選Harman Karden剩下沒提到的一個手掌也數(shù)完了,全世界的生產(chǎn)商都在這些極之有限的原材料里炒出一代又一代的新車,你說有什么好玩的,
當然我對車依然是有懂憬,只不過錯過了最好的時代,我指1980至2000年,再之前我沒出生也就沒資格討論了。我就知道那20年里,眾多車廠不計成本造新車、牛車、怪車,XJ220、McLaren F1、RX7、NSX、Skyline( R34)、Ford GT、Countach、V10的M5、RS6、WRX STi與EVO纏斗至第十代……等等。這些都是任性的車,背后相信藏著一班任性的人,他們不怕將自己的汽車公司做死,但求自己過把癮就死,這種精神值得點32個贊!記錄這些車壇中的曇花、食人花、霸王花才是汽車雜志存在的意義。不像現(xiàn)在,每個廠家都怕死,一部虛無縹緲無跡可尋的噪音法例就令Huracan的聲浪閹割到嬌滴滴靜雞雞;環(huán)保法令又迫使M Power放棄改良Vl0的power轉(zhuǎn)而研究如何提高音響的power; S3與GolfR現(xiàn)在有什么分別呢? 10年前S3與R32可是干差萬別的;現(xiàn)在捷豹與奔馳上用的四驅(qū)系統(tǒng)構造幾乎完全相同,十年前奧迪quattro與大眾4Motion都相去甚遠,十年前本田、豐田、斯巴魯、三菱的四驅(qū)系統(tǒng)各自的構造講完可以寫成一本書。我知道這些對于廠家的市場與財務部門來講都是成本的黑洞,帳本上的深坑,但至少對于我來講是找靈感的百草集,寫文字的御花園。這樣想我未免自私,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只不過對于寫車的人來講,我就巴不得活在亂世,歷史上精彩的文獻不也都出于亂世嗎,我后悔活在了車壇的和平年代,這樣想多少有點變態(tài),但一年面對幾十臺品牌不同感受卻一樣一樣一樣的新車,每一臺也要寫出點不同的文字來,這樣的工作好像更加變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