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西周時期周公政治領導力特色分析

2016-03-07 12:28秦德君
關鍵詞:周公領導力政治

章 慧, 秦德君

(東華大學 人文學院,上海 201620)

西周時期周公政治領導力特色分析

章 慧, 秦德君

(東華大學 人文學院,上海 201620)

人類領導力實踐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11世紀,西周時期政治家周公就開展了一場前無古人的政制創(chuàng)制實踐。在這一過程中,周公審時度勢地運用求新思維、秉持通盤籌劃的統(tǒng)局觀念、堅持腳踏實地的務實取向,推行“禮”的世俗化,構建了一個涵蓋政治、經濟、社會等方方面面的制度體系。他創(chuàng)制的政治規(guī)制不僅具有重要的政治實用性和社會規(guī)范性,適應了西周政治建設的需要,更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政制文化的基礎。從整體看,周公“政制創(chuàng)制”蘊含了豐富的政治智慧,對今天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亦有一定的參考與借鑒意義。

西周;周公旦;政制創(chuàng)制;政治領導力;領導特色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一改革發(fā)展的總目標對國家治理和領導力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實現(xiàn)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xiàn)代化,最需要的是切實提升領導力。我國正處在改革攻堅期、深水區(qū),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這一階段既面臨著大有作為的重大機遇,也面臨著紛繁復雜的諸多矛盾。如何抓住戰(zhàn)略機遇期的重大機會,有效應對充滿挑戰(zhàn)的各種風險,改進領導方式和方法,提升領導能力和水平,實現(xiàn)領導力的創(chuàng)新,是一個重大戰(zhàn)略性問題。

所謂“領導力”,其實是一個多維的系統(tǒng),是一種有著目的驅動的行為,它引發(fā)基于價值觀、理想、愿景、標志以及情感的變化或者轉型變革[1]。人類領導力實踐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11世紀,西周時期政治家周公①周公(約前1100—?),姬姓,名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成王之叔。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就開展了一場前無古人的政制創(chuàng)制實踐,繼而引發(fā)了整個西周的社會大變革。這一過程充分彰顯了周公的政治領導力,推動了中國古代社會的發(fā)展。

一、 歷史的耦合與必然:周公政制創(chuàng)制的情境動力分析

恩格斯曾說:“某個偉大人物在一定時間出現(xiàn)于某一國家,這當然純粹是一種偶然現(xiàn)象。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個人除掉,那時就會需要有另一個人來代替他,并且這個代替者是會出現(xiàn)的——或好或壞,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是會出現(xiàn)的?!鐞鹑觥W古斯都、克倫威爾等等?!盵2]西周時期,周公自然是作為一個偶然人物出現(xiàn),但其中也蘊含著非他不可的必然性?!榜詈闲浴笔侵芄臀髦苷位ダ糙A的關鍵。

(一) 應運而生的時代“偶然性”

武王九年,大會諸侯于孟津,并于公元前1046年,牧野決戰(zhàn),一舉滅商,定都鎬京。隨后周公等人替武王組織受命大典,向天下宣告殷朝滅亡,周朝建立,武王為周天子。

然而“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寧而崩?!盵3](《史記·封禪書》)國家初建,武王卻“遘厲虐疾”于第二年辭世,西周的局勢驟然緊張起來。一方面,年少的太子誦不具備執(zhí)政能力,倘若繼承王位,也需能人輔佐;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管叔也在一旁虎視眈眈地盯著王位,王室內亂一觸即發(fā);另一方面,以武庚為代表的殷人又在暗中伺機復辟。面對如此嚴峻的政治局勢,如何化解危機?最高統(tǒng)治者的失去,使得西周政局亟需一名不畏艱苦、能夠力挽狂瀾的領導者的出現(xiàn)。所謂時勢造英雄,周公就是在這樣的歷史境遇中“偶然”地出現(xiàn)了并登上了歷史舞臺。

(二) 周公攝政的歷史“必然性”

周公作為西周政治危機挽救者的出現(xiàn),具有時代偶然性,其實更包含了歷史必然性?!兑葜軙ぶu法》將周公贊為“開嗣王業(yè)”的第一人,稱其在牧野決戰(zhàn)中建立大功。實際上周公在文王時,甚至是祖父王季時就開始參與翦商大業(yè)?;诖?,武王在深知命不久矣之時,將周公定為王位第一繼承人?!兑葜軙ざ纫亍酚涊d,這一決定的理由有三,一是周公勤于政事,無暇顧及一日三餐和妻室;二是周公有大智慧;三是周公通曉歷史,并時常告誡武王要以史為鑒。然而周公拒絕了武王的傳位。武王于是命周公輔佐于成王左右,攝政以治天下。

周公能夠“攝政”,決斷天下大事,并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的原由,我們還可以從后人對周公的評價中窺探一二。錢穆先生說:“其臨大難而不懼,處大變而不憂,斷大事而不疑,進退從容,無往不宜之概”[4],《墨子·貴義》說:“昔者,周公旦朝讀書百篇,夕見漆(七)十士”[5],又《孟子·離婁下》記載:“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6],處變不驚、持續(xù)學習、知人善用、勤于思考等,正是一名優(yōu)秀領導者所應具備的重要品質。由此,周公才通過“救亂”“克殷”“踐奄”“建侯衛(wèi)”“營成周”“制禮作樂”“致政成王”[7],完成了除他之外很難由同時代任何其他統(tǒng)治者領導完成的西周政制創(chuàng)制。

(三) 政制創(chuàng)制的現(xiàn)實訴求

本文以周公“政制創(chuàng)制”為其政治領導力特色分析的切入點,所謂政制創(chuàng)制,是指周公為中國封建王朝奠定重要基礎的政治規(guī)制的創(chuàng)新過程。周公政制創(chuàng)制根植于特定的歷史情境中,即當時國家政治建設的需要。事實上,不管決斷天下大事的當朝統(tǒng)治者是武王,是成王,還是周公,血緣界定、行政區(qū)域組織等的建立,以及制度、文化等軟件的建設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小邦周”取代“大邦殷”后,構建國家政治結構基本要素的任務被提上日程。

“有大艱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靜,越茲蠢。殷小腆誕敢紀其敘?!盵8](《尚書·大誥》)當時國家初建,周公攝政,整個西周面臨著嚴峻的內憂外患,如《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記載:“管叔、蔡叔疑周公,乃與武庚祿父作亂,欲攻成周”[3],王室內部成員猜忌周公,并聯(lián)合武庚叛亂。于是,周公奉命東征平定武裝大叛亂,使西周的政局轉危為安。但問題來了,從“牧野之戰(zhàn)”伐紂建周到東征勝利(“救亂”“克殷”“踐奄”)奠定統(tǒng)一大業(yè),周王室統(tǒng)統(tǒng)憑借著武力取勝,但“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一個僅憑武力建立政權的國家,固然能在短期內維持統(tǒng)治,于長期必然存在政權合法性問題。“政制創(chuàng)制的現(xiàn)實訴求”本質上就是要求解決周王室政權合法性、執(zhí)政長久性的問題。周公政制創(chuàng)制便是回應這個問題的有效途徑。

(四) “牧民”中包含的“領導”因素

中國傳統(tǒng)的治國之術通常視為“牧民”,古代社會未有任何成型的“領導”概念,更遑論“領導”藝術?!爸芄种T侯畔周,公乃攝行政當國”[3],(《史記·周本紀》)這自然也是一種“牧民”。但從今天的理論體系來分析,周公攝政“牧民”的過程其實已蘊含了原始的、初步的“領導”精神,包含了一些“領導”行為,是“領導”因素的萌芽。

其一,周公位處攝政大臣(一說“攝政王”),除了擁有執(zhí)掌生殺之柄的權力外,還具有不可小覷的“非權力影響力”。這些影響力附著的是周公前期的軍事政績、個人能力和道德品性。其二,相較暴力的震懾作用,周公更注重“禮”“樂”的教化功用。在“新天人觀”的啟蒙下,借助政治規(guī)制來促成百姓遵禮守法的人文精神追求,最終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天下大治”局面。其三,區(qū)別于單向性的驅民行為,周公治國理政注重與民互動。周公歷來重民,強調民意,君為舟,民為水,“水則載舟,水則覆舟”[9](《荀子·王制》)。其四,周公“領導”的更深一層含義是取信于民。顯然,周公主政天下中蘊含的“領導”因素要高于純粹的“牧民”統(tǒng)治,這也是周公攝政能夠獲得超出“牧民”的預期效果的必要條件。

二、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公政制創(chuàng)制的思維特點分析

領導者作為一個組織系統(tǒng)中的坐標式人物,不僅是一種角色,更是一個組織系統(tǒng)乃至一個時代的精神思維的奠基者、引領者。思維模式是領導力的主要構成。周公政制創(chuàng)制的領導思維具有鮮明的特點:

(一) 審時度勢的求新思維

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公政制創(chuàng)制體現(xiàn)了這種“又日新”的求新思維。鑒于“殷政總總,若風草”,殷朝政策法令紛繁雜亂,新的政治規(guī)制正在創(chuàng)制的路上。如“封建制”,名義上的封建在三代前已萌芽,到夏商兩代則已明確出現(xiàn)分封現(xiàn)象,到周時分封制又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即區(qū)別于夏商的“氏族封建”和“氏族聯(lián)盟式的邦國群體”[10],周公將分封對象從“氏族”擴展到王室子弟、親屬、異姓功臣,并以“授疆土”“授民”“建國”為新制的基本要素。正如《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所說的“封建親戚以蕃屏周”[11]一樣,新封的諸侯國作為周王室安置在各地的統(tǒng)治據(jù)點,鎮(zhèn)守疆土、管理子民、抵抗敵族,滿足了鞏固政權的需要。

(二) 通盤籌劃的統(tǒng)局觀念

“樹立一盤棋思想”是一名領導者應做的基本功課。周公身處政治大變革的時代,他對于制度設計和“新天命論”的考慮,對于政治規(guī)制內部成分的統(tǒng)籌,正是通盤籌劃的統(tǒng)局觀念的具體表現(xiàn)。周公政治建設既注重政治規(guī)制的創(chuàng)制,也注重意識形態(tài)的塑造。牧野一戰(zhàn)后,周代殷命成為新的政治現(xiàn)實,隨即周公提出“周雖舊邦,其命維新”[12](《詩經·大雅·文王》)的觀念。在殷商“神權至上”的基礎上發(fā)展出“新天命論”,用“時惟天命”警告“殷頑民”“多方”要聽從天命,順從周人統(tǒng)治;并用“惟命不于常”“天畏棐忱”來告誡周的統(tǒng)治者施行德政。在統(tǒng)一了人們的意識之后,政制創(chuàng)制和治國理政就顯得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了。周公政制創(chuàng)制無一遺漏地觸及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的典章制度,統(tǒng)籌了政治規(guī)制的各個具體部分,當然在重視程度上會有一些偏重。

(三) 腳踏實地的務實取向

“不惟上,不惟書,只惟實”是任何一個想干點大事的人所崇尚的。推動政治發(fā)展需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堅持務實取向。周公所“務”之實,一是指西周客觀實際的需要。毋庸置疑,周公政制創(chuàng)制不是一個空想的、純理論性的鴻篇巨制。二是指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即周公注重探求歷史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性以指導現(xiàn)實中的治國治民。這里闡發(fā)的是后者。首先,周公從反面總結出“德”與國家的興亡具有直接關系。如夏桀行“暴德”,故“乃命爾先祖成湯革夏,俊民甸四方”[8](《尚書·多士》),即“成湯革夏”;紂王荒淫無道、暴虐成性,故“周代殷命”。其次,周公又從正面向統(tǒng)治者們展現(xiàn)先王的優(yōu)秀品質,如《尚書·無逸》中,周公向成王詳細闡述了中宗、高宗、祖甲、周文王的勤政無逸等德行,最后告誡成王親政時一定要學習先王,這樣才能保證百姓臣服,國家興盛。

三、 中國政制文化的奠基與濫觴:“周公創(chuàng)制”的制度學分析

郭沫若在《今昔集·論古代文學》中說:“中國文化大抵濫觴于殷代?!薄盀E觴”謂發(fā)源之意,酈道元在《水經注·江水一》中說:“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謂發(fā)源濫觴者也。”從中國歷史看,周公政制創(chuàng)制的歷史性實踐奠定了中國后來幾千年傳統(tǒng)政治制度的基礎,是中國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名副其實的“濫觴”。

(一) 典章制度的體系完備性

周公政制創(chuàng)制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禮”的世俗化?!岸Y”,最初是指宗教祭祀之類的活動,旨在求神賜福。殷商時期,“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13](《禮記·表記》),“殷禮”保持的是“神本”思想;而到了西周,“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13](《禮記·表記》),“周禮”一反狹隘的宗教祭祀性質,成為旨在推崇周天子王權、維護等級制的系列典章制度。其中“人本”因素的加入,更是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發(fā)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一直以來,學者們對周公制禮的內容有考究和闡發(fā)。如錢穆認為周公所制之禮有封建制、宗法制、井田制,三者融凝一體[14]。王玉哲認為周公所制之禮包括嫡長子繼承制、分封制、大武樂等三個方面[15]。綜合各家觀點,我們認為“周公政制”是一個龐大的制度體系,它以政治制度為核心,涵蓋經濟、文化、軍事、社會等各方面典章制度,包括任何其他具有政治工具性的規(guī)范、準則。主要有封建制、宗法制、嫡長子繼承制、井田制、鄉(xiāng)遂制度,畿服制、朝覲制度、鄉(xiāng)飲酒禮和饗禮等等。各項制度相互聯(lián)系、相互配合,其中“封建制”是西周的基本政制,它建立在井田制基礎上,并和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宗法制互為表里。

(二) 沿襲和變革的制度變遷分析

周公政制創(chuàng)制是一個揚棄的過程,包含了修正、補充、革新的意思,即《論語·為政》中所說的“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16]。如繼承制度的發(fā)展,殷商時期王位繼承基本上按照“兄終弟及”為主,“父死子繼”為輔的方式[17],且殷末時多實行“父死子繼”,“嫡長子繼承”尚未成定制。鑒于殷商時期的“兄終弟及”致“九世之亂”的歷史教訓,以及管叔、蔡叔覬覦王位而挑起內亂的現(xiàn)實,周公開始思考王位繼承方式上的改革,拒絕繼承王位并通過東征戰(zhàn)勝了以管叔、蔡叔為代表的“兄終弟及派”,擯棄了“兄終弟及”的繼承方式,最終確立了嫡長子繼承制。

制度的發(fā)展是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變換的政治、經濟等歷史背景總會對具體規(guī)制的形式、內容提出新的訴求。如專制制度在殷周時期初步確立,在西周時它以宗法分封形態(tài)出現(xiàn),各地諸侯具有一定的獨立性、自治性。但戰(zhàn)國以降,特別是秦漢以后,隨著專制主義的君主集權政治愈加強化,君主專制制度也隨之發(fā)展到了絕對極端的地步。

(三) 政治實用性和社會規(guī)范性的制度功能分析

周公政制創(chuàng)制的背后不僅是對人文價值的關注,更是對社會等級秩序的敬畏。周公“制禮作樂”的基本原則是“尊尊”“親親”,通過典章制度有效進行別貴賤、序尊卑。如在封建制和宗法制(包括嫡長子繼承制)的綜合作用下,整個西周自上而下地層層分封,構成了一個“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親,皆有等衰”[11](《左傳·桓公二年》)的社會形態(tài)以及“君臣父子”的等級關系。君臣、上下統(tǒng)屬關系在全周達成了共識并成為一種心理定勢,一直延續(xù)下去。

周公政制創(chuàng)制顯在制度,隱在意識。由于這些政治規(guī)制覆蓋面的廣泛性,它們在周人的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社會生活、家庭生活等方面都發(fā)揮著規(guī)范作用,從而營造出了一個“衣服有制,宮室有度,人徒有數(shù),喪祭械用,皆有等宜”[9](《荀子·王制》)的規(guī)則社會,并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改變著周人對政權、身份等級、社會規(guī)范的認同。一切依禮行事,任何僭禮行為都要受到懲罰,王權至高無上,全部服從階級統(tǒng)治。

(四) 中華元典的制度文化分析

楊向奎在《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中,將周公與武王之后的一統(tǒng)天下、傳世的禮樂文明、儒家的歷史淵源緊密連接在一起,甚至認為沒有周公的中國文明將呈現(xiàn)的是另一種精神狀態(tài)[18]。歷史證明,周公政制創(chuàng)制的確有效鞏固了西周的政治統(tǒng)治,促成了“成康之治”和周朝八百年基業(yè),更奠定了中國古代社會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基礎??鬃又焙簟拔釓闹堋?,說的就是孔子對西周禮樂文明的向往。

周公政制具有開創(chuàng)性、奠基性,它區(qū)別于之后任何朝代所創(chuàng)制的典章制度,是中國古代制度的原點,也為之后中國傳統(tǒng)政治制度的發(fā)展構建了基本框架。這一政治實踐中蘊含的重要思想,如“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德治思想,注重“遵禮守法”的規(guī)則意識,講究“德”“孝”的倫理思想,以及重視人事等,更是奠定了中國文化的主體精神,引導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的基本走向?;诖?,可以說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殷周之際的政治、文化變革算得上是飛躍性的了吧。

四、 周公政制創(chuàng)制的方法論特點分析

任何歷史情境中的政制創(chuàng)制,任何具體社會環(huán)境中的領導力的實現(xiàn),必須基于一定的方法論基礎,這樣的政制創(chuàng)制才是有邏輯的,才站得??;這樣的領導力也才具有統(tǒng)攝力、影響力。周公政制創(chuàng)制,隨著時代和具體情況的變化其具體做法和行為模式在今天已不可復制。但周公政制創(chuàng)制過程中所蘊含的領導方法特點和政治智慧,在經過選擇性揚棄、應時應景的轉化后,于今天的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借鑒意義。

(一) “禮治、法治、德治”互濟的古典治理方式

周公攝政,治國治民,綜合運用了不同的治理方式。其一,禮治?!岸Y”即政治規(guī)制。周公構建了一個系統(tǒng)的制度大網,引導了整個社會對身份等級的統(tǒng)一認識,形成了以周天子政權為核心的權力結構。其二,法治。周公時期,夏商時期的“天罰”“神判”發(fā)展為“明德慎罰”,“明德慎罰”作為一種治國治民手段,蘊含了“以德行罰”“敬明乃罰”兩方面的內涵。其三,德治。本質上,周公推行的禮治也好,法治也罷,按其最終的歸宿來說,都是德治。

“禮治、法治、德治”互濟的古典治理方式對于今天的國家治理有一定啟示,實現(xiàn)禮制、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實現(xiàn)禮治、法治、德治相得益彰,才能提高治理效能。在制度建設方面,建立健全制度體系以規(guī)范權力運行和維護公共秩序,提高制度執(zhí)行能力以加強制度的有效性。在法治方面,必須堅定不移地將法治作為實現(xiàn)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基本路徑,堅持依法治國、依法行政、依法執(zhí)政的共同推進;在依法治國的同時,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在德治方面,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二) “史鑒、民鑒、情境”通識的審慎決斷方式

通常情況下,掌握的信息越完備,就越有利于決策制定和決策執(zhí)行?!渡袝ふ僬a》中周公曾說:“我不可不監(jiān)(鑒)于有夏,亦不可不監(jiān)(鑒)于有殷。”[8]歷史的劇烈變動激發(fā)周公深刻思考夏商兩代滅亡的原因,遂將“敬德”作為基本的治國治民思想。關于以民為鑒,周公的“保民”思想便是最好的證明,《尚書·酒誥》中周公曾告誡康叔“人無于水監(jiān)(鑒),當于民監(jiān)(鑒)”[8],說的便是要體察民情,將人民的情緒作為判斷為政得失好壞的重要標準之一。至于考察特定的歷史情境更是無需多言了。

科學決策要求領導者將歷史經驗、民意、具體情境三者結合起來審慎決斷。通過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少走彎路。這也包括學習、借鑒其他民族優(yōu)秀文化。傾聽民意,則要求將民意引進政策制定、出臺、制度創(chuàng)制和完善的過程中,拓寬民意反映渠道,建立民眾評價機制。同時,領導者在任何時候都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將國情、地情作為決策、政策、制度出臺和制定的最基本的參考要素,強化問題導向,提高治理效率。

(三) “正義、尚中、彈性”相融的行事方式

政制創(chuàng)制過程不可避免地涉及相互交疊的各種沖突、矛盾,必須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周公政制創(chuàng)制具有兩個突出的基本點,一是重“德”,二是重“民”,其最高境界在于道德和諧、民心歸順,這是周公追求“正義”觀的表現(xiàn)。同時周公推崇和諧,注重“尚中”即適度、協(xié)同,抵制極端的思想。周公制“禮”作“樂”,“分”中求和諧,協(xié)調了不同階層的矛盾,避免了問題的極端化。而在制度執(zhí)行中,周公還會設置一定的彈性空間以適應具體情況,如法律的執(zhí)行需要有一定的標準,但標準之內周公強調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張弛有道??梢哉f,彈性空間的設置不僅不會說明周公忽視法律的嚴肅性,反而有力地印證了周公重視法律實施的具體情況。

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規(guī)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一總目標的實現(xiàn)是一項充滿挑戰(zhàn)的技術工程,它要求領導者積極探索“正義”、尚中協(xié)同、彈性靈活三者相融的治國理政的方式方法。一方面,始終將“政治正義”作為基本的價值取向貫穿到政治發(fā)展、經濟繁榮、科技進步等具體目標的實現(xiàn)中,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實現(xiàn)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另一方面,運用“尚中”思想處理好多樣化的國家治理主體關系,兼顧好參差不齊的相關者利益,解決好復雜多樣的社會矛盾。在落實到具體政策、制度的執(zhí)行上,則視情況而預留一定的彈性空間,注重制度的靈活變通,避免“一刀切”。

(四) “系統(tǒng)、簡約、漸進”相協(xié)的行政風格

簡單是復雜的高級形式,簡到極致便是大智大慧了。針對西周禮樂文化在各個封國推行、落實的不同情況,周公稱贊姜太公簡約行政、入鄉(xiāng)隨俗的治理齊國的思路,即“吾簡其君臣禮,從其俗為也”[3],而不滿伯禽在魯國對周禮的全盤照搬、因循守舊,因為“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3](《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政制創(chuàng)制是一個“徐徐圖之”的漸進過程,具有宏觀性的三階段特征。第一階段,源于憂患意識的未雨綢繆。周公曰:“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于休……”“惟永終是圖”[8](《尚書·君奭》),周公政制創(chuàng)制是謀求西周千秋大業(yè)的路徑之一。第二階段,對制度體系的經營擘劃。第三階段,在歷史實踐中的循序漸進。在西周,周公扮演的是宗周時代典章制度的設計者,民眾是政治規(guī)制的完善者,實踐是制度發(fā)展的根本手段。

今天全面推進改革,實現(xiàn)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要求領導者審慎謀劃全局,做到系統(tǒng)創(chuàng)制、簡約推行、漸進發(fā)展相結合,三者層層推進,反對片面性、一蹴而就。在堅持統(tǒng)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基礎上,加強頂層設計,強化改革的關聯(lián)性、系統(tǒng)性和可行性。大美往往蘊含在大簡之中。既然制度的生命力深藏于社會環(huán)境之中,那就要更加注重具體制度的基本原則設定,注重簡化程序,發(fā)展簡約政治,在實踐中逐漸推動制度的發(fā)展與完善。

[1] (美)大衛(wèi)·V·戴,約翰·安東納基斯.領導力的本質[M].2版.林嵩,徐中,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2.

[2] 恩格斯.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05-306.

[3] 司馬遷. 史記[M]. 北京:中華書局,1999: 1167,1321,96,1275,1275.

[4] 錢穆. 周公[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52.

[5] 水渭松. 墨子直解[M]. 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4:149.

[6] 錢遜. 《孟子》讀本 [M]. 北京:中華書局,2010: 141.

[7] 金景芳. 中國奴隸社會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115-116.

[8] 樊東. 尚書譯注[M]. 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3: 111,172,155,140,125,187.

[9] 王云路,史光輝. 荀子直解[M]. 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4: 64,67.

[10] 馮天瑜. 封建考論[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17.

[11] 徐中舒. 左傳選[M]. 北京:中華書局,1963: 66,15.

[12] 孔子選編, 李澤非整理. 詩經[M]. 沈陽:萬卷出版公司,2009: 210.

[13] 曾亦,陳文嫣. 禮記(國學經典導讀)[M].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1: 362.

[14] 錢穆.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 卷一[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93, 94.

[15] 王玉哲. 中華遠古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40-545.

[16] 鄒憬. 論語譯注[M]. 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2: 24.

[17] 沈長云. 上古史探研[M]. 北京:中華書局,2002: 96.

[18] 楊向奎. 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136.

2016-08-22

章慧(1991—),女,安徽池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政治設計與體制改革研究。E-mail:18201750273@163.com

秦德君(1962—),男,浙江紹興人,教授,研究方向為政治設計、政府與公共治理、領導者公共形象管理、公民文化。E-mail:qdj818@163.com

K224.06

A

1009-9034(2016)03-0130-06

猜你喜歡
周公領導力政治
論周公的法理學說
周公攝政未稱王申論——兼論周公二次東征與營新邑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領導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領導力中國醫(yī)院院長評選揭曉
領導力愿望清單
《領導力21法則》
2009的50位最具領導力的CEO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