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巧紅
(鄭州大學 教育系,鄭州 450001)
民國時期高校校友會功能研究
汪巧紅
(鄭州大學 教育系,鄭州 450001)
民國時期的高校校友會是一種新型的社會團體。對校友來說校友會可以聯絡情感;對高校來說校友會是推動其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和資源;作為獨立的社會組織,校友會還有服務社會的功能。民國時期校友會承載的是一種新型的學緣關系,受到很多高校的重視,其活動多面向校友,服務母校。
校友會;校友;母校
中國是一個“熟人”社會,除了連結彼此關系的地緣、血緣、業(yè)緣,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紐帶,那就是學緣??婆e時代士人之間有所謂的“同年”,以及由此所衍生的一系列“年”的關系,它是封建社會讀書人互相聯絡的一個重要渠道。但是科舉廢除后,學緣關系斷裂。隨著近代歐風美雨的洗禮,中國新式的高等教育逐漸發(fā)展起來。由于高等教育資源的稀缺性,同時受教于相似的教育環(huán)境和文化熏陶,校友之間更容易產生共同語言和親近感。1900年的上海圣約翰大學校友會率先在中國成立,是為中國最早的校友會,此后其他高校的校友會也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地紛紛建立。
新型的校友會組織大大拉近了校友與校友、校友與母校之間的聯系,成為“同年”關系之后新的學緣關系。目前對校友會的研究多集中在如何開發(fā)利用當今校友的資源,但是法國學者P·布爾迪厄在《國家精英:名牌大學與群體精神》一書中指出:“同窗好友之間的一見如故比簡單的共同利害具有更深層的意義。”[1]130這道出了校友會的更深層的意義,也是目前校友會研究需要深入的方面。目前民國校友會研究主要關注同年會和校友會的異同*關于民國時期的校友會,相關的文章有王長生《民國第一校友會》(《文史天地》2004年第8期);蘇全有、王世超《論清末民初校友會》(《重慶交通大學學報》2013年第5期);石慧霞《科舉時代“同年會”與現代大學校友會之比較》(《現代大學教育》2009年第4期);饒玲一《從“同年”到“同學”——圣約翰大學校友會與近代中國社會新型人際網絡的建構》(《史林》2016年第6期)。,而對民國時期校友會的活動和功能進行專門研究的較少。本文試就此問題作進一步的分析和探討。
一個人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有不同的母校和校友,但是在不同時期,對母校的感情也是不同的,其中感情最深的應該是第一母校。大學時代是一個人步入社會的前奏,大學常常被看作第一母校。在大學時期,一個人逐漸從一個懵懂的少年走向成熟的個體。這是一個充滿夢想、冒險和奮斗的時期。這個時期有對學習的渴望、對未來的幻想,民國時期的大學學子還有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與力挽狂瀾的豪情。時局動蕩,政局不穩(wěn),處于不斷遷移中的這些校友更需要尋找一個情感的寄托,能夠互相安慰和扶持。這種認同在布爾迪厄看來具有一種神奇的參股功能,它使“這個群體中的每一個人,除了具有集體擁有的凝聚稱號里的象征資本之外,還在這種神奇的參股邏輯中具有了這個群體中的每一個成員以個人的名義擁有的象征資本”[1]129。群體認同帶來的資本集聚效應,使得群體的成員往往有意識地強化這種認同。
“第一母校全面完成了校友自身的改造和升華,包括從知識到思想,從能力到素質,從人生觀到世界觀?!盵2]所以,經過大學時期先進文化浸染和洗禮的這些高校校友,無論是相互之間還是對母校,都有著特殊的情感。這種情感的聯絡與宣泄需要一個合適的渠道和平臺,高校校友會的成立恰恰滿足了校友的需要。
對于校友來說,聯絡感情是校友會最初、最直接的功能,很多高校校友會在其成立章程里都作了明確規(guī)定。如國立中央大學校友會會章第二條說:“本會以聯絡感情,砥礪學行,發(fā)揚母校之精神及協助母校之發(fā)展為宗旨?!盵3]河北省立工學院校友會北平地區(qū)分會在其簡章中明確其宗旨為“聯絡感情,發(fā)揚互助精神”[4]。由于校友畢業(yè)后在不同的地區(qū)和部門工作,所以,為了聯絡和管理的便利,各個高校的校友會大多有一個全國性的總會,各省設有省總會,下屬各地分會。
校友會采取各種方式加強聯系和溝通,最常見的是各種形式的聯歡、聯誼和聚餐。1947年《燕大雙周刊》第42期對該校各地61個校友會的活動進行了統計,其中23個校友會的活動內容中有各種聚餐、聚會、聯歡等。如香港同學會在1945年12月舉行“敘餐、圣誕敘會”,1946年5月又舉行“餐舞會、茶話聯歡會”;上海同學會和沈陽同學會則每月聚餐一次。其他還有春節(jié)同樂會、除夕聯歡、野餐會、聯誼會、招待會、跳舞會等。在這種親密無間的氛圍中,校友們可以暢快淋漓地交流,追求盡可能的親密和跨越學緣和地緣直至“血緣”的認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成了校友們竭力抹去的障礙,有的只是同學之情、師生之誼。
為了能夠及時掌握各校友的動態(tài)和加強聯絡,大部分校友會都會編制校友通訊錄。如國立中央大學教育系,“為報道各地系友近況及介紹母校教學研究情形,特編印該系系友通訊,每逢月之一日出版,按期寄贈歷屆同事同學之有確實通訊處者”[5]。該校藝術系“近編成系友通訊一種,業(yè)已復印,以后按期繼續(xù)出版”[6]。河北省立工學院校友會也在其學院半月刊上連續(xù)刊登緊要啟事,要在1947年雙十節(jié)前“發(fā)刊新校友錄,以資聯系”,要求各地校友按照他們在院刊上所公布的姓名、別號、性別、年齡、籍貫、簡歷、在校年月、通訊處等,填好后發(fā)給該院秘書室或校友會文書股,以便在校慶前能夠做好新校友錄。
發(fā)行期刊也是校友會加強校友聯系溝通的一個方式。國立中央大學醫(yī)學院的校友刊發(fā)會刊,內容不僅有《畢業(yè)同學介紹》《母校近況,校友動態(tài)》《畢業(yè)同學通訊錄》等關于校友的內容,還有《游美觀感》《從軍通訊》《狂犬病病案之報告及討論》《局部血管收縮與流血自止之現象》《醫(yī)學文摘》等專業(yè)學術研究以及校友的觀感文章。如同他們在編后所說:“覺得同學們分散各處,互不相見,交換一些讀書的新的和研究的收獲是非常必要的事。古人說‘以文會友’,希望這些小東西更能加增同學們的聯系和感情,站在中國醫(yī)學的立場來說,在研究落后、文獻貧乏的現在,我們叨光受滿了醫(yī)學教育,同時還有機會作進一步的研究與學習,也似乎不能不貢獻一得之愚,來稍稍充實一下醫(yī)學的園地,我們只是秉著‘有一份熱,發(fā)一份光’的宗旨?!盵7]在聯絡情感的同時,不忘提高學術研究和貢獻自己的力量。南京河海工科大學校友會也發(fā)行了《河海周報》,刊發(fā)內容除了校友消息外,更多的是對河海方面的專業(yè)報道。另外如杭州浙江勝利醫(yī)藥專門學校校友會發(fā)行的《醫(yī)藥雜志》、大同大學電機系校友會發(fā)行的《電工年刊》、浙江中醫(yī)專門學校校友會發(fā)行的《浙江中醫(yī)專門學校校友會會刊》等,都是當時各個高校校友會發(fā)行的校友會刊。
對于高校來說,“一學校之優(yōu)劣,不在學校本身,不在教員,而在學校畢業(yè)生畢業(yè)后在社會上之成績”[8]。校友在社會上的成就和發(fā)展造就了大學的聲望,因此,早在民國時期很多高校就認識到了校友的重要性,及時關注校友的變動情況。如有的大學學刊開辟了校友專欄,專門報道畢業(yè)校友以及各地校友會的動態(tài)和消息。當時的國立中央大學???,每期都有校友的報道。如同他們所說:“本大學因感校友散處各地,消息隔閡,通訊困難,緣有校刊之發(fā)行,籍資溝通消息,加強聯系,發(fā)揚本大學精神,本刊除登載本大學近訊,在校師生生活外,對校友動態(tài),尤為注意,特辟專欄,尚希我校校友,將服務籍貫及通訊地址,隨時函知本校人事組,以便按期登載?!盵9]
對校友而言,母校的發(fā)展也是他們心之所系、情之所托,母校的一舉一動都在他們的關注之下,對母校的發(fā)展校友會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盡力推動母校的發(fā)展,擴展母校的聲譽。
捐助母校,是校友會推動母校發(fā)展最常見的方式。民國時期,局勢動蕩,辦學環(huán)境惡劣,在此情況下,很多校友會都對母校進行了資助。如國立中央大學桂林同學會1944年6月捐助敬師獻金12萬元[10]。唐山工學院上海校友會1948年在上海校區(qū)30周年校慶時:“因感于吾國大都市煤氣工程之亟待開展,經趙理事長發(fā)起,由上海煤氣公司及吳淞煤廠捐集煤氣工程研究費二億元,贈與滬校添置設備并于下學期起開煤氣班課程。”[11]金陵大學校友會昆明分會,也積極為該校籌募復興基金,“先后經募基金已達數百萬之巨,近為慶祝母校復員周年紀念并答謝去年捐款各界人士起見,特請中華圣公會圣樂團,及中華基督教會圣樂團……連續(xù)舉辦音樂崇拜會三天,……此次門票收入凈余約五百萬元”[12],全部作為復興母校的基金。廈門大學校友會廈門分會也“熱烈響應助學運動……截至今日捐款已達八百萬元云”[13]。
由于校友會資助力度較大,也比社會其他形式的募捐順利和容易落實,所以很多高校利用一切機會向校友募捐。如國立中央大學校慶,該校新聞社“看見大批校友返校,認為機會難得,因此派出大批‘招待’,分頭活動,碰到校友就摸出捐簿,攔住不放,據云結果甚為滿意”[14]。有的學校如上海大夏大學,因為是私立學校,屢次申請國民政府的資助,卻遲遲得不到批復,資金緊張成為該校發(fā)展的大問題。盡管國民政府每年給予補助費50萬元,但對處于戰(zhàn)亂中艱難生存的大夏來說遠遠不夠。因此學校認為,該校的發(fā)展“必須有賴于校友及社會人士之幫助,尤其在本?,F在的情形下,更迫切期待校友的熱烈援助,……我們全體校友不但要努力勸募基金,務期達到百萬定額,尤希以后均一本此種熱忱,愛護母校,援助母?!盵15]。
大學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之一是服務社會,如何讓校友走上合適的工作崗位,校友會做了大量的工作。國立中央大學是國民政府直屬的重點大學,名譽校長是蔣介石。該校校友之間互相提拔,溝通關系,為本校校友積極謀求幫助。如當時的北碚兼善中學,“為蜀中著名學校之一”,該中學的“教務主任為本校教育系卅一級畢業(yè)同學張至善君,訓育主任由楊才斗君兼任”,另外“執(zhí)教該校者計有安兆恩、張政明等廿余人”,他們分別擔任國文、歷史、英文、地理、化學、數學、博物、童軍、物理等課程的教授工作[16]。自貢市私立旭川中學也為蜀中著名中學,中央大學“自經余厚欽同學長該校以來,對于校務之推進,尤為積極,近更延聘我校同學蔡昌球、李學禧等十數人,前往臂助,一心一德,校務日進,校譽日隆,凌駕自貢市各中學而上之”[17]。因為余厚欽對校友的提拔,從1942到1945年,該校18名畢業(yè)生分別在該校從事教育、中文、政治、史地、英語、畜牧獸醫(yī)、哲學、土木等教學工作[17]??梢娦S褧鳛閷W緣關系連接的紐帶,充分發(fā)揮了它的作用。因此有人說:“無處不在的校友會,不僅是聯絡同學之情的松散組織,而且是典型的感情投資,……同學之緣已成為當代社會重要的社會網絡?!盵18]
關注母校的前途,為母校的發(fā)展提供建議和意見,也是校友會助力母校發(fā)展的重要職能。1948年國立中央大學80多名在紐約的校友對母校提出:“(1)注重聯系,使聲氣相通,??瘧<?。(2)提高英語程度,尤其是會話。(3)注重宣傳工作。美國各大學對交大、清華等之認識,遠較中大為高,故獎學金之辦法中大校友極為吃虧。(4)盡量獎勵畢業(yè)生出國。(5)應與紐約之“畢業(yè)協進社”取得聯絡。(6)中大出國各教授,應多帶宣傳品?!盵19]該校重慶校友會1944年“一致通過,……向教育當局及母校請求,于本年度恢復商學院,并通過以同學會名義敦請該院原有師長回校任教,及向全國各地同學征募圖書、建筑設備等費用”[20],為母校的專業(yè)設置提供建議、支持和實際的援助。大夏大學在抗戰(zhàn)期間院系幾經調整,1947年江西校友會提出:“除了恢復原有的院系,同時要新增院系,尤其是工農學院,要優(yōu)先設置;發(fā)動校友和熱心的教育人士,勸募專款,資助校友出國深造,如果學有專長的,母校應優(yōu)先聘用;加強校友聯系;鼓勵校友參加競選,同時利用校友之間的聯系,互相幫助合作?!盵21]1948年國民黨節(jié)節(jié)潰敗,唐山工學院作為重要的工程類高校,它的去留成了校友關注的焦點。湖南校友會提出遷往湖南,臺灣的校友要求遷往臺灣,而且認為臺灣是當時“最為安定,工礦業(yè)極發(fā)達,對母校課程最為適合。如果發(fā)展母校,似僅有來臺一途。即日函請母??紤]積極達行,遷移來臺,并請各地校友協助,并協助校方解決交通工具”[22],積極為母校未來的走向和發(fā)展獻言獻策。
民國時期校友會是社會組織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當時風起云涌的政治運動和風潮中,除了起到了連接校友與母校、個人與團體的橋梁作用外,還擔負了相應的社會角色,自覺和主動表達著自己的訴求,在政府與學校、學生之間充當了重要的角色。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國民政府將收復區(qū)的學生稱為“偽學生”。教育部發(fā)布《偽??埔陨蠈W校在校生、畢業(yè)生甄審辦法》,規(guī)定在校生要經過甄審考試,畢業(yè)生一律“集中受訓”。兩至三個月補習后,教育部按其甄審成績編定相應的年級,發(fā)給轉學證明,然后才能被各機關錄用。甄審辦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極大反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北大師大校友會會刊專門刊發(fā)甄審專號,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和立場,刊發(fā)《關于甄審》《由甄審說道奴化》《我們是奴化了么?》《對于甄審辦法我們應持的態(tài)度》《團結就是力量》《董參議會見紀》等多篇文章,明確提出“收復區(qū)教育,被稱為偽,叫做奴化教育,甚至教員學生上也被加了偽字,這實是不顧事實不合情理的污蔑”,至于把淪陷區(qū)的教育稱為奴化教育,“更屬虛妄”。署名“多木生”的作者寫了“淪陷不到此處,你是奸偽奴才!戰(zhàn)事若起彼方,我為愛國志士”的句子諷刺甄審政策。該校友會派代表10人到中南海勤政殿謁見參議,表達他們對甄審的抗議,得到參議的同情和支持。最終“北大師大校友,為了不合理的甄審辦法,促成了緊密的團結,千百個熱情的青年,對甄審辦法坦直地提出來意見,教育當局因此而修改了甄審辦法,免除了集中甄審試驗,(對于這個辦法校友聯合會仍舊提出意見,要求徹底免除甄審試驗)”[23]。他們的抗議也得到了其他學校的響應,和社會上轟轟烈烈的反甄審運動匯集在一起。
隨著國共兩黨沖突加劇,國民政府采取高壓政策,對高校的專業(yè)設置橫加干涉,對師生追求民主自由的活動嚴厲打壓,引起了師生的強烈不滿。1947年4月教育部打算裁并唐山工學院航海、輪機兩學科,引起學生的抗議后發(fā)起護校運動,進而罷課請愿,上海校區(qū)校友會和教育部磋商,后教育部原則上接受了學生的要求。隨著形勢的發(fā)展,該校師生加入全國性的罷課罷教事件,運動中大批學生被捕、被毆打,該?!皡切iL遂辭職離?!?。經上海校區(qū)校友會“竭力疏解并電部請求后,教員中止罷教,吳校長亦返?!?,但是學生方面堅持要求政府釋放被捕者,并收回因風潮被開除并予通緝的18名學生的命令。校友會協調無果下,校長再次辭職。后教育部組織整理委員會對學校加以整理,校友會經召集理事監(jiān)事會議認為“學校已臨緊急關頭,不得不參加整理,但決定整理原則四點”,最終趙曾玨、趙祖康、茅以升、周仁、周均時被教育部聘任為整理委員會委員,經過協調,教育部最終任命程孝剛繼任校長,學校又步入正軌[11]。同一時期的國立中央大學也參與了全國性的學潮運動。該校青島校友會致電,認為“抗戰(zhàn)勝利,戰(zhàn)亂不已,民不聊生,我中大同學情懷郁結,率先呼吁,乃以少數同學行動稍趨偏激,致生流血慘劇,校友等遠處青島,莫名同戚,成敬祈共體時艱,誘導同學,早期復課,幸勿再犧牲我中大前途,實利賴之”[24]。校友會在此次政治浪潮中作出了應有的努力。
對家庭貧困的校友進行適當的幫扶是校友會常履行的社會職責。如國立中央大學的梁鎮(zhèn),1929年畢業(yè)后任職于國立藍田師范學院英語系,不幸于1944年春“病故,身后蕭條,遺有妻子女共四人,最幼者且為雙生子,僅滿五月,無以為生,該院同學發(fā)起為其遺孤募捐,俾能維持生活”[20]。燕京大學1945級校友戴零雨在北京去世后,其家庭無以為繼,僅上海校友會方面就募得575萬元,同時“收到香港及濟南兩地校友會復函,香港捐款百萬元,濟南捐款四十萬元。又上海校友虞度君復轉來周培厚校友自漢口匯來捐款五十萬元?!B前收校友委員會四十萬元,梅貽寶先生二十萬元,共計約在三百七十萬元左右,現在捐款尚未截止,預料前后兩次捐款總數,當可逾千萬元”[25]。但這種臨時性的捐助不能解決校友經常性的幫扶問題,因此,一些校友會設置固定的救濟性基金。如國立中央大學醫(yī)學院畢業(yè)同學會就在1944年成立福利委員會,“辦理職業(yè)介紹及救濟窮困同學等事宜”,同時成立貧苦同學補救金,暫定每人每月補助費五百元,以十五名為限[26]。
不僅對畢業(yè)的校友進行救濟,對于在校的學生,校友會同樣予以資助。1948年6月華中大學因為“學校經費有限,雖已極力提高下年度獎學金額,下學期超過三千金元之數,然受經濟壓迫之學生,因之不能繼續(xù)學業(yè)者,尚有百人之多。故區(qū)區(qū)獎學金,對于空前學荒實不無杯水車薪之感”[27]。校友會議上韋卓民提出向畢業(yè)的各地校友籌募食米二百石,救濟在學學生,“務望我各地同學,本愛護母校之熱忱,扶植后進之素志,或自身捐輸,或轉為勸募,各盡所能,共襄義舉”[27]。協和大學校友會“為鼓勵學業(yè)優(yōu)良及清寒學子求學起見,決發(fā)動二千萬清寒獎學金基金運動”,召開校友會會議后決定:“(1)獎學金名額暫定十名,每名基金二百萬元;(2)勸募辦法,以捐冊分發(fā)各地分會及各地熱心校友負責勸募,每月報告捐募實數一次;(3)期限明年九月一日前結束,五月廿九日校慶,全部捐獻母校永做清寒獎學金之基金。(4)各地捐款均請匯寄母校陳錫恩校長匯轉校友會;(5)獎學金頒給標準另行組織委員會決定之?!盵28]
校友會在諸如創(chuàng)辦學校、經濟合作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涉獵。如國立中央大學杭州校友會提出:“(1)服務社會方面,現籌辦補習學校;(2)經濟合作方面,介紹加入浙江地方建設協會信用合作社,以利事業(yè)之周轉。該會各項服務事業(yè),以決議分別推定負責人主持辦理?!盵29]中央大學師范學院教育系卅二級畢業(yè)同學,議決置該級“級友福利互助基金”,由各級友按照每月所收入薪津總數百分之一繳交管理委員會存入銀行,“擬于若干年后,匯為巨款,創(chuàng)辦一所理想學校,以作科學的教育實驗”[17]。該校自貢市校友會也設立職業(yè)補習夜校,創(chuàng)辦小型日報,計劃示范農場籌議等。1937年四川大饑荒,北洋大學四川同學會募集救濟款,共進行4次,并把款項送交大公報報館轉匯至災區(qū)。這些都是校友會在服務社會方面所做的努力。
清末科舉制度的廢除,在某種程度上也隔斷了中國傳統社會士人的一個聯絡途徑。在一個依靠各種社會網絡關系維持的社會里,高校校友會的建立,在某種程度上延續(xù)了學緣關系,和中國近代的整個社會變遷一致。近代校友會是一個嫁接于本土之上的西方事物,同時隨著高校的發(fā)展,又有著自己鮮明的中國特色。
就其傳統特色來說,校友會是維系同仁的一個重要紐帶。校友“以社會地位而言,有國府要員,有學術界權威,有教育界領袖,有實業(yè)界巨子,……以年齡而論,有須眉皆白、壽屆古稀的老頭,有本屆畢業(yè)同學年輕貌美天真活潑的小伙子,真是‘群賢畢至,少長咸集’”[14]。校友會把這些社會精英們聚集聯合起來,給他們提供交互的平臺和載體,讓他們或在工作中互相幫襯,或在政治上相互援引,或在生活中相互幫助,編織著在動蕩社會中以學緣和業(yè)緣作為外延的社會人際網絡。高校把更為廣泛的來自于不同血緣和地緣的校友聚合在一起,為每個校友尋求更為廣闊的發(fā)展機遇,實際上就是把中國傳統社會中依靠血緣和地緣為中心的私誼網絡向外拓展,把學緣、業(yè)緣等緊密聯系起來,為校友輸送大量的知識資源、關系資源、聲譽資源、情感資源,構建起繼舊式的同年會之后一個全新的社會資源網絡。作為回報,校友和校友會也會不斷向母校輸送關系資源、形象資源、信息資源、智力資源、思想資源和教育資源[30]。
就其所傳承的西方特色來說,資助母校,助力發(fā)展,傳承母校精神和文化,尤其在民國動蕩的社會中,日軍的入侵、國共的內爭,都給高校的發(fā)展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但即使如此,各個高校,無論國立、省立還是私立、教會學校,不但沒有在戰(zhàn)火中毀滅,反而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辦學水平,和校友以及校友會的支持是分不開的。他們要么自己出錢出力,要么呼吁社會、政府給予支持和贊助,保存了母校的火種,也為今天高校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因為“母校之聲譽,亦藉校友之擁護而彰著?!S雅c校方,計有共榮之關,亦切共辱之痛,故共同努力,互相策勵,方不至有隕越之虞”[31]。民國時期很多高校也意識到了校友會的重要性,大力加強對校友會的支持??箲?zhàn)時期,金陵大學“校友多背井離鄉(xiāng),退居后方,感田園之淪落,痛家人之散亡,對母校期望益殷,對同學關懷更切!而母校與校友之求聯絡與合作,目前尤不容緩。吾校今已幸洞見及此,且已著手進行,……今后應以母校為中心,積極推動各地同學會之組織,對各地校友之傳遞,職業(yè)之介紹以及校方所有設施與規(guī)劃,均可借??癁閺V播,盡聯絡與合作之能事,金陵精神,庶幾益發(fā)揮而廣大焉”[32]。國立中央大學南京校友會的會所面積約三畝,一半為學校的財產,其余則由學校撥款購買,名譽校長蔣介石還特頒“砥德礪材”四字,以鼓勵校友會,可見對其的重視。復旦大學也認識到“學校與同學之關系日臻密切,而與同學會尤須有切實之聯絡,此與母校之前途,關系甚大,非可小覷也”[33],大力加強校友會與母校之間的聯系。
需要指出的是,這一時期的校友會,其活動更多是面向校友和服務母校。《燕大雙周刊》第42期對校友會活動作了統計:開校友會或改選、慶祝抗戰(zhàn)勝利大會、歡迎司徒雷登、組織職業(yè)介紹委員會、歡迎蒙難校友大會、印校友名錄、組織職業(yè)介紹委員會、各種聯歡聯誼和聚餐、訪問魯斯先生、組建籃球隊、致函校內師長、籌設燕大附中、慶祝國慶、電影會、致電母校強調美軍撤華的重要性、捐募司徒雷登獎學金、募款、歡迎孔祥熙先生、慶祝司徒雷登的壽辰、祝賀司徒先生任大使、祝賀陸志韋先生任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等,以上這些內容基本涵蓋了校友會的活動和職能。面向和服務校友、幫助校友和母校,是其最原始的出發(fā)點,尤其是捐助,更多是校友出于對母校的深厚而淳樸的感情,出于對動蕩中母校的關切。校友之間的聯系更多也是為了加深感情,而非像今天的一些校友會,聚會就是吃飯;捐贈成了很多高校提高排名的一種手段和途徑,甚至很多高校的校友會幾乎淪為捐款的聚寶盆,真正為校友服務的功能大大喪失。
[1]布爾迪厄.國家精英:名牌大學與群體精神[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2]袁先海.論校友母校情結的形成作用及加強[J].教書育人,2005(9):20-21.
[3]國立中央大學校友會會章[J].國立中央大學???,1947(7-8):4-5.
[4]河北省立工學院校友會北平地區(qū)分會簡章[J].河北省立工學院半月刊,1947(5):8.
[5]國立中央大學教育系系友.系友通訊[J].國立中央大學校刊,1948(22):3.
[6]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籌組系友會.加強系友聯系[J].國立中央大學???1948(43):2.
[7]編后[J].國立中央大學醫(yī)學院畢業(yè)同學會會刊,1944,2(1):28.
[8]逸飛.校友會第二屆年會計略[J].工商學志,1936,8(1):7-9.
[9]校友動態(tài)[J].國立中央大學???1944(1):7.
[10]桂林同學會敬師獻金十二萬元[J].國立中央大學校刊,1944(13/14):1.
[11]上海校友會近況[J].唐院季刊,1948(1):13-14.
[12]昆明校友會舉辦音樂會為母校募得五百余萬元[J].金陵大學???1947(364):3.
[13]本校校友會廈門分會熱烈響應助學運動[J].廈大校刊,1947,3(1):13.
[14]校慶花絮[J].國立中央大學???1947(15):3.
[15]劉永祜.校友與母校[J].大夏周報,1941,18(8):18-19.
[16]校友動態(tài)[J].國立中央大學???1944(6):6.
[17]畢業(yè)同學在旭川中學[J].國立中央大學???1944(11):6.
[18]徐曉望.閩臺社會的五緣紐帶[C]//呂良弼.五緣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緣文化研究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293.
[19]紐約八十余校友對母校建議點六[J].國立中央大學???1948(52):4.
[20]重慶同學會舉行成立大會[J].國立中央大學???1944(10):5.
[21]江西校友分會.對母校之希望[J].大夏周報,1947 ,24(2):9-11.
[22]校友對母校遷移問題之意見[J].唐院季刊,1948(2):14.
[23]愚人.慶祝我們的勝利——為北大師大校友聯合會寫[J].北大師大校友會刊,1945(2):8.
[24]青島校友來電[J].國立中央大學校刊,1947(9-10):6.
[25]為戴君遺族捐款消息匯志[J].燕大雙周刊,1947(51):396.
[26]母校近況,校友動態(tài)[J].國立中央大學醫(yī)學院畢業(yè)同學會會刊,1944,2(1):23-25.
[27]華中大學向畢業(yè)同學勸捐食米二百石救濟學荒啟[J].華中通訊,1948,3(3):3.
[28]為清寒學子計校友會籌募獎學基金[J].協大校刊,1946,27(2):4.
[29]杭州校友會動態(tài)續(xù)志[J].國立中央大學???1948(62):4.
[30]王卓君,趙順龍,陳同揚.中國大學外部經濟關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57.
[31]陳延炳.校友與母校[J].齊大校友通訊,1939(2):5-6.
[32]朱匯源.從近二十年來吾校畢業(yè)生統計論及校友與母校之聯絡與合作[J].金大青年,1939(1):9-10.
[33]奚玉書.從卅周紀念談到母校之展望[J].復旦同學會會刊,1934,4(1):183.
Functions of Alumni Associ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ANG Qiao-hong
(TheEducationDepartmentof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01,China)
Alumni associ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ere a new social group.To alumni, they served as a medium for them to contact each other.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y served as the important propulsion and resource for their development.As an independent social group, alumni associations also provided social services.Also as a new type of academic affiliation, alumni association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fro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that time, and they held all kinds of activities exclusive to alumni and alma maters.
alumni association; alumni; alma mater
??海鉤沉】
10.15926/j.cnki.hkdsk.2016.06.003
2016-09-19
鄭州大學“優(yōu)秀青年教師基金”(51099267)
汪巧紅(1979— ),女,河南長葛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教育史研究。
G646
:A
:1672-3910(2016)06-0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