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 曈(華中師范大學 文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
《紀念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的敘事藝術(shù)分析
連 曈
(華中師范大學 文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摘 要:威廉·??思{(William·Faulkner,1897-1962)是20世紀美國著名小說家,他的一生寫了19部長篇小說和120多部短篇小說,除了代表作《喧嘩與騷動》外,《紀念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也是他的一部重要作品。這部小說講述了美國南方小鎮(zhèn)的一個舊貴族女性的悲劇故事,其錯亂的敘事順序、不確定的敘述者和敘述視角的巧妙運用都體現(xiàn)出了作者極高的敘事藝術(shù)水平。文章通過對這些敘事技巧進行分析,體會這些敘事技巧所達到的敘事藝術(shù)效果。
關(guān)鍵詞:敘事;時序;敘述者;敘述視角
??思{的《紀念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這部小說篇幅并不長,卻能在讀者當中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其敘事技巧的運用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初讀作品,錯亂的時間順序、模糊的敘述者身份和敘事視角的巧妙運用都讓這部作品變得“陌生”,增加了閱讀的難度,但另一方面,卻也拓寬了讀者的想象空間,提升了作品的審美價值。
敘事文學作品通常情況下都擁有一條清晰的時間順序線索,其所敘述的事件按照時間順序進行。但“敘事文又是一個具有雙重時間序列的轉(zhuǎn)換系統(tǒng),它內(nèi)含兩種時間:被敘述的故事的原始或編年時間與文本中的敘述時間”[1]。??思{認為:“人們對于過去時光的追憶往往都是混亂不堪的,有時是跳躍無序的?!盵2]因此在《紀念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這部以回憶往事為主體的作品中,敘事時序基本上并不是按照傳統(tǒng)意義的故事時間順序展開,兩者并不完全平行,而是出現(xiàn)了錯亂的現(xiàn)象。
這部小說開頭的第一句話就是“艾米麗·格里爾生小姐過世了”[3]。之后的敘述又回溯到艾米麗小姐在世時,第二代人開始要求艾米麗繳納稅款,并對艾米麗小姐進行家訪,這時作者特意注明了此時老一代的沙多里斯上校已經(jīng)死了將近十年了。接下來進入第二章的敘述,敘述者再一次給讀者提供了時間線索:“她就這樣把他們‘連人帶馬’地打敗了,正如三十年前為了那股氣味的事戰(zhàn)勝了他們的父輩一樣?!盵3]這股氣味出現(xiàn)在當下的三十年前,沙多里斯上校去世的二十年前,也是在艾米麗的父親去世兩年后。此時敘述者將敘述的時間刻度調(diào)整到“她父親去世的那個夏天”,建筑工人伯隆來到小鎮(zhèn),出現(xiàn)在艾米麗小姐的生活當中。不久之后,伯隆又離開小鎮(zhèn)。一年多后,敘述者敘述了艾米麗買老鼠藥的情況,此時她的兩個堂姐妹也正在那時來看望她。在兩個堂姐妹走后的不久,伯隆又回到鎮(zhèn)上來了,“這就是我們最后一次看到荷默·伯隆”[3]。之后的六七年時間,艾米麗開授瓷器彩繪課,此時“她的捐稅已經(jīng)被豁免了”[3]。艾米麗的宅院大門緊閉,直到她與世長辭,這就與這篇小說開頭交代的事件相互呼應(yīng)。敘述者在最后一章將敘述聚焦在了當下艾米麗小姐的葬禮,人們前來吊唁,并發(fā)現(xiàn)了伯隆的尸體。
敘述者對于艾米麗的生平的敘述主要聚焦于幾個事件,在情節(jié)安排上有意將事件發(fā)生順序打亂,使故事時間和敘事時間差別很大。在小說的開頭,敘述者便告知讀者艾米麗已經(jīng)過世的消息,隨后自然將敘述轉(zhuǎn)向了艾米麗的葬禮,出于敬慕之情的男子們,出于好奇心的婦女們以及那棟除了老仆人以外至少十年光景沒人光顧的老房子都得到敘述者的詳盡描述。在這里,作者有意將主人公的葬禮放在故事開頭敘述,并不吝筆墨地對環(huán)境進行描述,巧妙地給這篇小說定下了與死亡、幽暗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故事基調(diào),讓讀者從開頭便體會到歷史滄桑感、時代破敗感和陰森恐懼感。此外,敘述者將原本艾米麗生前的最后一個事件“被催繳稅款”放在艾米麗去世之后(卻也是新一代的鎮(zhèn)長長大成人之前),又將“那股氣味”的出現(xiàn)放在伯隆出場之前。簡單的情節(jié)通過敘述者的敘述變得支離破碎,讓讀者難以抓住一根清晰的時間線。這種“時間倒錯”的手法使故事產(chǎn)生了陌生化的效果,不僅使“故事沒有失去吸引力,沒有產(chǎn)生混亂,反而使得故事更加跌宕起伏”[4],讓讀者至始至終都籠罩在離奇驚悚的氛圍當中。
在敘事性作品中,往往需要敘述者的存在。這里的敘述者是指敘事文中的“陳述行為主體”[5],它與視角一起,構(gòu)成了敘述??v觀整部作品,“我們”是艾米麗生平故事的敘述者,也是艾米麗故事的參與者。根據(jù)小說內(nèi)容,“我們”是艾米麗生活的小鎮(zhèn)上的居民,但這只是一個籠統(tǒng)的概念,在具體身份問題上仍存在很大的爭議,“我們”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在原文中,“我們”在第二章開始出現(xiàn),而“我們”的身份在作品中作者并未做出具體的交代。在第一章中,當艾米麗還在世時,老鎮(zhèn)長沙多里斯上?;砻饬怂磺袘?yīng)納的稅款,并編造了一套無中生有的話,“這套話,只有沙多里斯一代的人以及像沙多里斯一樣頭腦的人才能編得出來,也只有婦道人家才會相信”[3]。敘述者在這里用了一種諷刺的語氣,說明了自己并非沙多里斯一代的人,況且根據(jù)后面的內(nèi)容讀者得知年老的沙多里斯上校比艾米麗早去世三十年,如果敘述者和沙多里斯是同代人,那么他參加艾米麗的葬禮基本是不可能的。同樣,敘述者也不是鎮(zhèn)上的女性群體,因為上面那句“只有婦道人家才會相信”傳遞給讀者的信息是“婦道人家”都是目光短淺的,語氣中表現(xiàn)出了鄙夷的態(tài)度。根據(jù)這句話,我們進行了大膽的推斷,“我們”既不是沙多里斯一代的老人,也不是“婦道人家”。除此之外,第二章中針對群眾提起的關(guān)于“那股氣味”的申訴,高級市政廳舉行了會議,其中“三位老人和一位年紀較輕的新一代成員在一起開了個會”[3]。這就表明“我們”既不屬于老一輩,也不屬于新一代人。因此,“我們”更可能與艾米麗是同輩人。
根據(jù)上面的推論,可以確定敘述者的性別和大體年齡,而具體身份我們似乎也可以找到相應(yīng)的線索。第四章中寫道“每年十二月我們都寄給她一張納稅通知單,但一星期后又由郵局退還了,無人收信”[3]。通過這句話提供的信息可知,“我們”負責給艾米麗郵寄納稅通知單,而這項工作應(yīng)該是由政府或司法部門的工作人員完成的,因此可以大膽地猜想“我們”是與艾米麗年齡相仿的小鎮(zhèn)上的工作人員。這一猜想其實還可以在別處得到驗證。在這篇小說中,由敘述者介紹的與政府部門有關(guān)的事件包括了政府代表團對艾米麗進行家訪、群眾向政府提出“那股氣味”的申訴以及全體參議院會議、政府派人午夜偷撒石灰等。按照常理,對于這些事件的具體細節(jié),小鎮(zhèn)上的一般老百姓都是不得而知的,盡管作者在這些事件中并未提及“我們”,但敘述者似乎將這些事件都進行了十分詳盡的敘述,應(yīng)該是了解內(nèi)情的那部分人,因此這也就驗證了上面的猜想。
在《紀念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這部作品中,敘述視角也是一個具有很大爭議的問題。程錫麟認為:“這篇小說在第一節(jié)的敘事角度可被視為‘零視角’(即傳統(tǒng)的全知敘述),而后面四節(jié)采用的則是‘第一人稱外視角’。從第一節(jié)到后面四節(jié),敘事的角度發(fā)生了變化?!盵6]這一說法顯然太過機械,“我們”在原文中的存在與否不能作為判斷其為何種聚焦方式的唯一依據(jù)。曹素萍則是從敘述聲音與敘述眼光的統(tǒng)一與分離的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解釋。她認為“在第一人稱回顧性敘述中,可以有兩種不同的敘述眼光。一為敘述者‘我’從現(xiàn)在的角度追憶往事的眼光,二是被追憶的‘我’過去正在經(jīng)歷事件時的眼光”[7]。對于過去的回憶,她認為這里的敘述聲音和敘述視角都統(tǒng)一于現(xiàn)在的“我們”;而有時敘述者則是用過去經(jīng)歷事物的眼光進行敘述,聲音是現(xiàn)在的。而對于頗有爭議的家訪、參議員會議以及撒石灰等事件中的敘述視角問題,她則認為是作者將原來的敘述者“我們”的敘述視角轉(zhuǎn)移到他人身上,利用他們的眼光對這些事件進行的敘述。以上的觀點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她提出的視角轉(zhuǎn)移這一技巧仍有待商榷。從過往學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到,雖然他們對敘述眼光的問題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仍存在著許多爭議,從宏觀角度對敘述眼光進行把握似乎也是行不通。
在小說開頭,對于艾米麗去世的敘述毫無疑問是通過全知敘事視角進行的。接下來敘述者便展開敘述代表團對艾米麗家訪的細節(jié)?!瓣幇档拈T廳”,“塵封的氣味”,“大腿兩邊冉冉上升的灰塵”……這些細致的環(huán)境描寫無不讓讀者感覺仿佛敘述者也隨著代表團進入了住宅,聞到了氣味,坐在了布滿灰塵的沙發(fā)上。當艾米麗進屋后,敘述者又對她的“小模小樣、腰圓體胖”的形象以及隨后雙方的對話進行了一番描述。全知視角當然可以對這些場景進行無所不知的敘述,但考慮到敘述者“我們”的具體身份,這樣細致入微的描述似乎僅僅解釋為全知視角就顯得有些不合適了?!拔覀儭贝_實在家訪中沒有出現(xiàn),但卻對屋內(nèi)的場景、久不出門的艾米麗小姐的外貌以及雙方的對話了如指掌,因此筆者認為作者在這里更像是進行一個敘事游戲,字面上“我們”沒有出現(xiàn),但在實際敘述中“我們”又確實參與其中,這里的敘述視角其實并非敘述者借他人的眼光進行敘述,而是敘述者根據(jù)自己的觀察進行的外聚焦敘事。同樣的用法還出現(xiàn)在第二章,參議員會議與午夜偷撒石灰事件中作者并沒有安排“我們”出現(xiàn),而“我們”則通過外聚焦視角參與其中。
在第二章的最后,“我們”首次出現(xiàn):“當時我們還沒有說她發(fā)瘋。我們相信她這樣做是控制不了自己。”[3]“當時”說明敘述者是在回憶過去發(fā)生的事,而根據(jù)語義,當時“我們”不認為艾米麗發(fā)瘋,她只是控制不了自己。而如今回憶起來,才發(fā)現(xiàn)艾米麗在那時已經(jīng)發(fā)瘋了。在這兩句話中,存在著兩種敘事視角。一方面,當時的“我們”認為艾米麗沒有發(fā)瘋,并不了解艾米麗的內(nèi)心世界,因此過去的“我們”是在通過外聚焦視角進行的敘述;另一方面,現(xiàn)在的“我們”發(fā)現(xiàn)艾米麗當時已經(jīng)瘋掉了,所以現(xiàn)在是站在了全知視角的角度進行了敘述。申丹也曾對這種敘事學現(xiàn)象進行過表述:“敘述者‘我’目前追憶往事的眼光和被追憶的‘我’過去正經(jīng)歷事件時的眼光可體現(xiàn)出‘我’在不同時期對事件的不同看法或?qū)κ录牟煌J識程度。”[8]根據(jù)作者的安排,現(xiàn)在的全知視角敘事中包含著過去的內(nèi)聚焦敘事,兩種敘事視角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guān)系。
接下來的第三至五章,盡管敘述者“我們”一直參與到小鎮(zhèn)生活當中,但作者也并非只是單一地運用外聚焦視角來進行寫作的。如老人們在討論艾米麗時,“他們是用手捂住嘴輕輕地說的”[3]。這樣一個低聲交談的內(nèi)容,卻被敘述者一字一句地向讀者敘述出來,很明顯,這里是運用了全知視角。當婦女們迫使浸禮會牧師去拜訪艾米麗時,訪問的經(jīng)過他卻從未透露,而“我們”也無從得知,敘述視角在這里又變成了內(nèi)聚焦。因此,在后三章當中,盡管外聚焦視角進行的敘述占了主體,但其中的一些事件又穿插著全知敘事和內(nèi)聚焦敘事。所以在這部作品中,敘事視角是一個難以通篇概括的問題,需要讀者在閱讀中根據(jù)不同情況來仔細體會和分析。
綜上所述,??思{通過重構(gòu)故事的時間線,模糊敘述者身份以及對敘述視角的巧妙運用,使原本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有了更廣闊的可讀空間,這樣的敘事安排增加了理解難度,但也正是這樣的安排才讓故事有了更強的生命力,使讀者對這一悲劇有更深的體會。
參考文獻:
[1]胡亞敏.敘事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63.
[2]鄭立平.??思{:《獻給艾米麗的玫瑰》的敘事藝術(shù)[J].作家, 2014,(8):61-62.
[3]福克納.??思{中短篇小說選[M].陶潔,等,譯.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85:99-110.
[4]張淑君.《獻給艾米麗的玫瑰》中的時間游戲[J].美與時代(下),2012,(12):96-98.
[5]托多洛夫.文學作品分析[A].張寅德.敘述性研究[C].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71.
[6]程錫麟.獻給愛米莉的玫瑰在哪里?——《獻給愛米莉的玫瑰》敘事策略分析[J].外國文學評論,2005,(3):67-73.
[7]曹素萍.《獻給艾米麗的玫瑰》之敘述者和敘述視角探尋[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0,(1):75-79.
[8]申丹.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201-265.
(責任編校:咼艷妮)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219(2016)08-0025-03
收稿日期:2015-04-05
作者簡介:連曈(1992-),男,河北邯鄲人,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