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基于言語幽默概論的幽默文本翻譯模式研究*
——以《阿Q正傳》及其英日譯本為例

2016-03-06 07:14:52戈玲玲
外語學刊 2016年2期
關鍵詞:阿Q正傳英譯本同類

許 薛 戈玲玲

(南華大學,衡陽 421001)

●翻譯研究

基于言語幽默概論的幽默文本翻譯模式研究*
——以《阿Q正傳》及其英日譯本為例

許 薛 戈玲玲

(南華大學,衡陽 421001)

本文從言語幽默概論及其延伸理論的視角,采用漢英日3語平行語料庫的研究方法,以系統(tǒng)分析魯迅中篇小說《阿Q正傳》原著及其英日譯本為重點,旨在探討基于該理論下漢語言語幽默文本的特征及其翻譯策略。研究結果表明,修辭手段是構成漢語言語幽默的重要因素;在轉換含有修辭手段的漢語言語幽默時,英日譯本分別采用3種翻譯模式,即同類轉換,異類轉換和零類轉換;結合對比兩譯本,共存在6種不同組合的翻譯轉換模式,英日譯本均為同類轉換;總體看來,日譯本中同類轉換的比例高出英譯本,一定程度上更好地保留幽默。究其原因,可歸納為漢日同形漢字的活用、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的運用和中日文化相近性的體現(xiàn)這3方面的要因。

言語幽默概論;幽默文本翻譯;《阿Q正傳》

談及幽默,作為調味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存在于日常對話交流中,也以文本形式大量反映在文學及影視作品中,用于調節(jié)氣氛,逗人發(fā)笑;每個人對于幽默的理解不同,各個國家、民族都有其自身的幽默價值觀,怎樣恰當?shù)卣J識幽默、了解幽默的生成、翻譯幽默等都是當前重要的研究課題。語言本身并不幽默,只有當語言與具體的語境結合起來,與幽默傳達的不和諧中的和諧結合起來,我們才可以真正理解幽默(王金玲2002)。

魯迅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充分展示出其獨特筆觸下流露的諷刺幽默。在辛亥革命失敗的歷史背景下,作者通過對主人公阿Q的刻畫,深刻揭示無知、麻木的人物形象,渲染阿Q代表性的精神勝利法,用以痛斥當時國民的封建意識及背后的封建社會(許薛 戈玲玲 2014:168)。小說一經(jīng)發(fā)表便大獲國內外好評,在多年間引發(fā)國內外文學家、語言學家和翻譯家們的密切關注,截至目前已出版英、法、俄、德、日、韓等六十多種外語譯本;其中,英語譯本多達18種,日語譯本也超過10個版本(張杰 2001:207)。

本研究以《阿Q正傳》及英譯本(楊憲益 戴乃迭譯TheTrueStoryofAhQ)和日譯本(竹內好譯阿Q正伝)為語料,運用言語幽默概論的理論框架,建立原文和英日譯文對照的3語平行語料庫,采用語料庫檢索方法,分類描寫與研究富含修辭手段的幽默語料及譯文,探索漢語言語幽默的特征,發(fā)現(xiàn)英、日譯本中漢語幽默文本翻譯模式的異同點及其原因。

1 理論基礎

Victor Raskin(1985)的幽默的語義腳本理論(Semantic Script Theory of Humor/SSTH)是第一個基于語言學的幽默理論,但該理論存在明顯不足:雖然假定腳本對立是影響笑話的最重要因素,但忽略影響笑話的其他參數(shù)。因而1991年Attardo和Raskin合作提出言語幽默概論(General Theory of Verbal Humor/GTVH),該理論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幽默的6個參數(shù),即知識資源(Knowledge Resource/KR),包括語言(Language/LA,如表層、雙關、妙語等)、敘述策略(Narrative Strategy/NS,與文本的類型相對應)、對象(Target/TA,如笑柄)、語境(Situation/SI,包括文本敘述的主旨)、邏輯機制(Logical Mechanism/LM,與乖訛——消除模式中的解決階段相對應)和腳本對立(Script Opposition/SO,與乖訛——消除模式中的乖訛階段相對應)。二是基于上述參數(shù)的幽默生成能力及幽默相似度區(qū)分能力的不同,6個參數(shù)呈現(xiàn)出層級排列,即腳本對立、邏輯機制、語境、對象、敘述策略和語言,構成幽默相似度測量系統(tǒng)(Attardo, Raskin 1991:293-347)。同時6個參數(shù)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側重內容的腳本對立、對象和語境;另一類是側重工具的敘述策略、語言和邏輯機制。其中對象和邏輯機制是幽默生成的可選參數(shù),其他4個為必選參數(shù)(戈玲玲 何元建 2012b:37)。

本文的3語平行語料庫選取的例子中標注參數(shù)的順序即由深層參數(shù)到表層參數(shù):SO, SI, TA, LM, NS, LA;另外,修辭手段為漢語言語幽默表達的特殊方式,可視為言語幽默概論中一種特殊的敘述策略,即幽默的表達形式;言語幽默依賴的修辭手段的翻譯策略主要采取3種轉換模式——同類轉換模式、異類轉換模式和零類轉換模式(戈玲玲 何元建 2012a:109)。筆者立足《阿Q正傳》的原著及楊憲益、戴乃迭的英譯本和竹內好的日譯本,建立原文和譯文對照的3語平行語料庫,從言語幽默概論的視角分析原文中漢語幽默文本的修辭手段,基于以上3種翻譯轉換模式探究英日譯本的翻譯模式。

2 語料庫簡介及英日語料對比分析

本研究制作的語料庫為3語平行語料庫,指漢語的源語文本和該文本的英語及日語譯本,3個電子文本平行對稱排列,它以《阿 Q 正傳》原著及其英日譯本為語料,分別是魯迅《阿 Q正傳》(收錄于《吶喊》);2010 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的經(jīng)典回聲系列中的《吶喊》漢英對照版(TheTrueStoryofAhQ);日譯本是1991 年由筑摩書房第一版竹內好翻譯的魯迅文集的卷 1《吶喊》和《彷徨》中的阿Q正伝。筆者以言語幽默概論的6個參數(shù)為依據(jù),主要以文本句為句子切分單位,同時結合上下文,考慮幽默的生成特征,以一個或多個文本句構成一個切分單位,進行人工標注(戈玲玲2011:118);運用檢索工具檢索,建成漢英日3語平行語料庫。本文的例子全部取自于該語料庫,且保留標注,其中“言語幽默文本句”用H(humor的縮寫)表示;“對立”用vs.(versus的縮寫)表示;“無”用na(not applicable的縮寫)表示。另外,參數(shù)SO為腳本對立;SI為語境;TA為對象;LM為邏輯機制,且與漢語中的某種具體修辭手段相對應;NS為敘述策略;LA為語言;標注參數(shù)的順序是由深層參數(shù)到表層參數(shù)排列,即SO,SI,TA,LM,NS,LA;{}指言語幽默文本句標注的起始和終點,參數(shù)有哪些;〈〉指每個參數(shù)包含的類型;()指參數(shù)包含的具體內容(戈玲玲 2014:70-71)。

通過檢索語料庫,得出以下結果:《阿Q正傳》傳遞大量有阿Q特色的幽默,合計共166處。其中由于修辭手段引發(fā)的幽默多達121次,占所有幽默文本的72.9%;共采用24種修辭手段,分別是降用、析詞、仿擬、頂真、夸張、反語、引用、明喻、隱喻、反問、反復、借代、擬人、平行、感嘆、示現(xiàn)、矛盾、轉類、層進、對立、同音、異呼、擬聲和仿擬。由此可知,修辭手段是漢語幽默文本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阿Q正傳》幽默形成的觸發(fā)器,修辭手段的成功轉換是譯文保留原文幽默的關鍵。本研究將分別分析英譯本和日譯本中言語幽默依賴的修辭手段如何轉換,即兩譯本如何采取同類轉換模式、異類轉換模式及零類轉換模式,同時進行對比分析。

2.1 英日譯本相同翻譯模式分析

本文研究的英譯本中的修辭手段共包括夸張、反語、引用、明喻、隱喻、反問、反復、借代、擬人、平行、感嘆、示現(xiàn)等。日譯本中的修辭手段包括夸張、反語、引用、明喻、隱喻、反問、反復、借代、擬人、平行、感嘆、示現(xiàn)、矛盾、轉類、層進、對立、擬聲和仿擬等多種修辭手段,采用的方法多于英譯本。結合對比英日譯本,共存在6種不同組合的翻譯轉換模式,分別為英日譯本均為同類轉換、英日譯本均為異類轉換、英日譯本均為零類轉換、英譯本零類轉換日譯本同類轉換、英譯本同類轉換日譯本異類轉換、英譯本同類轉換日譯本零類轉換。其中3種英日譯本相同翻譯模式為英日譯本均同類轉換,英日譯本均異類轉換,英日譯本均零類轉換。

2.11 英日譯本均同類轉換

同類轉換模式是指漢語修辭手段轉換成英語中相同的修辭手段,如明喻轉換為明喻,隱喻轉換為隱喻等(戈玲玲 2012a:109)。其中,英日譯本中均為同類轉換模式的有80例,比重最大,占66.1%。例如:

① 原文: 阿Q本也想進城去尋他的老朋友,一得這消息,也只得作罷了。 (P. 192)/H {SO〈真實的vs.非真實的(偷竊的同伙 vs. 老朋友)〉SI〈上下文〉TA〈具體對象(阿Q)〉LM〈否定〉NS〈陳述(反語)〉LA〈老朋友〉}

英譯: Ah Q had been thinking of going to town to look up his old friends, but as soon as he heard the news he became resigned and gave up the idea. (P. 193)/H {SOSITA LMNSLA}

日譯:阿Qも昔の友達を訪ねに城內へ行くつもりだったが、このニュースで取りやめた。(P. 144)/H {SO<真実的vs. 非真実的(泥棒vs. 昔の友達)>SI<コンテキスト> TA<具體的な対象(阿Q)> LM<否定> NS<陳述(皮肉法)>LA<昔の友達>}

例①原文運用反語的修辭手段。反語即說話者口頭的意思和心理的意思完全相反。不但語義相反,而且含有嘲弄諷刺之意(馮翠華2004:228)。“老朋友”指和阿Q一起偷竊的同伙,運用“朋友”這一正面意思的詞來諷刺阿Q的糊涂,意味深長;其中參數(shù)SO為偷竊的同伙和老朋友,LM為否定,即一個腳本被否定(戈玲玲 2014:61),NS為修辭手段反語。英日譯本保留相同的6個參數(shù),運用同類轉換的翻譯模式,翻譯為old friends(老朋友)和“昔の友達”(老友,舊友)。通過直譯的方法完全地保留漢語幽默文本的原意及引發(fā)的笑點,邏輯機制LM仍為否定,參數(shù)NS不變,反語的修辭手段也得以保留。

2.12 英日譯本均為異類轉換模式

異類轉換模式指漢語修辭手段轉換成英語中不同的修辭手段,包括隱喻轉換為明喻等方式(戈玲玲 2012a:109)。而英日譯本均為異類轉換的例子僅1處,占0.8%,如例②所示,英日譯本都遵循隱喻轉換為明喻的異類轉換模式。

② 原文: 剛剛一抖一抖的幾乎要合縫,卻又向外一聳,畫成瓜子模樣了。 (P. 202)/H {SO〈真實的vs.不真實的(扭曲的圓圈vs. 瓜子)〉SI〈上下文〉TA〈無〉LM〈類比〉NS〈陳述(隱喻)〉LA〈瓜子〉}

英譯: Instead it wobbled from side to side; and just as the line was about to close it swerved out again, making a shape like a melon seed. (P. 203) /H {SOSITALMNSLA}

日譯:やっとマルがつながりかけたとこるで、筆がはねて、西瓜の種のような形になってしまった。 (P. 153)/H {SO<真実的vs. 非真実的(曲がった丸vs.西瓜の種)> SI<コンテキスト>TA<具體的な対象(阿Q)>LM<類比> NS<陳述(明喩法)>LA<西瓜の種のような>}

例②原文運用隱喻的修辭手段。描寫阿Q快要被送入刑場之時,被要求簽字畫押,可是苦于不識字,幾乎魂飛魄散不知如何是好,此時長衫人物說便宜他讓畫個圓圈就好,阿Q于是拼命地想畫好這個圓圈,可惜最終還是畫的歪歪扭扭不成樣子,此處幽默來源于把阿Q筆下扭曲的圓圈暗喻成瓜子。其中對立的文本為扭曲的圓圈和文中的瓜子,LM為類比,是比較的一種,它將兩個具有相似點的不同事物進行比較(戈玲玲 2014:61),比較兩個實體即圓圈和瓜子的主要特征,NS為隱喻;而不同的是英譯文使用比喻詞 like(像)連接本體圓圈和喻體瓜子,日譯本同樣使用“ような”(像……一樣),其他參數(shù)不變,僅僅是參數(shù)NS由明喻變?yōu)殡[喻。雖然采用異類轉換模式,但原文幽默的傳遞還是被英日譯本很好地保留下來。

2.13 英日譯本均為零類轉換模式

零類轉換模式指漢語修辭手段在譯本中的消失現(xiàn)象,包括漢語特有的修辭手段析詞、降用、仿擬等(戈玲玲 2012a:109)。英日譯本中此種轉換模式共有11處,占9.1%,修辭手段的不復存在大多會導致幽默效果的缺失。例如:

③ 原文: 據(jù)探頭探腦的調查來的結果,知道那竟是舉人老爺?shù)拇?(P. 184)/H: {SO〈合理的vs. 不合理的(調查人vs. 探頭探腦的)〉SI〈上下文〉TA〈無〉LM〈類比〉NS〈陳述(借代)〉LA〈探頭探腦的〉}

英譯: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at this boat actually belonged to the successful provincial candidate! (P. 185) /H: {SOSITALMNSLA}

日譯:綿密な調査によって判明した結果は、なんとこの船は、挙人旦那の持ち船だった!(P.137) /H: {SO<無い>SI<コンテキスト>TA<無い> LM<無い>NS<陳述>LA<綿密な調査>}

例③原文運用借代的修辭手段,此處幽默在于對調查人的描寫,魯迅運用“探頭探腦的”來借代“調查的人”,諷刺調查人在打聽消息時小心翼翼;參數(shù)SO 為調查人和探頭探腦的,LM為類比,與上例相同,NS為借代;但英日譯本中卻完全省略對調查的描寫,英譯本僅僅使用investigation(調查)的略譯方法使得借代修辭手段消失,日譯本意譯為“綿密な調査”(細致周密的調查),兩譯本中的SO, LM, NS參數(shù)的缺失導致幽默效果大打折扣,零類轉換模式導致幽默的缺失。

2.2 英日譯本不同翻譯模式分析

2.21 英譯本零類轉換,日譯本同類轉換

分析對比譯本可知,英譯本零類轉換日譯本同類轉換有26處,占21.5%,是相比英日譯本均同類轉換后的第二大轉換模式。例如:

④ 原文: “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P. 160) /H {SO〈真實的vs.非真實的(大家看熱鬧都得意vs. 阿Q十分得意的笑然而酒店里的人九分得意的笑)〉SI〈上下文〉TA〈無〉LM〈虛假類比〉NS〈對話(仿擬)〉LA〈十分得意和九分得意〉}

英譯:Ah Q roared with delighted laugher. The men in the tavern joined in, with only a shade less gusto in their laugher. (P. 161) / H {SOSITALMNSLA}

日譯: <ハッハッハ!>阿Qは、十分の満足感で笑った。<ハッハッハ!>酒屋の連中も、九分の満足感で笑った。(P. 118) /H {SO<真実的vs.非真実的(満足感で笑ったvs.阿Qは十分の満足感で笑った、酒屋の連中も九分の満足感で笑った)>SI<コンテキスト> TA<無い> LM<偽類比>NS<會話(仿擬)>LA<十分の満足感、九分の満足感>}

仿擬是為了滑稽嘲弄而故意仿擬特種既成形式的修辭格(戈玲玲 2014:59)。例④運用的是漢語中特有的仿擬修辭手段,用“十分得意”引出“九分得意”,形成對立的腳本,LM為虛假類比,比較的不是兩個實體的主要特征(戈玲玲 2014:61),NS為仿擬;日譯本中沿用這種修辭手段,“十分の満足感”和“九分の満足感”來刻畫阿Q的嘩眾取寵與圍觀群眾的看熱鬧心態(tài),而對應的英譯本中則采取roared with delighted laughter,others with only a shade less gusto in their laughter意譯的翻譯方法,修辭手段完全消失,參數(shù)SO, LM, NS與幽默效果也隨之不見。綜合例④及英日譯本均為同類轉換的例子分析,可見日譯本較英譯本采用更多同類轉換模式。

2.22 英譯本同類轉換,日譯本異類轉換

日譯本中異類轉換模式指漢語修辭手段轉換成日語中不相同的修辭手段,包括隱喻轉換成明喻等,例⑤是日譯本諷刺轉換為比擬的例子,英譯本則采取同類轉換模式,此類型的轉換模式僅1例,占0.8%。

⑤ 原文: 哦,這也是女人可惡之一節(jié),伊們全都要裝“假正經(jīng)”的。 (P. 164) /H: {SO〈真實的vs. 非真實的(女人做作vs. 假正經(jīng))〉SI〈上下文〉TA〈具體對象(第三方:未莊的女人們)〉LM〈錯誤推理〉NS〈評論(標點符號修辭)〉LA〈“假正經(jīng)”〉}

英譯:Ah, this was simply another example of the odiousness of women: they all assumed a false modesty. (P. 165) /H {SOSITALMNSLA}

日譯: 女は皆「貓かぶり」なのだ。(P. 121) /H: {SO〈真実的vs. 非真実的(女vs. 貓かぶり)〉SI〈コンテキスト〉TA〈具體的な対象(第三者:女)〉LM〈間違った推理〉NS〈評論(比擬)〉LA〈貓かぶり〉}

例⑤運用諷刺的修辭手段。原文中阿Q諷刺女人們假裝正經(jīng),日譯本中運用慣用語“貓かぶり”(佯裝不知)來表達把本性隱藏起來假裝老實的人;其中,女人做作和假正經(jīng)是對立的腳本SO,LM是錯誤推理,是錯誤的或不符合邏輯的(戈玲玲 2014:61),NS是比擬;此處日譯本運用意譯的翻譯方法,把諷刺的修辭手段換作比擬,使之蘊含異曲同工之妙的幽默效果。通過異類轉換的方式,日譯本的讀者基于慣用語的理解,聯(lián)系上下文也能領會其中的幽默,而英譯本則以直譯的方法保留幽默。

2.23 英譯本同類轉換,日譯本零類轉換

英譯本同類轉換日譯本零類轉換僅2處,占1.7%。均是日譯本中幽默缺失造成的。

⑥ 原文: 阿Q更得意,而且為了滿足那些賞鑒家起見,再用力的一擰,才放手。 (P. 160) /H: {SO〈真實的vs. 非真實的(看熱鬧的人vs. 賞鑒家)〉SI〈上下文〉TA〈第三方:看熱鬧的未莊人〉LM〈夸大〉NS〈陳述(諷刺)〉LA〈賞鑒家〉}

英譯:More bucked than ever, and eager to please his admirers, Ah Q pinched her hard again before letting her go.(P. 161) /H: {SOSITA<(the third person:Weizhuang people who watch the fun)>LMNSLA< admirers >}

日譯:阿Qはますます得意で、観衆(zhòng)を喜ばすために、もう一度ギュウッとつねった。そして手を放した。 (P. 118) /H: {SO<無い>SI<コンテキスト>TA<無い>LM<無い>NS<陳述>LA<観衆(zhòng)>}

例⑥運用諷刺的修辭手段,把在一旁看阿Q調戲小尼姑的圍觀群眾比作賞鑒家,實屬諷刺他們麻木無知的心態(tài)。英譯本采用同類轉換的翻譯模式,把“賞鑒家”翻譯為admirers,看熱鬧的人和賞鑒家為對立的腳本SO,LM為夸大,通過夸大其大小和特點,突出一個腳本中的某一成分(戈玲玲 2014:61),NS為夸張;英譯本保留原有的6大參數(shù),很好地沿用諷刺的修辭手段,達到應有的幽默效果;而日譯本則意譯為“観衆(zhòng)”(觀眾),參數(shù)SO和LM消失,NS中原有的修辭手段也隨之消失。

2.3 原因分析

綜上所述,英日譯本均為同類轉換最多,占66.1%,其次是英譯本零類轉換日譯本同類轉換,占21.5%,隨后是英日譯本均為零類轉換,占9.1%,其余英譯本同類轉換日譯本零類轉換占1.7%,剩余英日譯本均為異類轉化及英譯本同類轉換日譯本異類轉化均占0.8%;其中,日譯本運用大量同類轉換模式,多達全文幽默文本翻譯的87.6%。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能夠保證日譯本中大量同類轉換模式的達成有3個原因,即:漢語和日語同型漢字的活用,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的運用,中日文化相近性的體現(xiàn)。

2.31 漢日同形漢字的活用

日語中的許多漢字是由漢語演化而來,因而現(xiàn)今日漢語仍保留著大量的同形語,即漢字寫法相同,表意也類似。在《阿Q正傳》的日譯本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存在于夸張、降用、仿擬等修辭手段中,它們有著相同的字形,且字義相近,為幽默的翻譯和傳遞起到積極的作用。

⑦ 原文: 他的學說是:凡尼姑,一定與和尚私通。 (P. 162) /H {SO〈真實的vs.非真實的(錯誤的看法vs. 學說)〉SI〈上下文〉TA〈具體對象(阿Q)〉LM〈錯誤推理〉NS〈陳述(降用)〉LA〈學說〉}

英譯: His view was, “All nuns must carry on in secret with monks.” (P. 163) /H {SOSITALMNSLA}

日譯:彼の學説は凡ての尼は和尚と私通している。 (P. 120) /H: {SO<真実的vs. 非真実的(間違った見方vs. 學説)>SI<コンテキスト>TA<具體的な対象(阿Q)>LM<間違った推理>NS<陳述>LA<學説>}

例⑦使用的修辭手段是降用。有不少語詞,其基本義素相同,但在分量上卻有輕重、大小之分,將“重”詞、“大”詞“降級使用”的方法,稱為降用。降用為漢語所特有的修辭手段, 經(jīng)常與夸張、易色融用(戈玲玲2012a:109)。參數(shù)SO為關于男女關系錯誤的看法和學說,LM為錯誤推理,NS為降用;阿Q看到尼姑和和尚在一起,便認為兩人有不正當關系,實際上只是他一味地自我猜想,卻美其名曰“學說”,魯迅把“學說”降而使用,渲染阿Q的愚昧猜想,實屬有趣。英譯本意譯為 view(看法,觀點),參數(shù)SO和LM隨之消失,與NS緊密聯(lián)系的修辭手段不復存在,同時幽默效益也消失不見。日譯本卻很好地運用“學説”(學說)保留全部參數(shù)及幽默效應。除此之外,“怒目主義”(日譯:睨みつけ主義)和“深閨,淺閨”(日譯:深閨,淺閨)等例的日譯本也有所體現(xiàn)。

2.32 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的運用

在日譯本中,同類轉換占全部幽默文本的大多數(shù)。除去與英譯本類似的情況,當修辭手段是日漢共用擬聲時,也轉換成相同的修辭手段。

⑧ 原文: 他便爬上這矮墻去,扯著何首烏藤,但泥土仍然簌簌的掉,阿Q的腳也索索的抖。 (P. 174) /H {SO〈真實的vs.非真實的(害怕vs.泥土簌簌的掉,阿Q的腳索索的抖)〉SI〈上下文〉TA〈具體對象(阿Q)〉LM〈類比〉NS〈陳述(擬聲)〉LA〈簌簌,索索〉}

英譯: He scrambled on to the low wall, holding on to some milkwort. The mud wall started crumbling, and Ah Q shook with fear. (P. 175) /H{SOSITALMNSLA}

日譯: そこで低い土壁によじ登って、何首烏の蔓につかまった。しかし、土はぼろぼろ溢れるし、足はぶるぶる慄得る。 (P. 115) /H {SO<真実的vs.非真実的(怖いvs.ぼろぼろ、ぶるぶる)> SI<コンテキスト> TA<具體的な対象(阿Q)> LM<類比> NS<陳述(擬音語)>LA<ぼろぼろ、ぶるぶる>}

日語的擬聲詞是表達事物、人、動物聲音的詞;擬態(tài)詞是用音聲化的手法將事物狀態(tài)和樣子表達出來的詞匯(揭俠 2005)。例⑧描寫阿Q爬墻時的窘態(tài),由于太緊張,他便扯著何首烏藤,但泥土還是簌簌的掉,腳也是索索的抖。例⑧運用疊詞“簌簌”和“索索”來深入刻畫阿Q的丑態(tài)百出;參數(shù)SO為阿Q害怕的樣態(tài)和泥土簌簌的掉,阿Q的腳索索的抖,LM為類比,NS為擬聲;日譯本完全保留修辭手段,運用日語特有的擬聲詞“ぼろぼろ”、擬態(tài)詞“ぶるぶる”以達到同類轉換的翻譯方法,在語義和字型上都保持高度的一致,使得日譯本在翻譯擬聲的漢語幽默文本時頗有優(yōu)勢,完整地保留6大參數(shù),很好地重現(xiàn)原文的幽默效應。但英譯本卻運用零類轉換的翻譯模式,參數(shù)SO, LM, NS均不復存在,修辭手段消失使得幽默不能很好地傳遞。另外,“飄飄然”(日譯:ふわりふわりと),“畢畢剝剝”(日譯:ピッピッと)也是同類型的例子。

2.33 中日文化相近性的體現(xiàn)

從文化角度來說,與英語國家相比,中日兩國文化具有許多類似點。從引用及夸張的例子可見一斑。

⑨ 原文: 這一場“龍虎斗”似乎并無勝敗,也不知道看的人可滿足,都沒有發(fā)什么議論。 (P. 172) / H {SO〈真實的vs. 不真實的(鬧劇vs. 龍虎斗)〉SI〈上下文〉TA〈具體對象(第三方:阿Q和小D)〉LM〈夸大〉NS〈陳述(夸張)〉LA〈“龍虎斗”〉}

英譯: This epic struggle had apparently ended neither in victory nor defeat, and it is not known whether the spectators were satisfied or not, for none of them expressed any opinion. (P. 173) / H {SOSITALMNSLA}

日譯: この「竜虎の闘い」(31)は引き分けに終わったらしい。見物人が満足したかどうかはわからない。誰から意見発表がなかったから。 (P. 128) /H{SO<真実的vs. 非真実的(毆り合いvs. 竜虎の闘い)>SI<コンテキスト> TA<具體的な対象(第三者:阿Qと小D )> LM <誇張> NS <陳述(誇張法)> LA <「竜虎の闘い」>}

在翻譯修辭時,日譯本大到選詞,小到標點符號都爭取原封不動地傳遞原著的意味。在這方面,日譯本運用同類轉換模式成功轉換夸張、引用、明喻、隱喻、反語等修辭手段,優(yōu)于英譯本。例⑨中小D與阿Q的鬧劇和龍虎斗是對立的兩個腳本SO,LM為夸大,NS為夸張;英譯本采用epic struggle(宏大、激烈的爭斗)意譯的方法令幽默缺失,原因在于dragon在西方主流文化里長期是惡魔的代名詞,用在此處翻譯不妥。而日譯本采用“竜虎の闘い”(龍虎斗)直譯的翻譯方法,運用中日兩國對龍和虎的共同認知,認為這兩種生物都代表力量和強大?;谙嗤奈幕J知,在一定程度上可認為達到同類轉換的目的。

3 結束語

《阿Q正傳》中存在大量由修辭手段引發(fā)的幽默,在原著被翻譯成英語及日語的時候,翻譯者分別采用同類轉換模式、異類轉換模式及零類轉換模式3種方法,結合對比兩譯本,共存在6種不同組合的翻譯轉換模式,其中英日譯本均為同類轉換,英譯本零類轉換日譯本同類轉換所占比重較大。研究可得:在3語共有修辭手段的情況下,英日譯文要成功保留原文中的幽默信息,就應該以同類轉換為主,異類轉換為輔;如果是漢語特有的修辭手段應該先求同類轉換,再以異類轉換為主。日譯本中的擬聲、仿擬修辭手段的例子就是優(yōu)先選擇同類轉換模式才得以保留幽默。加之應當盡量避免零類轉換,即使是零類轉換,也要采用換譯等翻譯方法,最大限度地保留修辭手段表達的幽默信息。最后,日譯本運用大量同類轉換的原因可落腳于漢語和日語同形漢字的活用、日語擬聲擬態(tài)詞的運用、中日文化相近性的體現(xiàn)這3個方面上。本文的探討并不全面,旨在從英日雙語對比的角度上有助翻譯漢語言語幽默的研究,為今后文學作品的多語言幽默翻譯研究和實踐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馮翠華. 英語修辭大全 [M].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4.

戈玲玲. 論幽默文本中本源概念的翻譯模式——基于漢英雙語平行語料庫的研究[J].外語學刊, 2011(1).

戈玲玲 何元建. 從言語幽默概論視角探討漢語言語幽默的翻譯——以《圍城》原著及英譯本為例[J].中國翻譯, 2012a(4).

戈玲玲 何元建. 基于言語幽默概論的漢語幽默文本特征研究[J].外國語, 2012b(7).

戈玲玲. 基于語料庫的幽默文本翻譯研究——以錢鐘書的漢語小說《圍城》的英譯為個案研究[M].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4.

揭 俠. 日語修辭研究[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5.

魯 迅. 《吶喊》漢英對照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0.

王金玲.論幽默語言的特征與技巧[J].外語學刊, 2002(3).

許 薛 戈玲玲.《阿Q正傳》英日譯本中本源概念的翻譯對比[J].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4(9).

張 杰. 魯迅:域外的接近與接受 [M].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1.

Attardo, S., Raskin,V. Script Theory Revisited: Joke Similarity and Joke Representation Model[J].Humor:InternationalJournalofHumorResearch, 1991(4).

魯 迅. 魯迅文集(卷1)[M]. 東京:筑摩書房, 1991.

【責任編輯孫 穎】

OnTranslatingChineseHumorousTextsBasedontheGeneralTheoryofVerbalHumor— Study onAQZhengzhuanand Its English and Japanese Versions

Xu Xue Ge Ling-ling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421001, China)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 the General Theory of Verbal Humor and its Extended Theory, 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features of Chinese humorous texts and their translation, with a focus on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AQZhengzhuan, the English versionTheTrueStoryofAhQand the Japanese version 「阿Q正伝」. This paper uses the Chinese, English and Japanese trilingual parallel corpus as the research approach, and mainly illustrates the humorous examples with rhetorical devices and calculates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of verbal humor inAQZhengzhuanand its English and Japanese versions.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umorous text with rhetorical devices is one of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in the corpus; and three transformation models are used in transferring humor into English and Japanese, namely: homo-transformation, hetero-transformation and zero transformation. In all, the Japanese version adopts more homo-transformation than the English version and preserves the humorous effects better. Moreover, the reasons why the Japanese target text preserves more humorous texts than the English target text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ing: the existence of the same words and phrases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the good application of onomatopoeia in Japanese and the cultural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s well.

General Theory of Verbal Humor; translation of humorous texts;AQZhengzhuan

H059

A

1000-0100(2016)02-0088-6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基于漢英雙語平行歷時語料庫的漢語言語幽默及其英譯研究”(13BYY027)和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基于語料庫的中華典籍英譯中本源概念翻譯模式研究”(2013SSW03)的階段性成果,得到南華大學重點社科基地“語料庫翻譯學研究中心”和南華大學重點學科“外國語言文學”的資助,特此致謝!

10.16263/j.cnki.23-1071/h.2016.02.017

定稿日期:2015-10-11

猜你喜歡
阿Q正傳英譯本同類
《孫子兵法》羅志野英譯本研究
英語世界(2023年12期)2023-12-28 03:36:38
不是同類
幼兒畫刊(2023年7期)2023-07-17 03:38:24
同類色和鄰近色
童話世界(2019年32期)2019-11-26 01:03:00
功能對等理論下《醉翁亭記》英譯本的對比研究
《阿Q正傳》中阿Q形象賞析
青春歲月(2016年22期)2016-12-23 09:35:27
從文化因素的翻譯賞析《阿Q正傳》兩個法語版本的翻譯
淺談魯迅《阿Q正傳》的思想意義
橫看成嶺側成峰——淺析《紅樓夢》兩個全英譯本
同類(共4則)
淺析《阿Q正傳》中的心理描寫
青春歲月(2015年21期)2015-12-15 11:25:55
浦城县| 化德县| 电白县| 扶风县| 宽城| 龙州县| 鹰潭市| 高雄市| 上杭县| 随州市| 延安市| 固始县| 广宁县| 岳阳市| 丰都县| 营山县| 酒泉市| 根河市| 科技| 谢通门县| 军事| 贡觉县| 尼木县| 沁阳市| 虹口区| 杭锦后旗| 嘉义县| 郴州市| 桐城市| 黔东| 临夏市| 凭祥市| 绥中县| 新和县| 襄城县| 堆龙德庆县| 苍溪县| 大埔区| 边坝县| 子洲县| 海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