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穎
摘 要: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環(huán)境、文化環(huán)境變得日益復雜,影響著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價值觀等,同時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挑戰(zhàn)。本文通過對新媒體時代特征的解讀,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之路。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09-25
1.新媒體時代的特征
(1)平等性與流動性。新媒體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渠道傳播信息。信息的發(fā)布者不僅包括專業(yè)人士,更多的是由大眾通過手機、電腦等媒介發(fā)布,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新媒體工具,自由地發(fā)表個人意見和主張。新媒體信息傳播具有虛擬性,大眾可以隱匿自己的真實身份,只有通過專業(yè)的技術手段才可以破解信息傳播主體的真實身份。
(2)瞬時性與海量性。新媒體信息傳播是通過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等傳播,不受印刷、運輸、發(fā)行等客觀因素的限制。通過新媒體,政府機關發(fā)布公共信息、學校及教育機構發(fā)布教育信息、商家發(fā)布商業(yè)信息,以及各個社會組織和團體發(fā)布娛樂、生活信息等,這提高了信息傳輸效率,信息更新頻率增高。
(3)微小性與交互性。隨著智能設備的發(fā)展,信息展示的面積也逐漸縮小,在一定程度上信息傳播和接受的時間、空間更加碎片化。新媒體交互性的特點是,信息傳播的主體和客體之間信息交流是雙向的,信息傳播的主客體雙方在交流過程中都享有話語權。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同時進行并完成信息的傳播和接收,雙方可以相互交流。
2.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新機遇。新媒體便于普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過新媒體與學生跨越地域差異交流與討論,也有利于一些性格內向不擅長與人交往的學生敞開心扉,交流思想。
新媒體時代使高校輔導員多元化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依托QQ、微博、微信、論壇等媒介,提高了信息傳播的時效性,減弱了高校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同時,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2)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來新挑戰(zhàn)。第一,打破固有思維方式。新媒體的發(fā)展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豐富多元的信息,而大部分高校輔導員習慣用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去解決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思想認識層面的問題。這就要求高校輔導員多角度地、多學科地進行全面思考。第二,保持高度政治敏銳性。新媒體信息傳播存在很多弊端,比如網絡中很多丑惡現象和虛假不良信息,許多“非法惡意勢力”借助網絡對大學生進行文化侵蝕、思想侵蝕。這就要求高校輔導員密切關注網絡,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度,及時掌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動態(tài),把握教育方向。第三,強化思想教育主導地位。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群體的參與度極高,這為他們的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新媒體淡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沖擊著大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價值觀,弱化了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地位。
3.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之路
(1)加快教育觀念的轉變,建設現代化專業(yè)隊伍。作為高校輔導員,在適應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專業(yè)水平,與時俱進。及時跟進新媒體技術發(fā)展的實時情況,熟知新媒體的使用方法,利用新媒體媒介,與學生互動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建立專業(yè)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2)主動搶占網絡新陣地,強化新媒體監(jiān)管機制。高校輔導員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關注各類網絡平臺及組織,把握海量的瞬時信息,密切關注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同時,高校應該不斷加強校園網建設,充分利用公共網絡資源,設立專門的協調管理部門,明確相關的工作職責,搭建良好的網絡思想教育平臺。
(3)把握高校教育新導向,加強相應價值觀教育。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充分發(fā)揮積極導向作用,提升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與辨別能力。可以通過校內活動、專家講座等形式加強學生網絡道德與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培養(yǎng)大學生的法律與道德的自主意識。
新媒體時代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挑戰(zhàn)和機遇,作為高校輔導員,只有打破傳統(tǒng)的固有思維模式,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專業(yè)水平,才能與時俱進, 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專業(yè)化。
參考文獻:
[1]季海菊.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3.
[2]季海菊.論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與機遇[J].南京社會科學,2015,(5):15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