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芬
(浙江省蘭溪市城南初中 浙江蘭溪 321100)
原形閱讀理論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趙曉芬
(浙江省蘭溪市城南初中 浙江蘭溪 321100)
語文閱讀講學處在語文教育中的關鍵位置,教學成效影響到整個語文教學的水平,但是閱讀教育具有老師主體地位太過強勢,教學方式靈活度偏低等情況。原形閱讀理論作為依靠心理學認知角度衍生出的閱讀思想,將原形閱讀理論和中學閱讀教學統(tǒng)一在一起,研究這個理論在教育中的運用措施,在增加閱讀教育成效,培育學生語文整體素質(zhì)上具有顯著作用。
原形閱讀理論 運用措施 語文閱讀 教學效果
大家都知道,語文教育以閱讀為主,旨在促進語文能力的有效提升。語文閱讀教育一直處在語文教育中的關鍵地位,其成效怎樣將直接影響到整個語文教育的水平,對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使之積極自主學習語文知識等均有較大的影響。作為語文閱讀教育中依靠心理學認知角度產(chǎn)生的原形閱讀理論,在培育學生創(chuàng)造精神與實踐水平上起到關鍵作用,特別是在加強學生自我感受、實踐、研究語文整體素質(zhì)上,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
1.文本性
語文閱讀教學由書本、學生、老師三個要素組成,這三個要素均決定了語文教育的課堂成效。現(xiàn)階段,語文教育中的教材處在課本的關鍵位置,文章的閱讀教育屬于語文教學中最關鍵的組成部分。原形圓度理論顯示,文章屬于語文書本的基本內(nèi)容,其閱讀聯(lián)系存在無限開放性[1]。文章本身包括了所有叫作課文內(nèi)部系統(tǒng),包括課文的各類教材平臺就是課文外部結構。原形閱讀理論重點研究以文章資料進入短時記憶結構為立足點,以閱讀個體得到預計的閱讀成效,進而充實和專變其長時極易結構保存為終點。所以,原形閱讀理論的立足點與落腳點均是文章的文本屬性。
2.流動性
原形閱讀理論的重要工作是探究同學在課堂閱讀時的思維活動狀態(tài)。同學的閱讀形態(tài)有許多種類,最普遍的就是針對一篇新文本,他們首先會瀏覽完這一文章,并掌握文本內(nèi)容,優(yōu)勢碰到生僻字詞,將翻閱詞典一直讀下去,默讀之后,學生將會大聲朗讀以此,深入體驗作者的情感與想法[2]。同學的閱讀思維沿著作者文思流動的趨勢而流動。所以,原形閱讀理論是借助思維流動而出現(xiàn)的,同時作者文思流動對學生思維也表現(xiàn)出強勢促進的特征。
1.老師主體地位太過強勢
現(xiàn)階段,很多老師的陳舊教學思想制約著閱讀教學的發(fā)展,部分老師受到考試的重壓,難以實現(xiàn)課堂以同學為主的觀念,基本上以“填鴨式”和“灌輸式”教學為主,學生變成被動的接受者,學習積極性無法被完全調(diào)動起來,更無法做到素質(zhì)教學提倡的自主、協(xié)作、探究的學習模式。
2.教學措施靈活度偏低
許多老師偏重講解,縮短同學“讀”的時間;注重教學方式技巧,忽略情感體會;重視預設、忽略生成;注重課內(nèi)、忽略課外[3]。如此一來,導致閱讀越少紛呈,多了寡味。這不但和有弊端的中考制度、不健全的學校考核模式息息相關,還和老師自身水平不足等密切相關。
原形閱讀理論強化學習主體的自主體驗和主動探究的語文學習實踐,強調(diào)學生的主動性和獨立性,意味著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僅要摒棄照本宣科的教法,而且要摒棄直接把教師的研究成果講授給學生的教法[4]。比如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學過程是教師把自己對文本的理解灌輸給學生,而在原型閱讀理論中,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體驗和探索文本內(nèi)容并對其深入理解,自主完成學習任務。而理想的目標是逐步擺脫教師的引導,建構學生自己的體驗和探究方法,進而獲取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見解。因此,必須改變教師越俎代庖的狀況,盡可能給學生提供主動參與、主動選擇、主動構建、主動創(chuàng)造的空間和可能性,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獨立地感知、學習、理解、提高,實現(xiàn)自我超越。
1.字、詞教育的措施
漢子是由音、形、義有效結合為一體的文字,生字生詞的講學要使用好該特征。思維一直從問題入手,問題屬于語文課展示教材的重要手段,學生在遇到一篇文章時,首先需做的事情就是閱讀文本的語言文字[5]。先由文字入手,再到具體的詞義,然后連詞成句,在該基礎上對課文通篇展開初步了解,所以,中學時期的語文閱讀講學一定要堅持做好字詞教學任務,語文老師特別要具有漢字形旁與聲旁的識讀水平,進而把字詞教育規(guī)劃的生動形象,讓學生對新的生字生詞記憶深刻。
2.課文局部和整體分析的策略
(1)根據(jù)原形閱讀理論對讀文思維的二分性研究,課文分析是建立在學生語感基礎之上的,一個學生對文字的語感好,那么對該種語言文字的聽、說、讀、寫能力就強。所以作為教學任務的承擔者,在一堂堂語文閱讀的教學設計中要將語感培養(yǎng)貫穿在全部語文閱讀教學之中[6]。根據(jù)原形閱讀理論,閱讀印象具有語感趨同性,所以熟讀課文應該成為中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首要策略。原形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書面語感的極為有效的途徑。就此來看,學生通過從課文中汲取語言文字及其表達規(guī)律,包括語言文字所承載的思想情感,依靠這些營養(yǎng)促進自己的語感不斷生長。這是用原形閱讀理論指導語文教學時必須強調(diào)的一個重要策略。在原形閱讀印象的語感趨同性被揭示后,指導學生用各種方式熟讀經(jīng)典課文成為中學語文教師的自覺行為。
(2)課文分析的基本策略就是貼近學生的讀文思維。根據(jù)原形閱讀理論對讀文思維的二分性研究,我們要抓住課文分析項目的要點,包括:一是基于原形閱讀思維為主的重點字和詞的釋義、課文內(nèi)容概括、段落劃分與層次大意、中心思想概括;二是基于超原形閱讀思維為主的語言文字運用技巧分析、文句的關聯(lián)性和語境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與人文價值評析。
3.閱讀鑒賞水平提高的措施
新課改對中學生語文教育提出“進一步提升鑒賞文學著作的水平”的要求,這一鑒賞水平是創(chuàng)新性的超原形閱讀理論,其重點依靠讀者個體擁有的文本外知識參照系統(tǒng)與對文本自身的理解,鑒賞出文章美的地方,妙在何處,讓學生得到美妙的感受。因為鑒賞并非是閱讀各種文本所一定要做的工作,所以其有時會被隔離在以閱讀、研究、理解為目標的基礎閱讀教育以外[7]。近幾年,伴隨中學語文閱讀教育日益發(fā)展,提高學生閱讀鑒賞水平不斷成為老師在教育中的關鍵點,文章鑒賞變成一種高層次的閱讀水平,得到了大家的高度關注。通過原形閱讀理論來分析文學課本鑒賞的措施,前提是不得脫離文章的實際操作,實際操作重點有:首先尊重個體鑒賞特征。鑒賞能力的提高不得進行整齊劃一,有價值的是鑒賞人員自身獨到的品味與見解,應尊重個性的差異與審美興趣的千差萬別。其次是豐富鑒賞手段與教學模式。當前的文學文本鑒賞教育已經(jīng)積累了許多鑒賞措施,例如情景教學模式、比較異同方式、評估得失手段等,模式也多元化,例如組織學習小組研究、師生對話教育等。伴隨時代的進步,現(xiàn)在能夠使用新產(chǎn)生的網(wǎng)絡媒體不斷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與水平,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組織微信學習群,有效借助網(wǎng)絡與同學課余時間,建立學習的系統(tǒng),把語文閱讀教育引入到同學的生活中。簡而言之,語文閱讀教育中文學課本的鑒賞手段需要百花齊放,唯有如此,方可讓學生對文本鑒賞產(chǎn)生興趣。接著是拓展同學的閱讀面,建立閱讀課和組織名著閱讀、經(jīng)典影視文本鑒賞等活動,倡導自主探究。需逐漸培養(yǎng)同學的閱讀實踐水平,由此方可開發(fā)同學潛力,展現(xiàn)學生自我理念。
作為一種原創(chuàng)性思維,將這個理論和中學語文閱讀教育融合在一起,針對深入研究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水平、充實同學的知識內(nèi)容、建立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具有關鍵作用。
[1]馬瑩,張媛媛.原形閱讀理論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03):43-45.
[2]龔一鑫.“圖式理論”在閱讀教學中應用的基本原則與策略——以小學語文為例[J].法制與社會,2016(18):246-247.
[3]杜青霞,曾毅.中學語文魯迅作品“兩極閱讀”現(xiàn)象及解決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23):49-50.
[4]黃鶯.加涅信息加工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基于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的研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6(09):41-42.
[5]蒯秀麗.對話理論下閱讀教學中教師文本解讀的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10):246+248.
[6]成小娟,張文蘭,李寶.電子書包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模式及成效研究——基于學習成效金字塔理論的視角[J].中國遠程教育,,:1-9.
[7]何惠英.PIRLS閱讀能力在《大自然的啟示》教學中的提升[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6(05):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