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蓮
(重慶市江津區(qū)白沙鎮(zhèn)雙槐樹小學 重慶江津 402233)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策略摭談
王富蓮
(重慶市江津區(qū)白沙鎮(zhèn)雙槐樹小學 重慶江津 402233)
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目標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而落實課程標準是實施新課程的關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目標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靈魂,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檢驗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直接參考依據(jù)。在教學中,制定準確、規(guī)范、科學的教學目標,有助于促進課堂教學的成功和教學目標的達成。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目標設計 策略
課堂教學是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的目標確定,尤其是高年級,應該以培養(yǎng)閱讀能力為主,宜細、實、小、一目了然,切忌大、寬、泛,含含糊糊。語文教學目標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目標大而空,徒有好看的外表,根本無法真正落實;另一個就是目標多而雜,看似面面俱到,實則頭緒紛亂,主次不清。
宏觀目標是在教學目標體系中處于較上層次的目標,中觀目標則介于二者之間。確立教學目標體系的起點是國家的教育方針,其由上到下的層級體系大致是:教育方針→教育目的→培養(yǎng)目標→課程目標→課程階段目標→學期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某課教學目標→課時教學目標→某課堂環(huán)節(jié)教學目標。在這個體系中,上層次決定下層次目標,下層次目標支撐上層次。[1]
設計教學目標,必須對上述體系爛熟于心,做到宏觀目標、中觀目標與微觀目標相結合。
所謂顯性目標,是可以明確觀察、測評是否實現(xiàn)的目標,它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顯而易見的導向與激勵功能。隱性目標則關注學生的潛能,語文教學應關注這種潛在的、內隱的教學目標的開發(fā)和運用。它不僅難以觀察、測評,而且不易為學生的意識所察覺,甚至無須學生知曉,往往在“潤物細無聲”的境界中達成。新課程強調三維目標,整合實施三維目標,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過程中學會學習、發(fā)展情感、樹立正確積極的價值觀,是新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因此,顯性目標與隱性目標的結合應該成為教學目標設計的基本策略。在母語教學中,一篇課文的基本教學目標是顯而易見的。有經驗的教師設計外顯性的教學目標可以信手拈來、應付嫻熟。然而,漢語中的許多詞、句具有“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特征,它們的深刻含義是很難在很短的時間內領會的,而這種內隱性的語言表達特點卻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2]
目標不等于結果,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活動是一個通過師生生命互動而提高生命質量的動態(tài)過程,生命主體的豐富復雜性和教學內容的多元性決定了課前設計得再高妙的目標,也不一定能夠完全實現(xiàn)。相反,課前沒有考慮到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卻有可能生發(fā)出來并得到較好的實現(xiàn)。教學目標設計必須具有高度的前瞻性與應變性,使預設性目標與生成性目標有機結合。
在教議論文單元的時候,我們一般是從教材的角度考慮應該教什么論點、論據(jù)、論證,但少有人從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結構上考慮,他們在學習讀、寫議論文的時候,會遇到什么困難。我覺得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學習讀、寫議論文的主要障礙來自于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偏弱,閱讀議論文,可能難以理解作者的思路展開方式和論證優(yōu)劣。學寫議論文,則缺乏邏輯分析能力,不知道怎樣才能說清道理。所以,在教學中,我就有意識地增加邏輯思維訓練環(huán)節(jié)。譬如多問問學生,要你來說清那個道理,你認為該說清哪些問題。通過幾篇課文的反復訓練,讓絕大多數(shù)學生明白,邏輯思維主要解決三大基本問題,“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還有必要讓學生明白,說理總有針對性,三大問題側重解決哪個,服從于說理的對象和客觀需要。更難的是,在說清“為什么”、“怎么辦”的時候,常常需要分析出一二三來,從不同的側面論證,這種分析能力的鍛煉除了依據(jù)課文讓學生加深感知外,有必要及時地、反復地布置小練筆強化訓練。
學會從學生的年齡特點思考教學目標的設計,可以使我們的教學更適合學生,也更有利于學生的順利發(fā)展。
新課標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因此有的老師指出:語文有三維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語文課堂教學中不能只“眼中有文”,還要“心中有情”,情感教育不能忽視。重視“語用”目標,絕非遺棄情感教育。筆者認為,思想情感教育靠的是“熏陶濡染”。新課標語: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教材上編委們精心選擇的課文可謂是“文質兼美”,在學生的反復朗讀和語言品悟中,文本中蘊含的思想情感一如春風化雨,點點滲透在孩子的心靈,孩子早已受到熏陶濡染,情感教育即使想遺棄也不能呀?!安槐卣f破”,這是知名教育寫作者謝云老師在《禪學與教育》一文的主張,語言習得如此,情感、思想教育更是如此。但是我們的一線老師們在語文課上非得要來個畫蛇添足的結尾:“學了這一課,你受到了什么教育,以后你該怎樣做?”硬性貼個思想教育的標簽,教師也不注重學生言語表達,只要說出受什么教育就行,不下五六分鐘。
其實三維目標是有機整和在一起的,絕不可把情感教育脫離在語言訓練之外。如在教學《一夜的工作》中的中心句:我看到了周總理一夜工作,他是多么勞苦,多么簡樸??梢赃@樣設計:(1)找:找出句中的重點詞語。(勞苦、簡樸)(2)自主學習:要求學生自己找出相關內容,用橫線畫出相關句子。(3)討論交流:①周總理工作勞苦表現(xiàn)在哪里?②周總理生活簡樸又表現(xiàn)在哪里?(4)談體會:面對這樣的總理,你最想說什么?這樣抓住關鍵詞語進行讀書、感悟,學生在言語的感悟思考、表達和課文朗讀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精神的啟迪。教學目標,請簡單些,這是新課標下有效課堂的質樸的呼喚,也是回歸語文本色。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課堂教學要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組織開展教學,才能行之有效。同時課堂教學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教學的質量,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通過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1]劉喜橋.如何構建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J].新課程學習:上,2012(8).
[2]梁曉紅.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神州,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