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愛軍
在班級里,教師總會遇到一些令人頭疼的的學生,他們惹是生非、我行我素,而且常常制造一些“意外”,如在課堂上故意搗亂或搞惡作?。幻髦绣e就是不認錯,還跟教師頂牛、犟嘴;同樣的錯誤一犯再犯;經(jīng)常與同學產(chǎn)生矛盾、沖突;故意損壞班級里的公共財物等。教師就如同一個消防隊員,整天忙于“救火”。結果是,雖然在他們的身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收效甚微,這讓教師束手無策,苦惱不已。
我們的教育往往追求循規(guī)蹈矩,整體劃一。如果學生安安靜靜、少年老成,就會得到教師的贊揚、賞識:瞧,多懂事聽話的孩子,就知道學習,下課了都不去玩;反之,就會得到教師的批評斥責:看,整天不干正事,就知道玩知道鬧。規(guī)則訓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規(guī)則往往是自上而下、過多過細,過于強調“一致性”,過于要求學生聽話、順從,無異于強行堵住他們的嘴巴,捆住學生的手腳。學生的成長空間被壓縮,勢必抑制他們獨特個性的發(fā)展和心理需求,進而影響他們的自然成長。于是,有的學生就變得呆頭呆腦、亦步亦趨,失去了表現(xiàn)自我的信心和勇氣;有的學生不愿意屈從規(guī)則,就變得叛逆、反抗,開始與教師“對著干”,而且頻頻制造“意外”。俗話說“槍打出頭鳥”,許多教師難以容忍學生出現(xiàn)的“意外”,師生之間的沖突自然在所難免了。
有人把學生成長中的叛逆、反抗稱之為“小鳥試翅”。不敢試翅的小鳥,永遠不會飛翔;不敢下水的鴨子,永遠不會游泳。沒有經(jīng)歷過叛逆、反抗的學生,很難有勇氣和能力成為自己。
不是所有的河流都歸向大海,不是所有的花兒都在春天開放。當這些學生做出某種與眾不同甚至“意外”行為的時候,不要急于作否定評價,不要一味按規(guī)則辦事,更不要“以牙還牙”,強制他們立刻改變。此時,教師需要讓自己的心變得柔軟、寬容,先嘗試著去愛上他們,嘗試著走進他們的內心深處,理解、接納他們,然后慢慢地來,弄清“意外”背后的深層原因,引導他們辨清是非曲直,幫助他們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當然,如果是教育規(guī)則或教育方法不當所致,這就需要教師加以改正。
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不一定時時要贏,有時主動地示弱,反而能起到以柔克剛的作用。班級里有個頑劣的學生,屢教不改,還經(jīng)常制造“意外”,成了我辦公室里的???。我很清楚,很多“意外”都是他故意而為。我說他一句,他回敬一句;我大聲喊,他跟著大聲喊;我柔和地說,他不言不語,轉身依然如故??梢哉f,他是個“軟硬不吃”的學生。有一次,我竟然被他抓住了“小辮子”。我不得已,只好違心地向他認錯致歉意,結果一向“強大”的他竟然罕見地流出了眼淚。以后,雖然他沒有徹底改正自己的缺點,卻很少制造“意外”了。沒有想到的是,說了聲“對不起”,竟讓他產(chǎn)生了如此的改變。
當然,教師還會遇到學生其他的種種“意外”,也要小心翼翼地善待它。有一位教師給學生講故事——小松鼠邀請小白兔到家里來做客,拿出小白菜和胡蘿卜招待它。然后,教師問:“孩子們,小白兔應該說什么呢?”孩子們都回答:“謝謝。”只有一個學生這樣問:“你還有什么?”于是,老師就說他很貪心,沒有禮貌。其實,這不是貪心,而是學生的好奇心。善待這些“意外”,就是為學生的自然成長留住了根。
生命成長既沒有統(tǒng)一標準,也不能“復制”“粘貼”,最好的辦法就是熱愛、尊重和呵護每一個生命個體,給每一個個體留下獨特成長的空間,這樣就能有效避免“意外”的出現(xiàn),就能讓我們的教育走得更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