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燕(吉林省吉林市船營區(qū)第一小學校 吉林吉林 132000)
?
源于生活化的課堂
林曉燕
(吉林省吉林市船營區(qū)第一小學校吉林吉林132000)
摘要:《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品社課應該生活化。也就是說兒童品德的形成應該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對生活的認識、對生活的感悟。在教學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貼近生活,并讓學生參與其中,使他們在學后還能將升華后的行為回歸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從原有的生活經驗入手,在課程中進行整合,使學生有一個學習、吸納、提升的過程,豐富拓展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最終回歸生活。新課程理念也倡導品德教學回歸生活,強調以兒童現(xiàn)實生活為課程基礎。新課標都強調,教學"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fā)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guī)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因此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生活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理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實現(xiàn)教育生活化。
關鍵詞:教育生活回歸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新課程理念也倡導品德教學回歸生活,強調以兒童現(xiàn)實生活為課程基礎。在品德教學中要特別關注兒童正在進行中的現(xiàn)實生活,做到有實效性、針對性。
新課標指出:“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意義的內容?!逼返屡c社會課標也指出:“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苯虒W最終目標是要指導兒童的實際生活,解決兒童在生活中面臨的問題,提升兒童的生活能力。
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從看電視說起》一課。在生活中,孩子們與父母在看電視所引發(fā)的矛盾、話題及一系列深層次矛盾—辟如:上網、玩游戲等等。這些都是父母及孩子們在實際生活中急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一節(jié)課的學習、討論、交流,讓孩子們互換角色,體會為人父母的心理,再換回自己本來的角色去體會。從而解決這一矛盾。
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育應讓學生從各種活動中、從生活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獲得直接經驗,主動進行學習,反對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說教,或單純地從書本上進行學習?,F(xiàn)在的新課程教材配有大量富有情趣、童趣的圖片等課程資源。雖如此,但教材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還是無聲無息的材料。對于孩子來說,他們還是喜歡動畫中的人物,希望文中的內容變得有血有肉。就要我們教師做個有心人,探尋學生生活中的矛盾或焦點,設計成類似的情境(小品、生活情境?。?;把一些小故事拍成錄像;一些學生一時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做成flash動畫等,供學生探討、解決,以實現(xiàn)激活學生生活、保證活動的指向性和有效性的目的,并以此充分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和社會性品質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應關注學生切身的生活體驗,與學生展開面對面的對話,使學生不停地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體驗、感悟、成長。
如在四年下冊《家鄉(xiāng)的美景》時,先從孩子們實際的生活基礎開始,那就是自己家鄉(xiāng)的美景說起,因為這才是他們在生活中的親身經歷,再逐漸擴展到祖國的美景。
《品德與社會》課程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基于問題,適宜開展活動學習。教學,須讓學生用心去經歷、用心去體驗,從而真正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讓他們的心靈變得敏感起來,細膩起來。美國教育教學中流行這樣一句話:我聽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這句話很明白地告訴我們:作為《品德與社會》的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充分考慮學生,不能讓學生成為聽眾,應組織他們多看,多做,多參與合適的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反復親歷體驗的過程。
在四年上冊《包裝袋上學問多》中,我在教室里把學生們帶來的物品都放在書架中,這時我會告訴學生現(xiàn)在這間教室是超市,書架變成貨架,物品就是貨品了?,F(xiàn)在有誰愿意到這間超市來購買貨品。在學生購買貨品時,組織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引出課題——《包裝袋上學問多》。
這種手把手的學習,寓教育于活動之中,使學生有了真正實際的收獲。這比老師空口說白話來的具體、實在,不僅拓寬了學生學習的空間,而且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給學生留下的印象將是非常深刻、終身難忘的。
教學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這是學習的最終目的。而真理是在實踐中才能體驗其價值和科學的,學生的一些認識和新的道德觀念在生活中能得到廣泛的認同,這是兒童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實踐產生沖突的根本原因。兒童的一貫的、善良的思想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會遇到各種挫折,使學生對學校思品教學產生懷疑,薄弱了教育的引導功能。品德與社會教學所給予學生的不應是一個簡單的結論,該是怎么讓學生親自去試一試。你會怎么做?人們會有怎樣的評價?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實踐課上的認識。做到學以致用,回歸生活。
學習《包裝袋上學問多》一課后,我會及時布置任務,讓孩子再次到超市購物以檢驗學習成果。下節(jié)課要及時反饋。
總之,圍繞品社生活化這一理念,把生活引進德育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能力,養(yǎng)成勇于創(chuàng)新、探索的品質,也讓課堂成為學生發(fā)展個性的舞臺,在學習中掌握知識、體驗快樂。讓學生從原有的生活經驗入手,在課程中進行整合,使學生有一個學習、吸納、提升的過程,豐富拓展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最終回歸生活。在教學中要秉承“教學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學”的觀念。品德課的教學要以兒童的生活為主線,以兒童豐富多彩的實際生活為內容,以密切聯(lián)系兒童現(xiàn)實生活的活動為載體,以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為教學空間,讓生活走進兒童,讓兒童走進生活,讓品德融入生活。如今的課堂,實施教學生活化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把學習生活置于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下,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與社會、自然相融,把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理解和體驗,使他們在與生活的溝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獲得個體的自由和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