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談《人生》從小說到電影的異同

2016-03-01 07:39崔芳菲
新聞研究導刊 2016年9期
關鍵詞:巧珍加林婚俗

崔芳菲

(河北師范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24)

?

淺談《人生》從小說到電影的異同

崔芳菲

(河北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河北石家莊050024)

吳天明導演的電影《人生》改編自路遙同名小說《人生》。從小說到電影,就是一個加工、融合、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所謂的異同,從本質上講就是兩個不同領域的藝術,具有各自獨立的藝術特點,又具有相通、相融的部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你”、“我”之間卻也是互有區(qū)別的獨立的個體。

《人生》;小說;電影;異同

小說、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是以文字的形式來表達作者的思想與感悟,讓讀者通過文字的形式接收到和體悟到作者想要表述的意圖,文字的魅力就這樣宛如涓涓細流,浸透到你的心里。倘若將同樣的精神內涵和情感表達,用鏡頭語言來呈現的話,那么就會與原本以文字為傳播媒介的方式所帶給人們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它更加具象化,有了人們意想不到的鏡頭表現方式,更能得到廣泛的傳播,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但是兩者所要傳達的情懷和思想是不會變的,因為它們來自同一本源,換句話說,它們有一種殊途同歸的效果。這就是文學與電影的異同,也就是文字與影像的異同。

《人生》是作家路遙1982年發(fā)表的一部中篇小說。它以改革時期陜北高原的城鄉(xiāng)生活為時空背景,敘述了高中畢業(yè)生高加林回到家鄉(xiāng)的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的這樣的人生變化過程。高加林與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fā)展的主要矛盾,這就體現了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特點。[1]那是一種來自“城鄉(xiāng)交叉地帶”的陜北真實生活的寫照。《人生》再現了恩格斯的“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性格”這一理論。[1]在20世紀80年代初陜北黃土高原的環(huán)境制約和束縛下,人生選擇具有典型性。這種選擇是被動無奈的,是悲劇性的。無論是面對事業(yè)還是愛情,高加林這一角色都具有悲情色彩。下面就簡述小說《人生》和電影《人生》的異同。

小說《人生》的故事以20世紀80年代社會大變革歷史條件下的陜北黃土高原為背景,那里是中部文明和西部文明的過渡地帶,也是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相互交織的地域。對于陜北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在小說中不分章節(jié)地多次出現,它的熱情豪邁,它的古老滄桑,它的文化底蘊,甚至它的自然環(huán)境的艱苦惡劣,都是這樣大膽、明顯地向人們奔涌而來,毫不閃躲,毫不逃避,就這樣直接而鮮明地呈現在你的面前。高高的日頭,綿延不絕的黃土,山間成群的牛羊,勤勞勇敢的陜北勞動人民……他們的生命活力在紙間躍動開來,形成了一幅凝聚著人類美、自然美、文明美的壯麗畫卷。同樣,電影《人生》中的開始部分也是從表現黃土高原展開的,從鋤地的固定特寫到表現群山等環(huán)境的搖鏡頭,無一不表現出陜北黃土地區(qū)的特定的存在方式和生存狀態(tài)。在地道的陜北民歌《黃河船夫曲》的烘托下,以黃河為主體的風情原貌就有了更加自然、和諧、深入的表達。黃土與高原,流水與民歌,牧人與羊群,都以鏡頭內蒙太奇的方式對接、組合,形成了西部獨特的風情風貌。這就是真正的黃土、黃河、人與大自然的聯系。通過鋤頭鋤地的單調的音響傳達出最為樸實的勞動情節(jié),他們與自然相互依存,同樣也在與艱苦的自然環(huán)境做著不懈的抗爭和努力。影片多次運用大場景來表現陡峭的高坡,那一覽無余的巨大沖擊感,讓人仿佛置身其中,久久難以忘懷那陜北精神的獨特風骨。

所以,當我們從這一角度著眼,去感受文字語言的描述和鏡頭語言的描述,不難發(fā)現,它們有很多的契合點,相互交織,相輔相成。想象文字描寫中的風貌,與在影像中看到的真實存在的景象結合,就好像自己早已經融入其中,然后再去仔細、慢慢地品味回溯文字原有的生命力,不覺立刻有了豁然開朗、蕩氣回腸之感,這便是文字與影像、小說與電影的和諧統(tǒng)一。那高原的風沙仿佛吹到了臉上,那烈烈的日頭仿佛照到了背上,那堅實的黃土地仿佛就在腳下……

在這樣的一方土地上,人們要愛,但同樣也要抗爭,尤其是在那樣的一個特殊的時代環(huán)境下,“城鄉(xiāng)差別”、“走關系”等,無一不是在逼迫人們要抗爭,要做出艱難的選擇。高加林、劉巧珍等人物的性格和悲劇命運,無論是在小說中,還是在電影里,都得到了較為完整的表達。這就體現在了人物語言上,小說和電影當中,所有體現人物性格的語言,基本上是一字不差的,電影對原著的改編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人物的語言和對話,是塑造一個人物的關鍵所在,是什么樣的人,就會有什么樣的思想,思想外化成語言從人物的口中表達出來,就變成了人物說了什么樣的話,它是生命力飽滿程度的重要體現。鮮活的,有溫度的,帶領人們成為人物本身,一起走進了那個作家路遙筆下的、導演吳天明鏡頭里的陜北黃土高原,以及那座小小的高家村。所以,小說所要表達的劇情色彩,在電影中也得到了完美的呈現。

當然,小說《人生》畢竟是文學文本,電影《人生》畢竟是鏡頭語言,這是兩個不同的藝術領域,所以這其中必然存在著差別。

電影《人生》改編自小說《人生》,所以這本身就是一個加工、融合、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例如,路遙在小說中對陜北婚俗的描述相當細致和周全,只是沒有電影語言傳達得那么形象和生動,當然這也就缺少了電影的渲染力。電影是視聽的藝術,是直觀的表達,所以要選取最典型和最具視覺沖擊力的場景,來進行情感的表達和創(chuàng)作目的的挖掘,夸張夸大,縮短刪減,有選擇、有意識地凸現部分情節(jié)和細節(jié)。例如,對劉巧珍出嫁時陜北婚俗的表現:電影中對陜北婚俗的展示是有意識的,充分進行了烘托和渲染。[1]嗩吶聲、爆竹聲、嫁妝、剪紙、出嫁騎牲口等婚俗,都是陜北固有的風俗和風情。這場戲長達8分多鐘,是電影中最長的一個情景。創(chuàng)作者運用幾個特寫鏡頭來展示嗩吶手不同的吹奏姿勢和面部表情,是一種有意識的細節(jié)放大。從大小不同的嗩吶和音韻悲涼的嗩吶聲中,流露出在傳統(tǒng)婚俗背后潛藏的無奈與悲涼,增加了巧珍和馬拴婚姻的悲劇色彩——他有情,可是她不愿。盡管場面熱鬧,人氣旺盛,但用特寫表現出劉巧珍用紅紗巾做的蓋頭上,分明滴上了大顆的淚水。這種外在氛圍的喧鬧與巧珍內心的孤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給這種婚俗增添了悲劇色彩,這是典型的以喜寫哀的藝術表現手法。并且對巧珍望向高加林家的主觀鏡頭的使用,也體現出了她內心的苦痛、酸楚與無奈。而以上這些鏡頭語言的表現,在小說當中基本沒有體現,這便顯示出了電影作為“第七藝術”的獨特存在方式和價值所在。

音樂在情感的渲染、情緒的表達和情節(jié)的推動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和作用。在小說中分別有三首音樂:《黃河船夫曲》、《叫一聲哥哥你快回來》、《走西口》,在不同的情節(jié)時段,對整體的故事節(jié)奏起到了很好的把控效果,讓人們更好地去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情。電影遵從了原著這一點,將這三首音樂極盡完美地表現出來,充滿著濃郁的勞動氣息和人文情感的《黃河船夫曲》每每響起,那黃河的風情、陜北的風貌就早已脫離了它們原本的載體,出現在了大家的面前,那是一種古老、滄桑的情懷。而巧珍唱給高加林的信天游——《叫一聲哥哥你快回來》,那愛情中包含的濃情蜜意,自然也都早已領會了?!蹲呶骺凇烦休d著德順老漢和靈轉、高加林和劉巧珍兩代人的情感。小說是以歌詞的形式落實在紙張上的,而電影是以歌唱的形式表現在旋律里的,這是它們表達方式的不同,但它們所要展現的情感卻是相同的。這就是所謂的藝術手法不同,藝術主旨相同。

電影作為大眾傳媒方式的一種,是有著不可替代的便攜性和優(yōu)越性的。電影門檻低、受眾廣、傳播快,它的表達也更為具象化、實體化,那種視聽上的沖擊和震撼以及引發(fā)的問題和思考,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因而也就決定了它的不可替代性和藝術欣賞性。在原著的介紹中有這么一段話:“《人生》問世不久即轟動全國,反響熱烈。由著名導演吳天明拍攝為同名電影后,更是家喻戶曉?!边@句“更是家喻戶曉”所表達出的內涵,也就不言而喻了。

小說《人生》是電影《人生》的本源,電影的劇本由小說而來。電影《人生》又將小說《人生》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作了深入和升華。從小說到電影,再從電影到小說,所謂的相同與不同,從本質上講就是兩個不同領域的藝術,有什么各自獨立的藝術特點,又有什么相通、相聯系的部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你”“我”之間卻也是互有區(qū)別的獨立的個體。電影放大了巧珍的眼淚,增加了巧珍在戲中的整體地位,刪減了小說的開頭和結尾,用最具表現力和沖擊力的部分來著重刻畫,這是由它本身的視聽性質決定的,這便是它的不同。而電影最終依然表現出了小說當中對于陜北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環(huán)境影響下的人們的心態(tài)變化,高加林的執(zhí)著、追求、理想、矛盾、懦弱、自私的性格和悲劇命運,以及巧珍的善良、真誠、包容和最后的無奈出嫁,以及其他人物的塑造等方面都做到了還原原著,這便是它們的相同之處。

《人生》從小說到電影,給予我們的是對作品更為全面深刻的理解,對思想更為理性透徹的認識,對情感更為真誠豐沛的解讀,對人性更為同情包容的體味。筆者認為,這是此兩種藝術形式結合到一起帶給人們的最好的詮釋,讓我們對作品有了更全面、立體、多元化的理解,讓作品所要傳遞的精髓在我們的靈魂深處有著更為持久深入的影響。

[1]鞏杰.環(huán)境制約下的別無選擇——參照小說淺析電影《人生》[J].小說評論,2007(3):225-229.

J905

A

1674-8883(2016)09-0189-02

崔芳菲(1995—),河北師范大學2013級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研究方向:廣播影視編導。

猜你喜歡
巧珍加林婚俗
《誰賦丹赭染鵲華》
《瑤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譯注》
淺析《人生》中巧珍的人物形象
放風箏的女人
放風箏的女人
乾坤清辨園中音——讀何加林山水
巴厘島婚俗:新人可以為愛私奔
中國各地的“捧腹”婚俗
明清小說婚俗描寫的特征及功能初探
巧珍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