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琳
(新疆人民廣播電視臺 漢語新聞廣播,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
新聞采訪質量的控制探討
何琳
(新疆人民廣播電視臺漢語新聞廣播,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新聞采訪工作有其自身的一些特征,如空間大而流動性強、工作時間的緊迫性與不確定性、采訪內容的豐富多變以及采訪過程艱巨,因此,對新聞采訪的質量實施有效地控制顯得至關重要,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首先要進行采訪前的準備,做到有備而訪;其次要選擇合理的提問方式,同時應避免先入為主與急于求成,以保障采訪的質量和效果。
新聞采訪;特征特點;控制措施
信息時代,新聞資訊涵蓋了大眾生產(chǎn)生活的各個層面,對整個社會有著深遠的影響。新聞采訪是實施新聞報道的必要前提與條件,也是進行新聞傳播的基礎。新聞采訪的質量,在客觀上決定了新聞報道的水平,更影響到新聞的產(chǎn)出質量。對于新聞記者來說,采訪活動是獨特而個性的,更是意志力的某種體現(xiàn),新聞采訪工作有以下幾個特征:
(一)空間廣而流動性強
由于職業(yè)本身的特性,記者也被大眾稱之為社會活動家。無論在任何地方,只要是人能夠到達的場所,都會出現(xiàn)記者的身影,記者在進行信息收集、情況反映與新聞報道工作,為了一個新聞素材,有可能跑遍大江南北,甚至遠赴重洋、四處奔波、舟車勞頓、馬不停蹄,這些詞語是對記者工作狀態(tài)的真實反映。[1]
(二)工作時間的緊迫性與不確定性
新聞報道有極高的時間要求,尤其現(xiàn)在媒體競爭日益激烈,更是要求記者倚馬可待。在第一時間報道相關新聞,成為媒體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由于工作時間的緊迫性,很多人經(jīng)常因為采訪任務緊而連軸轉,有時甚至連吃飯都無暇顧及,同時,采訪活動的時間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發(fā)生的新聞事件無法預料,尤其是突發(fā)事件,可能發(fā)生在每時每刻,往往讓人始料不及。記者必須時刻保持待命臨戰(zhàn)的狀態(tài),隨時都有可能面對連續(xù)幾天幾夜的加班,以免錯過任何有價值的新聞素材。
(三)豐富多變的采訪內容
盡管記者有崗位與職責分工,在實際的采訪活動中,由于涉及的內容廣泛而復雜多變,往往工作界限劃分得不太明顯,尤其體現(xiàn)在特殊事件的采訪中。例如,車展活動的采訪報道,現(xiàn)場布置了大量的氣球、彩帶、電子屏幕,人頭攢動、聲音嘈雜,讓人不禁眼花繚亂、不知所措,記者在此時需要保持足夠的清醒和理智,通過冷靜、細心的觀察,有效捕捉能夠引起受眾興趣、并且有意義的特色新聞素材。
(四)艱巨的采訪過程
無論是搶險救災的現(xiàn)場,還是戰(zhàn)火紛飛的戰(zhàn)場,隨處都可以看到扛著攝像機、手拿話筒的記者。采訪的過程中,記者經(jīng)歷千難萬險,承受的危險與艱辛,甚至不亞于被采訪對象。在一些警察緝拿兇犯的采訪中,記者往往全程跟隨,與警察一起直接面對窮兇極惡的犯罪分子,如北約對南斯拉夫實施轟炸期間,記者始終堅守在南聯(lián)盟的戰(zhàn)場上,其中有3名優(yōu)秀的記者不幸以身殉職,不禁令人感嘆艱巨的采訪過程。
(一)事前準備,有備而訪
做好采訪前的準備工作,保證采訪的順利進行、獲取更多有用的新聞素材以及制作出高質量的新聞報道,有不可替代的意義和作用。一方面,對被采訪者的相關信息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包括年齡、職業(yè)、生活背景等,不僅便于揣摩對象的心理,還能夠打動被采訪對象,提高采訪的質量與效果;另一方面,詳盡的事前準備,有助于體現(xiàn)記者的專業(yè)性與敬業(yè)精神,能夠拉近與被采訪者的心理距離,取得其信任,以獲得更佳的采訪效果。應對被采訪對象進行科學的分類,包括職業(yè)、社會地位、表達能力以及性格等,以便找到適宜的相處方式,增加采訪的深度。[2]
(二)選擇合理的提問方式
采訪報道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采訪過程中細節(jié)的挖掘,需要根據(jù)不同的受訪對象,選擇合理的提問方式,以達到預期的采訪效果。
第一種是直接式提問。采訪的過程中,直接向被采訪對象提出各種問題讓其回答,具有快速、直接的特點。問題的提出并不是即興的,而是需要事先對相關資料進行調查和準備,同時,受訪對象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水平,能夠憑借其良好的思維與表達能力,滿足采訪的預期效果。
第二種是引發(fā)式提問。通過具有一定層次性的提問內容,采用循序漸進的提問方式,達到由表及里的遞進效果。一般來說,引發(fā)式提問面對的受訪者,不善言談、對采訪有抵觸、不愿意透露過多,面對采訪者時,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與抵觸情緒,需要逐步緩解氛圍,消除其潛在的戒備心理。
第三種是擒縱式提問。反映的是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如何捕捉受訪對象的實際心理,事前的準備固然重要,但采訪的過程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干擾,引起受訪人的心理發(fā)生變化,需要細心觀察受訪者微小的動作、表情,準確分析其心理變化,營造輕松的采訪氣氛,控制把握住采訪的話題,避免受訪者逃避回答或轉移話題,采取擒縱并用的提問方式,以達到預期的采訪效果。
(三)避免先入為主與急于求成
采訪的目的是為新聞現(xiàn)象搜集相關的論據(jù),是新聞內容的支撐與組成部分,而非新聞的全部。因此,記者在接到采訪任務時,并沒有絕對的新聞論點,采訪任務的思路需要視情況而隨時轉變,進行采訪的過程中,避免出現(xiàn)記者以主觀思想引導采訪的現(xiàn)象,忌蠻橫口吻與強行逼問,否則會影響到受訪者的情緒,嚴重時甚至會拒絕采訪。記者應當因勢利導地去平和穩(wěn)定受訪者的不安情緒,說話的語氣要平緩、謙虛,通過切入其心理消除受訪者的心理戒備,在愉快的談話氛圍中提出問題。
新聞報道,既要保證信息的公正性,還應保證與傾向性相統(tǒng)一。作為獲取新聞信息的重要渠道和方式,新聞采訪的質量對整個新聞的產(chǎn)出質量有最為直接的影響。因此,需要做好采訪的事前準備工作,通過了解相關的資料,初步擬出采訪思路,然后再進行采訪。進行采訪的過程中,應結合不同采訪對象的年齡、職業(yè)、社會地位、知識水平等情況,選擇合理的提問方式,與受訪者交流時,避免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式,避免急于求成的心理,從而保證更高的采訪質量與效果。
[1]田麗.淺談新聞采訪技巧的運用[J].新聞傳播,2013(09):286-288.
[2]樊璐瑤.淺談如何提高新聞采訪質量[J].傳播與版權,2016(02):23-25.
G212.1
A
1674-8883(2016)09-02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