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源博
(新疆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
大學生流行音樂接觸行為的調查研究
——以新疆大學維吾爾族大學生為例
范源博
(新疆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46)
新時代的流行文化已經在大學校園里流行起來,而且其迅猛之勢對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迅速傳播的流行音樂最為典型。本文以新疆維吾爾族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為主,從維吾爾族大學生與流行音樂的關系入手,隨機抽取了26名維吾爾族大學生,通過訪談法客觀描寫、真實記錄了該群體在聽流行音樂方面的一些情況,并從使用與滿足理論方面進行了分析。
維吾爾族大學生;流行音樂;接觸行為;使用與滿足
(一)選題背景和意義
當代大學生是受流行音樂影響最突出、最直接的人群。本文以新疆大學在校大學生為對象展開調查,系統(tǒng)了解并分析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群體中的流行音樂現狀,從而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流行文化引導與調適提供理論支持,為增強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文化認同,促進民族團結提供決策參考。
筆者通過中國知網(www.cnki.com)對“大學生流行音樂”進行檢索,發(fā)現從1990~2015年,一共有113篇關于流行音樂的文獻,但大部分都是與音樂學和社會學相關的,與新聞傳播相關的有18篇,而關于少數民族大學生流行音樂的只有5篇。[1]可見目前對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流行音樂現狀研究這方面存在較大空白,需要我們加大對其的調查研究力度。
(二)研究范圍和預期價值
本次有關維吾爾族大學生音樂接觸行為的實證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維吾爾族大學生群體對于音樂的總體態(tài)度與接觸習慣,個體差異對于音樂類型偏好和使用習慣影響的探索。
第二,維吾爾族大學生對于當前流行音樂尤其是日韓、歐美、內地、港臺等流行音樂的接受狀況的探索。
第三,從傳播學的使用與滿足理論探索大學生接觸音樂的目的和動機,以及滿足的程度。
筆者試圖通過對維吾爾族大學生音樂接觸行為的調查,分析出該群體在聽音樂方面的共性和個性,并對其進行深入的分析。
(三)研究方法及調查內容說明
1.研究方法。訪談法:新大本部圖書館、研究院二樓自習室及一號綜合樓,對學生進行了隨機訪談,全面深入地了解維吾爾族大學生對不同語言及不同風格歌曲的接受情況。對比法:為了彰顯維吾爾族大學生對音樂收聽情況的特色,筆者在訪談過程中發(fā)現了“民考民”與“民考漢”同學有非常大的不同,所以特意對此群體進行了對比。
2.調查內容說明。由于本次調查時間緊迫,所以筆者將調查對象鎖定為新疆大學在校大學生,隨機選取了26名在校大學生,為了得到更明確的調查結果,本文的調查數據來自其中的20名維吾爾族同學,即“民考民”和“民考漢”同學各10名,這些同學基本上涵蓋了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及不同年齡層次,具有個性和共性雙重特點,符合本次調查的典型性要求。調查中,大部分同學都比較配合,都愿意積極參與,但部分“民考民”的同學由于受到普通話的限制,溝通有些困難,訪談不太順利。
(一)維吾爾族大學生音樂偏好等音樂接觸行為的調查
大學生群體由于相仿的年齡、共同的生活環(huán)境等因素使得其有一些共同的或相近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文化內容的接觸上也會做出一些相似的選擇。具體到少數民族大學生對于音樂接觸和欣賞的問題上,維吾爾族大學生群體是否存在一些共同的態(tài)度和偏好,而這些態(tài)度和偏好又是被哪些因素影響而產生什么差別。本部分的研究中,筆者對此進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
第一,維吾爾族大學生對于不同類型音樂的偏好。在維吾爾族大學生對待不同的音樂類型的態(tài)度調查中,筆者設置了這樣的問題,即讓被調查者從6種不同類型的音樂里選出自己平時喜歡聽的音樂,并根據自身實際談一下對這6種音樂(民族樂曲、日韓、歐美、港臺、內地、網絡)的收聽情況。結果表示,維吾爾族大學生“民考民”和“民考漢”同學對于不同音樂類型的偏愛程度有很大的不同。調查的10名“民考民”同學中,全都喜歡本民族樂曲和歐美英文歌,日韓和港臺歌曲喜歡人數為零,筆者也對此詢問了原因,回答較多的是不喜歡或聽不懂,而其他10名“民考漢”同學則有很大不同,其聽日韓、港臺、內地歌曲,不聽網絡歌曲。通過訪談,筆者認為“民考民”與“民考漢”同學之間有如此大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從小受的不同教育且身邊接觸的人也有很大差異。
第二,維吾爾族大學生性格差異對音樂偏好的影響。人的性格往往對人的行為習慣等各方面產生很大的影響,具體到維吾爾族大學生音樂欣賞這個問題上,不同性格的大學生是否存在差異。本次調查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初步的研究,訪談中,筆者讓被調查的20名大學生對自己的性格進行了選擇,即較外向、較內向、雙重性格三個選項。結果顯示,4名同學選擇了較外向,7名同學選擇了較內向,其他9名同學選擇了雙重人格。
為了突出不同性格維吾爾族大學生在音樂欣賞問題上的顯著性,筆者主要針對外向與內向同學對音樂的一些偏好特點進行比較,對存在性格差異的維吾爾族大學生在非維語歌曲的接受態(tài)度,欣賞音樂的頻數,最喜歡的音樂類型,音樂風格等方面進行考察,一共有11名同學,外向的4名,內向7名。
結果顯示,在對待非維語歌曲的態(tài)度上,外向的維吾爾族大學生更容易對非維語歌曲持較樂觀的態(tài)度,而內向的則不太容易接受維語或英語以外的歌曲;在聽音樂的頻數上,外向的維吾爾族大學生與內向的大學生沒有顯著的差別;在最喜歡的音樂類型和音樂風格問題上,外向的大學生更喜歡旋律節(jié)奏感強的音樂,而內向的大學生基本喜歡抒情等傷感型慢歌,且他們都有自己所喜歡的音樂形式。
第三,維吾爾族大學生接觸音樂的目的特點。由于音樂的種類有許多,筆者就不一一贅述了,僅以歐美英文歌曲為代表,對維吾爾族大學生聽音樂的目的做簡要概述:對20名維吾爾族大學生訪談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同學們接觸音樂的目的有所差異,比例最高的是放松心情,占30%;其次是跟隨潮流,比例為25%;學習語言為第三位,所占比例為20%,筆者在進行訪談的過程中發(fā)現,有4名同學聽英語歌曲都是為了學習英語或者是四、六級考試前聽英文歌,來增強單詞和語感熟識度;陶冶情操和學歌這兩個目的分別占15%和10%??梢姡髮W生對音樂的接觸行為都具有某種目的性。
第四,維吾爾族大學生收聽音樂的渠道特點。在收聽音樂的渠道問題上,筆者設置了多選題,列出幾種主要的渠道,根據與訪談者選擇的頻數進行比較。同時,又讓被訪談者從中選出自己收聽音樂的最主要渠道,并對此進行對比。
調查顯示,在維吾爾族大學生收聽音樂的各種渠道中,音樂軟件是最主要的渠道,基本每個人都通過音樂軟件聽歌,將網絡在線音樂欣賞和網絡音樂下載作為自己欣賞音樂的最主要渠道,較多的軟件是QQ音樂和網易音樂,并且通過其中的猜你喜歡功能,獲取所喜歡的歌曲。當今社會新媒體高速發(fā)展,微信新媒體成為主要的潮流和人際交往的方式,訪談的20人中,有5人從電視劇插曲或電影主題曲中獲取自己喜歡聽的歌曲,所占比例為25%。綜上可以看出,互聯(lián)網在為大學生提供音樂欣賞條件上,發(fā)揮了相當大的作用,而電視電影或其他渠道則次之。
第五,維吾爾族大學生聽音樂的主動性情況。在本次調查研究中,筆者對維吾爾族大學生對于音樂欣賞的主動性進行了考察,通過5個問題,考察大學生對于音樂接觸的主動程度,并以情緒低落時大學生對音樂的接觸為例考察大學生使用音樂的滿足情況。調查結果顯示,18名同學是主動欣賞型、2名同學屬于被動接受,還有10名同學在心情低落時選擇。
可見,絕大多數的維吾爾族大學生對于音樂的欣賞是一種主動的行為。而這種主動行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相當一部分是一種偶然的音樂欣賞,而調節(jié)情緒是其中的一個內容。但是在欣賞音樂調節(jié)情緒問題上,大多數大學生通過欣賞自身喜好的音樂,還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大學生對于音樂的使用和滿足
使用和滿足理論揭開了受眾研究新的領域。對于受眾是否在生活中使用傳播以滿足他們的需要和某種目的,媒介本身內容以及能否滿足受眾的需求,成為使用與滿足理論考察的重要內容。[2]
具體到維吾爾族大學生對于流行音樂的欣賞問題上,大學生對于音樂的需求是否也是一種主動的,滿足自身一定目的需求的行為,其需求是否存在一些特點,所接觸的音樂內容是否滿足了他們的需求成為重點思考的問題。
在本次的有關維吾爾族大學生音樂接觸的調查研究中,筆者對維吾爾族大學生音樂欣賞情況得到了初步的勾勒。最大的特點就在于“民考民”和“民考漢”同學對于音樂類型接受情況的差異。他們都喜愛音樂,“民考漢”同學與漢族同學在這方面沒有太大差異,平時比較多聽漢語歌曲,較易接受日韓、港臺等類音樂。而“民考民”同學則不同,他們喜歡本民族語言和英語歌曲,而對其他國家類型的音樂尤其是日韓等音樂懷有排斥態(tài)度,基本也不聽漢語歌曲。而這種現象使我們不得不對當前的維吾爾族大學生音樂接觸現狀產生深入的思考。
[1]中國知網[DB/OL].www.cnki.com.
[2]白樹亮.關于大學生音樂接觸行為的實證研究[D].河北大學碩士論文,2006:32.
G645
A
1674-8883(2016)09-0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