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冬梅 劉雪峰
【摘 要】本文以《材料力學》課程為例分析上好一堂課的幾個方法,根據(jù)上課實例介紹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問題式教學方法、順藤摸瓜式教學方法、歸納總結(jié)式教學方法的具體應用,在《材料力學》課程教學及其他理工科課程教學方面均有應用價值。
【關鍵詞】材料力學;教學方法;教學案例
如何上好一堂課?是教師終身思考的問題。材料力學作為機械、土木、材料、汽車等學科的專業(yè)基礎課程,是基礎課向?qū)I(yè)課過渡的“橋梁”,為學生后續(xù)的學習與工作提供重要理論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幫助學生掌握材料力學的基礎知識,深入理解該課程的知識體系,靈活運用材料力學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是我們的教學目標和宗旨。
材料力學課程介紹幾種變形:拉伸和壓縮、剪切和擠壓、扭轉(zhuǎn)、彎曲以及他們的組合變形[1],其課程體系有一條主線:內(nèi)力-應力/變形-強度/剛度校核,在教學中我們圍繞該主線組織開展教學活動。目前本科生上課積極性不高,如何上好一堂課,抓住學生的眼球,使學生主動走進課堂,帶著興趣來上課,是我們上好一堂課需要考慮的問題。本文以材料力學課程教學為例淺談上好一堂課的幾個方法。
1 啟發(fā)式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教學是教學過程中的常用方法。在講授課程時要注重開好篇,引導學生對課程感興趣。通常材料力學引言課從介紹基本概念和假設開始, 而我們先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一些工程案例與學生進行討論,例如比薩斜塔為什么屹立不倒;建于遼代(1056年)的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900多年來歷經(jīng)數(shù)次地震不倒,現(xiàn)存唯一木塔;加拿大圣勞倫斯河魁北克大橋,在架設中跨時,由于懸臂桁架中受壓力最大的下弦桿喪失穩(wěn)定,致使橋梁倒塌,9000噸鋼鐵成廢鐵,橋上86人中傷亡達75人;建于隋代(605年)的河北趙州橋橋長64.4米,跨徑37.02米,用石2800噸,是當今世界上現(xiàn)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橋。列舉這些工程案例,讓學生展開討論這些現(xiàn)象存在的原因,引入材料力學理論來研究并解決這些疑問,從而引入材料力學這門課。理論是概括工程實際問題,給出一套解決方法,從而處理一些工程現(xiàn)象。想要學習一門理論,我們首先給自然界中的物體一些概念定義,所以我們從介紹材料力學基本概念開始講述這門課程。由于實際問題過于復雜,因此理論框架都是將實際問題簡化,因此我們要給定一些假設,從而講解材料力學理論中的幾點假設: 連續(xù)性假設、均勻性假設、各向同性假設和小變形假設。通過啟發(fā)式教學,帶動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從而達到教學效果,完成教學目的。如果教師一味地介紹知識,教學過程枯燥無味,教師白費功夫,學生也浪費時間,因此在教學中采用啟發(fā)式教學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問題式教學方法
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是教學思想的變革,由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改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的啟發(fā)式教學,討論式教學等教學思路。這里我們根據(jù)實際課堂教學經(jīng)驗列舉具體實例淺析問題式教學方法。給學生布置自學課程時,教師可以先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自學找到答案。通過一問一答的過程學生基本掌握了該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例如在講解材料力學基本概念時,教師提問:材料力學的基本概念有哪些?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每個概念;在講解截面法求內(nèi)力時,設置問題:截面法分幾步,每一步分別是什么?講解彎曲強度措施這節(jié)時,設置問題:提高彎曲強度措施有幾種方法,每種方法分別是什么?設置自學課程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問題式教學方法,同樣,講完一節(jié)課時我們也可以設置思考題,學生通過回答思考題,對本節(jié)的關鍵問題理解更透徹,例如:講完“積分法求彎曲變形”這節(jié),設置思考題:積分法求變形有什么優(yōu)缺點?對應可以提出“疊加法求彎曲變形的優(yōu)缺點”。
3 順藤摸瓜式教學方法
力學課程邏輯性強,我們通??梢圆捎庙樚倜系慕虒W方法。下面通過具體實例淺析順藤摸瓜方法的應用。例如在講解拉伸、壓縮的超靜定問題時,為了使兩桿桁架更結(jié)實穩(wěn)定,我們在中間加一根桿,通過列方程求桿上的內(nèi)力,列平衡方程,出現(xiàn)兩個方程三個未知力,只憑靜力平衡方程不能求得全部軸力,還必須找到一個補充方程,我們發(fā)現(xiàn)幾根桿的變形之間存在關聯(lián),因此找到變形協(xié)調(diào)方程,三個方程三個未知量可以順利求解;再列舉一個彎曲強度校核的例子:如圖1所示,一⊥形截面的外伸梁,已知:l=600mm,a=110mm,b=30mm,c=80mm,F(xiàn)1=24kN,F(xiàn)2=9kN,Iz=0.573×10-5m4,y1=0.072m,y2=0.038m,材料的許用拉應力[σt]=30MPa,許用壓應力[σc]=90MPa,試校核梁的強度。
根據(jù)彎曲強度公式:最大正應力小于或等于許用正應力梁是安全的,最大正應力等于最大彎矩除以彎曲截面系數(shù)。因此,我們首先要畫出彎矩圖,找到彎矩最大值;求出彎曲截面系數(shù)。想要畫彎矩圖先求點A和B處的約束反力;若要求彎曲截面系數(shù),先求出截面對形心軸z的慣性矩Iz以及最大拉/壓應力距離形心軸的距離。因此這道題我們的解題步驟是:1.求約束反力。2.畫彎矩圖。3.求彎曲截面系數(shù)。4.求最大拉/壓應力。5.強度校核。通過順藤摸瓜式教學方法,學生掌握了學習該問題的邏輯,能更輕松地求解問題,同時鍛煉了學生的理性邏輯思維能力。
4 歸納總結(jié)式教學方法
學生應養(yǎng)成歸納總結(jié)的習慣,例如學完一章,讓學生總結(jié)這章的知識點有哪些,先從大的知識點總結(jié)出脈絡,再將每個知識點拓展總結(jié)。例如學完“彎曲內(nèi)力”這章,學生總結(jié)該章重點知識:1)求解各種形式靜定梁的支座反力。2)剪力和彎矩的概念,理解剪力和彎矩的正負號規(guī)定。3)計算任意截面上的剪力和彎矩的數(shù)值。4)建立剪力方程、彎矩方程,正確繪制剪力圖和彎矩圖。總結(jié)知識脈絡,學生再根據(jù)每條拓展總結(jié);每個學期期末,學生自己寫一份總結(jié)報告,列舉出各章知識點;材料力學的幾種變形(拉伸和壓縮、剪切和擠壓、扭轉(zhuǎn)、彎曲)研究內(nèi)容具有重復性,都是按照內(nèi)力-應力/變形-強度/剛度校核的順序介紹;并且應力和變形公式推導也具有相似處,例如應力公式推導都是從基本假設到靜力學關系、幾何關系和物理關系得到,引導學生自己總結(jié)出以上規(guī)律。
教育的目的是教書育人,育人是教育的宗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的目標是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本文總結(jié)的幾種教學方法最終目標都是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積極思考、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把被動的學轉(zhuǎn)變成主動的探索,主動地解決未知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帶著興趣探索自然界的未知領域,達到教育的最高境界。
【參考文獻】
[1]劉鴻文.材料力學[M].杭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196.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