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屬于詩歌的,一部大唐的歷史就是一卷詩意浩蕩的歷史,在唐代繁華絢爛的歷史長空中,那些星羅棋布的詩人們在各自的分野熠熠生輝。那是柳宗元的寒江獨釣,是王昌齡的涼州羌笛,是王子安的長天秋水,是白居易的錢塘綠柳,當(dāng)然,還有李太白的故園清月、杜子美的浣花草堂、王摩詰的輞川別墅和孟浩然的漁梁渡頭。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作為唐代最為重要的詩人,他們的詩,他們的人,他們的命運應(yīng)該是唐代眾多詩人的寫照,是唐代歷史與文化的佐證。那么我們就以此四人為例,淺略地談?wù)勗娙诵愿瘛⒃姼杓懊\的關(guān)系。
首先說一下“詩仙”李白,這個“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俊逸才子。
說到李白,我們很快就會想到“浪漫”二字,的確,李白的一生確實稱得上浪漫,生得浪漫,活得浪漫,就連死也死得浪漫。據(jù)說,李母夢太白金星入懷而誕下李白,故表字太白,所以李白生而不俗,當(dāng)然他最終超卓于凡人也就不足為奇了。另外,李白的一生可以稱得上是起起落落讓人匪夷所思的一生,年輕時仗劍去國云游四海,繼而因另一個浪漫瘋子賀之章舉薦,從一介布衣一躍而為天子近臣,接著過了幾年“長安市上酒家眠”“龍巾拭吐,貴妃把盞”的放曠生活,在“力士脫靴”之后被逐出京城,從天上墜落到人間。然而,這個生性豪放不羈的詩人并沒有怨天尤人一蹶不振,而是拂袖而去,云游天下名山大川去了。最后,據(jù)說李白酒醉捉月溺水而死,很有詩意地結(jié)束了自己的一生。
細數(shù)李白的一生,家世為西域絲綢之路上的富商,他衣食無憂,任俠尚道,所以不同于中原書生的奉儒守官,李白豪放張揚、灑脫自信。他大起大落的一生既有全無牽絆的灑脫飄逸,又有絢極一時的繁華燦爛,還有志不得伸揀錯寒枝的悵惘郁悶,展示給人們的是一個豪氣干云、自負(fù)狂妄、牢騷滿腹的詩人形象。正是這樣的性格特點,造就了李白以自我為中心觀照人世的人生態(tài)度。我們可以從他那些膾炙人口的詩句中找到佐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細讀這些詩句,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李白的詩中都始終在強調(diào)一個“我”字,李白想要是個人精神價值的獨立與實現(xiàn),而這樣一種人生態(tài)度恰恰與當(dāng)時唐王朝以王為尊、以貴為尊的封建習(xí)氣是格格不入的,這注定了李白的仕途不是一條成功的坦途。
接著,我們再來看看“詩圣”杜甫,這個一生都“在路上”的大愛詩人。
杜甫的一生可以說是陰差陽錯,他矢志不渝地抱著濟世安邦的理想?yún)s始終都在路上。在我們的印象中,一提到李白,我們就會想到灑脫飄逸的年輕才子;一提到杜甫,我們眼前浮現(xiàn)的往往是一個愁容槁面、潦倒衰弱的老者。李白的一生是瀟灑不羈的一生,杜甫的一生是悲辛漂泊的一生,他們的命運決定了他們展示給歷史迥然不同的背影。在我們的記憶里,李白的形象要比杜甫年輕許多,而事實上杜甫比李白小了整整11歲。這里面固然有“安史之亂”這個時代節(jié)點的原因:李白幸逢唐玄宗開元初年至天寶年間的國力鼎盛、社會富庶、思想開放、文化繁榮,杜甫經(jīng)歷的卻是從天寶到代宗大歷年間的兵荒馬亂、外族入侵、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杜甫生不逢時,注定了他沒有李白的瀟灑自適、隨性放達,他必然是憂郁悲苦的。
從某種程度上講,時代造就了一個憂國憂民、悲天憫人的杜甫,飽經(jīng)患難使他仁慈敦厚、博愛深沉,面對“國破山河在”,他“憑軒涕泗流”,他自己淪落到“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的程度,還想的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倍鸥褪窃娙酥械膫b客,即使在自己最為窮困潦倒的時候,也不忘民間疾苦。相比李白以自己為中心強調(diào)個體人格的獨立與自由而言,杜甫要博大深沉得多。同時,杜甫嫉惡如仇、剛直不阿,他表現(xiàn)出的自負(fù)與清高使得他必然與腐敗弄權(quán)的朝廷兩不相容,在這一點上他與李白又是相似的。另外,杜甫生于官宦世家,奉儒守官在他身上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他執(zhí)著一念地抱著濟世安邦的政治理想,“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奔走于長安城的大街小巷,“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最終他的追求卻被安祿山的馬蹄踐踏得粉碎。在朋友嚴(yán)武的資助下,在成都浣花溪畔過了幾年相對安穩(wěn)的好日子之后,杜甫就淪為漂泊無依的流浪者,最終客死在岳陽的一條小船上。
下面,我們來看看“詩佛”王維,這個唐代歷史上半官半隱的詩人。
和李杜二人相似的是,王維也是少負(fù)英才,他不但具有李杜一樣的文學(xué)才華,還兼通書法、繪畫、音樂和篆印,是個全能型的人才,他是盛唐文化的完美體現(xiàn)者。和李白、杜甫不同的是,王維生來就與佛教有不淺的因緣,王維出生在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家庭里,佛教氣氛很濃,使其終生受之熏陶、影響。根據(jù)王維自己寫的《請施莊為寺表》云:“亡母故博陵縣君崔氏,師事大照禪師三十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禪,樂住山林,志求寂靜?!笨芍幸粋€篤信佛教的母親,三十年如一日,吃齋奉佛,王維從小就受到母親的熏陶。又據(jù)《舊唐書·王維傳》記載:“維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可見整個家庭對佛的虔誠。王維字“摩詰”, 而“維摩詰”乃是佛教中一個在家修行的著名居士,意譯為潔凈、沒有染污的人,可見他的名字即是由于其崇佛而取典于佛教維摩詰居士的。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早年喪父的王維從三十多歲喪妻寡居之后,加之后來因詩獲罪,政治失意,他基本上退回到佛教修行上來了。在經(jīng)受安史之亂的挫折以后,王維對現(xiàn)實生活的期望可以說是完全破滅了,更加努力地在佛教教義中尋找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王維的思想更加消極、悲觀、頹唐,“退朝后,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他看空塵世,購置宋之問的輞川別墅,遠離喧囂,虔誠皈依佛門。只是為生計才來往于官場,過上了像謝靈運一樣的半官半隱的愜意生活。
因此,了解了王維的經(jīng)歷與性格,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何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可以將詩畫完美結(jié)合在一起;就不難理解在盛唐這樣繁華多彩的時代,他的畫卻沒有太多的濃彩絢麗,有的只清雅靜幽的禪意;就不難在他的詩中找到佛家用的最多的一個“空”字,“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秋天萬里凈,日暮澄江空”。王維在時事繁雜紛亂時代,棲心浮屠,亦官亦隱,游走于喧鬧與靜寂之間,找到心的寄托。在這一點上,他也許比李白、杜甫幸福。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盛唐著名詩人中生活經(jīng)歷最為簡單的隱逸才子孟浩然。
孟浩然的一生可謂簡單,寥寥幾筆就可寫盡。據(jù)《新唐書·文苑傳》記載:“孟浩然,襄陽人,以詩自適。年四十游京師,應(yīng)進士不第,還襄陽。張九齡鎮(zhèn)荊州,署為從事,與之唱和。不達而卒。” 和李、杜、王相比,孟浩然的一生可以說太過單一,沒有李白的大起大落,少了杜甫的流離悲辛,缺少王維的亦官亦隱兩全其美。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襄陽山水間度過,他是盛唐唯一一位終身不仕的詩人,并不是他不想入仕,從他給張九齡的投贈詩《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的“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一句,明顯地能看出他希望時任中書令的張九齡予以援引而入仕的意圖,但他最終沒能如愿。按他自己的說法,是“世俗皆自媚,流俗寡相知。賈誼才空逸,安仁鬢欲絲”,是“亦為權(quán)勢沉”、“朝端乏親故”。我認(rèn)為,是他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他的性格都使得他難入仕途。一方面,孟浩然出生于一個下層的小地主家庭,40歲前基本上以閉門耕讀為主,他沒李白那樣的經(jīng)濟基礎(chǔ)和視野,單純狹窄的閱歷使得他根本看不清官場的門道。另一方面,他自己過于自守內(nèi)秀,不夠大氣和自信,也使得他與仕進的機會反社會擦肩而過。
孟浩然絕好的一次仕進機會就是被他自己給白白浪費了。40歲時,孟浩然游長安,應(yīng)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xué)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dāng)R筆。他和王維交誼甚篤。傳說王維曾私邀入內(nèi)署,適逢玄宗至,浩然驚避床下。王維不敢隱瞞,據(jù)實奏聞,玄宗命出見。浩然自誦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不悅,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放歸襄陽。就這樣,上蒼給孟浩然的這次最好機會被他自己的緊張、不自信給埋葬了,他沒有在最佳的時機給出恰當(dāng)?shù)谋憩F(xiàn)。后來襄州刺史韓朝宗約孟浩然一同到長安,為他延譽。但他最終醉酒失約終于無成。
總觀四大詩人,他們生活的時代相當(dāng),李白在公元701-762年,王維在公元701-761年,杜甫在公元712-770年;孟浩然在公元689-740年,他們都少負(fù)英才,胸懷大志,李白自稱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shù)”,杜甫要“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王維要“右足踏方止,左手推削成”;孟浩然“望斷金馬門”“端居恥圣明”,他們都遭遇過政治失意或國家動蕩,但他們最終命運卻天壤之別,這固然有時運的原因,但最重要的還是他們各自的性格造就的。李白任俠尚道,著眼于想象,所以詩風(fēng)奇特,浪漫飄逸;杜甫奉儒守官,著眼于現(xiàn)實,所以詩風(fēng)沉郁,博大深刻;王維崇道尚佛,虛實相宜,所以詩風(fēng)清新,富有禪意;孟浩然尊儒守親,退隱故園,所以詩風(fēng)清淡自然、恬靜淡遠。李白注重自我的超脫浪漫注定他活得灑脫;杜甫憂國憂民的務(wù)實注定他活得悲辛;王維是個智者,他注重內(nèi)心的寧靜與平和,注定他活得篤定自適;而孟浩然在失意與苦悶的掙扎中能在故鄉(xiāng)的山水中找到慰藉,退隱山林,何嘗不是一種簡單寧靜的歸宿?
田玉波,教師,現(xiàn)居湖北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