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春,張新洲
(湘潭大學 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湖南 湘潭 411105)
?
毛澤東論長征和長征精神*
李永春,張新洲
(湘潭大學 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湖南 湘潭 411105)
紅軍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重要的歷史事件,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毛澤東作為紅軍長征的參與者和長征中的靈魂人物,對長征和長征精神有過多次論述,并重點分析了長征的原因和意義,揭示了長征精神的深刻內涵。重溫毛澤東關于長征和長征精神的論述,既可以緬懷長征壯舉,又可以弘揚長征精神。
毛澤東;長征;長征精神
紅軍長征是世界軍事史上的驚天壯舉,是中國革命從挫折走向勝利的轉折點,極大地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也為后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長征精神。毛澤東是長征的參與者和長征中的靈魂人物,多次總結分析紅軍長征的原因和意義,揭示長征精神的深刻內涵。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重溫毛澤東關于長征和長征精神的論述,既可以緬懷紅軍長征的艱辛奮斗歷程,又可以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為實現(xiàn)“中國夢”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紅軍長征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長征歲月是毛澤東始終難以抹去的記憶,他多次在公開場合論述了紅軍長征的原因。1954年10月,毛澤東在國防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長征一方面是因為蔣介石打我們,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在政治上和軍事上都犯了錯誤,才被迫來了個大搬家,到了遵義,進行了自我批評,才糾正了錯誤?!盵1]357從軍事的角度來說,紅軍“大搬家”就是被迫進行戰(zhàn)略轉移。1963年9月3日,毛澤東在會見印度尼西亞共產黨中央主席艾地時也說:“二萬五千里長征,那是因為犯了錯誤,不得不跑,跑的結果是,三十萬人只剩二萬五千人?!盵2]3221965年3月24日,毛澤東會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代表團時說到:“我們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這是犯了‘左’傾機會主義的錯誤,打了一些沒有勝利把握的仗。犯了錯誤的結果是,蔣介石把南方的根據(jù)地都占去了,三十萬軍隊只剩下了二萬五千人?!盵2]301可見,毛澤東認定當時臨時中央的“左”傾錯誤導致紅軍不得不離開根據(jù)地,實行戰(zhàn)略大轉移。
不僅如此,毛澤東在一些論著或中共中央會議上也具體分析了當時“左”傾錯誤與紅軍長征的關系。
一是臨時中央在思想路線上犯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左”傾教條主義者“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分割開來,他們都違背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把片面的相對真理夸大為普遍的絕對真理,他們的思想都不符合于客觀的全面的實際情況”。[3]989毛澤東尖銳地指出,從本質上講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與李立三的“左”傾冒險主義是一致的,但相比之下,前者的許多看法比后者更“左”?!罢w來說,王明教條主義路線的‘左’傾比立三路線的‘左’傾更堅決,更‘有理論’,氣焰更盛,形態(tài)也更完備了?!盵3]963在毛澤東看來,第五次反“圍剿”之所以失敗,紅軍之所以長征,就是因為王明“左”傾教條主義所致。
二是臨時中央在政治路線上犯了關門主義的錯誤。在蔣介石對中央蘇區(qū)進行軍事“圍剿”時,1933年11月國民黨第十九路軍和部分反蔣勢力發(fā)動“福建事變”,組建福建人民政府,舉起“抗日反蔣”大旗。毛澤東認為這是紅軍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的有利時機,他及時向中共臨時中央建議,紅軍主力應突進到以浙江為中心的蘇浙皖贛地區(qū)去,將戰(zhàn)略防御轉變?yōu)閼?zhàn)略進攻,威脅敵之根本重地,迫使進攻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地區(qū)之敵回援其根本重地,粉碎其向江西根據(jù)地的進攻,并援助福建人民政府。但臨時中央負責人害怕紅軍丟失根據(jù)地,拒絕采納毛澤東的這一建議,錯失了粉碎敵人“圍剿”的良機。毛澤東后來遺憾地說:“此計不用,第五次‘圍剿’就不能打破,福建人民政府也只好倒臺。調動江西敵人至湖南而消滅之,此計又不用,打破第五次‘圍剿’的希望就最后斷絕,剩下長征一條路了?!盵4]236在毛澤東看來,沒有及時與福建人民政府結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長征的重要原因。
三是臨時中央在軍事路線上犯了嚴重的錯誤。受“左”傾教條主義支配的臨時中央,在軍事上強調所謂的“正規(guī)化”、“正規(guī)戰(zhàn)”、“全線出擊”。1938年11月,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總結說:“1931年1月的六屆四中全會,黨在名義上是反對政治上的‘左’傾機會主義,而實際上是重新犯了‘左’傾機會主義的錯誤”,并且這次會議沒有著重地涉及戰(zhàn)爭和戰(zhàn)略的問題。他認為,“這是當時黨的工作重心還沒有放在戰(zhàn)爭上面的反映,1933年黨中央遷至紅色區(qū)域以后,情形有了根本的改變,但對于戰(zhàn)爭問題(以及一切主要問題),又犯了原則性的錯誤,致使革命戰(zhàn)爭遭受了嚴重的損失。”[5]548
毛澤東進一步分析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軍事路線上的階段性特征,第一階段是軍事冒險主義,第二階段轉到軍事保守主義,第三階段最后變成了逃跑主義。[4]205其在第五次反“圍剿”戰(zhàn)爭中的具體表現(xiàn)和影響如下:
第三次反“圍剿”戰(zhàn)爭勝利后,臨時中央否定了毛澤東等人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游擊戰(zhàn)軍事原則,并斥之為“游擊主義”。臨時中央還成立了一整套所謂“新原則”或“正規(guī)原則”,諸如在戰(zhàn)爭中紅軍要“以一當十,以十當百,勇猛果敢,乘勝直追”,“全線出擊”,“奪取中心城市”,“兩個拳頭打人”。在第五次反“圍剿”中這種戰(zhàn)略方針占據(jù)了統(tǒng)治地位。毛澤東認為,在“正規(guī)原則”或“正規(guī)戰(zhàn)爭”的指導思想下,“反對流動的同志們要裝作一個大國家的統(tǒng)治者來辦事,結果是得到了一個異乎尋常的大流動——二萬五千里長征?!盵4]229因此,這種軍事冒險主義錯誤是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第五次反“圍剿”中,臨時中央還犯了軍事保守主義錯誤。毛澤東指出:“正是后來在對付敵人第五次‘圍剿’中采取消極防御路線,領導者們畏敵如虎,處處設防,節(jié)節(jié)抵御,不敢舉行本來有利的向敵人后方打去的進攻,也不敢大膽放手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結果在反對第五次‘圍剿’中喪失了江西中央根據(jù)地。不僅是喪失了整個根據(jù)地,還使紅軍被迫進行一萬二千多公里的長征?!盵4]198可見,軍事保守主義錯誤也是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第五次反“圍剿”戰(zhàn)爭失敗后,臨時中央在紅軍突圍轉移時又倉卒行事,犯了逃跑主義錯誤。毛澤東認為,“紅軍依情況還可以熬上兩三個月,用以休整軍隊。假如這樣,又假如突圍后的領導稍為聰明一點,情況便將有很大的不同。”[4]235-236
總而言之,毛澤東認為,長征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共產黨臨時中央犯了嚴重的“左”傾錯誤,“第三次‘左’傾路線在革命根據(jù)地的最大惡果,就是中央所在地區(qū)第五次反‘圍剿’戰(zhàn)爭的失敗和紅軍主力的退出中央所在地區(qū),而‘左’傾路線在退出江西和長征的軍事行動中又犯了逃跑主義的錯誤,使紅軍繼續(xù)受到損失?!盵3]968正是第五次反“圍剿”戰(zhàn)爭失敗,紅軍被迫突圍,離開革命根據(jù)地,實行戰(zhàn)略大轉移。
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紅軍轉戰(zhàn)十余省,行程二萬五千余里,最后勝利會師陜北,并在陜北站穩(wěn)了腳跟。長征糾正了中國共產黨在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初期所犯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團結了黨和紅軍。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進一步確立了新的組織路線和軍事路線,使黨和紅軍轉危為安。長征也對中國革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毛澤東所說:“長征一完結,新局面就開始。”[4]150
1.長征保存了革命力量,擴大了革命影響
1933年9月,蔣介石調集百萬兵力對中央革命根據(jù)地進行第五次軍事“圍剿”,妄圖全殲紅軍。中國共產黨臨時中央不顧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欲“御敵于國門之外”,指揮紅軍全線出擊,與國民黨軍隊展開血戰(zhàn)。結果,紅軍和根據(jù)地損失了近90%,不得不進行戰(zhàn)略轉移來保存剩余的革命力量。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八萬余人從江西瑞金等地出發(fā)開始長征,于1935年10月勝利達到陜北。經過艱苦卓絕的長征,紅軍數(shù)量銳減,在毛澤東看來,“長征走了一年,剩下的人不多了,但這些人是很寶貴的?!盵2]322長征保留存了中國革命的基本力量,毛澤東要求“留下來的同志不僅要以一當十,而且要以一當百、當千”。[6]4841944年5月,毛澤東在中共六屆七中全會上作工作報告,再次論述了長征對于保存革命力量的意義,他說:“當1935年冬季中央蘇區(qū)紅軍長征到陜北時,只剩下七千人,成了‘皮包骨’。長征勝利了,它留下的這點力量,不要看輕了它,它的發(fā)展前途是很大的?!盵7]139總之,通過艱苦的長征,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走出了反“圍剿”失敗的陰影,保存和鍛煉了革命骨干力量。
不僅如此,長征廣泛播撒了革命火種,擴大了革命影響。1935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在瓦窯堡召開的會議全面回顧了紅軍長征歷程及其歷史意義。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中總結說:“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首先,長征是宣言書。長征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其次,長征是宣傳隊。長征向中國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再次,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散布了許多種子在這十一個省內發(fā)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偠灾?,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4]150紅軍在長征途中一路進行革命宣傳,播撒下了無數(shù)革命的種子,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影響,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斗志,推動了中國革命形勢的迅猛發(fā)展。
2.遵義會議是中國革命的轉折點
遵義會議著重解決了當時最迫切的軍事路線問題,使紅軍轉危為安。由于臨時中央在軍事上犯了嚴重的“左”傾錯誤,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戰(zhàn)爭中遭受重創(chuàng),而且在長征初期實行錯誤的軍事路線,導致紅軍在撤離過程中繼續(xù)遭受損失。到1935年1月,遵義會議批判了“左”傾教條主義軍事路線,要求紅軍迅速完成從陣地戰(zhàn)向運動戰(zhàn)轉變,靈活機動地運用戰(zhàn)略戰(zhàn)術,為創(chuàng)建新的根據(jù)地而斗爭。這就糾正了王明“左”傾路線在軍事上的錯誤指揮,重新肯定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軍事路線。毛澤東總結說:“直到黨中央1935年1月在貴州的遵義召開擴大的政治局會議的時候,才宣告這個錯誤路線的破產,重新承認過去路線的正確性。這是費了何等大的代價才得來的?。 盵4]205正因為遵義會議確立了正確的軍事路線,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毛澤東深有感觸地說:“遵義會議是一個關鍵,對中國革命的影響非常之大?!盵7]424
遵義會議也確立了黨的正確的干部政策和組織原則。長征是“左”傾教條主義在政治路線上犯錯誤的結果,毛澤東指出:“黨的領導機關的一部分人,沒有能夠在這一整個階段中掌握住正確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黨和革命在一個時期遭受過李立三‘左’傾機會主義的危害,而在另一個時期,又遭受過革命戰(zhàn)爭中的‘左’傾機會主義和白區(qū)工作中的‘左’傾機會主義的危害。只在到了遵義會議以后,黨才徹底地走上了布爾什維克化的道路?!盵5]611-612黨的正確政治路線的確立,也為隨后戰(zhàn)勝張國燾右傾機會主義和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奠定了基礎。毛澤東總結說:“土地革命戰(zhàn)爭后一個時期內,黨的干部政策和組織政策方面,是犯了嚴重的原則性的錯誤的,這表現(xiàn)在宗派傾向、懲辦主義和思想斗爭中的過火政策。這是當時政治上的原則錯誤的結果,這些錯誤,也因遵義會議得到了糾正,使黨轉到了正確的干部政策和正確的組織原則方面來了。”[5]531黨的組織工作是黨的軍事建設工作、政府工作、民眾工作和黨的建設工作的一個重要保證,遵義會議也糾正了此前過“左”的組織工作路線。
中共六屆七中全會審議通過《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全面評價了遵義會議的歷史功績。在反復討論的基礎上,毛澤東逐句逐段對決議內容進行修改?!稕Q議》指出:“遵義會議集中全力糾正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是完全正確的。這次會議開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央的新的領導,是中國黨內最有歷史意義的轉變。”也正是由于這一轉變,我們黨才能夠勝利地結束了長征,在長征的極端艱險的條件下保存了并鍛煉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勝利地克服了堅持退卻逃跑并實行成立“第二黨”的張國燾路線,挽救了“左”傾路線所造成的陜北革命根據(jù)地的危機,正確地領導了1935年的“一二·九”救亡運動,正確地解決了1936年的西安事變,組織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推動了神圣的抗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3]969-970所以毛澤東說,遵義會議實際上變更了一條政治路線,過去的路線在遵義會議后,在政治上、軍事上、組織上都不能起作用了。[8]373從這個意義上說,遵義會議確是中國共產黨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長征勝利開創(chuàng)了中國革命新局面
首先,長征勝利實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北上抗日的戰(zhàn)略方針,推動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紅軍到達陜北后,毛澤東曾經指出:“紅軍到了陜北,配合了北方的救亡運動?!盵8]256他在《一二·九運動的偉大意義》中進一步指出:“紅軍經過了萬里長征,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陜北吳起鎮(zhèn)。當時敵人還在進攻我們,那年的十一月下旬,在富縣我們還打了三個勝仗。在祝捷聲中,在十二月十日,一聽到北平一二·九運動的消息,我們心里好不歡喜!紅軍同志完成了這么偉大的長征,學生同志在北平發(fā)動了這樣偉大的救亡運動,兩者都是為解放民族和解放人民而斗爭,其直接意義都是推動抗日戰(zhàn)爭,兩者的意義是同樣偉大的?!薄凹t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幫助了一二·九運動,幫助了全民抗戰(zhàn)的發(fā)動,幫助了中華民族,增進了全民族的利益?!盵8]251,253
其次,長征勝利恢復和確立了黨的正確路線。紅軍長征是臨時中央“左”傾錯誤路線帶來的惡果,在長征途中批判并糾正了“左”傾錯誤路線。毛澤東指出,過去“左”傾路線統(tǒng)治時間長久,主觀主義盛行,遵義會議實際上克服了當作路線的“左”傾機會主義,解決了當時最主要的問題——錯誤的軍事路線、錯誤的領導方式和錯誤的干部政策,“實質上完成了由一個路線到另一個路線的轉變,即是說克服了錯誤路線,恢復了正確路線。”[9]327,351-352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后,張國燾依仗人多槍多,個人野心極度膨脹,反黨分裂活動逐漸產生,并公開走上了成立偽中央,分裂黨和紅軍,破壞革命的道路。中央堅決反對張國燾的右傾機會主義,“反對張國燾路線的斗爭是從巴西會議開始而在延安會議完成的,反張國燾右傾機會主義,使得全部紅軍會合一起,全黨更加團結起來,進行了英勇的抗日斗爭?!盵5]530毛澤東指出,1931年至1934年的“左”傾機會主義,這個錯誤使得土地革命戰(zhàn)爭受到了極端嚴重的損失,得到了在第五次反“圍剿”中不能戰(zhàn)勝敵人反而喪失根據(jù)地削弱紅軍的結果,這個錯誤在1935年1月擴大的中央政治局的遵義會議時糾正過來了。1935年至1936年的張國燾右傾機會主義,這個錯誤發(fā)展到破壞了黨和紅軍的紀律,使一部分紅軍主力遭受了嚴重的損失,然而由于中央的正確領導,紅軍中黨員和指揮員戰(zhàn)斗員的覺悟,終于也把這個錯誤糾正過來了。[4]185中國共產黨在長征中糾正了“左”傾錯誤,又戰(zhàn)勝了右傾分裂主義,樹立了反“左”反右的典范,確立了正確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軍事路線,為中國革命勝利奠定了基礎。
再次,長征勝利促成了紅軍的進一步發(fā)展壯大。長征以前的紅色根據(jù)地大都位于國民黨統(tǒng)治的核心區(qū)域,蔣介石視之為心腹之患,所以接連對革命根據(jù)地發(fā)動五次軍事“圍剿”,而且規(guī)模一次比一次大。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紅軍受到極大的削弱,南方根據(jù)地也全部喪失。紅軍移師西北后,蔣介石認為紅軍已成“強弩之末”,放松了對紅軍的“圍剿”。正如毛澤東所言:“紅軍移到了西北,不是如同在南方那樣處在威脅國內敵人的最重要的地位了,‘圍剿’的規(guī)模、情況和戰(zhàn)斗,就比較小些,簡單些,緩和些了。”[4]193在這一有利形勢下,紅軍實現(xiàn)了飛速發(fā)展。毛澤東總結說:“‘左’傾錯誤,使我們的力量遭到很大損失,黨的軍事力量在長征前曾經達到過三十萬人,因為犯錯誤,后來剩下不到三萬人,不到十分之一。后來我們的軍隊得到機會,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時候,已發(fā)展到一百萬人?!盵10]174可以說,長征改變了紅軍發(fā)展的局面。
最后,長征勝利開創(chuàng)了中國革命新局面。遵義會議后,紅軍終于擺脫了國民黨幾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粉碎了蔣介石企圖消滅紅軍的陰謀,最后勝利到達陜北。毛澤東說:“紅軍在一個方面(保持原有陣地的方面)說來是失敗了,在另一個方面(完成長征計劃的方面)說來是勝利了。敵人在一個方面(占領我軍原有陣地的方面)說來是勝利了,在另一個方面(實現(xiàn)‘圍剿’、‘追剿’計劃的方面)說來是失敗了。只有這樣說才是恰當?shù)?,因為我們完成了長征?!盵4]149可以說,紅軍長征改變了當時中國的軍事斗爭局面。而且,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后,相繼取得了直羅鎮(zhèn)戰(zhàn)役等一系列重大勝利,打破了國民黨對陜北革命根據(jù)地的“圍剿”。如毛澤東所說:“直羅鎮(zhèn)一仗,中央紅軍同西北紅軍兄弟般的團結,粉碎了賣國賊蔣介石向著陜甘邊區(qū)的‘圍剿’,給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的任務,舉行了一個奠基禮。”[4]150此外,為擴大紅軍和鞏固陜甘根據(jù)地,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在以發(fā)展求鞏固的方針指導下,通過東征和西征開辟了大片新的根據(jù)地。毛澤東后來在談到紅軍長征勝利的重大意義時指出:“在長征的路上,一、四方面軍匯合以后,張國燾搞分裂,另立中央,沒有成功。長征前紅軍三十萬,到陜北剩下二萬五千人。中央蘇區(qū)八萬,到陜北只剩下八千人。張國燾搞分裂,不愿意到陜北去。那時不到陜北,沒有出路嘛,這是政治路線問題,那時我們的路線是正確的。如果不到陜北,那怎么能到華北地區(qū)、華東地區(qū)、華中地區(qū)、東北地區(qū)呢?怎么能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搞那么多根據(jù)地呢?”[11]243-244長征勝利,實現(xiàn)了中國革命重心的北移,所以毛澤東說:“長征結束以后,起是從這個地方起的,轉也是從這個地方轉的。萬里長征,腳走痛了,跑到這個地方休息一下,叫做落腳點。我們不是要永遠住在這里,這個地方是落腳點,同時又是出發(fā)點?!盵7]265中國革命重心的北移,同時開創(chuàng)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4.長征勝利積累了寶貴的革命經驗
毛澤東說“萬里長征教育了我們”[10]275,指的是長征中積累的經驗教訓。他說:“沒有那些勝利和那些失敗,不經過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不經過萬里長征,《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小冊子也不可能寫出來?!盵10]263長征中的經驗既包括政治方面,也包括軍事方面。就政治方面而言,毛澤東在回顧紅軍政治工作時指出,“長征中紅軍的政治工作有疲勞現(xiàn)象”,他認為長征中的政治工作既有成績,也有很多經驗,主要是:“軍事與政治并重;理論與實際并重;理論與實際相聯(lián)系;教育課少而精。政治工作的方式要有計劃性、綱領性和靈活性,既要集中統(tǒng)一,又要有伸縮性,注意各地方、各時期、各部隊的差別,要適應游擊戰(zhàn)爭的特點?!盵6]595軍事方面,毛澤東認為長征中的行軍經驗也是寶貴的。1947年8月,毛澤東就解放軍南進給劉伯承和鄧小平的電報中提出:“鑒于二萬五千里長征時期休息太少,疲勞太甚,減員太多,而那種性急有許多是不必要的;此次我軍南進,必須減少不必要的性急,力爭少走路、多休息,情況緊張時應當走幾天長的,但應跟著休息幾天,恢復疲勞?!盵12]297總之,在毛澤東看來,紅軍長征付去的代價是巨大的,但取得的經驗是寶貴的。這些寶貴的經驗,奠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勝利的基礎。
總之,長征保存了紅軍的有生力量,鍛煉了革命意志,成功地實現(xiàn)了中國革命重心的轉移,推動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更為重要的是,長征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tǒng)治,形成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堅強的中央領導集體,積累了寶貴的革命經驗,為開展抗日戰(zhàn)爭和發(fā)展中國革命事業(yè)創(chuàng)造了條件。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勝利到達陜北革命根據(jù)地。“12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紅軍卻開動了每人的兩只腳,長驅二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盵4]150面對如此壯舉,毛澤東感慨萬千,作《七律·長征》,詩云:“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又作《念奴嬌·昆侖》云:“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huán)球同此涼熱?!薄肚迤綐贰ちP山》說:“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13]55,60,65這些詩詞像一部長征史詩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謳歌了長征精神。偉大的長征,孕育了偉大的長征精神,綜觀毛澤東關于長征精神的論述,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艱苦奮斗的精神
長征是紅軍將士艱苦奮斗精神的勝利,艱苦奮斗是長征精神的核心。毛澤東在1936年同美國記者斯諾談話時回憶起長征歷程,他深有感觸地說:“部隊幾乎不斷地在行軍,并且進行了最劇烈的戰(zhàn)斗。紅軍經歷了無數(shù)艱難險阻,橫渡中國最長、最深、最危險的江河,越過中國一些最高和最險峻的山口。通過強悍的土著居民地區(qū),跋涉荒無人煙的草地,經受嚴寒酷暑、風霜雨雪,在占全中國白軍半數(shù)的敵人的追擊下,通過了所有這一切天然險阻,并且突破了湘、粵、桂、黔、滇、川、康、甘、陜各省地方軍隊的堵截,終于勝利到達了陜北?!盵14]73這是長征中艱苦奮斗精神的真實寫照,如果沒有紅軍將士的艱苦奮斗,要完成長征如此艱巨的任務是不可想象的。
1957年1月27日,毛澤東在各省市自治區(qū)黨委書記會議上再次談到長征艱苦奮斗的歷程,他說:“我們現(xiàn)在遇到的困難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萬里長征,爬雪山過草地,總要好一點吧。長征途中,在過了大渡河以后,究竟怎么走呢?北面統(tǒng)是高山,人口又很少,我們那個時候提出要千方百計克服困難。什么叫千方百計呢?千方者,就是九百九十九方加一方,百計者,就是九十九計加一計。只要想盡一切辦法,困難是可以解決的?!盵15]187紅軍長征途中,經歷的困難險阻超乎想象,“萬里長征,千回百折,順利少于困難不知有多少倍。”[15]460自然環(huán)境極其惡劣,國民黨圍追堵截,物質極度匱乏,還有來自黨內的“左”傾錯誤路線和分裂主義的危害,但廣大紅軍將士不畏艱險、頑強拼搏,最終勝利完成了長征。
因此,毛澤東強調必須繼承和弘揚長征中的艱苦奮斗精神。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告誡人們:“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這一步也值得驕傲,那是比較渺小的,更值得驕傲的還在后頭。”[16]1438他要求全黨全國人民要以長征為榜樣,不懈怠,保持并發(fā)揚長征中的艱苦奮斗精神,奪取更大的勝利。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針對黨內同志革命意志消退、艱苦奮斗作風不夠的現(xiàn)象,毛澤東號召大家要“保持過去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15]285毛澤東強調長征的艱苦奮斗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風貌的真正體現(xiàn)。
2.實事求是的精神
長征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勝利,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勝利。長征精神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精神,是實事求是的精神。第五次反“圍剿”戰(zhàn)爭失敗,中國共產黨人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一文中痛批“左”傾教條主義錯誤。他指出:“左”傾教條主義者們照搬馬列“本本”、蘇聯(lián)經驗,當敵人改變其軍事原則使之適合于同紅軍作戰(zhàn)情況的時候,紅軍隊伍中卻出現(xiàn)了回到“老套”的教條主義者。教條主義者們主張回到一般情況上去,拒絕了解任何的特殊情況,拒絕紅軍血戰(zhàn)史的經驗,輕視帝國主義和國民黨的力量,輕視國民黨軍隊的力量,對敵人采用的反動新原則視若無睹。結果是,“共產黨喪失了除了陜甘邊區(qū)以外的一切革命根據(jù)地,使紅軍由30萬人降到了幾萬人,使中國共產黨由30萬黨員降到了幾萬黨員,而在國民黨區(qū)域的黨組織幾乎全部喪失??傊鞘芰艘淮螛O大的歷史性的懲罰?!泵珴蓶|批評教條主義者,他們自稱為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其實一點馬克思列寧主義也沒有學到,因為馬克思主義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就在于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況,但黨內教條主義者恰是忘記了這一點。[4]187因為遵義會議確立了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紅軍很快扭轉了長征初期的被動、頹廢局勢。為了有把握地求得勝利,毛澤東指出:“必須尋求有利的時機與地區(qū)去消滅敵人,在不利的條件下,紅軍應該拒絕那種冒險的沒有勝利把握的戰(zhàn)斗”。因此,他要求“紅軍必須經常地轉移作戰(zhàn)地區(qū),有時向東,有時向西,有時走大路,有時走小路,有時走老路,有時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為了在有利條件下求得作戰(zhàn)的勝利”。[6]477正是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指導下,紅軍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搶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最后勝利到達陜北。
長征的歷史表明,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中國共產黨唯一正確的思想路線。1958年7月,毛澤東接見黑非洲青年代表團時說:“一個民族有自己的歷史,有自己的環(huán)境。在這方面,我們過去是吃過虧的,照搬外國,就是照搬蘇聯(lián)的經驗,結果把南方的根據(jù)地幾乎都丟掉了,只好長征,使革命受了很大損失。馬克思和列寧都曾說過,他們的理論僅僅是行動的指南,是指導方向的,不能當作教條。但我們有些同志就是不懂得這一點,后來受了損失,吃了苦頭,才明白了。長征中我們走了很多路,用兩條腿走的,全部路程等于地球的軸心,從中國鉆進去,從美國出來,有一萬二千五百公里。那時我們犯了錯誤,蔣介石就逼著我們走這么多路,走到北方來了。這以后我們就得到了教訓,知道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是應該相信的,但是要同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后來一結合就靈了,就打勝仗了?!盵15]383長征精神就是實事求是精神,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及其正確運用,不僅為長征勝利提供了思想保證,而且也為之后的中國革命更加堅定地堅持這一思想路線提供了寶貴經驗。
3.獨立自主的精神
長征也是中國共產黨擺脫共產國際遙控指揮、獨立自主取得的勝利,堅持獨立自主是長征精神的重要內容之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長征,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左”傾教條主義者對共產國際的錯誤指揮言聽計從,缺少獨立自主,結果給中國革命帶來了巨大損失。共產國際的遙控指揮,也極大地妨礙了中國共產黨人根據(jù)中國實際,獨立自主地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革命道路。1935年1月,在遵義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其中心議題是總結第五次反“圍剿”的經驗和教訓,批判了“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和危害。會議集中全力糾正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組織上和軍事上的錯誤,結束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黨中央的統(tǒng)治,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首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是自黨成立以來,在與共產國際失去聯(lián)系的情況下,第一次召開并且獨立自主地解決黨內重大問題的會議。毛澤東指出:“真正懂得獨立自主是從遵義會議開始的?!盵10]339遵義會議糾正了在第五次反“圍剿”戰(zhàn)爭中所犯的“左”傾錯誤,團結了黨和紅軍,勝利地完成了長征。正是因為執(zhí)行了獨立自主的思想路線,長征勝利后,“黨轉到了抗日的前進陣地,執(zhí)行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新政策?!盵5]530總之,長征勝利是獨立自主的勝利,長征精神就是獨立自主精神。
總之,毛澤東對長征和長征精神的論說是科學的,實事求是的。這些論說再現(xiàn)了長征壯舉和偉大的長征精神,重溫毛澤東關于長征和長征精神的論述,也是對長征的最好紀念和長征精神的弘揚。當前,全面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奮力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我們正在進行的新長征。正如毛澤東所言:“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中國共產黨,它的領導機關,它的干部,它的黨員,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的?!盵4]150因此,在新的征途中,我們要緊跟黨的步伐,吸取長征教訓,弘揚長征精神,堅定理想信念,腳踏實地,發(fā)揚艱苦奮斗、實事求是和獨立自主精神,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不懈奮斗。
[1]毛澤東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
[3]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7]毛澤東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8]毛澤東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9]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中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10]毛澤東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1]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三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
[12]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二十四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13]毛澤東詩詞集[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
[14]吳黎平.毛澤東1936年同斯諾的談話 關于自己的革命經歷和紅軍長征等問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5]毛澤東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6]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責任編輯:熊先蘭
On Mao Zedong’s Exposition about Long March and Long March Spirit
LI Yong-chun,ZHANG Xin-zhou
(CenterforStudiesofMaoZedongThought,XiangtanUniversity,Xiangtan,Hunan411105)
Long March of the Red Army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event in the course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which has far-reachi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As the participant and the soul of Long March of the Red Army,Mao Zedong has discussed for many times on Long March and the spirit of Long March.In addition,he deeply analyzed the reasons and significances of the Long March and revealed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the Long March spirit.Reviewing Mao Zedong’s discourse on the Long March and the Long March spirit,we can not only recall the feat of the Long March,but also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the Long March.
Mao Zedong;Long March;Long March spirit
2016-06-10
李永春(1968-),男,湖南益陽人,湘潭大學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近現(xiàn)代思想文化史、湖南地方史研究;
張新洲(1985-),男,湖南岳陽人,湘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項目“改革開放以來毛澤東思想研究的回顧、反思與展望”(編號:13JJD710007)階段性成果。
A84
A
1001-5981(2016)05-0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