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存在美學視域下蘭姆隨筆作品的生態(tài)觀研究

2016-02-19 04:21楊立學
關鍵詞:單身漢蘭姆生態(tài)

楊立學

存在美學視域下蘭姆隨筆作品的生態(tài)觀研究

楊立學

(武漢大學 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湖北 武漢 430072;天津職業(yè)技術(shù)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天津 300222)

蘭姆隨筆被廣泛接受是因為其對人類日常生活的生態(tài)化作用,本文從人與物、人與人、人與工作三個方面研究蘭姆隨筆的生態(tài)性,挖掘蘭姆所澄明的人與自然、社會的本真關系,這一澄明自身讓人領會到自我生存的意義,從而形成未來生活的生態(tài)性原則。

蘭姆隨筆;生態(tài);生存;存在

蘭姆隨筆能流傳下來成為英國隨筆的經(jīng)典主要源于其隨筆與人類生活的相關性。其隨筆一改啟蒙主義散文家的宏大敘事與諄諄教導,通過對日常生存經(jīng)驗的書寫來保存純正的生命情感。蘭姆隨筆不僅涉及人與物的關系,還關涉人與人、人與工作的關系,這一書寫方式使蘭姆隨筆在生態(tài)文明的建構(gòu)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將從這三個方面研究蘭姆隨筆作品的生態(tài)意義,從而澄明其隨筆作品的生態(tài)觀。

一、人與物的生態(tài)性

蘭姆的童年樂園是其外祖母做管家之地,因為主人已經(jīng)搬進了新宅地,舊宅院年久失修,已經(jīng)敗落,主人搬入新居喻示著人類進入了現(xiàn)代文明,與舊宅院的破敗形成鮮明對比。但蘭姆在人造自然中同樣看到美好的事物,他“曾經(jīng)花幾個小時注視著十二尊凱撒半身像,……直到這些古老的大理石雕像好像又活過來,或者自己和它們一樣變成大理石雕像”[1]183。

這十二尊凱撒的雕像堪稱藝術(shù)作品,這是真實與虛幻的匯通,矗立的大理石凱撒雕像和凝神的蘭姆自身是真實的,而蘭姆向雕像的轉(zhuǎn)換是虛幻的,但卻是以審美的狀態(tài)進入了雕像的世界。海德格爾認為“雕像的目的并非讓人易于辨認出神的模樣,而是其雕像本身是作品,讓上帝在場,因而雕像本身就是神”[2]。

蘭姆進入了作品的世界,自身幻化為凱撒,有君臨天下之感,正因為有了這十二尊凱撒雕像,“墻帷”、“ 掛毯”、“雕花的橡木嵌板”才顯出其雄偉與富麗。但在現(xiàn)代性進程中的當時,這一切已經(jīng)敗落,因為以上三件飾品上的“金粉幾乎掉光了”[1]183。在這所破敗的大宅院里,保持生機的是“大花園”,蘭姆在其中流連忘返,完全沉醉在這滿園的芬芳之中。他躺在草地上,沐浴在橘園的陽光中,靜靜地觀賞水池中魚兒游來游去,蘭姆覺得這個大花園都被他獨占了。大自然的美與人的自由密切相關,自然之優(yōu)美就是人的性靈以自由的方式流動。馬克思認為,“一個憂慮的窮困者,對最美好的歡樂也不能感覺”[3]109。因為這些窮人有現(xiàn)實的經(jīng)濟壓迫,還在為生機發(fā)愁,而不可能以自由的心境去審美。蘭姆沒有這種壓迫,同時由于主人搬走,空蕩蕩的大花園仿佛成為蘭姆自己的領地,因而他是自由的,蘭姆就這樣自由自在地與自然融為一體。

這一切表明人為的事物如果不是藝術(shù)作品(如隨筆中的凱撒雕像),終究要走向破敗,這是因為這種人的創(chuàng)造自身缺乏生命性,早晚難逃破敗的厄運,而大自然本身由于自身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能永遠保持其生機。這樣,蘭姆隨筆所流露出對人造物與自然物的態(tài)度,顯現(xiàn)了人與物的生態(tài)原則,即要尊重自然本身的屬性,人為的創(chuàng)造難免將歸于廢墟。

二、人與人的生態(tài)性

蘭姆把人生的痛苦轉(zhuǎn)化為普遍的同情心,這一過程經(jīng)歷了審美想象與審美愉悅。人與人的生態(tài)性主要從隨筆中涉及的蘭姆對待自身境遇、無賴和弱勢群體的態(tài)度展開研究。對待自身境遇的觀點是蘭姆對待自我遭遇的人生態(tài)度,對待無賴是對強者的態(tài)度,而對待弱勢群體是對弱者的態(tài)度。這三方面將較全面展現(xiàn)蘭姆對人與人生態(tài)性的認識。

(一)蘭姆與自身境遇

蘭姆一生陰霾密布,自己口吃的先天不足讓其失去了進入大學的機會,早年戀人不幸夭折讓其從小青梅竹馬的憧憬化為烏有,為了照顧時而精神病發(fā)作的姐姐蘭姆終身未婚。但蘭姆并沒有沉浸在這一痛苦的生存經(jīng)驗中,而是尋得了一種超脫的能力。此超脫來自于他對文學的審美領悟,他曾說柯勒律治“神圣詩句的吟唱以其獨特的方式安慰著悲哀者”[4]??吕章芍卧姼柚谐錆M了超越性的詩意想象,這種想象讓蘭姆看清了自身的痛苦,并在這一想象所建立的感性世界中觀看到自己的生存場。

蘭姆心中的生存情感在柯勒律治的詩作中并沒有被完全表達,于是,他自己也進行審美構(gòu)形,即詩歌與隨筆創(chuàng)作,在審美構(gòu)形中認清自己的生存情感,從而領會自身存在的意義,并樹立未來生活的原則。這是一種性靈的力量,當人受到外力壓迫時,人的性靈與這種壓迫形成對抗,所采用的有效方式往往屬于藝術(shù)。蘭姆選擇了文學作品欣賞,當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還沒有被完全表達時,就自己動手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在創(chuàng)作的審美構(gòu)形中領會自身生存與外界事物的關系。人類痛苦的根源往往可以追溯到自身生存情感的被遮蔽,而蘭姆在文學作品的感性世界中領會到了自身的生存情感,其痛苦從根源上被消除,由此培育出一種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在隨筆創(chuàng)作中,蘭姆試著以一種非功利的態(tài)度領會生活,即不是為了某個功利的目的,而是為了承載生存情感,以便獲得此種情感的對象性觀照,建立精神家園。生活自身具有豐富性,而人常以自我的趨利避害的本能去理解生活,于我有利便是好的,反之,就是不好的。以這種功利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對于己負性的生存經(jīng)驗就會有一種恐懼,于是,生存自身的豐富性被遮蔽。蘭姆在其隨筆中以一種移情的方式對待生存經(jīng)驗,實際上是一種對經(jīng)驗功利性理解的去蔽,即以一種審美的方式顯現(xiàn)生存經(jīng)驗積極的一面,由此事物與人生存的關聯(lián)被顯現(xiàn)。這種顯現(xiàn)也是一種遮蔽,即對于生存經(jīng)驗另一方面的遮蔽,但這種顯現(xiàn)是在審美狀態(tài)下對理性認識的去蔽,因此就具有特別的意義。海德格爾將這種既顯現(xiàn)又遮蔽的境界稱為“林中空地”,是光明與黑暗的游戲之地。

在隨筆作品中,蘭姆建立了“林中空地”,在此空地中,被功利性邏輯所遮蔽的生存情感被澄明,蘭姆在此澄明之境流連忘返,沉醉其中,由此領會了生存的意義,這便形成了感性真理的原始發(fā)生。生存在此真理世界中,才能感悟到自身的生存命運,對他者生同情心,從而消解負面情緒,如怨恨、妒忌。

蘭姆以一種平和的語調(diào)來敘述生存經(jīng)驗,但這種語調(diào)中卻透露出作者淡淡的憂傷。如在《夢幻中的孩子們》(Dream Children,A Reverie),蘭姆以一種清新的語調(diào)展現(xiàn)了兒女繞膝的畫面,但在作品最后一段,兒女形象模糊、消失,夢醒來,回到孤寂的現(xiàn)實生存場。一種凄涼之感油然而生。這一情境化入了整部作品,形成化境,隨筆成為了藝術(shù),讓蘭姆于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領會到自我孑然一身的生存場。

蘭姆并非對人生負性事件口誅筆伐,而是以一種懇切之心娓娓道來。蘭姆隨筆的喋喋絮語表現(xiàn)了他對待生存經(jīng)驗的態(tài)度,雖然這些經(jīng)驗于他是負性的,但是他往往從一個積極的角度來解讀,立場不同,事物所呈現(xiàn)的面向也不同。按海德格爾的觀點,存在是豐富的,人們遺忘了存在,是因為人把存在單一化,只看作一個個具體的存在者,存在自身的豐富性被遮蔽,而蘭姆隨筆卻敞開了這種豐富性,從而使存在自身得以澄明。

劉炳善認為蘭姆對待生活中的痛苦有一種阿Q精神[5]。的確,蘭姆在精神層面常常保持著對生存經(jīng)驗的超越,但這種超越不只是一種阿Q精神勝利法,更是一種生存經(jīng)驗與人類命運的關聯(lián)。蘭姆的生存經(jīng)驗植入了其隨筆,由于其獨特的藝術(shù)形式,語詞自身開始言說,個人化的生存經(jīng)驗演變?yōu)檎麄€人類的命運,從而實現(xiàn)了對個人生存經(jīng)驗的超越。此超越是蘭姆隨筆成為藝術(shù)作品,發(fā)揮生態(tài)化功能的關鍵。

(二) 蘭姆與無賴

無賴對人實施著多種多樣的糾纏,給人的和諧生活造成諸多戕害。而這些無賴行為的實施往往具有理直氣壯的理由,讓人哭笑不得。蘭姆在《兩種人》(The Two Races of Man)中,對無賴這一意象進行了反諷地構(gòu)形。

該隨筆談到一生揮霍無度的拉爾夫·比格德(Ralf Bigod),此人手頭沒有用度便要去借,但從不歸還,有了錢就大手大腳花掉,要不就丟掉,有時把錢埋在河岸邊,還戲稱不用給利息了①。然后又去恬不知恥地借錢,借錢時面帶微笑、理直氣壯、友善無比,讓人無法拒絕,乖乖借出不可能歸還的積蓄。在旁人看來,這是十足的無賴,而蘭姆卻戲稱此人借錢就如同收稅,其借錢采用“不可拒絕的方式”,即“興高采烈、豁達爽快的神情”[1]44。此人花起錢來有“皇家氣派”[1]43,想想如果讓帝王省吃儉用,簡直是笑話。對比格德而言,錢乃身外之物,蘭姆將其氣派比作亞歷山大大帝,每天做的都是大事業(yè),而對于金錢這種小事,根本不屑一顧。但比格德所做的大事業(yè)就是“現(xiàn)在借,將來還要借”[1]43。通過對這一無賴如此這般的文學構(gòu)形,讓人看清一種生存狀態(tài),無賴的存在方式顯現(xiàn)于感性世界,從而讓人領會到被無賴糾纏的生存情感,這種情感如果沒有文學構(gòu)形,將由于功利性的目的而被遮蔽。但當這一生存方式顯現(xiàn)于“林中空地”時,人們將在這一感性真理中領會到正確的生存原則。

在隨筆中,蘭姆的反諷用到了極致,把這一十足的無賴描繪成一位品德高尚、受人尊敬的紳士。大家寧愿把錢借給他浪費掉,而無任何回報,也不借給那些真正需要錢的可憐人。這是對公眾一種日常行為的顯現(xiàn),人們往往由于顧及顏面而對一些社會的無賴貢獻錢物,也不愿意去接濟一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通過文學夸張、反諷的構(gòu)形,隨筆顯現(xiàn)了這種老奸巨猾者興,老實者困的現(xiàn)實社會狀況。

(三)蘭姆與弱勢群體

弱勢群體是蘭姆的重點關注對象,在隨筆中,蘭姆傾注了其全部的同情心。關于英國議會通過決議把乞丐關起來以整頓市容一事,蘭姆在《為都市乞丐減少一辯》(A Complaint of the Decay of Beggars in the Metropolis)中發(fā)表了意見。議會之所以這么做是認為乞丐大都具有欺騙性,即他們本身靠欺騙路人的善良而獲得財富。但蘭姆認為這是吝嗇者的借口,沒有乞丐靠著幾個銅子兒致富。并且認為即使有一定的欺騙性,乞丐佯裝可憐的表現(xiàn)也值得所換來的那半個銅子兒。施舍給乞丐是出于人的良知,是人心向善的流露,因此,即使這個乞丐是騙子,施舍者也無需灰心,因為施舍之行為乃是捐獻給了善。蘭姆對待乞丐的態(tài)度,正是人的善。這是人與乞丐共處的生態(tài)原則,正如蘭姆在結(jié)尾所說的那樣,“當一個窮人來到你面前,不要去調(diào)查其是否真有所謂的“七個小孩兒”需要撫養(yǎng),不要為了半個便士去不受歡迎地探尋事實真相”[1]216。這是人之善的選擇。人的善舉是康德的絕對命令,即“人之行動只能依靠具有普遍立法意義的準則”[6]。在社會中見困不幫的行為將讓社會關系惡化,因此不具備普遍的立法意義。一個人的行為需要具有普遍立法的意義,這個行為肯定屬于善舉。當一個人落魄時,甚至成為乞丐時,有另一個人施舍相助,從而生存下來,這種行為將作為普遍準則傳播開來,讓遇難者都能及時獲得援助,因此幫別人也就在幫自己,這是蘭姆對待做善事的態(tài)度。

人不僅對乞丐有歧視態(tài)度,甚至對單身漢也有歧視。單身漢與已婚者是兩個對立的群體。蘭姆在其隨筆《單身漢于已婚者行為的抱怨》(A Bachelor’s Complaint of the Behavior of Married People)中,從情感炫耀、孩子特權(quán)、妻子專權(quán)等方面深入顯現(xiàn)了兩大群體的矛盾[1]227-236。

在情感炫耀方面,已婚者在單身漢面前展現(xiàn)燕婉溫情,并暗示這種情感單身漢是沒有份的,因此也就不用妄想了。關于這一點,蘭姆認為無需如此直白,只要心照不宣,單身漢自會明白。

在孩子特權(quán)方面,已婚者有了孩子就更加盛氣凌人。當單身漢不去接近小孩時,被說成不親切,當單身漢主動要和小孩兒一起玩耍時,又被父母以種種借口把小孩兒支走,總之,單身漢在與小孩兒的關系上進退兩難。蘭姆認為單身漢沒有理由一定要愛別人的孩子,因為小孩兒不是朋友的一固定物,可以賦予友情寄托,小孩兒乃是一自由的個體,單身漢可以選擇喜歡與否。

在妻子專權(quán)方面,妻子會想盡一切辦法破壞自己丈夫婚前的各種友誼。在蘭姆看來,這些妻子們不會同意未經(jīng)其批準,且可能撼動其地位的友誼。蘭姆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驗敘說了在朋友家被不禮貌對待的經(jīng)歷,這些經(jīng)歷的根源在于妻子把禮貌的對象原則顛倒了。本應對客人表示禮貌,好菜讓客人先用,妻子卻以丈夫未到為由,推遲開飯,或即使開餐,好菜也盡數(shù)挪到丈夫面前,而不管客人是否有菜可吃。

蘭姆終身未婚,因此能站在單身漢的一邊,通過自身的生存經(jīng)驗,突破傳統(tǒng)的認知,道出真知灼見。在隨筆中,蘭姆顯現(xiàn)了已婚者與單身漢這兩大群體的關系,讓人看清了這兩大群體的生存狀態(tài)。蘭姆使用了情感評價性語調(diào),對已婚者的行為進行了情感評價,從而讓人領會到這種行為的卑劣性。只有讓此卑劣性消失,即讓此關系生態(tài)化,這兩大群體才能和諧相處。

不僅女子對男子歧視,男子對女子也有區(qū)別對待。在《現(xiàn)代的殷勤》(Modern Gallantry)中,蘭姆對此問題進行了探討。他認為一位紳士應該對女性表示尊重,不管這位女士是年輕貌美,還是年老粗鄙。社會上確有一些人,見到貌美如花就可勁地獻殷勤,見到年老色衰的就愛答不理。這是因為年輕貌美的女子是男士心目中的理想,是他想成為的那個樣子。但非自我理想的事物同樣具有存在的合理性,需要認真對待,這是出于生態(tài)平等的原則。蘭姆通過約瑟夫·佩斯(Joseph Paice)和蘇珊·溫斯坦利(Susan Winstanley)的愛情軼事表明,如果不尊重其他女性,受恭維的女子也會不悅,因為她不能容忍自己所屬的女性共同體的尊嚴被侵害[1]152-153。在這一共同體被尊重的前提下,才能談對自己一個人的關愛。蘭姆在這篇隨筆中反映了男性對于女性的生態(tài)原則-尊重,不管美與丑,還是老與少。

蘭姆隨筆激起了人們對社會和諧的思考,影響社會和諧的因素是人際關系的反生態(tài)化,對這一問題,蘭姆深入挖掘了英國國民的劣根性。由于封建思想盛行,英國國民羨慕貴族生活,即使由于社會和自身的原因,未能忝列貴族之列,拐彎抹角攀上一個貴族的親戚也要作為非常榮幸的經(jīng)歷天天炫耀。隨筆《南海公司》(The South-Sea House)所描繪的一個小職員托馬斯·泰姆(Thomas Tame)就是這樣一個人[1]7。他妻子的門第就是靠著如“迷宮般的(親戚)關系(labyrinth of relationship)”與著名但結(jié)局悲慘的德文特瓦特(Derwentwater)家族聯(lián)系上了。查理二世的女兒曾嫁到這一家族,因此是顯赫的貴族,但后來由于這一家族的詹姆斯參與雅各賓派推翻政權(quán)的叛逆行為而被處決。但在當時英國人看來,即使是罪犯,也是貴族,泰姆夫婦以此為榮,特別是泰姆,每天裝出非常矜持的樣子,與人交談時身體稍稍前傾,宛若貴族。

在《南海公司》的后半部分[1]10-11,還有一位小職員普盧默(Plumer),他是浪蕩公子瓦爾特(Walter Plumer)的私生子,即便如此,普盧默對于提到他的出身時一點都不難為情,反而非常得意。蘭姆在描述其私生子的身份時,非常含蓄道,“他并非來自何福特郡普盧默家族的正統(tǒng)一線,其引以自豪的直系上流身份,如同其徽章一樣,有一條左斜線”[1]10。 徽章是一個人身份的標志,上面若有一左斜線,則表示是私生子。蘭姆的語言含蓄,在這種含蓄中透露出嘲諷。在這種含蓄嘲諷的情感評價性語調(diào)中,顯現(xiàn)了普盧默愛好虛榮,不以自身努力和社會正義為價值取向,而以追求貴族的奢華生活為目標的市儈人生。這就是英國國民的劣根性,這一劣根性是當時英國社會反生態(tài)性的根源。

如何消除這種劣根性呢?蘭姆在《巴巴拉·斯》(Barbara S-)中進行了探討。小巴巴拉·斯由于家境貧困,11歲就在劇院里做演員養(yǎng)家,當從司帳員雷文思克羅夫特(Ravenscroft)手里領工資時,由于雷文思克羅夫特馬虎,多得了一倍的工錢,這將大大改善小巴巴拉·斯的家庭生活,如家里會有較大一塊兒肉吃,按家庭收入而言,這樣的美食平時每周只能有一次,兩個妹妹也可以有白襪子穿了,并因此可以來劇院看拍戲,而且馬虎的雷文思克羅夫特不可能知道此事。一切都是那么合乎理性的判斷,但是某種力量還是把巴巴拉·斯推回到司帳員面前,還回了多得的部分。此事過后,小巴巴拉·斯感到“一種深切的寧靜降落在她心田,讓其領會到誠實的本性”[1]370。通過心理描寫,蘭姆展現(xiàn)了如何以誠實的心境保持個人與他者的生態(tài)關系。

蘭姆隨筆的語言不是日常的語言,其隨筆語言要說出必須要說出的內(nèi)容,這一內(nèi)容要道出人的本性。蘭姆隨筆說出了人的欲望,如成為貴族,其為此所使用的工具是其裝出來的優(yōu)雅舉止,但這些都是滑稽的,蘭姆以其特有的幽默在描述這一點,從而顯現(xiàn)出一種道,即人應該如何去生存。

三、人與工作的生態(tài)性

人通過勞動而成為自身,“正是在對象性世界的建立中,人顯現(xiàn)自身成為人類……勞動的對象性就是人的類屬性的客體化”[3]77。因此,人通過勞動而具有了為人的屬性,但在現(xiàn)代性的社會中,勞動已經(jīng)不再是人和諧的生存方式,而是已經(jīng)蛻變?yōu)橹\生的手段,即勞動從目的變?yōu)楣ぞ?,從而造成勞動的異化。人與勞動的異化關系以及異化的解決方式在蘭姆的《退休者》中被探討。蘭姆童年時自由自在,工作后這種自由被約束,蘭姆將這一過程形象地表述為“就像野獸經(jīng)過執(zhí)拗的斗爭后終于接受籠子的生活一樣”[1]347。 蘭姆由于需要照顧姐姐和自己生存的目的,才從事如此這般的工作。馬克思認為“勞動的異化性質(zhì)就表現(xiàn)在只要沒有生活上或其他方面的逼迫,人會像逃避瘟疫一樣逃避勞動”[3]74。工作如何取得與人的生態(tài)化是蘭姆探討的主題。蘭姆認為讓其能這樣一年一年熬過來,主要靠每年一周的休假,用他的話說,“這是一重大恩賜”[1]348, 蘭姆每年盼著這一周的到來,這種期望讓其安于現(xiàn)狀。當終有一天,力不從心之時,蘭姆認為退休是最大的恩典,每月領著相當于“在職工資三分之二”的退休金,自由自在地生活[1]350。工作的異化作用被揚棄,形成人與工作的生態(tài)關系。

并非僅僅職員的工作被異化,具有人類“靈魂工程師”美譽的教師職業(yè)也同樣難逃現(xiàn)代性所帶來的厄運。蘭姆在《過去與現(xiàn)在的教師》(The Old and the New School-master)中對“現(xiàn)在”的教師生存場進行深入分析。教師這一職業(yè)在現(xiàn)代性展開之前具有權(quán)威性,因為教學的內(nèi)容是語言自身,當時認為“語言是蘊含著智慧與知識的巨大寶庫,在此背景下,如果勸人學習語法,就會顯得多此一舉。因為眾所周知,如果一個事物一開始就孱弱或錯誤的話,就不會有好的結(jié)果;如果基礎不穩(wěn)或不能承載架構(gòu)的重負,這個建筑就不會完美”[1]93。

當時語言語法教學是基礎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語法是控制語言的規(guī)則,因而教師也就被認為是權(quán)威。其一生只需一遍一遍重復語法之精妙就能獲得年輕學生的無限尊重。而隨著現(xiàn)代性的展開,知識已經(jīng)不再局限于語言,人對外部世界認識的愿望被激起。另一方面,隨著馬丁·路德新教思想的推進,平等觀念深入人心,教師與學生由原初的長幼關系演變?yōu)槠降汝P系。于是,教師一方面需要了解各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學生天天圍著教師,節(jié)假日也不放過,詢問其對外部世界的認識。教師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涉及方方面面,蘭姆在隨筆中提到“氣體力學”、“化學”、“機械學”、“土壤學”、“植物學”、“統(tǒng)計學”和“國家組織”等方面,學生可能問到的知識,教師應信手拈來,并借各種時機,如談到或看到“時間”、“云彩”、“四輪馬車”、“士兵”等,都能借機發(fā)揮,展開道德訓誡[1]94。但結(jié)果卻是這一切外部世界對教師而言變得毫無趣味。外部世界豐富多彩,但教師卻把其內(nèi)容進行理性分析,以備道德說教之用,外部世界的豐富性因而被理性邏輯所遮蔽,造成存在自身被遺忘。

教師犧牲了自己生存的豐富性,學生是否因而受益匪淺呢?蘭姆對此持否定態(tài)度。他認為教師的諄諄教導影響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與才智明顯優(yōu)于自己的人過多的交流,不但不會提升你,反而會壓低你;過于頻繁地享用他人的原創(chuàng)性思想,將會限制你那本來就不太多的原創(chuàng)性思維”[1]96。更有甚者,教師這種行為還影響到無辜的家人,通過引用一教師的書信,蘭姆在隨筆中講述了一位教師的妻子由于打理所在寄宿學校的后勤工作,包括食宿、衛(wèi)生等方面,已經(jīng)從一個溫柔可人的少女變?yōu)樘焯煨踹都乃扌,嵤碌墓芗移?。而妻子對作為教師的丈夫現(xiàn)在只有尊重,再無愛情浪漫可言。人的愛情對象往往就是自己的理想,妻子的現(xiàn)狀已不是教師心中的理想,維持他們關系的只剩下親情與憐憫。

在現(xiàn)代性的社會中,教師被剝奪了作為一個正常人的存在,他本來在工作之余有寬松的休閑時光,但卻要在這段時間里不停地積累各種可能被學生問及的知識。教師對外部世界的審美欣賞也由于教導學生的需要,而采用理性的邏輯和范疇對外部事物進行解讀,其結(jié)果造成了生存世界成為異己的力量,從而讓教師生存情感無以寄托。自己的愛情由于工作所累,也徹底失去了本有的意義,心靈的愁苦失去了安頓的園地。

由此可以看出,教師這一職業(yè)已被異化,蘭姆隨筆敞開了教師的生存場,讓教師、學生和他者看清這種生存狀態(tài),領會到什么樣的生活是生態(tài)的,什么樣的是反生態(tài)的,以便在未來的生活中有所抉擇。

四、 結(jié)語

蘭姆隨筆顯現(xiàn)了人類社會的生態(tài)問題,其根源在于隨著現(xiàn)代性的推進,人們遺忘了存在。人們通常采用理性的邏輯實現(xiàn)對自然的開發(fā)和社會關系的處理,造成人為建筑破敗、人際關系惡化、工作于人異化等諸多反生態(tài)的現(xiàn)象。蘭姆通過隨筆的創(chuàng)作顯現(xiàn)了自然與社會中的非生態(tài)性的,讓人知曉非生態(tài)化世界的惡劣性,從而領會到未來生活的生態(tài)性原則,并因而激起人們?yōu)樽非笞晕疑鎴龅纳鷳B(tài)化而奮斗的意志。

[注 釋]

① 此處蘭姆一語雙關,“bank”指河岸和銀行,參看Charles Lam著《Essays of Elia》一書,William Paterson出版社1885出版,第44頁。

[1] LAMB C.Essays of Elia[M].Edinburgh:William Paterson,1885.

[2] HEIDEGGER M.Poetry,language,Thought[M].New York:Harper &. Row Publishers,1975:43.

[3] MARX K.Economic and Philosophic Manuscripts of 1844[M].New York:Prometheus Books,1988.

[4] LAMB C.The Best Letters of Charles Lamb[M].Chicago:A. C. McClurg & co.,1892:43.

[5] 劉炳善.譯事隨筆[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9:43-44.

[6] KANT I.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Metaphysic of Morals[M].New York:Prometheus Books,2010:37.

Ontological Aesthetic Study of the Ecological Idea in Lamb’s Essays

YANG LIXUE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enter for Post-Doctoral Studies, 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 Chin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China)

Lamb’s essays are widely accepted as it serves an ecological function upon the everyday life of humanity. The paper studies the ecological quality in Lamb’s essays from three parts, i.e. a human being and an object, a human being and the other, a human being and his job, and tries to unconceal the genuine relationship among human beings, nature, and society. The unconcealedness itself brings one to comprehend the significance of self-existence. In this way, the ecological principle is formed in the future life.

Lamb’s essays; Ecology; Existence; Being

I561.076

A

1008-472X(2016)04-0123-06

2016-04-16

天津市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 “文學藝術(shù)作品在天津市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的作用機制研究”(20142227);天津職業(yè)技術(shù)師范大學科研發(fā)展基金項目“蘭姆隨筆的生態(tài)美學研究” (SKY15-02)

楊立學(1979-),男,河北威縣人,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在站博士后,天津職業(yè)技術(shù)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國文學。

本文推薦專家:

朱賓忠,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英美文學。

周潔,山東財經(jīng)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英美文學。

猜你喜歡
單身漢蘭姆生態(tài)
蘭姆的點金術(shù)
“生態(tài)養(yǎng)生”娛晚年
住進呆萌生態(tài)房
掃帚也有夢想
生態(tài)之旅
福爾摩斯:貴族單身漢(下)
鉛筆描繪雪世界
11月微寒,來一口熱奶油蘭姆酒棕吧
三個單身漢
幻想和希望
西青区| 即墨市| 星座| 久治县| 土默特右旗| 福安市| 杭锦后旗| 朔州市| 三亚市| 五大连池市| 茌平县| 贵南县| 伊宁市| 双辽市| 周口市| 会同县| 同心县| 铜川市| 浙江省| 上思县| 仁怀市| 岳池县| 南阳市| 锡林浩特市| 广灵县| 察哈| 庆云县| 家居| 盱眙县| 宜川县| 团风县| 玉屏| 旌德县| 邛崃市| 娄烦县| 金湖县| 德州市| 建阳市| 肇东市| 鄂伦春自治旗| 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