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不算情書”:丁玲愛情里的自我尋找

2016-02-17 15:53:05周翔
三聯(lián)生活周刊 2016年8期
關(guān)鍵詞:莎菲馮雪峰丁玲

周翔

《不算情書》

一夜來,人總不能睡好;時時從夢中醒來,醒來也還是像在夢中,充滿了的甜蜜,不知說多少東西在心中洶涌,只想能夠告訴人一些什么,只想能夠大聲的笑,只想做一點什么天真、愚蠢的動作,然而又都不愿意,只愿意永遠停留在沉思中,因為這里是滿占據(jù)著你的影子,你的聲音,和一切形態(tài),還和你的愛,我們的愛情,這只有我們兩人能夠深深體會到好的,沒有俗氣的愛情!我望著墻,白的,我望著天空,藍的,我望著冥冥中,浮動著塵埃,然而這些東西都因為你,因為我們的愛而變得多么親切于我了呵!今天是一個好天氣,比昨天還好,像三月里的天氣一樣。我想到,我只想能夠再挨在你身邊,不倦的走去,不倦的談話,像我們曾有過的一樣,或我還會和你麻煩(就是說愛你),我們現(xiàn)在純粹是同志,過去的一切不講它,我們像一般的同志們那樣親熱和自然,不要不理我,使我們不方便。我當(dāng)然解釋得很好,實際上是須要這樣解釋,而且我也已經(jīng)習(xí)慣了忍耐的,所以結(jié)果是很好。然而我始終是愛著你,每次和你談后,我就更快樂,更有著要生的需要,只想怎么好好做人。每次到恨自己的時候,到覺得一切都無希望的時候,只要你一來,我又覺得那些想象太好笑了,我又要做人,到現(xiàn)在我有這樣的穩(wěn)定,我的無聊的那些空想頭,幾至完全沒有了,實在是因為有你給我的勇氣,××!只有你,只有你的對我的希望,和對于我的個人的計劃,一種向正確路上去的計劃。是在我有最大的幫助的,這都是些不可否認(rèn)的歷史。我說我的最近吧。

我已經(jīng)是比較有理性有克制的人,然而我對你還是有欲望,我還是做夢,夢想到我們的生活怎么能連系在一起。想著我們在一張桌上寫文章,在一張椅上讀書,在一塊做事,我們可以隨便談什么,比同其他的人更不拘束些,更真實些,我們因為我們的相愛而更有精神起來,更努力起來,我們對人生更不放松了。

……

我不敢再擾你,用大的力將自己壓住在這椅上,想好好的寫一點文章,因為我想我能好好寫文章,你會更快樂些,可是文章寫不下去,心遠遠飛走了,飛到那些有亮光的白云上,和你緊緊抱在一起,身子也為幸福浮著,本來我有許多話要講給你聽,要告訴你許多關(guān)于我們的話,可是,我又不愿意寫下去,等著那一天到來,到我可以又長長的躺在你身邊,你抱著我的時候,我們再盡情的說我們的,深埋在心中,永世也無從消滅的我們的愛情吧。

我要告訴你的而且我要你愛我的!

(選自《丁玲文集》第七卷,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年版)

丁玲(1904~1986)

靈魂與肉體:莎菲的苦悶

1928年2月,剛完成《莎菲女士的日記》不久的丁玲與胡也頻從北京經(jīng)天津回到上海,這是她1921年走出湖南老家之后尋找新世界時最初抵達的城市。相較于初到上海的稚嫩、青澀與迷茫,彼時24歲的丁玲已經(jīng)憑借《夢珂》、《莎菲女士的日記》成了文壇耀眼的新星。重回上海,意味著一個生活階段——作為莎菲——的結(jié)束:在帶有自傳色彩的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記》末尾,丁玲讓莎菲在痛苦中決定搭車南下離開北京。不過,現(xiàn)實中的丁玲并不是“悄悄的活下來,悄悄的死去”這樣消極,她也并不像莎菲一樣孤身一人,生活中的“葦?shù)堋焙差l成為她生活的伴侶,“莎菲”的日記,作為一個虛構(gòu)與真實交織的文本,是她對一段過去的自白與交代。

小說的內(nèi)容和人物關(guān)系非常簡單,用第一人稱的日記體記錄主角莎菲在北京的一段生活。她永遠處于一種苦悶、無聊之中,而最讓她痛苦和困擾的,是在葦?shù)芎土杓績蓚€男性的追求中卻無法找到她理想的愛情,進而找到理想人生。小說中的莎菲原型是丁玲和身邊一些女性友人,她曾說“我把所見到的,熟悉的人東鱗西爪、一點一點印象湊起來”,而葦?shù)軇t被認(rèn)為有現(xiàn)實中胡也頻的影子。

胡也頻原名胡崇軒,比丁玲大一歲,出身貧苦,曾在大沽口的海軍學(xué)校學(xué)習(xí)。海軍學(xué)校停辦之后他到北京,希望投考官費大學(xué),但是沒有成功,就流落于一些小公寓中,開始從事文學(xué)寫作。當(dāng)時北京的公寓中聚集了一大批這樣的青年,他們往往通過在大學(xué)旁聽或者參加文學(xué)活動而互相建立起友誼,也有不少考入大學(xué)成為正式學(xué)生。1924年,胡也頻開始和朋友一起編輯一個叫作《民眾文藝周刊》的副刊,在上面發(fā)表一些短篇。他也是在這一時期結(jié)識了剛從上海到北京的丁玲,并將她介紹給自己的朋友、同樣流落于公寓的青年沈從文相識。

胡也頻對丁玲的好感顯而易見。根據(jù)沈從文的回憶,因為丁玲當(dāng)時正沉浸在弟弟早夭的痛苦中,胡也頻便給丁玲送上用紙盒裝好的黃色玫瑰,附上字條:“你的一個新的弟弟所獻?!边@大約也是《莎菲女士的日記》中,葦?shù)茈m然比莎菲年紀(jì)大,但仍然被叫作“弟弟”的原因。但丁玲并沒有接受胡也頻的感情。1925年夏天,丁玲回到在湖南常德的母親身邊,胡也頻也風(fēng)塵仆仆趕去,丁玲后來回憶說,他貧困潦倒,連人力車夫的錢也是她的母親給付的。不過這次,這個“穿著月白長衫的少年”把像“戰(zhàn)敗的勇士,歸林的倦鳥”般的丁玲重新帶回了北京。嚴(yán)格來說,對胡也頻,丁玲仍然沒有愛情,更多是帶有“五四青年”個性和烙印的友誼。“由于我的出身、教育、生活經(jīng)歷,看得出我們的思想、性格、感情都不一樣,但他的勇猛、熱烈、執(zhí)拗、樂觀和窮困都驚異了我,雖說我還覺得他有些簡單,有些蒙昧,有些稚嫩,但卻是少有的‘人,有著最完美的品質(zhì)的人。他還是一塊毫未經(jīng)雕琢的璞玉,比起那些光滑的燒料玻璃珠子,不知高到什么地方去了。因此我們一下子就有了很深的友誼?!倍×釋差l的這些描述,比起對小說中的葦?shù)芤錆M感情得多,不過兩者之間有一個重疊的影像:單純、熱情,對于年輕但見識豐富、情感浪漫的女性,缺乏把握的能力。兩者的關(guān)系中,“她”俯視著“他”,在丁玲的觀察和描述里,有解剖式的利落與冷靜。

丁玲隨胡也頻回到北京之后,在西山碧云寺同居,那時候沈從文在香山圖書館,三人時常在一起。除了一點微薄的稿費之外,他們當(dāng)時幾乎沒有什么經(jīng)濟來源,生活過得很艱難,經(jīng)常出入當(dāng)鋪。但他們看上去非常親愛而快樂,沈從文寫胡也頻和丁玲同居時的情形,充滿相濡以沫的溫暖。為了借錢,有時候丁玲一個人步行幾十里到城里去借錢,然而等她回來,“一見面,一切疲勞同牽掛皆去掉了。在城中的便聽山上的那個訴說一晚所領(lǐng)略的境界,在城中的一個又告給山上的一切城中事情。什么刊物登了什么人的詩,什么雜志見到什么人的小說,市場小書攤上出了幾本新書,書叫什么名字,印什么封面,有誰作序,皆盡所知道的說去。或者同時還帶了幾封從城中友人住處轉(zhuǎn)來的信件,或者還帶回了一些新出書報,兩人一面著忙撕去那書卷的封皮,一面便微笑大笑。有時坐車回來,則一定還買一口袋白米,一點葷菜,一點海軍學(xué)生所喜歡的甜點心,一把花”。

但實際上當(dāng)時的胡也頻和丁玲并沒有單純地享受寧靜的快樂,他們通過書報和信件對外界投射著熱切的關(guān)注,還有焦灼的尋找出路的心情。尤其是桀驁不馴的丁玲:“我那時候的思想正是非?;靵y的時候,有著極端的反叛情緒……我們曾經(jīng)很孤獨地生活了一個時期。在這一個時期中,中國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在南方如火如荼,而我們卻蟄居北京,無所事事。也頻日夜鉆進了他的詩,我呢,只拿煩悶打發(fā)每一個日子?!?927年,中國革命的形勢風(fēng)云突變,上海有“四一二”事變,長沙有“馬日事變”,李大釗在北京被軍閥張作霖殺害,北京顯得更為冷清死寂?!拔揖裆峡嗤礃O了。除了小說,我找不到一個朋友。于是我寫小說了,我的小說就不得不充滿了對社會的鄙視和個人孤獨的靈魂的掙扎?!倍×岷髞磉@樣回憶自己如何寫起了小說。

處女作《夢珂》在《小說月報》1927年12月號頭條位置刊出后,主編葉圣陶又寫信給丁玲約更多的稿件。于是丁玲在兩個星期內(nèi)完成了《莎菲女士的日記》,刊發(fā)于1928年《小說月報》2月號。這份近乎無事狀態(tài)之下的愛情記錄,全文的核心詞實際上是“苦悶”而非“愛情”。莎菲看似在老實善良的葦?shù)芘c虛榮漂亮的凌吉士這兩個追求者之間苦惱、抑郁,實際上全篇都是在與苦悶的自己左右互搏,她的日記是她精神狀態(tài)的記錄,對自我的追索。只不過借愛情這個主題,反復(fù)地追問自己:到底要什么?到底愛什么?什么樣的人生、什么樣的社會環(huán)境才合乎理想?某種意義上,兩個追求者是莎菲用以分析自我的工具,對他們的審視、愛慕或者厭棄,是莎菲在自己的欲望之間不斷取舍,并且自我解剖。

丁玲這代“五四”作家所接受的教育與前輩們不同,他們的文學(xué)趣味乃至對于整個世界的想象與期待,往往為所崇拜的西方作家作品塑造和影響;即便閱讀中國作家的作品,也是受新文學(xué)的滋養(yǎng)?!肮⒅凶〉拇髮W(xué)生們,都是一些歌德的崇拜者,海涅、拜倫、濟慈的崇拜者,魯迅的崇拜者,這里常常談起莫泊桑、契訶夫、易卜生、莎士比亞、高爾基、托爾斯泰……而這些大學(xué)生們似乎對學(xué)校的功課并不十分注意,他們愛上舊書攤,上小酒館,游覽名勝,愛互相過從,尋找朋友,談?wù)撎煜鹿沤?,尤其愛提筆寫詩,寫文,四處投稿?!睂τ谶@樣的青年來說,他們渴望塑造自己成為“新人”,無論是愛情、事業(yè),都要在一種全新的現(xiàn)代觀念里去展開,面對的問題,也要在這個前提之下來解決。強調(diào)個性解放,強調(diào)靈魂自由,追求靈與肉的和諧,都是題中之義。但現(xiàn)實與理想的齟齬之處也讓苦悶不可避免。

葦?shù)芎土杓坎⒎且粋€是“靈”,一個是“肉”,嚴(yán)苛一點說來,兩者都是愛情的肉身而非靈魂。葦?shù)苌屏级嬲\、質(zhì)樸天成,對莎菲有全身心的愛,但是在莎菲看來,他一點兒不懂得戀人之間的心理與交流方式,也無從理解莎菲的靈魂,不理解她的痛苦與需求。凌吉士則更不用提,有一副極漂亮的外表,卻正因此更讓人遺憾痛惜這只是一個華麗的空殼,虛榮、自私、墮落。

這部戀愛小說實際上并沒有愛情。對于莎菲(或者說丁玲)而言,沒有靈魂,毋談愛情。丁玲在1978年9月17日寫給孫女小延的信中說:“該時青年,崇尚精神戀愛,為現(xiàn)代人所不能理解?!辈⑶艺劦搅恕拔逅摹睍r期北大一對以精神戀愛著名的戀人朱謙之和楊沒累,他們同居5年,直到1928年楊沒累去世,一直沒有發(fā)生兩性關(guān)系。1984年,徐霞村寫信給丁玲,說準(zhǔn)備寫一篇文章,他認(rèn)為莎菲的原型之一就是楊沒累,丁玲在回信中并沒有否認(rèn)這點,而是回憶了自己和胡也頻在1928年春天住在西湖邊時,與朱、楊二人接觸的情形。事實上,丁玲從1925年與胡也頻同居以來,直到1928年也并未與之發(fā)生關(guān)系,在她看來,這是保持著各人的“自由”。不同于朱、楊二人的是,她那時候并沒有認(rèn)定胡也頻是自己終身的伴侶;甚至,因為1927年認(rèn)識了馮雪峰,她還一度陷入到頗為痛苦的對后者的愛情之中。

相較于葦?shù)?,凌吉士在丁玲的現(xiàn)實生活里卻沒有找到具體的原型——至少是在如今丁玲生活史中留下印記的原型。然而這個虛造的凌吉士在小說中的重要性和冒犯性卻是葦?shù)芩荒懿⑻岬摹H數(shù)芩淼摹叭馍怼?,對莎菲來講有一種聊勝于無的陪伴和安慰;但是凌吉士的“肉身”帶來的、讓莎菲痛苦恐懼而又不得不面對的,是她自己原始性、生理性的欲望。而這恰恰是追求精神戀愛最為排斥的,它大大挑戰(zhàn)了莎菲的防線——理想面對現(xiàn)實時顯得有些不堪一擊的防線。丁玲在小說中一次次描寫莎菲怎樣被凌吉士的嘴唇、聲音、微笑所誘惑,渴望他親吻自己、擁抱自己,但真這樣做之后又愧悔交加,覺得自己竟然墮落至此。丁玲正視和描寫了對于身體的欲望,它是長期以來被遮蔽、人們羞于談起的一種現(xiàn)實。這種追求靈魂的愛情與自身欲望之間的撕扯和張力打開了這本愛情小說的意義空間,使它不流為一個空洞漂浮的純愛小說,也打開了作為作家的丁玲自身的空間——她并不是一個如《包法利夫人》般耽于幻想而不自知的女性。

在丁玲寫作的啟蒙之路上,《包法利夫人》是不可繞過的一本書。根據(jù)沈從文的回憶,在北京時期的丁玲極為推崇《包法利夫人》一書,反復(fù)看了多遍。“她跟那些書上的女人學(xué)會了自己分析自己的方法,也跟那些作書男人學(xué)會了描寫女人的方法?!倍×徇@個時期小說中的人物,也跟包法利夫人一樣,是文學(xué)作品的熱情讀者,通過閱讀而獲得諸多浪漫的虛幻愿景,感傷而造作。但終歸不同的是,他們(或者說基本上都是“她們”)不像包法利夫人一樣在“忘我的狂熱的世界里看到暫時的幸福”,而執(zhí)著于建立自我,分析自我。

小說里的莎菲不是包法利夫人,現(xiàn)實里的胡也頻也不像葦?shù)?,這是值得寫作者慶幸的。

革命,或者愛情?

1928年丁玲和胡也頻來到上海,一方面是因為上海是當(dāng)時文壇和革命的中心,另一個不為外人道的原因,則是她愛上了馮雪峰,后者南下回到上海,她的舉動多少有追隨的意味。他們到達上海之后不久,就去了杭州,在那里住到7月才回來。西湖葛嶺的房子是馮雪峰幫忙租下的,甚至三人同住了一段時間。

馮雪峰和丁玲、胡也頻相識于1927年的北京,當(dāng)時丁玲收到《夢珂》的稿費,萌生了去日本留學(xué)的念頭,馮雪峰由友人王三辛介紹過來教她日語。馮雪峰早年是杭州西湖邊上著名的“湖畔詩人”之一,后來走向革命,1927年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馮雪峰身上深厚的文學(xué)素養(yǎng)與政治素養(yǎng)是胡也頻所不具備的,他對丁玲產(chǎn)生了巨大的吸引,他共產(chǎn)黨員的身份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丁玲后來談道:“我那時實在太寂寞了,思想上的寂寞。我很懷念在上海認(rèn)識的一些黨員,懷念同他們在一起的生活,我失悔離開了他們。那時留在北京的文人都是一些遠離政治的作家,包括也頻在內(nèi),都不能給我思想上的滿足”;“也頻能愛我,但他在政治上不能做我的向?qū)А虼宋覀兿嘤?,并沒有學(xué)習(xí)日語,而是暢談國事、文學(xué),和那時我們都容易感受到的一些寂寞情懷”。

“三角戀愛”的矛盾在杭州的幾個月里集中爆發(fā)。胡也頻數(shù)次離開杭州回到上海,找老朋友沈從文傾訴自己的苦悶;丁玲則意識到自己必須在胡、馮二人之間做抉擇,那種“三個人都可以長期做朋友生活下去的”、“太講究精神戀愛”而排斥肉體結(jié)合的想法,是不可能持久的。也是在這個時期,和朱謙之完全精神戀愛、隱居西湖的楊沒累去世,這給了丁玲極大的觸動。丁玲在1983年和駱賓基的談話中提到,她必須要選擇一個做愛人,而拋掉原來那種“自己保持自由的幻想”。丁玲覺得,盡管自己從來沒有同意和胡也頻結(jié)婚,兩個人甚至有約定可以隨時分開,但是在三年多的共同相處中自己并沒有拒絕胡也頻的感情,“講人情上,講道理,只能丟雪峰”?!斑@樣我下決心了,我這一輩子不能離開胡也頻了,我要是丟開他,就對不起他了,我這樣才和他發(fā)生關(guān)系的?!?/p>

這個過程對于三個人而言都不容易,馮雪峰1928年7月回到家鄉(xiāng)義烏,與小他7歲的學(xué)生何愛玉確立了戀愛關(guān)系,1929年3月結(jié)婚。對于丁玲而言,選擇和馮雪峰分開到底有多困難、多痛苦,她此后的寫作中并沒有透露出來。作為那個時代的進步青年,愛情并非人生全部的要義,在丁、胡、馮三人那里,應(yīng)該都是如此。

1928年7月回到上海后,胡也頻先是經(jīng)沈從文介紹去《中央日報》當(dāng)了一段時間副刊編輯,每月有七八十元的收入?!吨醒肴請蟆分骶幣韺W(xué)沛是“現(xiàn)代評論派”,丁玲后來解釋因為“我們逐漸懂得要從政治上看問題,處理問題,這個副刊是不應(yīng)該繼續(xù)編下去的”,于是辭掉了這份待遇優(yōu)厚的工作。隨后他們和沈從文一起辦起了紅黑雜志社,出版《紅黑》雜志?!熬褪菐е鴻M豎也要搞下去,怎么樣也要搞下去的意思?!钡亲罱K還是沒能堅持下去,反而因為之前借了1000塊錢,要想辦法還貸,胡也頻于是去濟南教書,丁玲隨后跟去,發(fā)現(xiàn)胡也頻變化很大?!俺商煨麄黢R列主義,宣傳唯物史觀,宣傳魯迅與雪峰翻譯的那些文藝?yán)碚摚麄髌樟_文學(xué)。我看見那樣年輕的他,被群眾所包圍、所信仰,而他卻是那樣的穩(wěn)重、自信、堅定,侃侃而談,我說不出地欣喜。”

因為被當(dāng)局通緝,他們又連夜逃回上海,在潘漢年的鼓動下加入了新成立的“左聯(lián)”,胡也頻成了左聯(lián)的執(zhí)行委員,擔(dān)任工農(nóng)兵文學(xué)委員會主席,越來越多地參加到政治性的具體事務(wù)中。對于胡也頻的轉(zhuǎn)變,丁玲是肯定的:“我感到他,他前進了,而且是飛躍的。我是贊成他的,我也在前進,卻是在爬,我大半都一人留在家里寫我的小說《一九三〇年春上?!??!比欢⒎菦]有一點別的想法。她不贊成沈從文對于左翼文學(xué)的那種疏遠和隔膜,但是也不喜歡胡也頻轉(zhuǎn)變之后的小說。“我常說他是左傾幼稚病。我想,要么找我那些老朋友去,完全做地下工作,要么寫文章。我那時把革命與文學(xué)還不能很好地聯(lián)系著去看,同時英雄主義也使我以為不搞文學(xué)專搞工作才是革命,否則,就在文學(xué)上先搞出一個名堂來?!薄帮w躍”的前進難免有不堅實、不成熟的隱憂,倒是丁玲自己的“爬”,有一邊思索一邊迂回前進的清晰印記。

《一九三〇年春上海》有兩個短篇,在這兩篇小說里,丁玲開始在對戀愛的描寫中比較明顯地放入“革命”這個詞。《一九三〇年春上?!分弧⒅臄⑹瞿J绞穷愃频模阂粚η閭H,因為一方尋求進步、追求革命而另一方耽于享樂或者對革命抱著懷疑、拒斥的冷漠態(tài)度而產(chǎn)生無法調(diào)和的矛盾與痛苦,最終的結(jié)局是一方出走,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去了。丁玲這時候的創(chuàng)作靈感和人物形象,依然來自她自己和身邊的友人。《一九三〇年春上?!分恢心莻€不革命的作家子彬,明顯有著沈從文的影子,而積極投入革命文學(xué)和革命工作的若泉則類似現(xiàn)實中的胡也頻。她借小說中子彬和若泉友誼的疏離,寫出了她與胡也頻這一時期與沈從文漸行漸遠的友誼。在丁玲看來,沈從文既反對統(tǒng)治者,又渴望在上流社會有些地位,她因而很謹(jǐn)慎地規(guī)避著“從文的紳士朋友們”。在《莎菲女士的日記》中所處理的理智與情感的沖突,被替換成更加具體的革命/工作與愛情之間的沖突。盡管在對革命工作的描寫上,那時候的丁玲顯得相當(dāng)無力,革命這個詞背后的內(nèi)涵是空洞的。

電影《包法利夫人》劇照(1949)

同樣描寫這種沖突、最后以出走告終的,是比《一九三〇年春上?!飞栽鐒?chuàng)作的長篇《韋護》,發(fā)表于1929年末的《小說月報》上,這是丁玲取材于摯友王劍虹和瞿秋白的愛情故事,“韋護”是瞿秋白的別名。丁玲早年在家鄉(xiāng)湖南就讀于桃源第二女子師范時,王劍虹比她高一個年級。1921年是王劍虹帶著丁玲到上海入讀陳獨秀、李達等創(chuàng)辦的平民女子學(xué)校。王劍虹是“堅強的,熱烈的”,“一團火、一把利劍”,她對丁玲影響很大?!拔覐恼J(rèn)識她以后,在思想興趣方面受過她很大的影響,那都是對社會主義的追求,對人生的狂想,對世俗的鄙視?!?923年,王劍虹與瞿秋白陷入戀愛,但于1924年因肺病去世,丁玲受到很大的打擊。后來去北京求學(xué),她還時時郁郁不已,對瞿秋白也非常埋怨?!渡婆康娜沼洝分猩朴幸粋€在上海的“蘊姊”,是她的精神依靠,非常年輕就因病故去,就是以王劍虹為原型。

時隔5年,丁玲才重新提筆寫下了對她影響甚深的瞿、王二人的故事,試著去理解、去解釋這個愛情悲劇背后的過程?!拔蚁雽懬锇?、寫劍虹,已有許久了。他的矛盾究竟在哪里,我模模糊糊地感覺一些。但我卻只寫了他的革命工作與戀愛的矛盾。當(dāng)時,我并不認(rèn)為秋白就是這樣,但要寫得更深刻一些卻是我力量所達不到的。我要寫劍虹,寫劍虹對他的摯愛。但怎樣結(jié)局呢?真的事實是無法寫的,也不能以她的一死了事。所以在結(jié)局時,我寫她振作起來,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戰(zhàn)斗下去?!?/p>

雖然脫胎于瞿、王二人的愛情故事,但是小說中貫穿的是丁玲當(dāng)時的思維邏輯,以及由此對這個愛情悲劇的一種理解方式。它并不完全忠于真實,而忠于丁玲此時思考的問題。如果說莎菲苦悶的是她無法獲得真正的愛情,那么《韋護》提出的問題則是,在獲得愛情之后又如何呢?矛盾本身依然存在,可以與愛情對立沖突、并對它產(chǎn)生壓迫與傷害的一切可能仍然存在。一個“愛”字,本身并不是完結(jié)、不是全部,而是另一種問題的開始。韋護需要新的滿足,需要更多的意義來戰(zhàn)勝人生的虛無?!兑痪湃柲甏荷虾!防飶膼矍橹谐鲎叩拿懒张c望微也是如此——丁玲用一個抽象意義上的“革命”(或者說“工作”)來代稱這種價值,這一方面有那個時代的特性,但同時又是某種普遍性的價值表述。說到底,丁玲在她的愛情小說里,講述的還是在愛情的外殼之下,一個人如何尋找自我、完成自我——甚至可能做不到這一切——的故事。那么愛情,又到底被她置于何地呢?

“不算情書”的情書

如果不是丁玲在1933年被捕,人們大概沒有機會能夠看到她在1931到1932年初寫給馮雪峰的三封信(嚴(yán)格來說是兩封,第二封信是她將兩天前寫的第一封信寄給馮雪峰時附上的幾句話)。1933年,為了紀(jì)念當(dāng)時傳說可能已經(jīng)遇害的丁玲,馮雪峰將它們發(fā)表在《文學(xué)》雜志上,題目是“不算情書”。這取自丁玲在1932年1月5日的信末署名為“你的德娃利斯”(俄語中“同志”的意思),并特別注明“這不算情書”。然而讀過內(nèi)容,大概沒有人會覺得這幾封言詞熱烈、感情熾人的信不算情書——如果不算,大概“情書”一詞的含義需要重新定義了。

丁玲的第一封信是在1931年8月11日寫的,這是在胡也頻遇害半年之后。她在信中傾吐了自己對于馮雪峰的愛戀:“我自己知道,從我的心上,在過去的歷史中,我真真的只追過一個男人,只有這個男人燃燒過我的心,使我起過一些狂熾的欲念,我曾把許多大的生活的幻想放在這里過,我也把極小的極平凡的俗念放在這里過,我痛苦了好幾年,我總是壓制我?!椰F(xiàn)在可以告訴你了(可憐我在過去幾年中,我是多么只想告訴你而不能),這個男人是你……”她回顧自己和胡也頻的感情,“像一切小孩般好像用愛情做游戲”,“大半年過去了,我們才慢慢地落到實際上來,才看出我們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是被一般人認(rèn)為夫妻關(guān)系的”;也吐露自己當(dāng)年做出與馮雪峰分開這一決定背后的隱衷與痛苦:“使我不能離開他的,也是因為我們過去純潔無疵的天真,一直到后來,使我同你斷絕,寧肯讓我只有我一個人知道,我是把苦痛秘密在心頭,也是因為我們過去純潔無疵的天真?!彼謱︸T雪峰有所怨念,認(rèn)為使她拋下跟隨馮雪峰去日本、去上海這些念頭的,正是對方的退縮和猶疑:“假使你是另外的一副性格,像也頻那樣的人,你能夠更鼓動我一點,說不定我也許走了。你為什么在那時不更愛我一點,為什么不想獲得我?”這是莎菲的口吻,然而是一個真正陷入愛情里的莎菲的口吻。

在上海,胡也頻后來因為革命工作而與馮雪峰有諸多聯(lián)系,丁玲則一直刻意回避,不與馮雪峰見面,但她卻時時充滿了思念和矛盾:“我只要想著這世界上有那么一個人,我愛著他,而他愛著我,雖說不見面,我也覺得是快樂……我常常想能再睡在你懷里一次,你的手放在我心上。我尤其當(dāng)有著月亮的夜晚,我在那些大樹的林中走著,我睡在石欄上從葉子中去望著星星。我的心跑到很遠很遠,一種完全空的境界,那里只有你的幻影?!薄懊看萎?dāng)也頻出去,預(yù)知了他又要見著你時,我仿佛也就不安地又站在你的面前了。我不愿擾亂你,我也不愿擾亂也頻,我不愿因為我是女人,我來用愛情擾亂別人的工作……”

丁玲之所以在這時給馮雪峰寫信,是因為胡也頻遇害后,她曾向馮雪峰、潘漢年要求去江西蘇區(qū),而馮雪峰告訴她,中央宣傳部決定要她繼續(xù)留在上海,創(chuàng)辦并主編《北斗》雜志,因此“我又得常常和你見面”,她希望對馮雪峰好好地“做一次解釋”。她一面傾訴著自己的夢幻、熱烈的愛以及煩擾的心緒,一面又以一種同志間的身份表示:“我愿意我們都平平靜靜地生活,都做事,不再做清談了?!?/p>

在信中,丁玲所流露出來的態(tài)度依然是復(fù)雜而值得玩味的,雖然陷入深摯愛情之中,但她仍能用理性去分析她與馮雪峰之間若即若離的關(guān)系,明白雙方都有自己的責(zé)任、工作甚至使命。丁玲對馮雪峰的愛,夾雜著仰慕與敬佩的成分,馮雪峰在她心中不只是一個愛人的形象,還是文學(xué)上、生活上的導(dǎo)師。她寫給馮雪峰的信件,在情感與理智之間擺動,在仰視與試圖與之平等對話之間切換,這種愛情,某種意義也是丁玲理想的愛情,包含了足夠徹底的理解、仰慕與熱情。1932年1月5日的信中,丁玲放任自己去想象與馮雪峰在一起的場景,描述那種小女生般的歡樂、雀躍與喜悅,然而最后她寫道:“我不敢再擾你,用大的力將自己壓住在這椅上,想好好的寫一點文章,因為我想我能好好寫文章,你會更快樂些?!比欢降子址磸?fù)了:“可是,我又不愿意寫下去,等著那一天到來,到我可以又長長的躺在你身邊,你抱著我的時候,我們再盡情的說我們的,深埋在心中,永世也無從消滅的我們的愛情吧?!钡谛拍?,她的署名卻是“同志”而非“愛人”。

除了這兩封公開發(fā)表的信件,這一時期他們的通信還有好幾封,曾在丁玲被捕后由馮雪峰、樓適夷存放于謝澹如家中,新中國成立后由上海魯迅紀(jì)念館收藏。丁玲的這些書信,和她此前的愛情小說構(gòu)成一種有趣的“互文本”:在那些小說里,她借愛情之名去討論一代青年的苦悶與出路問題,去尋找自我的完成和意義的完成,愛情是問題的表象,是被框架所限定與束縛的對象;而在她的私人信件中,愛情像傾瀉的流水,自由地漫過她與愛人的心田。盡管最后,他們都收拾起了這些“糊涂話”,在“被戀愛苦著”的心情里投向了更大的時代。

幾十年后,作家駱賓基走訪丁玲,告訴丁玲自己曾在1939年3月到浙江義烏神壇村給馮雪峰送一套剛出版的《魯迅全集》,他與馮雪峰長談了三個夜晚,其中的一天馮雪峰向駱賓基講了自己當(dāng)年初見丁玲時的“一見鐘情”。丁玲大笑,說:“他都沒有給我講過,沒有表現(xiàn)過?!边@次拜訪,丁玲也像幾十年前的戀人一樣與駱賓基長談,談到當(dāng)年的文壇故舊與那些人事感情,這個老去的“莎菲”忽然感嘆:“哎呀,我心里想這個有點苦悶!”

(參考資料:《丁玲傳》,李向東、王增如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公寓中的塔——1920年代中國的文學(xué)與青年》,姜濤著,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

猜你喜歡
莎菲馮雪峰丁玲
丁玲 沈從文 從摯友到絕交
彼之師,己之友
同舟共進(2020年7期)2020-07-26 14:25:36
自我而任性的“新女性”
——重讀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記》
名作欣賞(2019年22期)2019-01-28 11:56:13
丁玲的主要作品
丁玲噩夢一場
大秦嶺·國寶朱鹮
西安年 · 最中國
她同時與兩個男人同居,一生經(jīng)歷四個男人,最終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晚報文萃(2017年4期)2017-07-01 16:57:39
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文明的雙重壓制
——解析《莎菲女士的日記》中的莎菲形象
參花(上)(2014年12期)2014-12-12 17:30:55
逐云·掙脫
參花(上)(2013年4期)2013-05-30 10:48:04
吴桥县| 沭阳县| 星子县| 青河县| 阳信县| 兴仁县| 平山县| 绵阳市| 杭锦旗| 绿春县| 赣榆县| 广水市| 海安县| 定陶县| 嘉禾县| 庆城县| 吴桥县| 文成县| 宁国市| 古丈县| 鄂州市| 理塘县| 嘉黎县| 揭阳市| 永泰县| 调兵山市| 荃湾区| 柳州市| 五河县| 冀州市| 饶平县| 金坛市| 宝鸡市| 依安县| 南郑县| 正定县| 霍林郭勒市| 环江| 禹城市| 嘉禾县| 松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