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良衛(wèi)
教出古詩的語文味
——以貶謫詩專題教學探索為例
顏良衛(wèi)
按理來說,古詩詞欣賞應該是高中語文課堂中最有語文味的,因為詩詞是最能體現(xiàn)語文課程特點的。然而現(xiàn)實教學中,與語文老師交流,均反應很是無奈,特別是教學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時處境尷尬,學生們雖然知道它的重要性,還是 “提不起興趣”;教師有心無力,因為學生尚未系統(tǒng)掌握鑒賞古詩的知識。加之高中語文選修課是在必修課基礎上的拓展與提高,如按專業(yè)的古詩賞鑒課來上,學生必然無法承受;但又不能像上必修課一樣來上選修課,因為選修課是基礎教學與高考考察的必要過渡。因此,“必修”之后如何進行“選修”課的教學,是每位高中語文教師必須攻克的難題。
基于此,我在教學班嘗試采用專題教學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高漲,教出古詩的語文味。下面從整合專題、課堂展示、拓展探究三個環(huán)節(jié),結(jié)合貶謫詩專題的教學實踐,探討高中選修課古詩詞專題教學,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新課程改革已提倡多年,當前古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依然以“教師講析”為主。在這樣老師唱主角的課堂中,絕大多數(shù)學生必然成為配角,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久之,學生也就必然以為所謂的古詩詞鑒賞就是這樣:讀一首詩,然后做習題,之后聽老師分析講評,后訂正答案,再花時間記住這些所謂的“標準答案”。這樣的詩歌鑒賞教學效果差不說,更不要說感受到語文味了。
因此我認為,要提高學生詩歌的鑒賞水平,教出古詩詞的語文味就要調(diào)動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成為欣賞詩歌的主體。我在《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就采用古詩詞專題教學,實施如下:
1.高二下學期,經(jīng)過和學生共同討論,我們對教材編選的詩歌進行重新梳理。這些專題來自學生的討論結(jié)果或建議,能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選題原則除了考慮內(nèi)蘊深厚,還要便于在原有基礎上探究思考提升。最后確定的古代詩歌專題有:如山水田園詩賞析專題、婉約詞欣賞專題、南宋愛國詩詞賞析專題、貶謫之思專題、隱逸情懷專題、家國情懷專題、沉郁頓挫的杜詩專題、李白與杜甫、蘇辛豪放詞等專題。
2.根據(jù)興趣學生自由組合形成學習小組,每小組均設小組長,由組長負責分工,如查找資料、確定主講人、制作PPT等。
3.公布小組講課時間,要求自制課件,突出亮點,展示風采,上課實踐。
4.學生交流點評反饋,教師點評引導拓展探究。
一石激起千層浪,方案一公布教室馬上炸開了鍋,激發(fā)了他們欣賞古詩的熱情,同時也給學生不小的挑戰(zhàn)。學生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他們不但熟練掌握了課本重點介紹的“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置身詩境、緣景明情”、“因聲求氣、涵詠詩韻”鑒賞古詩詞的方法,而且頻繁閱讀古詩鑒賞資料、專著;也能提出有意義的問題,與老師交流閱讀、鑒賞、探究心得。在專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逐漸改變對古詩詞的態(tài)度,學生們發(fā)現(xiàn)古詩詞并非枯燥無味、艱深難懂,而是“萬紫千紅”,富有趣味。詩詞專題既能體現(xiàn)古詩歌的核心文化價值,又便于實際教學操作。詩詞專題既尊重教材、又關注學生的學習詩歌實際和興趣。
這樣,負責貶謫詩專題的同學找到數(shù)量眾多的所學貶謫詩詞,并將初高中必修、選修所學及課外閱讀的《琵琶行》、《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滕王閣序》、《書憤》、《新城道中》、《將進酒》等內(nèi)容串聯(lián)起來,構建了貶謫詩專題。
詩歌專題的優(yōu)勢在教學容量大,探討性強,使學生從被動到主動的參與。這樣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詩歌閱讀能力、語文能力;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獲得對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感知與把握。從而增進文學素養(yǎng),豐富文化底蘊,好文章、好專題定能讀出“詩味”。
每個小組按日程整理、印發(fā)資料給全班同學,待學生充分閱讀、品味詩詞專題之后,適時布置每個小組進行成果展示,教師根據(jù)學生提供的資料作適當指導與提升。因此,課堂展示也是使學生從感性閱讀到理性認識的契機,從而使學生能較好地掌握枯燥的詩歌鑒賞知識。
因有不甘落后心理加上好表現(xiàn),在課堂展示環(huán)節(jié),每個小組的同學真是窮盡其才,形式多樣,堂堂掌聲不斷。
比如貶謫詩詞專題的同學就提了兩個有價值的問題:
1.貶謫是我們古時獨有的文化現(xiàn)象,因而產(chǎn)生了大量貶謫詩詞。那么誰來說說貶謫是一種什么的人生經(jīng)歷,對中國古代文人意味著什么?
學生能分析歸納出:由環(huán)境的落差導致心理產(chǎn)生落差。
2.我們來回顧學習這類詩詞,重點來品讀貶謫詩詞的情感內(nèi)涵,看看在人生困境中的詩人們都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感?它們因何感動千百年來的讀者,又為何得以流傳?
學生能分析歸納出四類:中國古代文人遭貶謫后抒發(fā)自己所感,發(fā)自己的心聲,由于個性、遭遇及時代不同,作品中流露的情懷也不盡相同:(一)委屈不滿,愁苦憤懣;(二)縱情山水,鐘愛釋道;(三)心念君王,初衷不改;(四)豁達樂觀,善于解脫。
通過專題閱讀、課堂展示,學生不僅抓住了貶謫詩人的人生際遇,而且深刻地解讀出貶謫詩的情感內(nèi)核。由此,讓我意識到教學指導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以學生的感悟代替教師冷靜的分析,將形象思維和情感體驗與抽象思維有機結(jié)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去讀,去品,從而進入古詩詞的內(nèi)涵。學生就必然真切地接近詩歌,感受古詩詞中蘊含著悲歡離合的“情”味。這就是劉勰在《文心雕龍》所說的:“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學生充分感受到了詩詞展示課的“情與味”,讓“語文味兒”詩意地棲息在新課標下的詩歌教學中。
中國古典詩詞因其凝練的語言、多樣的想象、誠摯的情感而被傳唱千年。語文新課標強調(diào):在教學中,要使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傳統(tǒng)文化智慧”。這就說明:如何讓學生傳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我們的民族文化,是語文教學非常重要的任務。這也就是富有語文味課堂的終極目標是要引領學生感悟到“文化味”。
貶謫詩詞是傳統(tǒng)詩詞文化的典范作品,值得學生主自合作探究,從而感悟到我們優(yōu)秀知識分子蘊涵在詩中的文化。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詩人痛苦的人生經(jīng)歷,去思考為什么這會成就詩人們?nèi)绱硕鄡?yōu)美的不朽的詩篇?在這樣的困境中,詩人是如何超脫出來的?是怎樣實現(xiàn)人生的突圍?進而指導學生從資料搜集、取舍和研究的方向、方法等方面加以指導,并把探究形成的結(jié)果進行交流;還可以鼓勵學生上網(wǎng)查詢閱讀,使學生明了貶謫詩詞所折射的歷史文化。
學生最后明確到:在這些被貶謫的詩人從宮廷廟堂文化政治中心走向僻遠的江湖,更是淹沒于文化的蠻荒地,邁進人生低谷的精神困境中。同時,遷客也從爾虞我詐的官場走向民間,走向自然山水,融入更為廣闊的天地中,他們也因此獲得解放和自由,找回自我的欣喜。最終他們都可喜地進入到一個純粹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自由天地,于是他們實現(xiàn)了藝術的新生,也完成了生命從困頓到豁然開朗的突圍。
這樣學生隨著閱讀的量的增加及探究的深入,慢慢領略了其中蘊涵的哲理,充分感受到貶謫文化。相信浸潤了貶謫文化的學生也學會如何面對人生的失意,完善了學生人格。
綜上,通過選修課貶謫詩詞專題來探討詩歌鑒賞教學的語文味,提升學生詩歌鑒賞能力,由對貶謫現(xiàn)象的探討,到解讀貶謫文化,使學生人生境界得到提升。
詩詞專題引導學生依照興趣和新課標進行必修與選修的整合,使單篇課文成為專題整體架構中的有機部分,以點帶面,步步深入,縱橫聯(lián)系,發(fā)揮了整體效應。這些專題提高了學生學習詩詞的積極性,營造了良好的詩詞教學情境,傳播了民族傳統(tǒng)文化;從而增強了教學的有效性,讓古詩詞課堂充滿了語文味。
★作者單位:福建大田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