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鼎
?
由一次“名師講堂”教學觀摩活動談新課改的幾點思考
朱嘉鼎
為了很好地貫徹和執(zhí)行新課改精神,今年七月份市里專門組織了一次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名師講堂”教學觀摩活動。
首先,這次“名師講堂”教學觀摩活動聚焦的焦點是“課堂”,即通過一堂具體的教學實踐課,引發(fā)所有參與這次活動的老師的思考。這種以“實踐”為起點,從具體的“課堂”開始,通過課堂教學闡發(fā)和思考“新課改”理論的做法是科學的,這種做法避免了由“理論”到“理論”的局限,將參與者的理論基點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這種以“參與者”的視角踐行理論研究的作法改變了以前單純依靠理論說教的課改培訓模式,這種思維本身就是新課程理念上的一次超越。這種模式,從具體的“課堂”出發(fā),讓每一位參與其中的教師去聽、去看,然后去思考,這種“新課程”培訓模式很接地氣,使所有老師的理論有了可以依托的基礎。
其次,從課堂呈現的范式來看,這堂公開課起到了“觀摩”的效果,給人以啟迪和反思。這次觀摩活動由市里一位老師上沈從文的名篇《邊城》,教學設計如下:
在學習目標上,設計了三個目標:
1.了解沈從文及其作品的特點。
2.把握作者在《邊城》中極力要表現的古老湘西的人生形式。
3.理解《邊城》題目的含義,把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目的。
在過程與方法上,設計了兩點:
1.美讀課文,咀嚼品味小說的一般意蘊,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2.啟發(fā)點撥,合作探究,完成文本中人物內心情感的挖掘。
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設計上,設計了以下兩點:
1.感悟文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樹立愛世界、愛人類的情操。
2.了解古老民俗及其豐富內涵,培養(yǎng)熱愛民族文化生活的情感。
本課的重點是:
1.通過分析小說的環(huán)境、心理描寫、培養(yǎng)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2.理清小說情節(jié),把握民俗活動和情節(jié)之間的關系,充分挖掘人性的閃光點。
本課的難點是:通過分析人物性格、語言和心理,把握小說中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首先簡單介紹了沈從文,對《邊城》做了概述。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老師利用多媒體,出示了許多圖片,然后讓學生回答看完圖片后的感受。之后,對《邊城》的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了交代。完了之后對翠翠、祖父、天保、順順等人物性格進行了分析。最后,探究《邊城》的“三美”。
如果拋開這堂課的效果,單從這堂課所呈現的形式來說,給我們以下幾點啟示:
啟示一:信息時代,課堂最大的變化是什么?從形式上看,是“白板”代替了“黑板”,以及信息技術不斷的向課堂的滲透。一節(jié)語文課,從課件到文字,再到視頻,幾乎所有的教學資源都來自于網絡。有些語文老師已不再用到“黑板”,從板書設計到圖片資料,網絡上的課件設計即精美又準確,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只是展示課件而已。從某種程度上說,電子白板成了現代的代名詞,而黑板則是傳統(tǒng)的象征。
啟示二:信息時代,課堂的評價標準是什么?什么才算“高效課堂”?很顯然,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多樣化,學生對信息的需求也多元化。新的課程標準對課堂的形式和內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落實在語文課堂教學行為上,就是更加突出語文學科的人文性。高效課堂的評價標準應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語文課堂不僅有知識的傳授,更應注重學生情感的激發(fā),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要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實現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從各個側面開發(fā)學生感知世界、認識世界的能力;以此培養(yǎng)學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
啟示三:語文課堂的主體是什么?應該是文本,是對文本語言符號的解碼,是對文本的解讀。當解讀文本里的語言符號時,總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而方法和手段就所關注的核心就是語言系統(tǒng)里的語法和修辭。但這些僅是理解文本的基礎,要對一篇課文進行賞析,首要的一點是:閱讀主體要對文本進行積極地有利于閱讀的情感投入,要與文本的作者進行對話。語文教學從根本上說是語言教學,概括來說,語文教學的內容不外乎兩個方面:
一是語言教學。這其中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懂得最基本的語法知識、修辭知識、語音知識。
二是文學。這是附著于語言符號上的文化、政治、經濟、倫理等內容的復合體。這里有一個文學觀的問題。作為一名高中語文老師,我們所持的文學觀應是什么?那就是:告訴學生一個多彩的社會,一個充滿愛、充滿陽光、充滿悲憫和良知的溫暖世界。要讓學生在文學里看到一個大寫的“人”,看到“人”所具有的高貴、無私、勇敢、無畏,要讓學生知道人性是人區(qū)別于動物的本性。
啟示四:關于沈從文,我們應告訴學生什么?應該是他作為一個反現代化的啟蒙主義文學家的文學觀。沈從文認為,現代化的金錢、效率、自由、民主改變了傳統(tǒng)道德觀念,打破了寧靜和諧的鄉(xiāng)村生活,使鄉(xiāng)村古樸、自然的人性變得勢力、貪婪,人性在現代化的過程中被嚴重扭曲,“人性美、人情美、自然美”成為現代化的祭品。與此同時,現代化進程帶來的喧囂和生活的快節(jié)奏,以及建立在金錢基礎上的人際關系,使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內心充滿困惑、焦慮、無助、絕望、悲觀、冷漠、自私和迷?!,F代化改變客觀社會的同時,也改變了生活于其中的人們的主觀內心世界。也許,這些才是沈存文這位五四時期的偉大作家?guī)Ыo我們的東西。
總之,這次“名師講堂”教學觀摩活動以課堂為依托,以感性觸摸為主導的新課程理論培訓模式,深化了廣大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拓寬了廣大師生的理論視野,是一次有意義的理論和實踐探索。
★作者單位:甘肅莊浪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