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墨子》在漢語史研究中的語料價值

2016-02-15 12:57:30張萍
棗莊學院學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詞匯化墨子

張萍

(上海大學文學院,上海 200444)

?

《墨子》在漢語史研究中的語料價值

張萍

(上海大學文學院,上海200444)

[摘要]《墨子》中保留了多種特殊的句式,如“以……以為”、“何故之以”、“有NP所以VP者”等,它們能夠為漢語史語法、詞匯研究提供例證及啟示;同時,“以為”、“是以”、“然而”等雙音詞形成或成熟于《墨子》時期,表明《墨子》語料在漢語雙音詞詞匯化研究中具有特殊的時代標志性價值?!赌印肺谋驹跐h語史研究中具有重要語料價值,值得重視。

[關鍵詞]《墨子》;語料價值;特殊句式;漢語史;詞匯化

《墨子》一書是研究墨家思想最為重要的文獻資料,墨學在眾多領域的價值也隨著墨學研究的深入得到很好的揭示。其實《墨子》一書除了這些重要的墨學思想價值外,還有著重要的語言學價值,其語言現(xiàn)象能為漢語史研究提供極為重要的語料佐證。然因其篇章內(nèi)容較為復雜,夾有后人偽書成分,故在漢語史研究中較少將其文本納入考察范圍,其價值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臺灣學者謝德三提出:“《墨子》一書文詞亦足資代表戰(zhàn)國之世虛詞運用之特性?!盵1](P3)我們對《墨子》虛詞“以”的用法做了細致考察,結合多年來對相關語言現(xiàn)象的思考,發(fā)現(xiàn)《墨子》語料對于漢語史語法、詞匯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姑以我們研究中發(fā)現(xiàn)的一些特殊語言現(xiàn)象和得出的特殊結論為例,借此一窺《墨子》語料的特殊價值。

一、“以……以為”結構

(1)若以眾之耳目之請(情),以為不足信也,不以斷疑,不識若昔者三代圣王堯、舜、禹、湯、文、武者,足以為法乎?(《墨子·明鬼下》)

(2)既以天之意以為不可不慎已,然則天之將何欲何憎?(《墨子·天志中》)

在上古漢語中,“以……為”句式是表達意謂語意最主要的方式,《墨子》上述例子中的“以……以為”所處的語境,與“以……為”相同,完全可以用“以……為”替換。與“以……為”的高頻見用不同,“以……以為”在古漢語典籍中極為罕見。此外,“以……以為”在形式上似有重復贅余之嫌?;谶@些因素,《墨子》中的“以……以為”形式多被視為“以……為”結構多了一個“以”,如謝德三談及《墨子》中“以……為”結構時,說“有時重復用‘以’字成為‘以……以為’”,[1](P82)王煥鑣《墨子集詁》在例(1)后下案語:“下‘以’字,衡之語法,當是衍文”。[2](P758)然而“以……以為”在《墨子》中并非僅出現(xiàn)一兩處,共有8見,這表明不大可能由“以……為”衍出一個“以”而成,故王《集詁》在此案語后緊接著說“惟全書此例甚多,或墨子語言如此”,這就一語道出了《墨子》語料的獨特性。

正確認識“以……以為”句式,對漢語語法史、詞匯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它與“以為”的成詞有關,在漢語表達意謂這一功能上,“以為”是歷史最悠久的一個雙音詞,直至現(xiàn)代漢語中仍在該功能系統(tǒng)中占有無可替代的地位。

姚振武《“以為”的形成及相關問題》一文詳細論述了“以為”的成詞過程,認為“以N1為N2”中N1移至“為”后,N2恢復陳述性,此時“以”和“為”便凝結在一起,構成雙音節(jié)動詞“以為”。[3](P25~32)姚文指出這種后移最早發(fā)生在戰(zhàn)國中期的《墨子》之中,如:

(3)王公大人怠乎聽獄治政,卿大夫怠乎治官府,則我以為天下必亂矣。(《墨子·非命下》)

我們贊同這一判斷,“以為”的詞匯化完成于《墨子》時期。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以為”從成詞到其用法成熟也需經(jīng)歷一個過程,而《墨子》中保留的“以……以為”正是“以為”剛成詞用法尚未成熟的一個表現(xiàn)。不同于“以……為”整體結構表達意謂,“以……以為”中“以為”已經(jīng)是可以獨立表達意謂的雙音詞,其中介詞“以”的作用,僅僅是將“以為”的表述對象提前,當“以為”用法發(fā)展成熟后,后面接例(3)式的主謂形式復雜賓語成為其主要用法,一直延續(xù)至現(xiàn)代漢語。

雙音詞“以為”由表達意謂的“以……為”結構詞匯化而來,于《墨子》時期成詞,但用法尚未成熟,當其表述對象在形式上較長時,仍沿用了源結構“以……為”的形式,通過介詞“以”將意謂對象保留在“以為”的前面,從而產(chǎn)生了“以……以為”句式。其實戰(zhàn)國中期的其他典籍如《國語》中,“以……以為”也偶有用例,但《墨子》保留該語言現(xiàn)象最突出,也最能說明“以為”成詞發(fā)展的軌跡。

《墨子》“以……以為”句式正是“以為”成詞之初,“以為”與其源結構“以……為”在形式和語義上的一個糅合產(chǎn)物,與此類似,“以為……為”也是“以為”成詞后在“以……為”基礎上產(chǎn)生的另一種新形式,后面的“為”轉(zhuǎn)變?yōu)橄翟~,當“以為”用法成熟后,這種系詞是非必需成分,當其尚未成熟時,保留源結構框架,形式上卻不如“以……為”簡潔,當“以”出現(xiàn)在“以為……為”中“以為”位置上時,介詞“以”就感染了該位置上動詞“以為”的語義,由此我們認為“以”的“認為”義并非其本義或引申義,而是介詞“以”在意謂表達語境中感染“以為”的語義而來(關于“以”的“認為”義來源的詳細論述,我們有另文專論,此不鋪開贅言)。

對《墨子》中獨特的“以……以為”句式的正確認識,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了解漢語中最重要的一個意謂表達雙音詞“以為”的成詞發(fā)展過程,也能給我們追溯古漢語中“以”的“認為”義的來源提供合理的啟示。

二、“何故以”“何故之以”結構

(4)則是上下相賊也,何故以然?(《墨子·尚同下》)

(5)然昔吾所以貴堯舜禹湯文武之道者,何故以哉?(《墨子·尚賢下》)

(6)察國君之所以治國而國治者,何故之以也?(《墨子·尚同中》)

(7)方今之時,天下之正長猶未廢乎天下也,而天下之所以亂者,何故之以也?(同上)

王海棻《古漢語疑問范疇詞典》“原因詢問”下收“何故以”、“何故之以”,[4](P204)并特別指出“見于《墨子》”:

何故以:介賓短語。用于原因詢問,相當于“因為什么緣故”、“為什么”。見于《墨子》。

何故之以:介賓短語。用于原因詢問,相當于“為什么緣故”、“為什么”。見于《墨子》。

上古漢語中疑問代詞“何”常作賓語,與表原因的介詞“以”構成“何以”,直至中古漢語中都是用來詢問原因的常見方式?!昂喂室浴敝小昂巍弊鞫ㄕZ,與“故”構成疑問詞組“何故”作介詞“以”的賓語,同是詢問原因,顯然“何以”比“何故以”形式上更為經(jīng)濟,且“何以”構成雙音節(jié)節(jié)奏,比“何故以”更具有韻律上的優(yōu)勢,這正是“何故以”在其他典籍中少見的原因所在。不過據(jù)我們考察,“何故以”除《墨子》中有4例外,其他典籍中也偶有所見:

(8)若復舊職,將承王官,何故以役諸侯?(《左傳·定公元年》)

(9)康回馮怒,墜何故以東南傾?(《楚辭·天問》)

這兩例“何故以”后面均帶有VP,這是“何以”常見的用法,“何故以”功能同“何以”,《墨子》中也有此用法,例(4)VP為代詞“然”,也是這種用法。不同于此的正是例(5),“何故以”后面的VP隱而不見,僅有句末語氣助詞“哉”。VP隱含,其實是承上而省,即主語“吾所以貴堯舜禹湯文武之道者”中“所以”后的VP。由此,我們又可推知《墨子》“何故以”用法的特殊之處,“何以”除詢問原因外,還常用于詢問方式,當語意強調(diào)因果關系時,“何故以”在表意上更為明確,因為“故”正是表示原因的名詞?!昂喂室浴钡氖褂媚芨玫嘏c前文“所以VP”相照應,當然“何故以然”“何故以哉”在音節(jié)上組成四音節(jié)節(jié)奏,這在韻律上達到了新的諧調(diào)。

與“何故以”不同,“何故之以”則僅見于《墨子》,如例(6)、(7),共有5見,均在《尚同中》篇,為“何故之以也”,且語境與例(5)一樣,均對應于前文“所以VP者”發(fā)問。疑問代詞本就是句中信息焦點所在,且“何故”作為“以”的賓語,前置已是將其標記為信息焦點的一種方式,這里又使用了一種標記方式,即插入代詞“之”,這是對賓語“何故”的雙重標記,其語用效果就是強調(diào)詢問原因。這一語言結構的使用,能夠很好地引起關注,進而引出自己的論述觀點。由此也足見《墨子》在邏輯推理、論述藝術上不同于同時期其他論說文的特性。

先秦其他典籍中雖無“何故之以”,卻有與之相對應的陳述式“A故之以”,如:

(10)魯朝夕伐,我?guī)淄鲆印N抑还?,魯故之以?《左傳·昭公十三年》)

(11)毛得必亡,是昆吾稔之日也,侈故之以。(《左傳·昭公十八年》)

此二例“魯故之以”、“侈故之以”中“以”的賓語“魯故”、“侈故”為一般名詞性成分,將其提前,需有“之”的參與,起到強調(diào)語義重點的效果,當然此處四字格式也與語段句式風格相一致,這也是這一結構使用的一個原因。介詞“以”可以直接帶賓語A表示原因,后加“故”的“A故”式不是漢語中的常式表達,其使用一是強調(diào)原因,一是音節(jié)因素,故“A故之以”在古漢語中也極為少見。

《墨子》中的“何故之以”,除了體現(xiàn)《墨子》論說語言的獨特性,還與其他典籍中所見的“A故之以”構成了疑問式與陳述式的對應,從這一角度而言,《墨子》“何故之以”有其獨特的語料價值。

三、“有NP所以VP者”句式

(12)今人處若家得罪,將猶有異家所以避逃之者。(《墨子·天志下》)

(13)今人處若國得罪,將猶有異國所以避逃之者矣。(同上)

以上兩句孫詒讓《墨子間詁》在“所”字之后讀開,并認為“所”當訓為“處所”。[5](P209)我們《〈墨子〉校注二例商兌——兼議古書校注中的語法史視角》一文中論證了“所以避逃之者”為一個指稱性的“所”字結構,在句法上是一個整體,故不當在“所”后讀開,“所”亦不是“處所”義的實詞。[6](P86~89)對這兩個句子的正確分析,在漢語史上有著重要意義,它能夠為“有以”、“無以”的詞匯化源結構提供佐證語例。

關于“有以、無以”的來源,呂叔湘《文言虛字》認為“‘有以’、‘無以’實為‘有所以’、‘無所以’之略”,[7](P67)韓崢嶸《古漢語虛詞手冊》則認為是“有……以……”、“無……以……”這兩個固定格式的簡化,省略了“有”、“無”的賓語。[8](P485)我們贊同前一種看法,認為“有/無所以”正是“有以/無以”的源結構,且該源結構在先秦典籍中也有所見,主要有:《墨子》3例,《荀子》1例,《呂氏春秋》1例,如下:

(14)其然也,有所以然也。其然也同,其所以然不必同。(《墨子·小取》)

(15)其取之也,有所以取之。其取之也同,其所以取之不必同。(《墨子·小取》)

(16)今人皆處天下而事天,得罪于天,將無所以避逃之者矣。(《墨子·天志下》)

(17)夫天生蒸民,有所以取之,志意致修,德行致厚,智慮致明,是天子之所以取天下也。(《荀子·榮辱》)

(18)所謂死者,無有所以知,復其未生也。(《呂氏春秋·貴生》)

這幾例顯然是動詞“有/無”帶“所”字結構的賓語。其中(14)、(15)、(17)表示原因,例(16)、(18)含有憑借義。這類有“所”的結構在上古漢語中確實很少,但我們推測“有/無所以VP”中“所”省略是有其內(nèi)在機制的,那就是“有/無”作為表存在性的動詞,它們的使用隱含著某種指代性,這與“所”字的功能相似,因此在這樣的語境中,“所”就成了并非必要的成分;還有一個是音節(jié)方面的因素,單音節(jié)“有/無”后面是虛化的成分“所以”,而VP因為是具體的動詞,音節(jié)上獨立性也比較強,“有/無”就有與其后“所以”在音節(jié)上自動靠攏結合成雙音節(jié)奏的自發(fā)性,由于“以”在深層語義上起著重要作用,因此相對羨余的“所”自然會退出。

例(12)、(13)的存在,能進一步佐證上述推理。兩例中“有”的后面有具體的名詞性賓語“異家”、“異國”,后面的“所以避逃之者”是名詞性結構,本可以直接作賓語,如例(16)即作“無”的賓語,但是這兩個句子中則是作為名詞詞組“異家”、“異國”的后置定語,對其進行補充說明。兩例中“有”后面出現(xiàn)名詞性賓語“異家”、“異國”是為了與前面的“若家”、“若國”相照應,語義上更為明確,因為“所”字結構“所以避逃之者”只能指稱某個“用來逃避罪罰的地方”(該“地方”并非“所”字實義,“所”已經(jīng)虛化成“所”字結構,其作用是表指稱,處所義是由句意隱含的)。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所以VP”是對“有/無”的賓語進行修飾的,我們用N來表示這個賓語,則N與VP的關系是“[以N]VP”。由此,我們認為“有/無以V”的源結構當為“有/無所以VP”是確定的。

從上述語例可見,《墨子》語言現(xiàn)象對于論證“有以”、“無以”源結構的重要性,不僅“有/無所以VP”例《墨子》中最多,且保留了獨特的“有N所以VP”例,足見其語料的特殊價值。

四、雙音詞形成的時代標志

近年來,漢語語法化與詞匯化研究成為漢語史研究中兩個極為突出的內(nèi)容,對漢語中核心雙音詞的成詞過程和機制的研究取得了頗為豐富的成果,漢語語料的檢索利用在這些研究中有著重要地位,最為關鍵的即是給某一雙音詞形成于何時下結論。誠如上文提到姚振武考察發(fā)現(xiàn)“以為”成詞的典型用法出現(xiàn)在《墨子》,反過來說,《墨子》語料是“以為”形成的時代標志。我們發(fā)現(xiàn),在這一點上,并非僅“以為”這一個雙音詞,用法形成或成熟于《墨子》的還有其他一些雙音詞,典型的有上古漢語中重要的雙音節(jié)結果連詞“是以”以及轉(zhuǎn)折連詞“然而”。

我們在《試論古漢語中結果連詞“是以”的詞匯化》一文中考察了結果連詞“是以”詞匯化演變的過程,得出結論:結果連詞“是以”產(chǎn)生于《左傳》,“是以”開始向小句句首前移,但仍呈現(xiàn)既有位于主語前又有位于主語后的過渡狀態(tài),至《墨子》中“是以”均表示原因,而表示憑借或?qū)ο蟮葎t以“以此”為主,語義分工專一化,句式上“是以”位于小句句首基本定型,標志著結果連詞“是以”用法成熟。[9](P47~54)

《墨子》中共有115例“是以”,均位于小句句首,引導結果小句。如:

(19)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是以仁者非之。(《墨子·兼愛中》)

(20)賢者之治國也,蚤朝晏退,聽獄治政,是以國家治而刑法正。(《墨子·尚賢中》)

劉利考察了從《左傳》到《史記》12種上古漢語文獻,得出結論:“雙音詞的‘然而’最早見于成書于戰(zhàn)國初期的《墨子》,其后在《荀子》、《韓非子》、《戰(zhàn)國策》、《管子》等一系列屬戰(zhàn)國中、晚期的文獻中都有用例出現(xiàn),到西漢的《史記》,不僅用例數(shù)量進一步增加,用法也跟現(xiàn)代漢語更加接近。”[10](P146~151)如:

(21)今有子先其父死,弟先兄死者矣。意雖使然,然而天下之陳物,曰先生者先死。(《墨子·明鬼下》)

(22)子墨子曰:“難則難矣,然而未仁也?!?《墨子·魯問》)

劉文把“雖”與“然而”的搭配使用視為判定“然而”成詞的標志,認為“‘然’所回指的前文中出現(xiàn)‘雖’之后,‘雖’的語義與‘然’的語用值就形成了重合的局面,從而消解了‘然’字回指的必要性,使其成為一個虛設的成分”,而“A則A矣”是由“則”構成的專門表示讓步的固定結構,其功能相當于“雖”。[10](P146~151)我們贊同這一結論,也由此進一步佐證我們對《墨子》語料在漢語詞匯史上具有特殊價值的判斷。

與雙音詞“以為”、“然而”產(chǎn)生于《墨子》不同,結果連詞“是以”則是成熟于《墨子》,它的產(chǎn)生要更早,這是不同雙音詞演變的特性,“是以”在上古漢語中使用頻率極高,成詞也早,但在上古漢語向中古漢語轉(zhuǎn)型中,它卻由于多種因素被“所以”等新興的結果連詞取代而消亡,[11](P214~224)而“以為”、“然而”則一直活躍至現(xiàn)代漢語?!笆且浴眰€案為我們發(fā)現(xiàn)《墨子》語料的特殊性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本,那就是研究上古漢語雙音詞成詞過程,《墨子》是繼《左傳》之后具有時代典型性的語料,可以作為戰(zhàn)國初期向中期過渡的標志性語料?!耙詾椤薄ⅰ叭欢钡葷h語經(jīng)典雙音詞的形成時代,也給我們啟示,《墨子》語料在漢語雙音詞發(fā)展史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以上就《墨子》中特有的結構以及在《墨子》中形成或成熟的雙音詞進行了舉例,雖未對《墨子》此兩方面現(xiàn)象作全面研究,但亦足以啟發(fā)我們重視《墨子》語料的特殊性。

《墨子》一書今本53篇,然其內(nèi)容較為駁雜,多有偽書,加之西漢后尊儒盛行,墨學衰微,治墨者少,直至清代方有較為全面的校訂整理。今漢語史研究者對其使用仍持謹慎態(tài)度,或至摒而不用。其實晚清以來,對《墨子》進行整理研究的著作頗豐,其中一些成果誠可供我們參考。吳毓江《墨子各篇真?zhèn)慰肌房甲C得出:“今本《墨子》以卷二至十四為可信,其中尚需除去《節(jié)用中》及《非儒下》后半篇?!雹賉12](P1012~1041)我們認為這一結論可以參考,尤其當我們所考察的用例正處于學界較為公認的篇目中時,更可放心加以使用。正確認識到《墨子》語料的特殊價值,對漢語史語法、詞匯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

注釋

①即可信的篇目有:尚賢上中下、尚同上中下、兼愛上中下、非攻上中下、節(jié)用上、節(jié)葬下、天志上中下、明鬼下、非樂上、非命上中下、非儒上前半篇、經(jīng)上下、經(jīng)說上下、大取、小取、耕柱、貴義、公孟、魯問、公輸、備城門、備高臨、備梯、備水、備突、備穴、備蛾傅。其中卷十四《備城門》至《備蛾傅》七篇,仍有學者視為漢代偽書。我們認為這七篇內(nèi)容為城守方法,其語體與其他論述篇目有異,在漢語史研究中不至混同.

參考文獻

[1]謝德三.墨子虛詞用法詮釋[M].臺北:學海出版社,1982.

[2]王煥鑣.墨子集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姚振武.“以為”的形成及相關問題[J].古漢語研究,1997,(3).

[4]王海棻.古漢語疑問范疇詞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5]孫詒讓.墨子間詁[M].北京:中華書局,2001.

[6]張萍.《墨子》校注二例商兌——兼議古書校注中的語法史視角[J].常州工學院學報,2014,(6).

[7]呂叔湘.文言虛字[M].上海:開明書店,1957.

[8]韓崢嶸.古漢語虛詞手冊[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

[9]張萍.試論古漢語中結果連詞“是以”的詞匯化[J].中國語文通訊,2012,(1).

[10]劉利.上古漢語的雙音節(jié)連詞“然而”[J].中國語文,2005,(2).

[11]張萍.古漢語結果連詞“是以”消亡原因探討——兼論源結構對詞匯化所成雙音節(jié)詞的影響[A].《詞匯學理論與應用》編委會.詞匯學理論與應用(7)[C].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12]吳毓江.墨子各篇真?zhèn)慰糩A].墨子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

[責任編輯:郭震旦]

[中圖分類號]H1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077(2016)03-0031-05

[作者簡介]張萍(1985-),女,江蘇溧陽人,上海大學文學院講師,文學博士,主要從事漢語語法史研究。

[基金項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基于現(xiàn)代計算方法的上古漢語介詞系統(tǒng)研究”(項目編號:14YS014);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青年課題“漢語介詞連詞用法通典”(項目編號:2014EYY004)。

[收稿日期]①2016-04-15

猜你喜歡
詞匯化墨子
墨子破云梯
“墨子號”與墨子
兒童時代(2017年14期)2017-10-13 08:14:34
介詞“依據(jù)”的詞匯化與語法化
《墨子》“戮于社”考——兼談社的文化功能
東方考古(2016年0期)2016-07-31 17:45:44
“V三V四”的構式及貶義色彩形成原因
先秦諸子之評述與《墨子》的解讀
中國詮釋學(2016年0期)2016-05-17 06:12:25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
New Wine in Old Bottles?
——Revisiting the Problem of 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between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阿拉善左旗| 宁陵县| 潞城市| 吉木萨尔县| 麻栗坡县| 静海县| 阿勒泰市| 乐平市| 靖安县| 曲阳县| 乐昌市| 教育| 广饶县| 察隅县| 清苑县| 河津市| 山东省| 醴陵市| 临高县| 汕尾市| 扶绥县| 祁东县| 辽源市| 陵水| 和政县| 洛南县| 青阳县| 互助| 清镇市| 宝清县| 和政县| 永顺县| 九龙城区| 内黄县| 贺兰县| 北宁市| 若尔盖县| 措美县| 龙江县| 石景山区| 青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