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空間視域下吉奧諾作品中的自然元素觀

2016-02-15 11:43:33
關(guān)鍵詞:普羅旺斯吉奧生命

陸 洵

空間視域下吉奧諾作品中的自然元素觀

陸 洵

(蘇州大學(xué) 外國語學(xué)院,江蘇蘇州215006)

法國作家吉奧諾是扎根于普羅旺斯的生態(tài)作家,他以家鄉(xiāng)的自然空間和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作為創(chuàng)作基礎(chǔ),將現(xiàn)實原型中土、氣、水、火四大元素升華為文學(xué)意象,結(jié)合高山、河流、習(xí)風(fēng)、陽光等具體指代的自然形象,形成主觀與客觀交織、物質(zhì)與想象并存的詩意空間,元素的本原與生命的本真也在自然空間的內(nèi)外呼應(yīng)與相互交融中達成和諧與統(tǒng)一。

吉奧諾;空間;自然元素

一、引言

讓·吉奧諾(Jean Giono,1895—1970)是法國著名生態(tài)文學(xué)作家。他一生遠離都市,離群索居地生活在普羅旺斯高原地區(qū)。法國南方瑰麗的自然景色猶如“空間的建筑”深深地吸引著吉奧諾[1]141。在四十多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吉奧諾大多把文學(xué)場景中的自然空間置于作品的中心位置,對空間的塑造與表現(xiàn)是其作品最重要的特點,他也因此被稱為“空間之人”[2]117。吉奧諾十分注重對自然空間的描摹,其描摹的自然空間兼有現(xiàn)實化和小說化的雙重特征。他筆下法國南方的山川平原、河流大海、風(fēng)雨雷電,都是土、氣、水、火四大物質(zhì)本原在現(xiàn)象世界中的具體展現(xiàn)。他善于把土、氣、水、火這四大元素雜糅在一起,表現(xiàn)它們之間聯(lián)合、斗爭、轉(zhuǎn)換等互動關(guān)系,進而為展現(xiàn)人與自然之間的互動關(guān)系提供廣闊的舞臺。因而這些自然元素所構(gòu)建的空間,不僅僅是風(fēng)景如畫的天地蒼穹,而且還是人物生命活動空間,是激發(fā)這些人物豐富心理活動的重要因素。

本文以吉奧諾小說代表作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參照法國哲學(xué)家加斯東·巴什拉的客體意象批評理論,“把自然科學(xué)領(lǐng)域內(nèi)的元素引入文學(xué)批評”[3]87,對吉奧諾的作品進行深入拆解,探尋作者通過對土、氣、水、火等自然元素的想象而構(gòu)建的文學(xué)意象,從文學(xué)符號的角度全面剖析文本的深層結(jié)構(gòu)。

二、土:生命的哺育之恩

在古代西方文明中,人們從四季更替的直觀現(xiàn)象出發(fā),樸素地認為混沌的宇宙是由土、火、氣、水四大元素構(gòu)成[4]412。古希臘哲學(xué)家恩培多克勒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由土、火、氣、水這四種“永恒的元素”構(gòu)成[5]20。亞里士多德也在《天象論》中指出,構(gòu)成物體運動本原的四種物質(zhì)是“火、氣、水、土(地)”[6]28-29。在這四大元素之中,土元素哺育著自然萬物,是生命的搖籃,因而被認為是人類最初的家園。在法國,人們對土元素的認識也頗有淵源,比如18世紀浪漫主義歷史學(xué)家米什萊便認為大地具有生命,可以改造其他的自然形態(tài)[7]68。根據(jù)當代生態(tài)學(xué)者的說法,“土地”代表著世界的一個元素,它在很大程度上被視為決定我們行星特征的因素[8]20。對于人類而言,腳下的土地就是人類生活的根本要素[8]20。這與吉奧諾的觀點不謀而合:“我們的元素,就是大地。”[9]148大地元素觀一直主導(dǎo)著吉奧諾文本的發(fā)展脈絡(luò),這也與他自己的人生道路密切相關(guān)。吉奧諾從小生活在法國南部鄉(xiāng)村,經(jīng)常行走在普羅旺斯高原,聽牧羊人講述古老的傳說。由于一生幾乎從未離開過位于鹿兒山邊上的馬諾斯克小鎮(zhèn),所以他筆下的土元素多以“山”的形象出現(xiàn)?!吧健笔峭猎刈顬楠毺氐谋憩F(xiàn)形式,是大地的凸起,使人類更接近天空。一方面,“山”是壓縮的土地,緊密而沉重;另一方面,它高聳入云,好像更接近神和非塵世的世界[8]21。對“山”的描繪和表現(xiàn)也正是吉奧諾作品的一大特色,他認為一座山不僅是以其高和大而存在著,它也有重量,有氣味,有動作,有魅力,有語言,有感情[10]1。而吉奧諾故鄉(xiāng)的鹿兒山在其作品中的反復(fù)出現(xiàn)不僅展現(xiàn)了法國南方阿爾卑斯山區(qū)的地理風(fēng)景,也代表了神秘莫測而又博大寬宏的自然力量。對于作者而言,這座巍峨的大山穿越童年的回憶,幻化成文學(xué)作品中的自然空間。這座大山貫穿“潘神三部曲”①,作為故事的背景無處不在,并且成為當?shù)厝说膬?nèi)心依靠。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當吉奧諾從馬諾斯克的家中眺望遠方山脈時,它提供給作者的便是“逃離現(xiàn)實困境的特效藥”[11]39。正如“潘神三部曲”中的敘述者所描繪的那樣,這座高山具有“漠然”的“龐大身軀”。這一獨特的自然形象渲染了自然天地的寥落寂靜,同時也反襯出法國南方村民對城市景象的厭惡,甚至固執(zhí)地認為“從城里來的沒什么好事”,他們不喜歡從城里刮來的“南風(fēng)”,而更喜歡“從荒涼的鹿兒山刮來的風(fēng)”[12]28。

無論是早期的“潘神三部曲”,還是后期的《屋頂上的輕騎兵》(1951),高山一直都是吉奧諾的喜愛之地,它是大地元素的特殊體現(xiàn)和高貴表達。吉奧諾的內(nèi)心空間充滿了“真正的高地神秘主義”,因為他認為“高地可以達到平原不曾有過的純潔秩序”[11]39。他在1928年給法國作家讓·格和諾的信中這樣寫道:“之所以我只去大山,那是因為歸根到底,我所喜愛的是我大地上的初始的寂靜,在高山上,我找到了這份寂靜。”[11]7在吉奧諾的眼里,相較于高地,海拔較低的普羅旺斯平原地區(qū)和海濱地區(qū)“充斥著平庸、邪惡和各式卑劣”,他進而認為“大海在港口處拍打著人性的渣滓,而大山檢驗著純粹的心靈”[11]39。從中可以看出,無論對作者自己還是對作品中人物的品性培養(yǎng),大地元素都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誠如《一個鮑米涅人》(1929)中的敘述者阿梅德所言:“歸根結(jié)蒂是大地養(yǎng)育了我,是大地培養(yǎng)了我的思維方式。”[12]172大地對于生活在其上的居民具有養(yǎng)育作用,這正是吉奧諾一直秉持的主要創(chuàng)作思想,也體現(xiàn)了作者本人對普羅旺斯故鄉(xiāng)的敬仰之意和感恩之情,所以他被稱為“偉大的大地抒情者”也是其來有自[13]173。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土元素為吉奧諾整個自然空間的構(gòu)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三、氣:生命的吐故納新

巴什拉認為,“氣”作為自然四元素之一,它的運動是所有意象中“最為根本性的”[14]17。氣元素無形、無色、無味,但缺少氣的傳遞和循環(huán),一切生命活動都無從談起。它賦予生命以最本質(zhì)的呼吸,它盤踞在天與地之間,維系著這兩個世界[15]15。

作為維系生命的重要元素,“氣”的流動一刻也不能停息。所以“氣”對人類的第一要義就是生命,它是生命存在的基石,是生命的吐故納新。在《人世之歌》(1934)中,鄉(xiāng)村醫(yī)生杜桑在自己的診所里為一位孱弱的老者檢查。這位老者看上去骨瘦如柴,氣息奄奄,但杜桑在聽診時卻震驚于他體內(nèi)強烈的呼吸:“這大口大口吸進的空氣,又有什么用處呢?是什么東西在支配著這種呼吸?空氣被吸進去又被吐出來,有如奔騰河流中的旋渦一樣湍急。什么東西需要如此大量的維持人體生命的空氣?”[10]199這位垂垂老者臨死前竟能迸發(fā)出如此強烈的氣息,可見生命與“氣”的關(guān)系是何等緊密。雖然他已經(jīng)無法說話,但體內(nèi)氣息的流動卻明明白白地告訴杜桑,他渴望生命。過了沒多久,杜桑的手“猛然一震動”,老者體內(nèi)的氣息戛然而止,“什么也感覺不到了”。既然“氣”的第一要義是生命,自然也會觸及生命的最后一個階段——死亡。因此隨著“氣”在體內(nèi)的消逝,杜桑觸摸到的是“潛伏在老者體內(nèi)的死亡”[10]199。

在吉奧諾的小說里,“風(fēng)”是“氣”的一種特殊表現(xiàn)形式。作者塑造的人物喜歡風(fēng),因為“風(fēng)”常常給他們帶來幸福和快樂。在《一個鮑米涅人》中,正是因為這習(xí)習(xí)陣風(fēng),美麗端莊的阿蘇爾來到了英俊的農(nóng)民龐圖爾身邊。“風(fēng)”傳遞了阿爾班在欽慕的姑娘安日爾窗下吹奏的口琴聲,這位鮑米涅人的口琴聲借助著夜風(fēng)向人“劈面而來”[12]229,具有某種奇特的力量,它會停落在“心靈的一角”,“醫(yī)治所有屬于大地的人”[12]225-226,舒緩情緒,撫慰心靈。

與風(fēng)相伴的氣味,則是氣元素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各種各樣的氣息游走于天地之間,它把自然的味道與人的感官緊密聯(lián)系,讓無法觸及的自然芬芳沁入人的心脾,讓人以敞開的感官享受自然。在《一個鮑米涅人》中,當主人公徜徉在田園美景中時,大自然所散發(fā)出來的氣息便闡釋了這種自然之美:“空氣似濃湯——帶著樹木氣味的濃湯——一樣甘美,被夜露打濕的樹葉和茂盛的青草,散發(fā)出陣陣芳香。”[12]251當人物漫步在這樣的自然空間中時,景色映入眼簾,而氣味則滲入心肺。氣味充分展示了大自然強勁的主宰力,它的無處不在又將自然對世間萬物的恩惠展示得淋漓盡致。這悄悄流淌的氣息隱含著寂靜和美麗,讓這鄉(xiāng)野之間的散步變成了人類走進大自然的極佳體驗。于是,人與大自然的親密聯(lián)系就建立了起來,這種回歸自我、返璞歸真的形式暗示自然空間就是人類詩意棲居的理想之地。

四、水:生命的不竭之源

古希臘哲學(xué)家泰勒斯認為“水生萬物”,因為“水”形態(tài)柔美、滋味甘甜、滋潤萬物,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有著決定自然萬物命運的重要作用。巴什拉也充分肯定了水對自然萬物的哺育價值:“水是用來滋養(yǎng)大地和空氣的,因而水進入了哺育本原之列?!保?6]15雖然吉奧諾生活在普羅旺斯山區(qū),但“水”的意象依然遍布他的每部作品。法國學(xué)者克洛德·布伊格曾經(jīng)對吉奧諾代表作中主要元素的出現(xiàn)頻率做過統(tǒng)計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水的地位舉足輕重,它的出現(xiàn)頻率比土、氣、火等其他元素的出現(xiàn)頻率要高[17]。吉奧諾的成名作《山岡》(1929)就可以解讀成其對水元素的想象經(jīng)驗場[15]25。這部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都發(fā)生在法國南方一處名為白莊的地方。在這個偏僻的村莊里,無論是人類還是野獸,都會自然地圍聚在泉水周圍。泉水是萬物生命的來源,是萬物生存的命脈,同時也是自然萬物的召集者,它把其他生命匯集在自己流經(jīng)的空間內(nèi),泉水滲透的空間也因此充滿了蓬勃生機。同時,泉水作為中心主題和敘述要素在作品中具有維系的作用,它保證文本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的嚴謹一致,展現(xiàn)無處不在的大自然的活躍力量。

吉奧諾借助水元素來譜寫自然生命的贊歌,水元素也是吉奧諾構(gòu)建自然空間不可或缺的部分?!对肝业臍g樂長存》(1934)中安托尼奧在河中與鯧魚共舞,《山岡》中的戛古欣喜若狂地在水池里揮舞,這些人在追溯著人類的進化過程,如同水里的魚兒一般,不停流動的水源就是生命繁盛的源泉?!拔《氲穆箖荷健笔恰八粗?,它那多洞穴的肌肉深處,蘊藏著取之不盡的水”[12]77。巴什拉認為,液體“幾乎總是女性特征”[16]15,而且會即刻轉(zhuǎn)換為取之不竭的乳汁。《山岡》描繪戛古撲向水池,“抓住滿溢的水池邊沿,將嘴貼在池邊的一個缺口上,一邊喝一邊痛快地哼哼,像嬰兒吃奶一般”[12]79。在這里,作者對“水”的文學(xué)形象的表現(xiàn)要求迫使“自然之水……接受乳白的外表,乳汁的隱喻”,其實“一切水都是乳汁”[16]129,體現(xiàn)了“水的深刻的母性”[16]15。從“水”的隱喻中誕生了對“水的母性”的溫柔想象。當《一個鮑米涅人》中阿爾班在鹿兒山前行時,“我似乎看見媽媽來了。她帶來了鮑米涅的所有山泉,正往我頭上澆呢。多么清涼、舒服啊,泉水里帶著許多山花。這是母親的愛撫,是山泉水的親吻”[12]164。簡言之,“水”這一自然元素在吉奧諾的作品中既充當指示元素,描繪景象、制造氛圍;也充當敘述元素,成為理解整個敘事所必需的敘述單元[17]30。

五、火:生命的兩副面容

在《火的精神分析》一書中,巴什拉開宗明義地指明了“火”的本質(zhì)與精神:“火把天堂照亮,它在地獄中燃燒。它既溫柔又會折磨人。它能烹調(diào)又能造成毀滅性的災(zāi)難。它給乖乖地坐在爐邊的孩子帶來歡樂,它又懲罰玩弄火苗的不規(guī)矩的人。它是安樂,它是敬重。這是一位守護神,又是一位令人畏懼的神,它既好又壞?!保?8]13在巴什拉看來,“火”具有兩副截然不同的面容,能夠激發(fā)天堂與地獄的心緒,構(gòu)建善與惡的對立價值,這正是吉奧諾作品中火元素意象的真實寫照。在他的筆下,“火”能帶來光明,如《屋頂上的輕騎兵》中昂熱洛點燃的火堆,為夜間行進的士兵照亮道路,走向充滿希望的遠方[19]45;“火”能烹煮食物,如《一個鮑米涅人》中龐圖爾家灶膛里的爐火,嘶嘶作響煮著濃湯,讓人們圍坐在爐火旁,感受家宅的溫暖[12]399。“火”也可以是報復(fù)的工具,如同《人世之歌》中的安托尼奧和貝松放火燒了大地主莫德魯?shù)呐E锖头孔?。同樣,“火”不僅是物質(zhì)分解的本原,更是充滿激情的物質(zhì):大火“騰躍著,興高采烈地呼嘯著”,甚至還可以“狂濤怒浪般騰躍”[12]115-118。

不過,在吉奧諾作品中燃燒的火元素不光來自地面,還可來自天空。在《小麥之死》(1932)中,收割者們就與熾熱逼人的太陽作抗爭,最終博比被雷火劈死。這樣的設(shè)置是富有深意的,沒有這“天上的雷火”,主人公就無法死去,無法擺脫世間的煩惱。在作者筆下,太陽(陽光)是火元素的主要表現(xiàn)意象之一,但代表“火”的陽光并未帶來燦爛和快樂,而是會帶來單調(diào)和暴力。吉奧諾曾經(jīng)在一次訪談中說起自己對陽光的感受:“我不是很喜歡太陽,且我無法忍受炎熱。沒有比上普羅旺斯的天空更單調(diào)乏味的事了。天際的一邊到另一邊被鍋蓋覆蓋著,總是湛藍一片?!保?0]116

為了表現(xiàn)人性的悲愴和荒誕,吉奧諾在后期的代表作《屋頂上的輕騎兵》中把普羅旺斯的太陽轉(zhuǎn)變成暴力的制造者,強調(diào)陽光作為暴力催化劑的作用。在他的筆下,“灰蒙蒙的陽光使萬物的顏色和形狀變得平淡無奇”[19]275,陽光明媚的白天似乎成了所有災(zāi)變的場所,炎炎烈日照耀著喜悅也見證著悲慘。通常情況下,“人們習(xí)慣把太陽同快樂和健康聯(lián)系起來”[19]362,但此時普羅旺斯的陽光照射的不是快樂和健康,而是被霍亂蹂躪的大地,它的金色光輝披在檢疫隔離所上,披在死去的肉體上,于是人們“對太陽賜給一切的賞心悅目的金色也有了新的看法”[19]362:陽光很丑陋,它照射的是死亡。同樣,在《一個鮑米涅人》中,“在太陽從阿爾卑斯山中噴薄而出,把它沸騰的金水灑在平原地區(qū)的丘陵上那一剎那,也就是在災(zāi)難開始降臨到杜洛瓦爾的那一剎那”[19]261。吉奧諾用“凄涼”“孤獨”“災(zāi)難”“死亡”等詞匯來呼應(yīng)“陽光”這一自然意象所營造的末世景象,陽光的色彩也從溫暖的金色霞光轉(zhuǎn)變成可怕的“白堊般光芒”[19]124,“完全碎成了粉末,仿佛在用稠厚的空氣涂抹大地”[19]3。白色的太陽幻化成南部空間的悲劇元素,它的反復(fù)出現(xiàn)更是把悲劇氛圍渲染得淋漓盡致,這樣的悲劇情愫可能部分源自作者在二戰(zhàn)期間蒙冤被監(jiān)禁②的經(jīng)歷,后來雖然無罪釋放,卻一度被法國作家協(xié)會列入黑名單,于是他只好天天待在自己普羅旺斯的家中,整天面對著“讓萬物都改變了形狀”的太陽[19]15,內(nèi)心感到被所有的朋友拋棄了:“我逐漸恨上了你們所有這些人,我的老朋友們,接著又產(chǎn)生了一種鄙視之情。”[21]426從中可以看出,吉奧諾在這一時期正在品嘗孤獨,內(nèi)心經(jīng)歷著激烈的沖突,這沖突源自他和朋友們的決裂,進而表現(xiàn)為內(nèi)心的不解與痛苦。這段不同尋常的經(jīng)歷讓他對人性的暴力及其悲劇意識有了深刻的認識。于是他在自己的作品中,通過肆意汪洋的描寫把象征火元素的太陽描繪成暴力行為的始作俑者:它在自然空間里制造旋渦,折射人性在困境中的演化與變異。太陽光芒照耀下的普羅旺斯與世俗文化中優(yōu)雅從容的度假圣地相去甚遠,不再有維吉爾式的溫情脈脈,陽光的殘忍成為了人性殘忍的隱喻。因此,在他后期的《屋頂上的輕騎兵》中,他筆下地中海驕陽照耀著的普羅旺斯,已然成為災(zāi)變降臨的場所,成為考驗人性道德的平臺[2]117。

六、結(jié)語

吉奧諾的自然空間不僅遍布花草樹木和飛禽走獸,而且遍布土、氣、水、火等傳統(tǒng)觀念中無生命的元素。如果說花草樹木和飛禽走獸是自然空間生動的外在表達,那么土、氣、水、火則構(gòu)成了自然空間的本原物質(zhì)。吉奧諾依靠豐富的想象力,在虛構(gòu)的文學(xué)世界嵌入了各種自然元素。在他看來,不光動植物有生命,平素看似無生命而受人忽視的物質(zhì)元素,其實也有生命。這些元素不斷參與著自然的演化,時時刻刻都在不停地變換:天空“宛似一片沼澤地,一灘灘污泥之間閃亮著清澈的水”[12]41,火則像“狂濤怒浪般騰躍”[12]118,氣流“像河水般在空蕩蕩的房屋里呼嘯”[12]78,大地在“噴濺著生命”,山岡有“像牛軛一樣起伏的山梁”[12]120。以土、氣、水、火為代表的各種自然元素在這“完整生命的巨大鹵水”[22]20中混合著,被作者用豐富的想象雜糅成一個面貌多變的自然空間,讓讀者充分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激情。古代西方思想曾把四大元素視作“萬物的基礎(chǔ)”,表明人類對于自然空間的認識具有樸素的元素觀。巴什拉開創(chuàng)性地把題材的元素意象引入文學(xué)批評,使這些樸素的元素在文學(xué)意象的層面上煥然一新[3]89。吉奧諾筆下的這些自然元素,正是“原型的升華”,而非“現(xiàn)實的重復(fù)”,既可以上溯到語言和形象思維的起源,同時又表達了凝聚于事物內(nèi)部的情感世界。他獨特的生活體驗決定了他要賦予自然元素以一種在法國文學(xué)中從未有過的存在,讓大自然中的“天、地、夜、風(fēng)、星辰、草木和人,一齊匯入宇宙生活的漩渦之中”[23]譯后記。

縱觀吉奧諾一生的文學(xué)作品,其筆下的人物經(jīng)常需要直面自然界土、氣、水、火這四大元素:《大畜群》(1931)中吞噬肉體的大地,《大山里的戰(zhàn)斗》(1937)里的泥漿,《一個郁郁寡歡的國王》(1947)里的大雪,《天堂的碎片》(1948)里的水,《人世之歌》和《風(fēng)暴兩騎士》(1965)里的暴風(fēng)雨,《山岡》里的火,《屋頂上的輕騎兵》里的烈日。所有這些元素都在小說中起著積極作用:它們或以擬人化的形象出現(xiàn),或與人物如影隨行,以各種方式引導(dǎo)或啟發(fā)他們的行為。在吉奧諾的小說中,人物與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之間總有一種略顯隱秘的關(guān)聯(lián)與呼應(yīng),這些自然元素構(gòu)建的空間環(huán)境都會對棲居其中的人物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影響,觸發(fā)他們細膩的內(nèi)心活動,從而在內(nèi)在的精神空間與外在的自然空間產(chǎn)生呼應(yīng),達到物我共生、天人合一的境界。這也恰好是勒·克萊齊奧對吉奧諾作品中自然元素的評價:“察看每塊石頭,察看每片山岡,察看每條河流,都是為了從中獲得生命的奧秘!”[24]176從這個意義上說,吉奧諾作品中的空間構(gòu)建是作者用文學(xué)創(chuàng)作進行空間生產(chǎn)的過程,是其凸顯人與自然關(guān)系、揭示人類生存境遇的藝術(shù)實踐。他通過描繪自然元素,構(gòu)建了主觀與客觀交織、物質(zhì)與想象并存的詩意空間。

注釋:

①吉奧諾早期創(chuàng)作的三部小說《山岡》(1929)、《一個鮑米涅人》(1929)、《再生草》(1930)合稱為“潘神三部曲”。

②吉奧諾分別于1939年和1944年有過兩次短暫的牢獄之災(zāi),罪名是宣傳和平主義(即反對戰(zhàn)爭)以及被懷疑與維希政權(quán)合作。吉奧諾一直生活在法國南方山區(qū)的馬諾斯克,生性純樸,因為有過參加一戰(zhàn)的經(jīng)歷而在二戰(zhàn)期間持有反戰(zhàn)的立場,但他的主張卻被當時巴黎的媒體歪曲報道。而且,他一生中從未簽署過支持維希政權(quán)的文本,只不過他1930年發(fā)表小說《再生草》時提出的“回歸大地”的主張恰好與后來的法國偽政權(quán)維希政府的宣傳口號不謀而合,但兩者的意義截然不同。

[1]Romestaing A.Jean Giono,l’instant:le néant,la plénitude[C]//Dominique Rabaté,L’instant romanesque.Bordeaux: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Bordeaux,1998.

[2]陸洵.論吉奧諾作品中的空間構(gòu)建[J].當代外國文學(xué),2014(4):113-119.

[3]讓—伊夫·塔迪埃.20世紀的文學(xué)批評[M].史忠義,譯.鄭州:河南大學(xué)出版社,2009.

[4]漢斯·比德曼.世界文化象征辭典[M].劉玉紅,等,譯.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

[5]羅素.西方哲學(xué)史[M].張作成,譯.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

[6]亞里士多德.天象論·宇宙論[M].吳壽彭,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9.

[7]儒勒·米什萊.山[M].李玉民,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8]托恩勒·邁爾.以敞開的感官享受世界:大自然、景觀、地球[M].施輝業(yè),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9.

[9]Giono J.Les Vraies Richesses[M].Paris:Grasset,1972.

[10]讓·吉奧諾.人世之歌[M].羅國林,等,譯.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1982.

[11]Giono S.Jean Giono à Manosque[M].Paris:ditions Belin,2012.

[12]讓·吉奧諾.潘神三部曲[M].羅國林,譯,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4.

[13]Gramain M.Le Hussard sur le toit:Réception du roman(1951-1952)[J].Revue Giono,2010(1):159-176.

[14]Bachelard G.L’Air et les songes[M].Paris:Libraire José Corti,1943.

[15]Mennig M.Dictionnaire des symboles[M].Paris:Eyrolles,2005.

[16]加斯東·巴什拉.水與夢——論物質(zhì)的想象[M].顧嘉琛,譯.長沙:岳麓書社,2005.

[17]Bouygues C.Colline:Structure et Signification[J].The French Review,1973(47):25-34.

[18]加斯東·巴什拉.火的精神分析[M].杜小真,等,譯.長沙:岳麓出版社,2005.

[19]讓·吉奧諾.屋頂輕騎兵[M].潘麗珍,譯.南京:譯林出版社,1998.

[20]Sabiani J.Giono et la terre[M].Paris:ditions Sang de la terre,1988.

[21]Giono J.Journal,Poèmes,Essais[M].Paris:Gallimard.1995.

[22]Giono J.Le Serpent d’étoiles[M].Paris:Grasset,1962.

[23]讓·吉奧諾.一個鮑米涅人[M].羅國林,譯.上海文藝出版社,2014.

[24]Bourneuf R.Les Critiques de notre temps et Giono[M].Paris:Garnier,1977.

A Study of Natural Elements in Giono’s Wor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Theory

LU X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uzhou University,Suzhou 215006,China)

The French writer Jean Giono is an ecological writer in the Provence region of France.He use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Provence and his life experience as the basis of his work,linking the four basic natural elements—earth,water,fire and air—with specific natural images such as mountain,river,wind and sun,and constructing a poetic natural space where substance and imagination sit side by side.By combining 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 in natural space,his work demontrates how natural elements and the essence of life help reveal each other and come to a harmonious unity.

Jean Giono;space;natural elements

I565.074

A

2095-2074(2016)03-0100-06

2016-03-03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4YJC752016)

陸洵(1979-),男,江蘇常州人,蘇州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歡
普羅旺斯吉奧生命
莫瑞吉奧·卡特蘭:愿你在此
普羅旺斯
【2017 五月音樂節(jié)】“普羅旺斯盛夏之夜”聲樂專場音樂會
來去普羅旺斯享受陽光美景的誘惑
海外星云(2016年17期)2016-12-01 04:18:43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歐舒丹 一場普羅旺斯的浪漫之旅
旅游休閑(2015年8期)2015-08-17 10:29:33
替吉奧聯(lián)合紫杉醇治療晚期胃癌的療效分析
單藥替吉奧一線治療老年晚期結(jié)直腸癌臨床療效觀察
替吉奧的嚴重不良反應(yīng)及應(yīng)對策略
皋兰县| 襄汾县| 长治县| 穆棱市| 壤塘县| 库伦旗| 奉化市| 霍林郭勒市| 马边| 吴川市| 林州市| 昆山市| 蓬安县| 武安市| 溧水县| 黑河市| 鹿邑县| 左贡县| 洛川县| 民乐县| 甘德县| 吕梁市| 专栏| 沙湾县| 青海省| 城口县| 湘潭县| 金华市| 辽宁省| 日土县| 金门县| 安塞县| 平山县| 宜黄县| 剑阁县| 黎城县| 邵阳县| 兴仁县| 东乡| 英吉沙县| 嘉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