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虹
俄羅斯搖滾中的先例現(xiàn)象探析
楊春虹
(沈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遼寧沈陽110034)
先例現(xiàn)象是語言、民族、文化和認知的“聚合物”。無論是樂隊名稱,還是歌詞,俄羅斯搖滾中大量存在著先例現(xiàn)象的使用。它以搖滾為載體,串聯(lián)起俄羅斯搖滾文化的獨特文本,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語言世界圖景。對俄羅斯搖滾中先例現(xiàn)象的梳理和分析有助于俄羅斯國情和文化研究的進一步深入。
俄羅斯;搖滾文化;先例現(xiàn)象
俄語中“Рок”是外來詞,字面意思為搖滾樂、搖擺舞,也有命運、劫運之意。20世紀60年代,搖滾自歐美傳入蘇聯(lián),經(jīng)過半個多世紀的發(fā)展,俄羅斯搖滾已然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它超越了原有的受眾范圍,以驚世駭俗的反傳統(tǒng)形式影響著社會風氣和人們的觀念、行為。有學者認為,俄羅斯搖滾是該國“長期存在的‘父與子’沖突在藝術(shù)上的體現(xiàn),是社會的一面鏡子,其發(fā)展變化不僅反映出不同歷史時期青年人的社會體驗和精神訴求,甚至可以折射出蘇聯(lián)解體之前和之后社會意識形態(tài)和美學價值體系的嬗變”[1]97。
俄羅斯搖滾既摩登時尚、風靡于世,又撲朔迷離、冷艷陌生,它的流派繁多,構(gòu)素復雜,并呈階段式的發(fā)展樣態(tài)。搖滾音樂人借助詩性的語言和精準、深刻的隱喻修辭手段,來實現(xiàn)尋找自我、抒發(fā)個性和認識世界的心路歷程。俄羅斯搖滾與騎士精神一脈相承,它以其獨特的方式——靈界的思維、華彩的篇章、頗具心靈穿透力與輻射力的情緒色調(diào),表達出普世化的訴求、祈愿與意念,從而在美學、歷史、社會、宗教等諸多領(lǐng)域刻寫上時代的語符。先例現(xiàn)象在俄羅斯搖滾中的應用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具有鮮明的語言個性和文化伴隨意義,其以搖滾為載體,串聯(lián)起俄羅斯搖滾文化的獨特文本,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語言世界圖景。
漢語中有“先例”一詞,《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 6版)的解釋是:“已有的事例?!保?]1408俄語中“прецедент”一詞,源自拉丁語“preccedens”,基本與漢語“先例”等義。先例現(xiàn)象是“一個由先例名、先例情景、先例文本、先例話語組成的獨立完整的系統(tǒng),它是文本中的文本”[3]113。其中,先例文本是先例現(xiàn)象的一個重要構(gòu)件,經(jīng)常被視為溝通時間、空間、物質(zhì)三者的橋梁,可以引領(lǐng)受眾將視線投向更廣闊的文化層面。1986年,著名心理語言學家尤·尼·卡拉烏洛夫在學術(shù)報告《論先例文本對語言個性結(jié)構(gòu)和建構(gòu)的作用》中提出先例文本(прецедентный текст—ПТ)理論,為俄羅斯語言與文化研究開辟了一個嶄新的空間。近年來,以維·弗·克拉斯內(nèi)赫為代表的一批學者結(jié)合認知語言學理論,深入考察了先例文本,從而推動先例文本理論研究向縱深發(fā)展,即從單一的先例文本研究發(fā)展為系統(tǒng)的先例現(xiàn)象研究??死箖?nèi)赫提出,凡是具有以下三個特征的現(xiàn)象都可被界定為先例現(xiàn)象,它們分別是:“(1)被同一民族語言文化共同體的所有成員所熟知的;(2)存在于其認知(意識和情感的)層面;(3)并在這一語言文化共同體成員的言語中反復出現(xiàn)?!保?]54先例現(xiàn)象是語言、民族、文化和認知的“聚合物”,其“本質(zhì)上是一種社會文化現(xiàn)象”[5]1。它可以是言語的形式,也可以是非言語的形式,如繪畫、建筑、音樂等?,敗U·伏羅希洛娃曾采用先例現(xiàn)象的理論框架,對俄羅斯搖滾中的紅星形象進行了符號、標志、象征意義等層面的探究。先例現(xiàn)象“能夠動態(tài)地展示出文化軌跡,它在引用、模仿、轉(zhuǎn)述、改造等復現(xiàn)過程中使文化的內(nèi)在層次和民族心理錄痕都綽約多姿地展示于世”[6]171,因此對先例現(xiàn)象的研究成為了文化研究的一個重要視角。
樂隊名稱如同文章標題,不僅具有命名功能、信息功能、區(qū)分功能、廣告功能,還具有文化功能。標題先于文本,標題在讀者理解文本的過程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一方面它是聯(lián)系讀者和文本外現(xiàn)實的紐帶,另一方面它是連接讀者和文本的橋梁。搖滾樂隊的名稱也具有同樣的作用。搖滾樂隊的命名是一種有意識的選擇過程,凸顯了命名者的立場。阿·費·洛謝夫指出“在詞匯中,尤其是名字(名稱)中蘊涵著許多世紀以來積蓄的豐富的文化財富”[7]28,因而名字(名稱)集中體現(xiàn)了民族的文化特征。
俄羅斯搖滾樂隊的名稱五花八門,別出心裁,充滿了時尚躍動的色彩,混雜著標新立異的觀念,寫實與抽象相間,靜態(tài)與動態(tài)兼具。比如“八月”“時間機器”“水族館”“游牧人”“雄鷹”“鸚鵡螺”“花兒”等名稱包含了宇宙、時間、空間、人類、動物、植物等可知可感的現(xiàn)實元素;而“幻影”“神話”等名稱則包含了夢幻、神話等非現(xiàn)實的他界元素。值得一提的是,名稱中具有民族、宗教元素成為了一些搖滾樂隊成名的重要推手,如“斯拉夫人”“朝圣者”“復活”等。筆者發(fā)現(xiàn),俄羅斯搖滾樂隊的名稱中大量存在著先例現(xiàn)象的使用,主要有以下四種形式:其一,借用偉大藝術(shù)家的名字。比如“畢加索的孩子們”樂隊的名稱反映出命名者以繪畫大師畢加索為榜樣,力求破壞體裁與存在規(guī)則之間界限的訴求。其二,借用世界經(jīng)典文學作品的名字。比如“黑色的方尖碑”樂隊的名稱就是借用了雷馬克小說的名字,該樂隊還將雷馬克《凱旋門》《三伙伴》等作品的名字用于其所創(chuàng)作的搖滾單曲的命名。其三,借用宗教形象。比如在基督教教義里,火烈鳥是精神不朽、神圣的愛與祝福的象征?!盎鹆银B”樂隊因此也具有了些許神秘色彩,散發(fā)出魔幻氣息。此名稱體現(xiàn)了命名者對不朽和永恒的追求,對俄羅斯實現(xiàn)涅槃重生的期盼。其四,借用西方文化意象。比如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嬉皮士(尤指佩花嬉皮士)興起了表達反文化或反傳統(tǒng)信仰和觀點的“Flowers Power”運動。“花”是西方嬉皮士文化的基本象征,嬉皮士自詡為愛與和平的花之使者。斯塔斯·納明用“花兒”命名自己的樂隊,就是對“Flowers Power”和嬉皮士文化思想的直接呼應。搖滾音樂人非常重視自己樂隊的命名,在他們看來,樂隊的命名不僅能體現(xiàn)樂隊的風格和特點,還是對世界文化的參與,是對另一種藝術(shù)(文學、繪畫等)的改寫,“電影”樂隊的名稱就是對電影藝術(shù)改寫的例證[8]34-44。由此可見,搖滾樂隊的名稱是搖滾音樂人精神、心智的彰顯與寫照,是一種情愫、一種遙想、一種追尋和一種寄托。
俄羅斯搖滾創(chuàng)作汲取了俄羅斯詩歌和口頭吟唱文學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表現(xiàn)出不同于西方搖滾的一些特點:如果說西方搖滾偏重于音樂和音響,那么俄羅斯搖滾更關(guān)注歌詞的內(nèi)容;如果說西方搖滾的要點和核心是節(jié)奏,那么俄羅斯搖滾的要點和核心則是語言[9]8。語言有了音樂的配合,就會增添別樣的魅力。歌曲是歌詞和曲譜相結(jié)合的藝術(shù)形式,詞曲彼此呼應,相得益彰。歌詞在俄羅斯搖滾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它是內(nèi)容的載體,是作者情緒和思想的表達。除了樂隊的名稱,俄羅斯搖滾在歌詞主題選擇和詞匯選取方面也運用了大量的先例現(xiàn)象。
不同歌詞讓同一個物象、同一個詞語承載了多種可能,獲得了繽紛的生命意蘊。安·瓦·馬卡列維奇領(lǐng)銜的“時間機器”樂隊創(chuàng)作的歌詞堪稱這一方面的典范?!皶r間機器”組建于1968年,是創(chuàng)建最早、最為著名的俄羅斯搖滾樂隊之一。該樂隊關(guān)心政治、時事、國家、世界和人類的命運,創(chuàng)作并演唱的歌曲十分適合本國的傳統(tǒng)和國情,浸潤著人文主義情懷,直抒胸臆地表達了其所持的立場和態(tài)度。馬卡列維奇是樂隊的主唱兼歌曲創(chuàng)作者,他極具音樂天分,所創(chuàng)作的音樂旋律樸實流暢、和聲細膩協(xié)調(diào),有時還流露出一點古典音樂的韻味。比如歌曲《太陽島》又名《是你還是我》,以春天和青春為主題,歌唱了春天、島嶼、土地、海洋、山巒、白雪、繁星、極樂鳥……古斯拉夫人用自己所崇拜的諸神名字為四季命名,將春天作為一年之首,春天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個季節(jié)概念,它凝聚了俄羅斯民族千百年來的經(jīng)驗和智慧。俄羅斯春天雖美,卻短暫易逝,珍貴如驚鴻一瞥。太陽是俄羅斯春天的符號,巨大而熾熱,象征光明與永恒、熱情與力量、杰出與繁盛、高尚與美好。馬卡列維奇無比渴望春天的到來,他把這種復雜的心情寫進了歌里?;蛟S是受到了普希金《致大?!返膯l(fā),他以大海為知音,以傾訴為形式,以自由為旨歸,將大海視作廣博神秘、激情奔放的代名詞。他以小島象征理想中的一方凈土,用春天這一“希望之季”驅(qū)趕對冬天的恐懼和憎恨,展現(xiàn)了春之戀、海之韻、光之念、情之思的立體畫卷。歌詞中的各種自然景物構(gòu)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語義闡釋鏈條,體現(xiàn)了語言、思維、客觀現(xiàn)實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亦詩亦歌般地訴說了年輕人的坦誠與真實、迷惘與失落、希望與信念、追求與向往。因此,《太陽島》被很多人視為俄羅斯搖滾音樂人審美觀、價值觀、時空觀在精神文化層面的一種投射,是俄羅斯搖滾的開山之作。
“家國情懷”是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心理密碼,同時也是馬卡列維奇創(chuàng)作的又一主題。他創(chuàng)作的《三扇窗》歌詠了一片土地和一方人民,字里行間流露出血脈相連、割舍不斷的感恩之情。集養(yǎng)育、承載、倉儲和景觀功能于一體的土地給人們提供了生存的空間,土能生萬物,地可出黃金。家國文化是俄羅斯民族的精髓和靈魂。馬卡列維奇以搖滾詩人和歌手的身份,詮釋了田野、森林和海洋三個具有心靈與精神雙重象征涵義的主題符號,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俄羅斯人對家庭的歸屬感、對國家的責任感、對地球家園的使命感?,F(xiàn)將其內(nèi)容①及中文翻譯②摘選如下:
原文:
Я забыл о бурях и о громе,
Мне теперь дороже тишина,
И живу я в старом-старом доме,
Из него выходят три окна.
Первое окно выходит в поле,
В поле наших самых лучших лет,
В этом поле не бывает боли,
И любой вопрос находит свой ответ.
Там и днём и ночью солнце светит,
Летом и зимой цветет земля,
Не взрослея,там играют дети,
И один из них-наверно я.
А окно второе вышло к лесу,
..
Третье окно выходит к океану,
譯文:
忘記了風暴雷電的喧囂,
享受著此刻的靜寂時光。
我住在古老的家園,
三扇小窗助我遠眺。
第一扇小窗面向田野,
播撒我們無憂的純真歲月,
留戀我們無慮的童年時光,
它是答疑解惑的智慧家園。
白天黑夜太陽一樣燦爛,
夏天冬天大地一樣綻放,
長不大的孩子們盡情玩樂,
似乎也能看到我的身影。
第二扇小窗朝向森林,
……
第三扇小窗面朝海洋,
俄羅斯搖滾歌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數(shù)字的身影,特別是數(shù)字3(три)及其間接的映現(xiàn)表征。作為俄羅斯先例文化的一個載體,它的出現(xiàn)使搖滾歌詞具有了折射俄羅斯民族文化特征的功能。源于基督教徒對圣父、圣子、圣靈三位一體(троица)的認識,俄羅斯民族將три視作信仰、希望、仁愛這三大美德的象征。因此,對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是領(lǐng)悟俄羅斯搖滾話語的關(guān)鍵因素之一。
音樂創(chuàng)作是一種與情感體驗交織在一起的藝術(shù)實踐。正如康·葉·金采夫所言:“唯有歌曲讓我們自身得以凈化,這是如同懺悔般自由、坦率的傾訴。俄語中有句諺語,沉默是金,是苦行者、忘我犧牲者選擇的命運,而歌詞是銀,是詩人選擇的命運。”[10]144弗·謝·維索茨基以彈唱詩人的身份為俄羅斯搖滾的發(fā)展推波助瀾,掀起了一個不小的高潮,被西方媒體稱為蘇聯(lián)的鮑勃·迪倫。20世紀60年代初,他以類似搖滾的方式進行自己的彈唱活動,創(chuàng)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歌曲。他的歌詞針砭時弊,傳達著他的心聲,躍動著他的脈膊,透露著他的靈性,歌頌了英雄及戰(zhàn)功,加強了搖滾的懺悔風格。《土地之歌》是維索茨基的代表作之一,彰顯了彈唱詩人對戰(zhàn)爭主題的關(guān)注?!霸趥ゴ蟮男l(wèi)國戰(zhàn)爭中形成的先例現(xiàn)象多達25431個”,“它們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與現(xiàn)代俄羅斯文化息息相關(guān),為人們“了解俄羅斯民族提供了大量的文獻資源”[11]358。傾聽這首歌曲,我們仿佛置身于戰(zhàn)爭歲月,可以真實地感受到其所映現(xiàn)的俄羅斯先例現(xiàn)象?,F(xiàn)將其原文③及中文翻譯[12]42摘選如下:
原文:
Материнство
Не взять у Земли,
Не отнять,
Как не вычерпать моря.
Кто поверил,
Что Землю сожгли?
Нет!
Она почернела от горя.
Как разрезы траншеи легли,
И воронки,как раны зияют,
..
Ведь Земля-
Это наша душа,
Сапогами
Не вытоптать душу.
Кто поверил,
Что Землю сожгли?
Нет,
Она затаилась на время.
譯文:
土地的母性不可消除,
不可剝奪,就像海洋取之不竭。
是誰相信,土地被徹底燒毀?
不,她只是因痛苦而焦黑。
四下躺著開裂的塹壕,
彈坑,就像傷口在閃光,
……
土地——這是我們的靈魂,
決不能讓皮靴踐踏靈魂。
是誰相信:土地被徹底燒毀?
不,她只是暫時隱匿。
歌詞中的Земля是田地,是土壤,是領(lǐng)土,是疆域。在俄語中,陰性名詞的屬性賦予Земля偉大的母性特征。大地母親胸襟坦蕩、堅毅剛強、仁愛包容、至善至美,孕育和滋養(yǎng)著人間萬物?!白詷s格對原型意蘊的探究開始,地母原型便成為迄今為止對人類影響最為深遠的原型之一……回歸母性,回歸土地是人類尋找心靈棲息地的理想在心理上的無意識反映?!保?3]1塹壕和彈坑是戰(zhàn)爭的見證,是無法抹去的人類痛苦。有了母神的庇佑,土地依舊繁衍生息、孕育無限的生機。喚醒內(nèi)在和外在的雙重生命,眾志成城,抵御皮靴的踐踏和外敵的入侵,終將點燃民族希望,迎來萬象更新。土地意象和母親意象在該首歌曲中異質(zhì)同構(gòu),形成了和諧的統(tǒng)一。這種抒寫賦予了地母原型厚重的文化底蘊,寄托了創(chuàng)作者的政治靈魂和精神追求。
俄羅斯是文化之國,音樂之邦。半個世紀以來,俄羅斯搖滾從發(fā)軔到流行,起起伏伏、曲曲折折,為人類獻上了一道亦詩亦歌的音樂盛宴。它契合時代旋律,或沉重憂郁或動感十足,伴隨著一代代青年從青蔥走向成熟。搖滾音樂人不為情勢和局面所束縛和制約,不被時尚之風所左右和羈絆,奔放自由,一路前行。他們以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反思意識,揭示出身處變遷時代的青年心中那種歷史記憶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斷裂感。
無論是樂隊名稱,還是歌詞,俄羅斯搖滾中大量存在著先例現(xiàn)象的使用,它們集中指向“希望”“夢想”“堅強”“樂觀”“英雄”“家國”等主流元素,或體現(xiàn)生活態(tài)度,或把脈社會癥結(jié),或解構(gòu)經(jīng)典形象,或呼吁,或追問,或吶喊。先例現(xiàn)象與民族價值觀和民族傳統(tǒng)密切相關(guān),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民族意識的更新而改變,是語言和文化共同作用的產(chǎn)物,在跨文化交際中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先例現(xiàn)象可以映射到文化、思維、心理和語用等多個維度,通過先例現(xiàn)象我們可以走進俄羅斯民族文化空間的核心地帶?!保?4]171對先例現(xiàn)象的梳理和分析為我們開啟了一個研究俄羅斯搖滾文化的新視角,其亦可成為解讀俄羅斯國情的重要路徑。
注釋:
①《三扇窗》的歌詞引自網(wǎng)頁 http://lyricsreal.com/ru/mashina-vremeni/tri-okna-2.html。
②筆者自譯。
③《大地之歌》的歌詞引自網(wǎng)頁 http://www.gl5.ru/visotskij-vladimir-pesnya-o-zemle.html。
[1]馬衛(wèi)紅.俄羅斯搖滾詩歌的文化闡釋[J].俄羅斯文藝,2015(3):93-97.
[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3]劉麗芬.俄語先例現(xiàn)象標題借用方式[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13-120.
[4]魏彥莉.俄羅斯大眾傳播媒介中先例現(xiàn)象[J].西伯利亞研究,2014(5):54-58.
[5]趙愛國.先例理論及其研究——認知心理與跨文化交際視角之闡釋[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9):1-6.
[6]王瑧.語言先例現(xiàn)象探索[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1.
[7]Лосев А Ф.философия имени[M].М.:наука,1927.
[8]Рыжова К М.Название рок-группы в мотивной структуре рок-текста[EB/OL].[2015-10-25].http://cyberleninka.ru/article/n/nazvanie-rok-gruppy-v-motivnoy-strukture-rok-teksta.
[9]Троицкий А.Рок-музыка в СССР:Опыт популярной энциклопедии[M].М.:Книга,1990.
[10]Никитина О Э.Доминанты образа рок-героя в русской рок-культуре[EB/OL].[2016-01-10].http://cyberleninka.ru/article/n/dominanty-obraza-rok-geroya-v-russkoy-rok-kulture.
[11]趙秀玲,李昕禹.俄語中偉大的衛(wèi)國戰(zhàn)爭先例現(xiàn)象的文化語言學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9):358-359.
[12]汪劍釗.天堂只是狗的吠叫——俄羅斯搖滾詩歌片論[J].外國文學動態(tài),2008(4):42-44.
[13]張喬.新時期小說“地母”原型論[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14]王瑧.語言先例現(xiàn)象探索[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1.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Precedent Phenomenon in Russian Rock-and-Roll
YANG Chunh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4,China)
Precedent phenomenon is the polymer of language,nation,culture and cognition.In Russian rock-and-roll,there exist plenty of precedent phenomena and usages of their variants,not only in band names,but also in lyrics.Taking rock-and-roll as its carrier,precedent phenomenon draws unique blueprints of Russian rock-and-roll culture in series and helps form a peculiar language world version.Combing and analyzing precedent phenomenon in Russian rock-and-roll can contribute to a further study on Russian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culture.
Russia;rock-and-roll culture;precedent phenomenon
I512.072
A
2095-2074(2016)03-0084-06
2016-03-28
文化部文化藝術(shù)科學研究項目(14DH55);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l15byy016)
楊春虹(1971-),女,黑龍江明水人,沈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