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紅(淄博師范高等??茖W校 藝術教育系,山東 淄博 255130)
?
年俗剪紙系列創(chuàng)作札記
王繼紅(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藝術教育系,山東 淄博 255130)
剪紙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載體,年俗文化是每一個國人心頭揮之不去的精彩記憶。因此,用剪紙藝術表達年俗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其中立意要簡潔明了,取材要新穎獨特,同時,還要符合大眾的審美期待。另外,制作既要尊重剪紙藝術的傳統(tǒng),還要賦予時代的特色和創(chuàng)作者個體的審美趣味,借以喚起人們心中共同的民俗文化記憶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年俗剪紙;創(chuàng)作緣起;創(chuàng)作表達;創(chuàng)作思考
宋代王安石《元日》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春節(jié)在記憶里是一種濃重、美好的存在。在童年的記憶中,年不是具體的某一天,而是一段快樂忙碌的時光,像樹上嘰嘰喳喳的鳥兒般跳來跳去,忙東忙西。喜歡跟奶奶一起打漿糊,貼剪紙,粘對聯(lián),掃窗戶;享受跟媽媽一起趕大集,買窗花,扯新衣,宰公雞??粗鴿M院子呼啦啦飄舞的彩色門箋,聞著大鍋里飄出沁人心脾的肉香,伴著大人們炸油條、蒸饅頭的歡聲笑語,還有小伙伴穿著美麗的新衣在滿天飛雪的場院里捉迷藏、放爆竹。春節(jié)就是這樣一個屬于我們中國人的心頭盛宴,年年都會與我們不期而遇。
臺灣詩人余光中寫《鄉(xiāng)愁》時,曾說過:“故鄉(xiāng)的美總是在離開多年后才能寫出來的”。也就是說,只有在時間和空間上產(chǎn)生距離時,故鄉(xiāng)的美才會在記憶中越發(fā)清晰和美好。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大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也是舉國歡慶、闔家團聚的日子。然而,對于春節(jié)的美好回憶,卻大都停留在童年的印記中,并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發(fā)珍貴和難忘。那時候,對年的期待從進入臘月就開始了,到了小年,內(nèi)心的歡喜和急促便再也捂不住了,盼著吃一頓肉水餃;盼著穿一身花衣裳;盼著給老人家磕個響頭接過些壓歲錢;盼著賣糖葫蘆的騎著自行車滿大街吆喝的粗獷嗓音;盼著坐在爸爸的自行車前梁上走親訪友吃好吃的;盼著親人相見的暢聊喜悅;盼著踩高蹺、唱大戲的將花花綠綠的綢子飄滿整個村莊;盼著爆竹聲聲辭舊歲;盼著大年初一早上漆黑就上路的大拜年,為此興奮地整夜都不舍得脫下新衣。期待是因為沒有或缺乏,期待是因為有那么多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風俗禮儀讓人流連忘返。如今的年卻越來越讓人麻木和懶散,因為沒有了年味,因為一切都很容易得到滿足,所以值得珍貴的記憶便越來越稀少。我的《年俗剪紙系列作品》,就是在這樣的一種懷舊情結下衍生而來的。
記得有一首人們耳熟能詳?shù)哪晁變焊枋沁@樣唱的:“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祭灶神),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豬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敝旃鉂撛谄洹墩劽馈芬粫姓f:“美和實際人生有一個距離,要見出事物本質(zhì)的美,須把它擺在恰當?shù)木嚯x外去看,太遠或太近都不能看清楚”。時光荏苒,當年俗文化漸漸消逝,童年對春節(jié)的美好印記便如雨后春筍般洶涌襲來,幻化成一幅幅洋溢著幸福和歡樂的年俗之歌。我的《年俗剪紙系列作品》便在這樣心境下應運而生。
隨著春節(jié)的來臨,一進臘月,家家戶戶的大姑娘小媳婦,都拿著剪刀坐在炕頭上趕制春節(jié)用的窗花、門箋等,這些習俗自隋代就有。杜臺卿《玉燭寶典》卷一《附說》云:“立春多在此月之初,俗間悉剪彩為燕子,置之檐楹,以戴,貼宜春之字?!彼宕藗冇冕傺b點年節(jié)氣氛承南北朝之制,已在民間廣為流傳。剪紙藝術作為民俗文化的重要載體,一直與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日常生活、宗教信仰、人生禮儀等習俗交織在一起。它寄托著勞動者的愛和憎,抒發(fā)著生產(chǎn)者美好的情懷和理想。所以,此次年俗系列作品的創(chuàng)作就用剪紙的形式來表達。
(一)形式美的選擇
從小就喜歡色彩濃郁、味道十足的鄉(xiāng)村年景,家家戶戶掛紅燈、貼對聯(lián)、五彩繽紛的過門箋飄滿了門窗。家里的豬圈門上貼著紅紙黑字的豬肥馬壯,儲物大缸上貼著紅紅的糧食滿倉,一開門就迎面撞上貼在大樹上的出門見喜,還有大門上張貼的“人和家順百事興,富貴平安福滿堂”的吉祥春聯(lián),再下上場大雪,紅的、白的、綠的、黃的、黑的都聚在那里,美極了。那是一種令人沉醉的心理享受,沒在農(nóng)村呆過的孩子怎么體會得到?生長在一個崇尚紅的國度,名字里自然地流淌著紅色的血液,靈魂深處熾熱地迷戀大紅色的剪紙,這是命里注定的緣,掙脫不掉,也不想擺脫。所以,此次的年俗剪紙創(chuàng)作還是以傳統(tǒng)的紅色為基調(diào),表達一種無論從視覺還是心理上都紅紅火火的年俗印記。(參見封二“王繼紅年俗剪紙作品系列(紅色系)”)此外,還選擇以黑色宣紙為基調(diào),背景配以大紅、橙色、黃色、綠色等溫暖鮮艷的色彩(參見封三“王繼紅年俗剪紙作品系列(彩色系)”),使畫面具有了更加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二)畫面氣氛的營造與吉祥符號的提煉
剪紙是民俗事象的載體,它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價值。以鄉(xiāng)村婦女為主體的剪紙創(chuàng)作群體用剪紙傳承了祖先的生命信息以及他們所在地域的文化特征及風俗信仰,反映了集體智慧的創(chuàng)造水平,顯示了一種非文字但又具有普遍文化認同的藝術樣式。所以,“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是對民間剪紙藝術最好的詮釋。在剪紙作品中,我們看到同一個吉祥符號被反復使用,并不是剪紙藝人缺乏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而是他們更看重于作為文化載體的符號所傳達的象征寓意。人們除用花草紋飾及動物紋飾寓意生命繁衍和富貴吉祥之外,還創(chuàng)造了像文字一樣的吉祥符號,如萬字紋、福祿壽喜紋、盤長紋、如意紋、貫線紋、方勝紋、雀檐紋等。一幅民間剪紙作品之所以流傳,技藝倒在其次,人們看中的主要是剪紙符號所傳遞的生命信息。民眾需要通過象征吉祥的剪紙符號來表達一致的心理訴求,而這種符號恰恰是勞動者共同創(chuàng)造、一致認可的傳統(tǒng)藝術載體。
根據(jù)對春節(jié)年俗的美好記憶,此次創(chuàng)作主要采取紅紙方形或黑紙方形襯色的樣式,內(nèi)容以文字和圖形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統(tǒng)一構思,畫面主體造型以簡潔古拙為主,人物衣飾為梅花、桃花、荷花以及各種吉祥符號等,表達幸福吉祥的美好氛圍。如臘月二十四掃塵(見圖2),畫面中女孩和媽媽上衣和褲子上面的連續(xù)紋樣都是雀檐紋,大缸上面裝飾的是福字和雀檐紋,雀檐在民間象征富貴的意思;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見圖4),女人圍裙上的是貫線紋,貫線象征財富;臘月二十八把面發(fā)(見圖6),畫面中女孩和媽媽衣服上裝飾雀檐紋,老人身上裝飾萬字紋,連續(xù)的“萬”字寓意萬字不到頭,象征綿長不斷、富貴不斷頭之意;臘月二十九蒸饅頭(見圖7),畫面除了萬字紋和雀檐紋,孩子頭上戴虎頭帽,寓意虎頭虎腦,虎虎有生氣,衣服上飾以團福字,寓意幸福長久;三十晚上熬一宿(見圖8),畫面中父親身上飾以壽字紋,壽字紋象征長命百歲的意思。除了主體造型之外,畫面的背景主要以象征吉祥的燈籠、祥云、古代的窗欞格以及各種花鳥紋做背景,展示喜上眉梢的心情以及對春天到來的美好渴望。
(三)將心理的真實幻化成視覺的美好
民間剪紙的造型方法與通常的美術課寫生有所不同。寫生強調(diào)主體與客體之間固定的畫與被畫的關系,它側重于物象瞬間、靜止的表象塑造。民間剪紙造型則是在現(xiàn)實的經(jīng)驗感受基礎上對物象動態(tài)、全方位的必然感悟,它強調(diào)的是自我主觀的、直覺的、意念的理想化形象,它是從心靈的感受出發(fā)去表達意念的真實。而非從視覺的感受出發(fā)去表達外形的真實,這種以意舍形、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能力,源自于和我們朝夕相處的那片透露著煙火味的真實土地。剪紙中的手工性和人性化的生活情感表達,使人回到個體心靈和藝術本能的層面去表達。創(chuàng)作的過程,是將心理的真實轉換成視覺的美好期盼,也是用剪刀的細膩與敏感對生活所做的更為真切和細微的觸摸。生存并祈求吉祥,是人類共通的普遍情感。
通過年俗剪紙系列的創(chuàng)作過程,仿佛又回到了彌漫著煙火味的鄉(xiāng)村生活。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情愿回到雖然貧窮卻胸中有希冀、踏實又歡樂的童年時光。那時,人長得結實,活得有力量;那時,人相信因果,有信仰,他們對天地神靈有敬畏之心。他們用雙手創(chuàng)造生活需要的萬千物象;他們用真誠的笑容迎接命運賜予的歡樂悲傷;他們通過風俗禮儀表達對吉祥美好的生活愿望。
我們從小就生活在一個長期忍受苦難卻始終不肯放棄吉祥追求的偉大民族,民間吉祥剪紙藝術就是從苦難中生長出來的藝術樣式,但它卻從不表現(xiàn)苦難,只在滿足生存功利服務的前提下祈愿生命和生活更加吉祥和美好。正如我們的先民認為過年時會有鬼來,于是通過放鞭炮來求吉祥。他們在門上貼倒福,寓意福到了;他們在新娘子的陪嫁被子上掛上花生、栗子、棗、桂圓,寓意早生貴子,他們用蝙蝠、梅花鹿、壽桃、喜鵲表達福祿壽喜;他們用蓮花和魚表達連年有余。然而,時光流逝,當機器的轟鳴取代了鄉(xiāng)村的寧靜,當舊的民俗被各種文化雜交后的景象無情的拋棄,我們不可逆轉地向著工業(yè)化時代飛速邁進,物質(zhì)至上成為普世價值。當金錢成為一切的主宰,人味消失了;喜悅消失了;勞動的美好丟掉了;創(chuàng)造的沖動遠去了。一切都唾手可得,一切都不值得留戀和回味。喜歡民間藝術,恰恰是因為它不裝、不作、不矯情的真情流露。他們的表達是直白而濃烈的;他們的心靈是燦爛而美好的。他們會直接面對生死;他們會赤裸裸的唱出“面對面睡下還想你”的感人詩句。他們對火紅和吉祥的追尋恰恰是經(jīng)歷過黑暗的人從黑暗深處探尋光明的感天動地的修煉與感悟。
民族的地氣在鄉(xiāng)村,只有活在健康積極的民俗氛圍中才能真正體味到自己的身份和國別。
(責任編輯:李志紅)
Paper cutting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folk culture. Spring festival culture is a wonderful memory haunting every chinese and to express the convention of spring festival with paper cutting is a matter of course. The creation should not only respect the tradition of paper cutting, but also meet the chara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the aesthetic taste of the creators, so as to arouse people's common memory of folk culture and strong sense of national pride.
paper cutting of spring festical convention; creation origin; creation expression; creation thought
2016-01-16
王繼紅(1972-),女,山東濰坊人,淄博師范高等??茖W校藝術教育系副教授,主要從事美術教學和民間藝術研究。
J04
A
(2016)02-007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