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關于身體教育的思考

2016-02-12 09:33郭海霞
體育研究與教育 2016年1期
關鍵詞:身體體育教育

郭海霞

體育一詞有廣義和狹義的概念之分,狹義體育系指身體的教育。然而,現(xiàn)實中當人們提及體育一詞時往往多指廣義體育,由此帶來的概念混淆極大地限制了圍繞狹義體育的種種研究。使用身體教育一詞終極目的在于復歸狹義體育的內涵與外延,結束體育概念含混不清的論爭史,凸顯身體教育的身體特征和教育意義,終結狹義體育這一繁瑣的概念表述,故而筆者擬分為身體教育正名立身、邏輯內涵、地位性質三部分談談關于身體教育的粗淺認識,以就教于方家。

1 身體教育之正名立身

身體教育即體育(狹義),然而,當下國內學界對使用“身體教育”一詞持不同看法,處于爭論中的“身體教育”何以得到正名呢?

1.1 反對之聲

學者崔穎波“從日本體育的發(fā)展演變和體育概念的變遷、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入手,論證了在我國目前體育不能解釋為‘身體教育’”[1]的理由。他指出日本體育①在此以及整個自然段中仍然使用“體育”這一用法,既是為了忠實于作者的原文表達,也避免與明治初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前的身體教育相混淆。發(fā)展經歷了身體教育、通過運動實施教育和運動教育三個階段?!吧眢w教育”在學生的身體和精神兩方面發(fā)展中只注重身體;“通過運動實施教育”注重學生身體和精神兩方面發(fā)展;“運動教育”既注重學生身心健全發(fā)展,又關注學生終身體育能力培養(yǎng),這就使得日本以往作為“體育”手段的“運動”成為“體育”的目標和內容。又由于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體育’目標中確有‘培養(yǎng)終身體育能力’的表述,表明我國‘體育’已經追趕上世界‘體育’發(fā)展的潮流,進入‘運動教育階段’了。”[1]

鑒于以上反對使用“身體教育”一詞的理由,筆者認為,雖然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能力是我國身體教育的基本訴求之一,但是不能因此簡單地將我國的身體教育等同于日本的“運動教育”,并由此而否定“身體教育”的提法,這是因為日本學者對“運動教育”所作的英譯是“Education in Sport”,與“身體教育”(physical education)并非同一指稱。

學者張洪潭在其研究中指出,“身體教育一詞顯然是蹩腳的漢語。任何‘教育’都必須通過人的頭腦參與方可見效,真不知對‘身體’進行‘教育’究竟是何意?”[2]這一觀點顯然更接近于身心二元論,將身體教育解釋為針對無“心”的“身”實施教育,因而沒有意義。再者,作者的這一論斷是基于將身體教育與廣義體育等量齊觀,試圖以身體教育概括人類所有紛繁的肢體活動而言的,自然會顯得“蹩腳”。

1.2 贊成之見

也有學者贊成使用“身體教育”一詞,比如,學者林笑峰在其研究中所采用“真義體育”一詞實指身體教育,認為“體育是直接從日語中引過來的。日本在明治年間把英文的physical education翻譯為日語中的漢字體育,并成為了固定名詞,后傳入我國……即發(fā)展身體的教育,建設身體的教育,完善身體的教育,增強體質的教育,德育、智育、體育三育并列,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3]但亦有學者指出,“真義體育倡導‘生物體育觀’……身體不等于體質,身體教育不應被還原為體質教育……應當承認身體是一個內涵極為豐富的概念,不應只有體質這一涵義。完全強調生理機能改造的體質教育論,雖然在人類體質退化的既有事實面前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在真正的身體教育中卻是不可提倡的?!盵4]縱然,由于受當時身體理論研究的局限,“真義體育”中的“身體”可能只是指生物身體。但正如學者胡科、虞重干所言:“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是社會文化建構的產物,在經驗界,很難按照理想模式做出心靈、肉體的二元劃分……真正的身體教育必然是以社會、生理、心理、文化的統(tǒng)一體——身體為對象的,絕不是以切割了心靈的機械肉身為對象的?!盵4]這一觀點既是對反對“真義體育”的自我反駁,也是對使用“身體教育”一詞的支持和捍衛(wèi)。《真義體育的體育爭議》一文在消解“真義體育”之爭議時提出了這樣的對策:“真義的體育指向身體教育,而身體教育與英文physical education又比較契合,為什么不能將其爭執(zhí)不讓的真義體育改稱為身體教育了呢?”[4]這一觀點自是對使用“身體教育”一詞合理性的肯定。

概而論之,身體教育一詞的使用是對狹義體育的準確表述,不但可以直接體現(xiàn)身體教育的身體性特征,而且能夠避免與廣義體育在概念上的混淆。身體教育的對象是身心合一的身體,無論我們的教育實踐是否意識到這一點,它在任何時候都是面對“身心互滲”的身體所進行的教育。

2 身體教育之邏輯內涵

身體教育這一復合詞語的語義核心在教育,所以對身體教育的理解離不開對“教育”一詞的溯源,因為通過解析某個詞的來源、演變可以說明該詞的意義,在某種程度上詞源是一種重要的文化密碼[5]。在這里首先從詞源學意義上探究“教育”一詞;其次分析以身體為對象的教育的特征,為邏輯學定義做準備;最后擬采用邏輯學的屬加種差方式予以定義身體教育。

2.1 教育的詞源分析

現(xiàn)代英語中的教育是“education”,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educare”是個名詞,它是從動詞“educěre”轉換來的。“educěre”是由前綴“e”與詞根“ducěre”合成的,前綴“e”有“出”的意思,而詞根“ducěre”則為“引導”,二者合起來就是“引出”,意思是采用一定手段把某種本來就潛藏于人身上的東西引導出來,從一種潛質轉變?yōu)楝F(xiàn)實[6]。

一般認為,我國“教育”概念最早見于《孟子5盡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一語。但這兩個字在當時并沒有確定含義。20世紀之前,國人很少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使用,而大都是“教”與“學”分別使用。相對而言,又以“學”為多。中國古代教育思想也集中體現(xiàn)在有關“學”的論述上,如《學記》(無名氏)、《大學》(無名氏)、《進學解》(韓愈)、《勸學篇》(張之洞)。綜上,我們把“教”與“學”的詞源看作是我國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的詞源?!敖獭痹诩坠俏闹凶畛R姷膶懛ū硎境扇耸帜弥餍刀酱俸⒆拥膶W習行為;“學”在甲骨文中的常見寫法表示孩子在一所房子里學習知識。因此,從詞源上看,“學”與“教”是統(tǒng)一的,是從不同的角度來描述同一種事物、同一種活動。由于東西方關于教育詞源的意義完全不同,西方教育詞源重視引導、挖掘潛能,而我國的教育詞源則強調對立的教育主體雙方的不同行為。筆者傾向于遵照西方教育的詞源意義,即“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種本來就潛藏于人身上的東西引導出來,從一種潛質轉變?yōu)楝F(xiàn)實”[6],并依據(jù)此意義為身體教育下定義。

2.2 以身體為對象的教育

以身體為對象的教育具有兩個本質特征:一是針對身體的教育;二是以身體鍛煉為手段的教育。

首先,以人的身體為對象的教育應該是針對身體,并在教育中發(fā)展人的身體。然而,歷史上曾經發(fā)生過“針對身體”的教育和“通過身體”的教育這兩種爭論?!巴ㄟ^身體”的教育觀點認為,人是一個身心統(tǒng)一的整體。人在肌肉運動的過程中也承受一定的心理負荷,而身體教育承擔的任務不只是肌肉運動,還包括智力發(fā)展、道德培育乃至精神陶冶的內容,并指出“針對身體”的教育持有的是生物身體觀,在立論上忽視了身心統(tǒng)一的常識;“針對身體”的教育觀點則主張,身體教育對教育的獨特貢獻是純粹身體方面的,主要強調機體發(fā)展、技能獲得。并認為身心之間的相互影響不應該成為身體教育關注的重點。身體教育的唯一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完善身體,提高技能水平,至于別的發(fā)展則屬于它的附加功能。

對“針對身體”的教育和“通過身體”的教育這二者的理解,可以參考吳光明先生關于“身體思維”和“通過身體思維”的解析。吳光明先生在1993年發(fā)表的“莊子的身體思維”一文中指出“身體思維”方式的實際運作具有兩種不同表現(xiàn)方式:一是“思維”通過大腦、喉嚨或鼻腔等“身體”作為工具而進行思考活動;二是“身體”本身進行“思維”活動。前者英文為“bodily thinking”;后者英文為“body thinking”。所謂“body thinking”是指“身體”本身就是一種“語言”,是“身體”本身在說話[7]。吳先生進一步說明“‘身體思維’乃是指在身體脈絡與情境中進行的思考,也就是透過身體來思考。身體所體現(xiàn)的思維與身體聯(lián)結為一:在這種情況下,思維活出了身體,而身體也活出了思維?!盵8]據(jù)此可以推論,“通過身體”的教育是將身體作為工具來實現(xiàn)教育目的;“針對身體”的教育是將身體置于教育情境,使身體本身受教育,實現(xiàn)教育目的。為了反駁對“針對身體”的抨擊,可以引用吳先生的另外一些對身體思維的認識,從而更有助于我們理解“針對身體”的合理性。吳先生認為:“當人進行思考時,人是在身體內進行思考;當人的身體移動并發(fā)生行為時,人是深思熟慮地活動著,在思考的心與活動的身體之間是無可分割的,二者合成一體而為‘身體’。……身體等同于思考,思考等同于身體。身體與思考密不可分,如車之二輪,鳥之兩翼?!盵8]處于教育情境中的身體亦如此。運動著的身體是伴有豐富思維活動的、具有靈性的身體,“針對身體”的教育也即身體本身在受教育,“體育上之活動無處不為個性之表現(xiàn)及情感之發(fā)抒,且無處不與社會價值、道德標準、人與人相互關系等相聯(lián)屬。”[9]受教育者在身體運動過程中具有直接體驗性、表現(xiàn)性和情感變化明顯等特點,其實,身體鍛煉本身就是心理發(fā)展的重要內容。

總而言之,身心本一體。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我們所看到的和我們所針對的都是包含了心的“身”,所以身體教育所指稱的身體本來就是蘊涵著身與心、感性與靈性、在時間與空間中動態(tài)生成和展現(xiàn)的生命整體。換言之,身體本身充滿智慧,是可以思考的;身體本身富有情感,是可以體驗的。任何身體活動的過程既是身體運動的過程,又是身體思考的過程、身體情動的過程。翻閱任何一部發(fā)展心理學著作都會發(fā)現(xiàn)其中詳細介紹身體的生理發(fā)展過程,因為身體生理上的細微變化會引起心理的變化。靜止的身體生理變化尚且如此,況乎運動中的身體呢?!

以身體為對象的教育的第二個特征是以身體鍛煉為手段?!叭绻皇菑娬{以‘身體鍛煉’為特征,那么其他教育中也在進行著身體教育,如智育中認識論的身體、德育中‘發(fā)乎惰性,止于禮儀’、審美教育中注重美感培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有音樂感的耳朵’和‘感受形式美的眼睛’等都是在進行著身體的教育?!盵10]在此需要注意身體活動(Physical activity)和身體鍛煉(Physical exercise)的區(qū)別。我們知道身體活動是肌肉收縮產生的、具有明顯身體位移的、并導致能量消耗高于休息時新陳代謝水平的身體運動。它包括三個要素:(1)由骨骼肌產生的身體位移;(2)引起能量由低向高變化的消耗;(3)對體質有積極影響[11]。身體活動涵蓋的范圍廣泛,如與工作有關的身體活動、與交通往來有關的身體活動、與居家生活有關的身體活動以及閑暇時間的身體活動等,其中包含了許多無意識的身體行為;而身體鍛煉則是指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身體活動,主要側重于提高或保持某一體能要素的水平。包括:(1)有計劃、有組織且重復進行的身體活動;(2)以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為主要目的;(3)由大肌肉群收縮引起的且具有明顯的身體位移;(4)以身體運動為其主要內容及手段;(5)具有一定的強度、頻率和持續(xù)時間[11]。由此可見,身體活動和身體鍛煉是有差異的,身體活動可以是也可以不是身體鍛煉[12],而以身體為對象的教育應該以身體鍛煉為手段而不是以身體活動為手段。

2.3 邏輯學定義

本研究在教育詞源意義基礎上采用內涵定義中最常見的臨近屬加種差的定義形式給身體教育下定義,這就需要首先要找出身體教育的鄰近屬概念,其次以它的特有屬性或區(qū)別性特征作為種差,最后用定義聯(lián)項進行連接[13]。因為屬概念包含種概念,種概念之上可以有許多屬概念,所以,首先要找出身體教育的臨近屬概念。身體教育的臨近屬概念應該是教育實踐活動。一則是因為身體教育必須是一種實踐活動,即主體(人)對客體(自然、社會、人)的改造活動,而不是純粹的理念或在某種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規(guī)則;二則是因為教育是人類實踐活動中的一種形式,以身體為對象的教育自然以教育實踐活動為臨近屬概念。身體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實踐活動必然有其明確目的。這是因為人類的任何實踐活動都屬于目的性活動,而無明確目的的、偶然發(fā)生的外界影響不能被稱之為教育。這就好比一個孩子出生后不久就自然而然地去抓握東西。這一過程以及由此獲得的抓握知識就不是教育。

一旦確定了臨近屬概念之后就需要根據(jù)身體教育的本質特征下定義。因為教育實踐活動的種概念很多,如智育、美育、德育等。所以只有通過身體教育的本質特征才能將其區(qū)別于其他的種概念。通過前述可知,以身體為對象的教育的本質特征有針對身體和以身體鍛煉為手段的兩種,由此可以安全地給身體教育下定義:身體教育,乃是指通過身體鍛煉開發(fā)身體潛能,使個體獲得滿足其最佳發(fā)展狀態(tài)的身體資本*身體資本是指個體通過遺傳、勞動、教育傳承等途徑在身體形象、健康、體適能方面所獲得的潛在能力和優(yōu)勢。,從而實現(xiàn)完滿生活(wellness)的教育實踐活動。

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深化對身體教育的理解:第一,身體教育針對身體而非精神或心理或智力。如果將身體教育看作一個外力的話,那么身體則是力的作用點,而力的作用效果是身體資本的變化、心理、道德、精神以及社會適應等方面的改變,但不能因此將心理、智力、情感作為力的“作用點”;第二,“人身上存在著天賦的未發(fā)展的自然力,或種子,或胚芽——這就是教育的存在公理?!盵14]因此身體教育是對身體潛能的開發(fā),即在一定程度上對身體資源這一“自身自然”的改造,但它不止于身體資源本身,而是將身體資源轉化為身體資本;第三,“使個體獲取用以滿足其最佳發(fā)展狀態(tài)的身體資本”包括 “漁”和“魚”兩方面含義,即獲取身體資本的途徑、方法以及實際的身體資本積累,不過這一途徑、方法的獲取被融合于身體資本積累的動態(tài)過程中,而非單純的言語說教或者只是為了獲取身體資本的途徑、方法而施教。通過身體鍛煉積累身體資本的過程也是一個在實踐中傳授身體資本積累途徑和方法的過程,方法的習得必須通過身體鍛煉的過程,而身體鍛煉也不可能脫離一定的途徑和方法;第四,身體教育雖說以身體鍛煉為手段,但是不否認、不排斥有關身體知識和鍛煉知識的傳授,如人體結構及其功能、身體各器官的生長特性和發(fā)展規(guī)律、身體鍛煉與身體資本形成和發(fā)展的關系、健康飲食、營養(yǎng)對身體生長發(fā)育和身體資本的重要意義、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的重要性等,這些知識的傳遞滲透在身體鍛煉的過程中,而不等同于傳統(tǒng)文化課程的學習;第五,從時間維度上,身體教育可以在不同年齡階段開展甚至持續(xù)人的一生,而從空間維度上,身體教育不僅在學校也可以在家庭或社會中進行。從內容維度上,身體教育不限于體育運動技能,而是包含著任何有利于身體資本積累的內容。從教育形式維度上,身體教育不限于集體地接受教育,而是強調任何有指導的、保障身體鍛煉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的過程。

3 身體教育的地位和性質

3.1 身體教育的地位

教育的有效實施可以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而有效的教育可以人為地劃分為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五個部分。如果將教育比作一個外力的話,好比在人的身上選擇了五個不同方向的力的作用點,其中身體始終為力的作用點之一?!绑w育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教育領域里承擔著人體健全發(fā)展、增強體質的重大任務,并與德育、智育、美育等密切配合實現(xiàn)教育目的?!盵15]由此可見,“體育是作為教育的天然有機部分而存在的。站在教育里的人自發(fā)地或自覺地關注體育、喜愛體育、發(fā)展體育。體育不是刻意拿來配料的,體育不是配角?!盵14]馬克思也曾說過,人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構造自己,“體育是人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構造自己的重要部分……學校看中體育就是看中其讓青少年按照美的規(guī)律構造自己的豐富教育資源?!盵14]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身體教育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視。一方面是因為“人的身體是不斷地變化著的,并非一強永逸。東亞病夫的帽子摘掉了并不是體質增強之事的完結。增強全民身體的事,不宜只單純地看作身體,這與國家民族的盛衰相關,不宜藐視”[16]。更為重要的是,它對于提高一個人的身體質量、保障個體的發(fā)展、提高生命質量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3.2 身體教育的性質

身體教育在現(xiàn)代生產和社會條件下既有可能被看作一種消費支出,也有可能被視為一種生產性投資,而這一生產性投資的性質日漸顯現(xiàn)。身體教育的消費性特點無論對個人還是對整個社會都適用,作為個體的受教育者要支付教育費用,而整個社會要擴建體育場館、添置訓練器材、聘請專業(yè)教師等,離開了人力、物力和財力的一定消費,身體教育也就無從談起。盡管個人通過身體教育形成的身體資本可以改善人的未來收入狀況,但是,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經濟增長卻只能在教育過程結束之后、受教育者投入到物質生產過程中才會發(fā)生。就身體教育本身而言,只能消耗人力、物力和財力,而直接產出的則是學生自己獲得的身體能力及身心素質。因此,身體教育效用首先表現(xiàn)為一種消費效用,而身體教育支出則首先表現(xiàn)為一種消費支出。

現(xiàn)代社會人們逐漸意識到,“教育既是一種質量投資,也是對未來收益和未來滿足的投資?!盵17]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學生受教育遠非只是一種消費行為,它不僅是為了得到滿足或效用,更在于獲得生產性“存量”。這種“存量”蘊含于身體當中以便將來能提供各種服務,而諸如此類的服務包括未來的收益、未來自己經營的能力、家庭活動的能力以及未來消費的滿足[17]。正因如此,舒爾茨說:“我主張把教育當作一種對人的投資,把教育所帶來的成果當作一種資本。”[18]身體教育在現(xiàn)代社會條件下的投資屬性越來越明顯。人的身體如同原材料,通過身體教育實現(xiàn)身體資源資本化且使其價值最大化,所以說身體教育是一種生產性投資,無論社會還是個人,都將從身體資本這一投資中獲益。從社會角度來看,身體教育可以改善國民身體素質及健康水平,可以增加有效勞動時間,可以提高勞動效率和促進GDP增長;從個人角度來看,身體教育所形成的身體資本凝結于個體本身。只要個體活著,身體資本的效力就得以繼續(xù)發(fā)揮。它不但可以通過提高勞動能力來提高個人的未來收入水平,而且可以通過健康體魄確保心理上的愉悅和生命質量的提高。一言以蔽之,正是身體資本作為生產性投資的這一屬性決定了它在教育中的地位。忽視身體教育這一生產性投資,是對未來身體資本的一種“虧欠”。而這種虧欠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身體資本存量過少,以至于在后來的生活中難以有效抵消身體的“折舊”;二是掌握身體資本積累的方式方法過少,以至于在后來的生活中想投資卻不知道如何投資。因此,早期的身體教育是一種具有前瞻性的且又必不可少的生產性投資。

身體教育作為狹義體育的另一種表述,既區(qū)別于廣義體育又凸顯了身體性特征,其中所指稱的身體是蘊涵著身與心的生命整體,因此,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身體教育的對象都是包含了心的“身”。要使這個“身”的資本存量最大化,就不能只局限于“身體活動”,而應該讓受教育者承受一定的鍛煉負荷。毋庸置疑,身體教育的有效實施對于提高一個人的身體質量、保障個體的發(fā)展、提高生命質量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現(xiàn)代社會條件下,身體教育的投資屬性越來越明顯。無論社會還是個人,都將從身體教育這一投資中獲益。

[1] 崔穎波.論“體育”不是“身體教育”[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9,24(6):491~493.

[2] 張洪潭.體育的概念、術語、定義之解說立論[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6,23(4):1~6.

[3] 林笑峰.“真義體育”之真義——兼答熊曉正同志質疑[J].體育學刊,1996(11):6~8.

[4] 胡科,虞重干.真義體育的體育爭議[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4(4):61.

[5] 陳波.邏輯學導論(2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6] 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lián)合編寫.教育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7] 吳光明.莊子的身體思維.轉引自楊儒賓.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與身體觀[M].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3.

[8] 黃俊杰.中國思想史中“身體觀”研究的新視野[J].現(xiàn)代哲學,2002(3):58.

[9] 吳蘊瑞.吳蘊瑞文集[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10] 蔡春,易凌云.審視教育中的“身體”——兼論教育中的“身體懲罰”[J].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6,5(3):9~14.

[11] Carl J Caspersen, Kenneth E Powell, Gregory M Christenson. Physical Activity, Exercise, and Physical Fitness: Definitions and Distinctions for Health-Related Research[J]. Public Health Reports,1985,100(2):126~127.

[12] (美)勒恩斯,等.運動心理學導論[M].姚家新,等譯.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13] 蘇天輔.形式邏輯[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83.

[14] 張楚廷.教育基本原理——一種基于公理的教育學[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15]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6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16] 林笑峰.中國全面身體教育事業(yè)建設的歷史使命[J].體育與科學,2006,27(1):33.

[17] (美)西奧多5W5舒爾茨.人力投資——人口質量經濟學[M].賈湛,施煒,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0.

[18] (美)西奧多5W5舒爾茨.論人力資本投資[M].吳珠華,等譯.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0.

猜你喜歡
身體體育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人為什么會打哈欠
提倡體育100分 也需未雨綢繆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我de身體
2016體育年
我們的身體
我們的“體育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