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很多人喜歡美食,但又不肯親自下廚,有時還拿出“君子遠庖廚”做擋箭牌,似乎只要遠離庖廚,就是君子了。其實,這是對“君子遠庖廚”的誤解。
在古代,廚師是普遍受到社會尊重的。唐代史學家司馬貞在司馬遷的《史記》后補有一篇《三皇本紀》,里面就說人文初祖伏羲就是廚師出身?!疤环损B(yǎng)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又稱“伏犧”,獲取獵物之謂也。這里的“庖廚”,就是廚師。古時常常拿庖廚活動來喻說安邦治國之大事,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句。
至于因廚藝高超而獲取高官厚祿的古人,不勝枚舉?!端螘っ懼畟鳌氛f,毛脩之被北魏擒獲后,曾做美味羊羹進獻尚書令,尚書“以為絕味,獻之武帝”。武帝拓跋燾也因毛脩之的羊羹美不勝言,授予毛脩之太官令之職?!读簳ぱ魝鳌分袑O謙因為精于廚藝,“遂得為列卿、御史中丞、兩郡太守”。還有北魏的侯剛,“以善于鼎俎,得進膳出入,積官至嘗食典御”。
既然如此,《孟子》為何說“君子遠庖廚”呢?其實,有人把此語望文生義了。這句話是孟子與齊宣王在談到君子的仁慈之心時,說君子對于飛禽走獸,看到它們活著就不忍心看到它們死去,聽到它們臨死前的悲鳴聲,就不忍心吃它們的肉了,所以君子應該住在遠離廚房的地方,不讓他們看到宰殺禽獸的場面,不讓他們聽到禽獸死前慘烈的叫聲。這句話最早應見于《禮記·玉藻》中:“君子遠庖廚,凡有血氣之類弗身踐也?!?(文/劉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