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媒介融合視域下編輯活動主體論

2016-02-05 10:03段樂川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開封475001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北京100024
出版科學 2016年3期
關鍵詞:媒介主體融合

段樂川 路 暢(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開封,475001)(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北京,100024)

媒介融合視域下編輯活動主體論

段樂川路暢
(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開封,475001)(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北京,100024)

媒介融合使整個編輯實踐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引發(fā)編輯主體重構、編輯主體地位和職責等方方面面的變化。編輯主體的構成日益從一體多元走向立體多樣。編輯主體的地位和作用愈發(fā)強化,編輯中心制悄然成型。編輯職責逐漸從以選擇完善為中心向兼容聚合交易轉型。

編輯 編輯主體 媒介融合

編輯主體是編輯活動的重要構成,是編輯活動開展的主導性元素。編輯學界對編輯活動主體的研究相當廣泛深入,對編輯主體的地位、作用、角色、心理等進行了系統(tǒng)論述。編輯主體論已經成為編輯學理論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支撐。如同編輯學者靳青萬所言:“編輯主體是編輯學理論中一個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編輯主體問題是編輯學理論體系中最重要的理論問題之一。”[1]他認為,編輯主體問題是編輯理論研究的基礎,具有基礎性、根本性和主干性的理論地位。然而,編輯主體具有常新性,是伴隨著編輯實踐形態(tài)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要認識編輯主體,就必須以辯證發(fā)展的眼光來審視不斷變化的編輯實踐,并在此基礎上系統(tǒng)地認識編輯主體的變遷和重構,以及由此帶來的編輯主客體作用關系的變化。眾所周知,在傳播技術和媒介技術的推動下,人類的媒介形態(tài)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日益從單一媒介形態(tài)轉換為以互聯網為中心的融合媒介形態(tài)。媒介融合使包括編輯主體在內的整個編輯實踐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變化,不僅成為編輯活動變革的新現象,更引發(fā)編輯主體重構、編輯主體地位和職責等方方面面的變化。有關編輯主體的構成、地位等原本在編輯學界為定論的認識在新的媒介環(huán)境下變得撲朔迷離和耐人琢磨。本文試圖圍繞這一問題展開論述,以求更好地認識融合視域下的編輯活動主體。

1 編輯主體構成:從一體多元到立體多樣的分化

編輯學界對編輯主體構成的認識一直有兩個觀點。一是王振鐸的編輯主體元素論。他從大編輯視角來看待編輯主體構成,認為編輯主體是一個“主體性”概念,不能單純地就編輯論編輯。他指出,編者、作者和讀者是編輯活動主體元素的三個重要構成,并形成了與由文本、稿本和定本共同構成的編輯客體元素的交互作用。二是編輯本位的編輯主體論,認為編輯主體是從事編輯活動的人員。比如,周國清的《編輯主體論》探討的編輯主體就是從事編輯活動的人。他說:“編輯主體是指從事編輯活動的人,包括個體主體、群體主體和社會主體三個層次?!保?]在這兩個具有代表性的編輯主體論中,以后者為代表的編輯主體論更為普遍和廣泛,是一種編輯本位的主體論,是將編輯主體作為一個獨立于其他主體之外的認識論。在媒介融合時代到來之前,傳統(tǒng)媒介形態(tài)涇渭分明,彼此不同,編輯主體的構成研究也就打上了鮮明的媒介形態(tài)烙印,分屬到不同的分支編輯學研究之中。比如,蔡雯的報紙編輯學研究主要聚焦報紙編輯主體,闕道隆的書籍編輯學研究主要關注圖書編輯主體。與此同時,對同一傳統(tǒng)媒介編輯主體的構成認識也過于簡單,往往忽視對編輯主體構成的研究,尤其是對編輯主體構成的差異性研究,沒有真正從主體分工和分化的角度來認識編輯主體的不同構成和不同定性。比如,報紙編輯主體的構成就包括總編輯、版面編輯、文字編輯、美術編輯等不同的主體元素,這些不同的主體元素不僅在工作內容、崗位屬性方面有著極大差異,而且在主體觀念、思維方式和知識素養(yǎng)上有著不同要求,但傳統(tǒng)編輯主體研究對這方面的闡釋很少。

從編輯實踐本身來看,媒介融合時代到來之前,編輯主體也存在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最典型的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相對于傳統(tǒng)文字編輯的策劃編輯的出現,即眾多出版社大膽改革,紛紛推出策劃編輯專職崗位。邱平曾經指出:“‘策劃編輯’的誕生是對傳統(tǒng)出版觀念的一大沖擊,是在一個社的范圍內運用公平合理的競爭機制,使編輯之間的工作突破過去部、室的分工,從而挖掘潛力,發(fā)揮能力,讓他們有個寬松的環(huán)境,施展出全副本領。”[3]策劃編輯的誕生是包括傳統(tǒng)出版在內的傳媒市場化的結果,是傳統(tǒng)媒介組織為了應對瞬息萬變的信息市場需求而進行的編輯主體再構的必然舉措。策劃編輯的誕生是編輯主體構成分化的一個重要事件,標志著編輯職業(yè)化、專門化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從原本相對單一的編輯主體到策劃、文字、美術編輯職責分明、分工協作,是編輯生產關系調整適應編輯生產力解放的結果。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這一過程編輯主體的分化動力來源于編輯活動的外部世界,而不是編輯活動本身。換言之,是高度競爭化的媒介產品市場催生了媒介生產關系的調整。與這一過程不同的是,媒介融合環(huán)境下的編輯主體構成分化的動力更多地來自媒介生產的具體過程。媒介融合不僅打破了傳統(tǒng)媒介界限分明的格局,促使媒介融合發(fā)展、交互作用,而且引發(fā)了編輯主體的分化,主要表現有這樣幾個方面。一是編輯主體發(fā)生內外分化,媒介產品生產的眾包機制日益顯現。傳統(tǒng)媒介環(huán)境下,編輯工作主要是專業(yè)媒介組織中編輯主體的活動,由其完成策劃、組稿、審稿、發(fā)布等一系列工作。在媒介融合環(huán)境下,整個媒介產品的生產傳播模式由專業(yè)化媒介生產轉向用戶生產和專業(yè)生產有機結合的方式。更多的互聯網用戶不再僅僅是媒介產品的接受者和消費者,更是媒介產品生產和傳播的參與者甚至主導者。在編輯活動環(huán)節(jié),媒介產品的“用戶生產”特色非常鮮明。比如,眾包出版中選題策劃、稿本加工等很多環(huán)節(jié)都熔鑄著用戶內容生產。正如有論者所言:“讓出版環(huán)節(jié)中的部分工作盡可能轉換為判斷選擇題,并交由大眾來決定,充分以讀者為中心,從讀者投票決定書籍封面到投票決定書稿,讀者對圖書出版的影響和作用在一定范圍內逐漸放大,未來圖書出版將有可能完全以讀者為主導?!保?]二是以創(chuàng)意、數據分析等為主的編輯輔體的出現。傳統(tǒng)媒介環(huán)境下,編輯工作主要是以稿本為中心的媒介創(chuàng)造。但是,媒介融合環(huán)境下生發(fā)出更多輔助編輯工作主體,比如數據編輯崗位、技術編輯崗位的編輯人員,他們成為一種直接面向用戶的新的編輯主體構成,而且在整個編輯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都~約時報》專設數據編輯崗位,統(tǒng)籌媒介數字化的信息表現和用戶行為研究。出版企業(yè)有很多從事書稿文本轉換的數字編輯人員,比如北京出版集團在數字少兒圖書上運用VR技術開發(fā)兒童科普可視繪本,參與開發(fā)的數字技術編輯就是融合發(fā)展中的一個新群體。

隨著編輯實踐變革的深入,編輯主體的分化趨勢將愈演愈烈,尤其是媒介移動化發(fā)展過程中不同傳統(tǒng)媒介線上線下的交互發(fā)展必然引領傳統(tǒng)媒介商業(yè)模式的變革,從而建構起以數據庫為基礎的新的商業(yè)模式。在這個過程中,媒體融合發(fā)展必將從當下的以用戶聚合為中心的平臺創(chuàng)新,轉向圍繞內容和用戶的商業(yè)價值變現的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上來。由此帶來的將是一大批以數據庫運營為中心的新的編輯主體迅速崛起,編輯主體將會發(fā)生更大維度的分化。

2 編輯主體地位的強化:從要素中介到組織中心

信息生產和傳播是一個系統(tǒng)性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作為信息傳播載體的媒介的生成非常重要。可以說,以媒介為中心的媒介產品的生產是信息傳播的核心問題。媒介的生成離不開信息產品的創(chuàng)造,尤其是作者稿本的創(chuàng)造,也離不開編輯的選擇、加工和優(yōu)化。在傳統(tǒng)媒介環(huán)境下,編輯在參與創(chuàng)造媒介的過程中是以“幕后人”的方式出現的,媒介生成的動態(tài)性不強,媒介的交互轉換度不高,這就決定編輯的主體地位有限。編輯雖然是聯系作者和讀者的重要橋梁和紐帶,雖然在整個媒介創(chuàng)造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能動作用,但是編輯主體地位的中心性并不夠突出。到媒介融合階段,由于整個媒介的生成轉換發(fā)生了重要變化,編輯主體的地位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整個信息生產的中心性愈發(fā)凸顯,整個媒介生成的樞紐性愈益顯現。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媒介組織的中心地位確立。媒介融合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就是不同媒介形態(tài)信息傳播的多形態(tài)呈現,即多樣信息采集、N次加工和多樣形態(tài)傳播的傳播模式的變革。從多樣信息采集到多樣形態(tài)傳播,其中有一個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編輯加工環(huán)節(jié),這是實現不同媒介形態(tài)信息傳播的關鍵一步。如果說傳統(tǒng)媒介環(huán)境下,作者的稿本創(chuàng)作和編輯的稿本加工地位同等重要的話,那么,在媒介融合環(huán)境下編輯的工作就不僅僅是稿本加工的問題,還要實現作者稿本媒介形態(tài)的多樣轉換,這必然使編輯成為整個信息生產傳播的中心。從組織傳播學的角度講,一個專業(yè)化的媒介背后必然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媒介組織。媒介組織按照信息生產傳播的流程建立起一個上下聯系、內外關聯的組織系統(tǒng)。在這個組織系統(tǒng)中,不同的主體角色承擔不同的工作內容,顯示不同的地位作用。傳統(tǒng)媒介環(huán)境下,信息采集者和信息加工者在整個媒介組織架構中是一種線性邏輯關系。信息采集在前,加工在后,即使是后來出現策劃編輯,策劃居前統(tǒng)籌指揮,但是由于信息的呈現形態(tài)是單一的,編輯中心地位仍然沒有表現出來。在媒介融合環(huán)境下,信息采集者和信息加工者的線性邏輯關系被打破,因為媒介形態(tài)的多樣呈現,作為媒介形態(tài)轉換生成中間環(huán)節(jié)的編輯主體就表現出相對中心的地位。這種變化表現在媒介組織形態(tài)上,就是傳統(tǒng)媒介組織形態(tài)由采編并行、條塊分割的媒介組織架構,逐步向編輯中心、采編聯動的開放式軸形扁平化組織形態(tài)轉變?,F在眾多報刊在采編流程再造中大力實施的“中央廚房”采編機制,呈現的正是編輯主體在整個信息生產傳播中的集成性、主導性中心地位。

二是融合傳播中“整合者”地位的強化。從傳播關系的角度講,媒介融合顯示了整個社會傳播關系的變化和調整。傳統(tǒng)的傳播關系是在封閉的媒介環(huán)境中進行的,媒介的生產者和媒介的消費者盡管在媒介產品的使用和消費上存在直接的交互作用關系,但是在媒介的生產過程中并沒有發(fā)揮直接的交互作用。編輯者、作者和讀者的角色和身份明確,傳受關系相對固定單一。媒介融合的到來,一方面解放了傳統(tǒng)媒介的使用者,使他們成為媒介的創(chuàng)造者,成為信息生產傳播的“自組織”;另一方面推動他們直接參與傳統(tǒng)專業(yè)化媒介組織的信息生產傳播的全過程,成為媒介創(chuàng)造的重要作用力量。換句話說,在媒介融合環(huán)境下,整個媒介生產的作用關系發(fā)生了變化,用戶更直接地參與媒介的生產和傳播,用戶與用戶、作者與作者、用戶與作者的關系發(fā)生了深刻變化,融合傳播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這種生產傳播消費關系的重大變革。在這個生產傳播消費關系的調整中,編輯無疑是整合上述種種關系的中介和樞紐,是新型傳播關系的“黏合者”和“整合者”,其中心地位的強化可見一斑。其實,現在眾多媒體紛紛設立數據編輯崗位,從根本上說就是要強化以編輯為中心的傳播關系,以適應用戶參與生產帶來的媒介生產關系調整。

三是自媒體帶來的編輯主體功能凸顯。當下媒介融合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是以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為主要平臺的自媒體發(fā)展活躍。自媒體的發(fā)展帶來受眾的規(guī)?;w移,必然影響各種傳統(tǒng)媒體形態(tài)向自媒體的布局,從而形成一種新的傳媒業(yè)態(tài)。但問題在于,作為一種新興媒介形態(tài),自媒體的信息生產傳播和傳統(tǒng)媒體迥然有別。傳播學界的眾多學人都從不同角度論述過社交媒體的傳播特征,有強調其“圈子傳播”屬性的,有重視信息“可視化”表達的,有分析其即時交互性的。然而,從編輯學的角度看,專業(yè)化媒介組織開設的自媒體公號的最大特征在于后臺加工和前臺呈現的“編輯”屬性。由于自媒體平臺信息傳播的“微”性要求,如微博的字數限制,微信的信息推送數量限制,自媒體公眾號運營的信息內容選擇和優(yōu)化功能要更加凸顯。比如,每個媒體微信公眾號推送的信息都是“千淘萬漉”和“精挑細選”的,都是最具媒體定位和個性的信息呈現。因此,有學者認為自媒體的工作重心是編輯,沒有好的編輯工作,不可能實現海量信息的精準選擇和最優(yōu)呈現。從這個角度來講,以微博和微信為代表的自媒體是“編”出來,編輯主體是自媒體發(fā)展的關鍵力量和重要方面。

3 編輯主體職責的深化:從選擇完善到聚合交易

編輯主體的職責是與編輯主體的工作相聯系的。有什么樣的編輯工作內容要求,編輯主體就有什么樣的職責。伴隨媒介融合的進程,不僅編輯主體構成發(fā)生了變化,編輯主體的地位發(fā)生了轉變,編輯主體的職責和作用也在發(fā)生著重大變化。在此前的編輯理論研究中,學界談起編輯主體職責,常常以編輯“六藝”為能事,即選題、組稿、審稿、加工、發(fā)稿和校對。其中,選擇和完善的職責較為凸顯,比如張如法曾指出,選擇是編輯工作的中心,是“編輯要素之首要原質”[5],“完善是普遍的編輯規(guī)律”[6],是“編輯的一個本質含義”。編輯的選擇主要是從媒介生成的信息組合角度來講的,強調編輯職責的把關作用和導向作用。完善是從媒介生成質量的角度來講的,強調編輯職責的優(yōu)化作用和美化功能。但是,在媒介融合環(huán)境下,編輯的職責已遠遠不是“六藝”那么簡單,也不限于選擇和完善這些首要原質。編輯職責變得更加復雜和多樣,至少在以下兩個方面引人深思。

一是聚合功能。如果我們承認媒介發(fā)展演變的邏輯是朝著以互聯網為中心的開放、自由和互聯的方向發(fā)展,如果認同媒介融合的本質是不同媒介的轉換生成,那么,我們就必須看到融合環(huán)境下編輯工作出現了一個新的職能,即聚合職能。傳統(tǒng)媒介和互聯網媒介的最大不同,就是互聯網媒介的用戶呈彼此交互的連結狀態(tài)。傳統(tǒng)媒介的用戶可能有海量的規(guī)模,但彼此在現實空間并沒有連接起來,只是因為共同的媒介在精神層面有著交互作用。但互聯網媒介不同,不同的用戶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彼此的交互連結。用戶連結的規(guī)模、數量、頻次和頻度,不僅成為判斷媒體本身影響力大小的重要標志,也成為媒介產品更大規(guī)模傳播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媒介融合環(huán)境下,編輯主體除了完成對作者稿本的選擇和優(yōu)化,還要實現用戶海量規(guī)模的聚合和匯集。換言之,傳統(tǒng)媒體融合轉型過程中,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要把自己的讀者轉化為用戶,解決“有讀者,無用戶”的問題。要做到這一點,就離不開以編輯主體為中心的用戶聚合、用戶黏貼工作。從媒介融合發(fā)展的實踐來看,傳統(tǒng)媒體構建的新媒體交互平臺的首要工作就是用戶規(guī)模的海量匯聚。

二是交易功能。傳統(tǒng)媒介環(huán)境下,信息生產的主體和信息消費的主體界限分明,媒介的商業(yè)模式是建立在以廣告為基礎的“二次售賣”模式之上的。為了保證媒介產品的質量,包括編輯主體在內的信息生產主體并不從事媒介的具體經營,而是由經營人員從事媒介產品的推廣,即采編經營分開。但是,在媒介融合環(huán)境下,媒介的商業(yè)模式發(fā)生了變化。單靠以廣告為基礎的“二次售賣”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移動媒體版面迅疾流動的現實。另一方面,編輯工作延伸到以用戶數據庫為基礎的新的商業(yè)模式的創(chuàng)新上,以媒介為中心的線上線下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在此情況下,采編和經營分開的現狀將會被打破,編輯主體不僅要從事內容策劃,而且還要圍繞以用戶為中心的經營展開。正如資深新媒體人周曉鵬所言,媒介融合的深度發(fā)展迫使我們“提出重新定義編輯”。在他看來,融合環(huán)境下編輯主體的職責已發(fā)生深刻的重構,包括產品包裝、效果評估和價值變現等在內的工作都將是編輯工作的重要職責。換句話說,編輯主體的職責已經并將繼續(xù)突破原來的界限而更多地參與媒介產品的交易推廣上,并以用戶數據庫為中心構建起新的商業(yè)模式。

注釋

[1]靳青萬.編輯學基本原理[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75

[2]周國清.編輯主體論[M].長沙:岳麓書社,2009:31

[3]邱平.“策劃編輯”誕生的前前后后: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第三次浪潮”[J].編輯學刊,1993(2):13

[4]袁甜陽子,沈陽.眾包出版:新興出版模式探析[J].科技與出版,2015(2):73-74

[5]張如法.選擇:編輯要素之首要原質[J].河南大學學報,2000(1):125

[6]張如法.完善:編輯的一個本質含義[J].編輯學刊,1992(6):28

Review on Subject of Editorial Activities in the View of Media Convergence

Duan Lechuan Lu Chang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Henan Universtiy,Kaifeng,475001)(School of News,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024)

The media convergence makes the whole editorial practice undergo drastic changes, which also leads to big changes of editors’composition , status and responsibilit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ditor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varied from one to three. The status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editor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ensive. The responsibility of editor is gradually changing from selection and optimization to aggregation and transaction.

Editorial activities Subject of editorial activities Media convergence

G230

A

1009-5853 (2016) 03-0040-04

本文系2015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媒介融合視域下編輯理論創(chuàng)新研究”(15CXW012)的階段性成果,河南省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項目“媒介融合視域下編輯實踐創(chuàng)新研究”(2016-cx-006 )的階段性成果,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調研課題“報刊融合發(fā)展盈利模式研究”(2015-5-2)階段性成果。

段樂川,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路暢,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2015級博士生。

2016-03-15)

猜你喜歡
媒介主體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從創(chuàng)新出發(fā),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書,最優(yōu)雅的媒介
歡迎訂閱創(chuàng)新的媒介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反思媒介呈現中的弱勢群體排斥現象